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代名人詩傳

《中華古代名人詩傳》,是齊魯書社於2010年6月1日出版的書籍。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齊魯書社; 第1版 (2010年6月1日)
平裝: 61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33324070, 7533324072
條形碼: 9787533324070
尺寸: 25.8 x 18.2 x 2.2 cm
重量: 1.2 Kg

內容簡介

《中華古代名人詩傳》內容簡介:記得幼兒時,父親送我入私塾。初讀《三字經》,內有“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明太祖,久親師。傳建文,方四祀。遷北京,永樂嗣。迨崇禎,煤山逝”一段文字,始知歷史“明治亂,知興衰”之功效。及至國小、中學階段,都設歷史課程。加之老師講課生動,遂使我對中國古代歷史愛至痴迷程度。國中時,課下找些有關太平天國的史料,百讀不厭。高中時,參加學校歷史課外活動小組,研究三國人物,樂此不疲。後來,出於對理工科的無知和對教師職業的欽慕,考取師範大學物理系。繁重的數理課業未能完全剝奪我對文史知識的時間投入。中午從不休息,抓緊時間讀完范文瀾先生《中國通史簡編》和郭沫若先生《中國史稿》。此外,去閱覽室廣泛涉獵文史典籍。課外活動時,只要文史兩系開學術講座,我必坐在講堂前排座位上。本科畢業後,先教理,後教文。一個偶然機緣,我得以成為山東大學歷史系盧南喬先生的非正式助手,前後凡五年。當時,他與王仲犖先生一同接受白壽彝先生主持的校點《二十四史》的任務,正在奮力校點《南史》和《北史》。我經常幫助久臥病榻的盧先生做些翻書、謄寫之類的工作。王先生則寄身於北京中華書局,集中審訂文稿,我受託在他們兩人之間傳送初審材料。長時間的史學浸潤,使我萌生系統研讀中國古代史的想法。不久,我考取山東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師從殷煥先先生攻讀語言文字專業。系統讀史只能是一種奢侈之想。不過,我還是“見縫插針”,通讀了“前四史”、“後四史”、《資治通鑑》、《乾隆御批綱鑑》等史籍。留校任教以後,教學和科研的實際需要又時而提醒自己系統讀史,無奈只能是臨用查閱,不可能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去做這件事。卸去教學擔子以後,投入墨學研究。

