中西文化之會通

進化的自然與循環的歷史――哲學思想的中西比較與結合一 自由的經濟與自然的經濟――經濟思想的中西比較與結合一 成績與不足――嚴復中西文化比較與結合思想的總體評析一

作品目錄


導 言
第一章 困境與求索
――嚴復中西文化比較與結合背景
一 物質的領域――中西文化比較與結合的社會背景
危機在滋長――陌生的社會形態
二 觀念的領域――中西文化比較與結合的思想淵源
基督教的問候――睜開眼睛看世界――中體西用―一經驗的反思
三 中學西學第一人――中西文化比較與結合的個人素質
碩學通儒――西學大師
四 甲午戰敗――中西文化比較與結合的直接誘因
懷才不遇――甲午戰敗的刺激
第二章 進化的自然與循環的歷史
――哲學思想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一 一般哲學理論的中西比較結合
自在可廢與無極而太極――進化與氣化――質力相推與乾坤相摩
――靜者不自動與乾其靜也專――全力不增減與自強不息――熱
力均平與易不可見――恃人力與委天數――最初之群非家而何與
有夫婦則有群倫――力今勝古與好古忽今
二 哲學方法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以心親物與心止於符――格物窮理與讀書窮理――無知與良知
――嚴於印證與師心自用――外籀與本隱之顯一―實測與臆造
三 哲學範疇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薩布斯坦希與朴――力與氣――時空與宇宙――客觀心與道心
――自然公例與道、太極、理――第一因與道――邏各斯與道、性
―一心體為白甘與心外無物―一氣――五行――天
四 論 評
世界性― 近代性― 承接性― 發端性――啟發性― 進化論
哲學――經驗論哲學――簡單性―一片面性――矛盾性――嚴復
中西哲學比較與中國傳統哲學
第三章 自由則功罪賞罰皆由己出與自由未嘗立以為教
――道德風俗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一 道德觀念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開明自營與理欲相反――兩害相權己輕群重與屈己為群為無可樂
――樂善苦惡與理善欲惡――首明平等與最重三綱――自由則功
罪賞罰皆由己出與自由未嘗立以為教――義務權利為對待者與盡
義務而無權利――先仁後義與先義後仁
二 風俗習慣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男女自行擇配與婚姻主於父母――畜產與誑子――舊怨可以立捐
與銜者次於骨髓――善通外情與不通外情一一脫冠執札與跪拜
――現與中介一―美謙屈與務發舒
三 論 評
異類道德的融合―一傳統道德的變革―一再造國民性號角―一現
代文明病與嚴復中西道德比較與結合
第四章 權柄歸民與權柄歸官
――政治法律思想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一 政治思想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自由與?矩――三權分立與三權兼而領之―一―權柄歸民與權柄歸
官――專於作君與君師兼作――地方自治與郡縣封建――議政有
制與議政為妖妄――言治由史與言治由心
二 法律思想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通謂之法與理法兩分――警察與保甲――王者一字不易與天子親
句決之――公法私法分與公法私法混――治獄無刑訊而法行與治
獄以刑訊為先
三 論 評
政治學學理問題的提出――傳統政治思想、制度的新批判――新的
政治理念與政治模式――近代政治革新的導言――未竟事業
第五章 自由的經濟與自然的經濟
――經濟思想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一 經濟理論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自由平通與因民所利而利之――供求相劑與均輸――本業末業與
野業邑業――儉奢適度與儉奢分離――賦稅與牙課
二 經濟行為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商聯與商會――奉君之費數行盡之與《周札)盡言王用――七日一
輟業與幾無休息時――務出熟而進生與常出生而進熟一一度量衡
整頓之要求――國債重而終以富強與國債輕而日貧――郵政――
保險與閹博
