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情節劇電影藝術比較研究

中西情節劇電影藝術比較研究

《中西情節劇電影藝術比較研究》是2008年8月1日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春耕。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湖南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平裝: 214頁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32 ISBN: 9787811133653

內容簡介

《中西情節劇電影藝術比較研究》主要內容:通過對中西情節劇電影的歷史發展、文化意義、創作觀念、敘事傳統、審美表現等方面的比較,描述中西情節劇電影創作的演變軌跡,分析中西情節劇電影各自的藝術特色,探討中西情節劇電影藝術發展的基本規律。

編輯推薦

《中西情節劇電影藝術比較研究》在同類研究作品中脫穎而出,不只是因為它對中西情節劇電影進行比較研究的集中性、系統性、完整性,更是因為它在研究方法上的不拘一格。它既是“平行式”的研究,又結合了“影響研究”。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將這種研究放在一個更廣泛、更久遠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中來進行,就中西情節劇電影的歷史發展、文化意義、創作觀念、敘事傳統、審美表現作全方位的比較,這就使得其研究更具學術性,更有說服力,顯示出高等院校影視研究的學院風格。

作者簡介

何春耕,湖南省永興縣人,電影學博士。現為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湖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影視文化,已經出版的專著有《影視理論與批評》、《綜藝大本營》、《快樂大本營——<娛樂模式>》(與人合著)等,出版譯著有《後理論:重建電影研究》(與人合譯)《埃利森傳:我打造了甲骨文帝國》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關於中西情節劇電影概念