目錄

自序
上古、夏、商、周、秦之部
1.伏羲氏
2.炎帝
3.黃帝
4.女媧
5.蚩尤
6.少昊
7.顓頊
8.帝罄
9.唐堯
10.虞舜
11.契
12.后稷
13.夏禹
14.皋陶
15.伯益
16.夏啟
17.奚仲
18.寒浞
19.夏桀
20.成湯
21.伊尹
22.太甲
23.大戊
24.武丁
25.傅說
26.婦好
27.武乙
28.紂辛
29.妲己
30.微子
31.箕子
32.比干
33.周文王
34.周武王
35.伯夷
36.姜尚
37.周公旦
38.召公爽
39.周成王
40.周厲王
41.周幽王
42.褒姒
43.吳太伯
44.季札
45.闔廬
46.夫差
47.伍子胥
48.孫武
49.齊襄公
50.齊桓公
51.管仲
52.晏嬰
53.司馬穰苴
54.田常
55.扁鵲
56.淳于髡
57.孫臏
58.孟嘗君田文
59.田單
60.魯仲連
61.鄒衍
62.慎到
63.苟子
64.伯禽
65.魯隱公
66.慶父
67.左丘明
68.孔子
69.顏回
70.端木賜
71.曾參
72.子思
73.孟子
74.墨子
75.禽滑
76.魯班
77.滕文公
78.燕王噲
79.燕昭王
80.樂毅
81.荊軻
82.曹共公
83.陳靈公
84.蔡叔度
85.衛康叔
86.衛宣公
87.宋襄公
88.莊子
89.鄭桓公
90.鄭莊公
91.子產
92.勾踐
93.文種
94.范蠡
95.西施
96.唐叔虞
97.晉獻公
98.晉惠公
99.里克
100.晉文公
101.狐偃
102.介子推
103.趙衰
104.趙盾
105.程嬰
106.趙武靈王
107.廉頗
108.藺相如
109.趙括
110.平原君趙勝
111.公孫龍_
112.畢萬
l 13.段乾木
114.西門豹
115.惠施
116.信陵君無忌
117.韓厥
118.申不害
119.韓非
120.熊繹
121.楚成王
122.楚莊王
123.費無忌
124.老子_
125.優孟
126.吳起
127.屈原
128.春申君黃歇
129.非子
130.秦襄公
131.秦穆公
132.百里奚
133.商鞅
134.蘇秦
135.張儀
136.魏冉
137.白起
138.范睢
139.蔡澤
140.王翦
141.呂不韋
142.繆毒
143.李斯
144.趙高
145.秦始皇
146.甘羅
147.孟姜女
148.蒙恬
149.徐福
150.秦二世
151.子嬰
兩漢之部
1.漢高祖劉邦
2.楚霸王項羽
3.蕭何
4.張良
5.范增
6.韓信
7.陳平
8.呂雉
9.曹參
10.樊噲
11.叔孫通
12.酈食其
13.齊王田橫
14.漢文帝
15.賈誼
16.周勃
17.周亞夫
18.袁盎
19.晁錯
20.彭越
21.漢武帝
22.衛青
23.霍去病
24.李廣
25.李陵
26.蘇武
27.張騫
28..司馬遷
29.司馬相女日
30.朱買臣
31.張湯
32.汲黯
33.東方朔
34.公孫弘
35.江充
36.霍光
37.漢宣帝
38.龔遂
39.黃霸
40.王昭君
41.趙飛燕
42.王莽
43.劉向
44.漢光武帝
45.鄧禹
46.嚴光
47.馬援
48.班固
49.張衡
50.蔡文姬
三國之部
1.曹操
2.董卓
3.袁紹
4.呂布
5.荀彧
6.楊修
7.曹丕
8.曹植
9.劉備
10.關羽
11.張飛
12.趙雲
13.諸葛亮
14.蔣琬
15.費諱
16.姜維
17.孫權
18.周瑜
19.魯肅
20.諸葛恪
21.張昭
22.陸遜
23.司馬懿
24.魏延
25.馬謖
26.鄧艾
27.鍾會
28.漢獻帝
29.劉禪
30.華佗
兩晉、十六國和南北朝之部
1.晉武帝司馬炎
2.賈后
3.左思
4.石崇
5.杜預
6.山濤
7.嵇康
8.阮籍
9.陸機
10.索靖
11.晉懷帝司馬熾
12.晉元帝司馬睿
13.祖逖
14.王導
15.葛洪
16.桓溫
17.謝安
18.王羲之
19.顧愷之
20.陶潛
21.鳩摩羅什
22.漢光文帝劉淵
23.前趙皇帝劉曜
24.後趙高祖石勒
25.前涼昭公張寰
26.前燕文明帝慕容魷
27.成武帝李雄
28.前秦惠武帝苻洪
29.前秦宣昭帝苻堅
30.後秦武昭帝姚萇
31.後燕成武帝慕容垂
32.西秦宣烈王乞伏國仁
33.後涼懿武帝呂光
34.南涼武王禿髮烏孤
35.南燕獻武帝慕容德
36.西涼武昭王李嵩
37.夏武烈帝赫連勃勃
38.北燕文成帝
39.北涼武宣王沮渠蒙遜
40.宋武帝劉裕
41.謝靈運
42.齊高帝蕭道成
43.祖沖之
44.謝胱
45.孔珪
46.梁武帝蕭衍
47.沈約
48.范縝
49.鍾嶸
50.陶弘景
51.劉勰
52.蕭統
……
隋唐之部
五代十國之部
兩宋之部
遼、金、西夏、元之部
明之部
清之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