三 論 評
中西經濟思想的首次溝通――傳統經濟觀念的重大變革――自由
經濟理論的不滅火種――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理論―一經濟觀念
的庸俗表現
第六章 尊新知與夸多識
――教育思想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一 教育理論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教育以浚智練體厲德為綱與教有以修德為尚――仕學為二與仕學
合一――學於自然與識字讀書――貴自得而喜善疑與尚循古而樂
因人――長於物理與偏於藝事――教育成第二性與少成若天性
二 教育制度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新學堂與科舉制―開淪心靈而勤於實行與背讀經書而不諳世事
――女子無才需治學與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舉綱張目與頒定一切
――充生利之民力與成分利之人才
三 論 評
中西教有的首次會通――傳統教育改革之方向――中國現代教育
理念與制度的雛形――“教育救國”的沉思――比較結合中的不足
第七章 ―尊而外無庸輔佐與奉天而外更祀眾神
――宗教觀念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一 宗教觀念的中西比較與結合
像教起源於科學盡處與性、天道不可得而國――宗教與孝――禱祈
之法與焚紙錢――教爭稱其勇與殉君為當然――教政兩分與教政
合一――教學判為二與教學合為一―― 一尊而外無庸輔佐與奉
天而外更祀眾神――有人之罪與以直報怨
二 論 評
中西宗教比較研究之先河――對中國傳統宗教的整合――不足與思考
第八章 統新故而視其通,苞中外而計其全
――中西文化比較與結合理論方法探索
一 中西文化比較結合原則論
暗合道妙―一體用不二―一統新故而視其通,苞中外而計其全――
新舊相以為用――自他之耀回照故林
二 中西文化比較結合方法論
巨觀比較結合法――微觀比較結合法――交叉比較結合法――批
評式比較結合法
三 嚴復文化思想動態概觀
由差異到共性:視角的轉換――由西方到中國:媒介的轉換――由
結合到分立:目標的轉換
四 論 評
中西文化比較與結合思想的基礎――可借鑑的原則與方法――文
化觀動態演變之思考―一文化觀之偏失――嚴復文化觀中的西方
智慧
第九章 成績與不足
――嚴復中西文化比較與結合思想的總體評析
一 學理意義
近代學問方法的提倡一―學科建設的構想一―文化研究的學理要求
二 歷史作用
輸入與啟蒙――比較與會通――新知與革新
三 現代價值
對外開放的經驗――調適生活的智慧―一人類文化會通的原則、方法與精神
四 主要局限
文化思想進路的不連貫性――比較與結合行為的粗淺性―一比較
與結合目標的唯功利性
第十章 拓展與探新
――嚴復研究餘論
一 王韜嚴復文化觀比較
道器無相離與體用不二―一道同理一與暗合道妙――三段論的是與非
二 “中體西用”與“體用不二”
“中體西用”論的產生與局限一―“體用不二”論形成與特徵――結論
三 預言大師――嚴復
女子束足之廢除――宗法制的末日―一德國在二戰中的命運――
20世紀中國的崛起
四 嚴復進化思想探微
(一)進化思想來源:達爾文的進化模式――赫胥黎的倫理觀――斯
賓塞的社會有機論――中國傳統思想
(二)進化思想特徵:宇宙公例―一質力相推――物競天擇――能群
善群一―有漸無頓――由渾之畫
(三)進化思想之檢討:庸俗進化論質疑―一是否是一種新的世界觀
――進化與進步――新與舊的價值標準――傳統思想的變革――
近代社會改革之導言――新的學術研究方法――社會風氣的變革
――重爭鬥輕互助――重直線式上升輕遷回式進步――重漸變輕
突變――嚴復進化思想的本文態、轉述態、再生態
第十一章 回顧與展望
――五十年來嚴復思想研究述評
一 哲學之爭
特殊的哲學形態――哲學的啟蒙性質――觀念與現實的雙重價值
二 改良主義、政治思想與後期嚴復
改良主義的價值――新型政治理念――進步抑或倒退
三 自由經濟理論的傳播者
西方的經濟理論一―性質與作用
四 教育救國與教育近代化
“教育救國”論的是與非――教育思想的近代化
五 啟蒙大師
啟蒙時限一 啟蒙內容一 啟蒙程度
六 進化論的得與失
進化思想來源的多種意見――進化論積極意義的見智見仁――進
化論消極作用的不同理解
附錄― 嚴復生平活動、著述年表
附錄二 參考書目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