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

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製成立儀式暨第一次會議2010年5月25日在北京舉行。國務委員劉延東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共同出席成立儀式。

成立

希拉蕊和劉延東希拉蕊和劉延東
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製成立儀式暨第一次會議25日上午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務委員劉延東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共同擔任機制主席,出席成立儀式並主持會議。
劉延東在成立儀式上發表致辭說,在胡錦濤主席和歐巴馬總統的重視和支持下,兩國政府決定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並寫入2009年11月的《中美聯合聲明》。這是中美關係史上一個創舉,是兩國關係發展與時俱進的結果。
劉延東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溝通交流,在和而不同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相得益彰,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持久動力,對於增進互信與友誼、消除偏見與誤解、促進人類社會和諧與繁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需要不斷開拓兩國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已開發國家和最大的開發中國家,兩國相互理解、友好、合作,不僅能造福中美兩國人民,也將造福世界各國人民。兩國應從戰略高度積極推動人文交流,夯實中美友好的社會基礎和民意基礎,為中美關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人文交流人文交流
劉延東就雙方進一步推動人文交流提出四點倡議。一是立足高遠,服務大局,以長遠眼光統籌規劃,整合資源,為增進兩國人民友誼和中美關係長期發展發揮戰略作用。二是相互尊重,真誠溝通,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推動中美人文交流再上一個新台階。三是突出重點,務求實效,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以人與人的交流為重點,全面深化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保持機制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四是著眼未來,持之以恆,多為兩國青少年創造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的機會和條件,確保中美友好薪火相傳,後繼有人。雙方應努力探索人文交流的新渠道、新內容、新方法,保持人文交流的後勁。
柯林頓在致辭中表示,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美中關係的基礎是人文交流。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沒有哪個國家的政府可以獨自解決問題。美中兩國雖然有距離、有差異,但是面臨的挑戰是共同的。相互學習和了解得越多,擁有的機會就越大。要推動人文交流,使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的美國人和中國人相互結識,增進了解,建立信任關係,積極友好地合作。我們願與中方共同努力,挖掘該機制的巨大潛力,我們對這一機制充滿信心。
劉延東和柯林頓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的諒解備忘錄》。
工作會議工作會議
中美人文交流高層機制第一次會議就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等領域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並宣布啟動一系列人文交流項目,包括美國未來4年派遣10萬名學生來華留學,中方未來4年派遣萬名學生赴美攻讀博士學位,實施漢語橋萬人來華研修項目,資助重點領域設立聯合研究中心和桌球外交40周年紀念活動等。
出席機制第一次會議的中方代表團成員有教育部部長袁貴仁、駐美大使張業遂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兩國外交、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等領域知名人士和學生代表約300人出席了成立儀式。

擴大學生交流

國務委員劉延東與美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以及中美兩國外交、教育、文化、科技、體育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今天相聚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共同出席“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第一次會議”。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第一次會議決定,雙方將進一步加強留學生互派工作。每年將輪流在兩國召開人文交流與合作高層磋商會議。
 
備忘錄備忘錄
 劉延東國務委員表示中方就會全力支持做好美方留學生工作。
劉延東:中方願為美方未來4年派遣10萬學生來華學習倡議提供積極協助,同時將啟動未來4年公派萬名學生赴美讀博計畫及“漢語橋”萬人來華研修項目。
隨後,在國家大劇院 “花瓣廳”。劉延東國務委員和柯林頓國務卿簽署了《關於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的諒解備忘錄》。

活動基本情況

5月25日上午,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製成立儀式暨第一次會議在京舉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的共同主持下,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製成員單位代表、中美兩國外交、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等領域知名人士、兩國學生代表等300餘人參加了活動。下午,雙方機製成員單位還舉行了工作會談。
此次活動工作重點突出、人文特色鮮明、內容豐富緊湊、氣氛熱烈莊重,取得了增進戰略共識、加強兩國互信、深化人文合作、形成輻射效應的豐碩成果。

機製成立的背景及意義

在胡錦濤主席和歐巴馬總統的關心和支持下,兩國政府決定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共同推動中美人文交流達到新的水平。磋商機制的建立是中美關係史上一個創舉,是兩國關係發展與時俱進的結果,標誌著兩國關係在一個新的領域的深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機制的建立,將進一步深化中美人文交流與合作,有助於為兩國關係實現長期、穩定、良好發展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劉延東與柯林頓短暫會見情況

雙方正式會議前,劉延東國務委員會見了柯林頓國務卿,二人均肯定了中美兩國開展高層人文交流的重要性,並表達了繼續共同努力推動此項工作的意願。
劉延東國務委員和柯林頓國務卿還與中美兩國學生代表進行了親切交談,詢問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勉勵他們互相學習、加強交流,為促進中美友好貢獻力量。

第一次會議有關情況

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第一次會議由劉延東國務委員和希拉蕊·柯林頓國務卿共同主持,雙方機製成員單位負責人參加。
在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第一次會議上,劉延東國務委員和柯林頓國務卿就加強雙方人文交流提出了具體構想。雙方討論了深化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意義,對機制工作提出了建議;明確了中美人文交流的定位;謀劃了中美人文交流的長遠發展。雙方均表示對機制充滿信心。
劉延東國務委員對機制提出了四個倡議:第一,立足高遠,服務大局。雙方應站在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的高度,把加強人文交流作為發展兩國關係的重大戰略,以長遠眼光統籌規劃,整合資源,為增進兩國人民友誼和中美關係長期發展發揮戰略作用。第二,相互尊重,真誠溝通。雙方應充分運用好這一機制,坦誠相見、平等交流、求同存異、增進理解,相互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推動中美人文交流再上一個新台階。第三,突出重點,務求實效。雙方應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以人與人的交流為重點,全面深化在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保持機制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第四,著眼未來,持之以恆。青少年是中美關係的未來和希望。雙方應多為兩國青少年創造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的機會和條件,確保中美友好薪火相傳,後繼有人。

工作會議有關情況

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工作會議於5月25號下午召開。中美兩國代表就在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的框架下,深入落實第一次會議重要共識,深入挖掘兩國豐富的人文交流資源,推動中美人文交流邁上一個新台階在教育、科技、文化和體育領域開展了分領域磋商,就未來合作充分交換了意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