一、中西情節劇電影概念

二、中西情節劇電影特性

三、中西情節劇電影現象

第二節 中西情節劇電影的地位與影響

一、在中西電影發展歷史上占有主導地位

二、在美學形態上形成了主流的電影樣式

三、在電影研究中建構了重要的理論體系

第三節 中西情節劇電影藝術研究的價值

一、在理論研究上具有借鑑意義

二、在電影創作上提供有益經驗

第二章 形態史/社會史:中西情節劇電影歷史發展比較

第一節 中西情節劇電影產生的歷史與文化語境

一、西方情節劇電影興起的文化/藝術淵源

二、中國情節劇電影對中外文化/藝術的借鑑

第二節 中西情節劇電影歷史發展的四個階段

一、20世紀10-20年代:萌芽與成型

二、20世紀30-40年代:成熟與繁榮

三、20世紀50-80年代:變化與發展

四、20世紀90年代以來:轉型與融合

第三節 中西情節劇電影歷史演變特點的異同

一、類型形態:與敘事藝術樣式具有密切關係

二、文化功能:商業性/娛樂性和社會性/大眾性

三、審美表現:二元對立的道德化/符號化

第三章 傳統性/現代性:中西情節劇電影文化意義比較

第一節 倫理情感傾向具有的文化功能的差別

一、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與時代精神的反映

二、西方資產階級家庭倫理道德的強調與表述

第二節 大眾審美意識表現的文化內涵的變化

一、西方情節劇電影現代審美意識的豐富性

二、中國倫理情節劇電影審美意識的融合性

第三節 家庭倫理價值體現的不同文化特徵

一、審美視角:以家庭矛盾反映社會現實問題

二、價值取向:整體性/個體性的倫理道德觀

第四章 重審美/重教化:中西情節劇電影創作觀念比較

第一節 中西情節劇電影創作的功能觀念

一、情感宣洩:西方情節劇電影的情感功能特徵

二、寓教於樂:中國倫理情節劇電影的社會功能特徵

第二節 中西情節劇電影創作的審美觀念

一、戲劇性效果:西方情節劇電影的審美標準

二、“影戲”美學:中國倫理情節劇電影的審美表征

第三節 中西情節劇電影創作的接受觀念

一、審美愉悅:西方情節劇電影對觀眾情趣的重視

二、雅俗共賞:中國倫理情節劇電影的審美接受目的

第五章 邏輯性/真實性:中西情節劇電影敘事傳統比較

第一節 中西情節劇電影敘事傳統的形成與發展

一、從傳統走向現代:中西情節劇電影敘事傳統的歷史進程

二、敘事藝術的融合:中國倫理情節劇電影與中西文化影響

第二節 中西情節劇電影敘事特徵比較

一、夢幻性/娛樂化:西方情節劇電影敘事的邏輯性

二、寫實性/通俗化:中國倫理情節劇電影敘事的真實性

第三節 中西情節劇電影敘事藝術的價值

一、西方情節劇電影敘事風格的多重啟示

二、推動中國情節劇電影敘事方式的創新

第六章 大眾化/類型化:中西情節劇電影藝術審美表現比較

第一節 家庭真情與社會激情的倫理化審美情感

一、西方情節劇電影中的家庭真情與時代精神

二、中國倫理情節劇電影中的傳統倫理與社會激情

第二節 外在結構與心理衝突的戲劇化敘事方式

一、外在結構與心理衝突並重的敘事策略

二、從重情節結構到重心理揭示的敘事轉型

第三節 道德喻示與複雜人性的類型化人物形象

一、突出複雜人性的多重人物性格

二、塑造道德化的類型人物形象

第四節 現實認同與夢幻強化的蒙太奇視聽手段

一、製造夢幻想像與簡練而明快的視聽風格

二、體現現實認同與完整而透明的視聽效果

第七章 多樣化/個性化:中西情節劇電影優秀影片藝術特徵比較

第一節 中西史詩情節劇電影形態的藝術典範——《亂世佳人》與《一江春水向東流》比較

一、“歷史故事”與“現實故事”的不同敘述視角

二、西方英雄傳奇與東方家國故事的中西文化表征

三、中西傳統情節劇電影形態民族化的藝術典範

第二節 中西社會情節劇電影內涵的審美表現——《天雲山傳奇》與《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比較

一、人物命運與歷史悲劇的結合

二、獨特時代女性形象的塑造

三、傳統與現代敘述手法的交融

第三節 中西家庭情節劇倫理鏡像的藝術轉換與整合——《美國麗人》與《過年回家》比較

一、家庭圖景:平民化/生活化的人生寫照

二、生命喻像:被懸置/被遮蔽的靈魂期盼

三、審美境界:戲劇性/紀實性的藝術整合

第四節 後現代情節劇電影折射的文化神話與美學追求——《喜宴》與《遠離天堂》比較

一、《喜宴》:中西倫理文化的交融與變奏

二、《遠離天堂》:西方後現代文化精神的多重折射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中西情節劇電影的地位與影響

一、在中西電影發展歷史上占有主導地位

如果說中西電影藝術發展史好比是一個競秀爭奇的山系,那么以好萊塢為代表的西方情節劇電影類型和中國倫理情節劇電影類型分別是中西電影藝術的主流樣式,兩者成為這一山系裡遙遙相對、聳然並峙的雙峰。這兩者無論是在故事內容、敘述結構或審美風格等方面,既有借鑑與融合的一面,也有鮮明區別與對照的一面。如果從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角度,整體探討這兩者在審美追求方面的異同,那么,不僅可以欣賞其精湛的藝術表現,而且可以領悟不同民族文化精神和社會特徵的真諦。

西方情節劇電影,尤其是美國好萊塢情節劇電影無論是在美國電影發展史上或是在世界電影史上都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如果以歷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歷屆法國坎城電影節獲獎影片以及其他有較大影響的國際電影節的獲獎情況為衡量標準,那么,西方情節劇電影類型的影片幾乎占了這些重要獎項總數的三分之一,成為電影產生以來各個時代的電影文化與藝術發展的主要標誌之一。

例如,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小婦人》(1933)、《大飯店》(1932)、《亂世佳人》(1939)、《蝴蝶夢》(1940)、《卡薩布蘭卡》(1942)、《相見恨晚》(1946)等,20世紀50~80年代的《彗星美人》(1950)、《西區故事》(1961)、《克萊默夫婦》(1979)、《鐵皮鼓》(1979)、《普通人》(1980)、《母女情深》(1983)等,以及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辛德勒名單》(1993)、《阿甘正傳》(1994)、《英國病人》(1996)等。

中國情節劇電影的優劣雖然不能完全按照在國外電影節上獲獎的多少來衡量,但是,鄭正秋、蔡楚生和謝晉等人的電影作品,在中國電影發展歷史上,無論在哪個層面上、從哪個角度看,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是中國電影構成體系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的倫理情節劇電影形態的形成和發展,以及他們之間電影傳統的承傳關係、所具有的審美特徵、對中國傳統文化及外國文化的接納與所受的影響等方面,則在電影史上是很有借鑑意義的。其電影創作之路,顯示了一種重要類型和歷史傳統。

所以,進一步研究以他們為代表的中國倫理情節劇傳統電影的真正生存形態,充分肯定鄭正秋、蔡楚生和謝晉等人的歷史地位,系統研究其創作規律,無論是對於電影經驗的總結,還是對創作的指導,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