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修復學

中樞神經修復學

一、概述 一、概述 三、神經調控

基本信息

作 者:黃紅雲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243089
出版時間:2009-04-01
版 次:1
頁 數:488
裝 幀:精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醫學 > 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

內容簡介

《中樞神經修復學》是第一部中樞神經修復學學術專著,書中就當前中樞神經修復學的關注熱點、研究難點、爭議焦點、最新成果和研究前景做了論述。《中樞神經修復學》全面收集了國內外關於中樞神經系統神經修復學基礎和臨床研究的主要內容,分上下兩篇,包括神經修復學學科體系、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應答、中樞神經修復策略、脊髓損傷、外傷性腦損傷、腦卒中、腦性癱瘓、痴呆、肌萎縮側索硬化、帕金森病、舞蹈病、多發性硬化、共濟失調等。《中樞神經修復學》提出了許多獨創理論和觀點,反映了當前中樞神經修復學研究的國際前沿水平。

作者簡介

黃紅雲,山東蓬萊人,教授、主任醫師。現任國際神經修復學會理事長,北京市虹天濟神經科學研究院院長,泰山醫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康復中心神經外科主任。1991年,軍醫進修學院神經外科專業獲醫學博士學位。1997~2000年,在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和Howard Hughes醫學研究院做博士後研究。2001~2002年,海軍總醫院神經外二科任主任,主任醫師,第二軍醫大學兼職教授。2002~2004年,上海中醫院神經外二職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2005年,首都醫科大學附錄屬北京朝陽醫院神經外二科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除擅長神經外科高難度手術外,最近10年執著地探索神經修復學理論與干預策略,獲得多項原創性科研成果,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神經修復學”、“神經修復科”、“神經網路修復關鍵點”等新學科、新概念。在專業雜誌發表論文100餘篇,世界著名雜誌《lancet》、《Nature》和《Science》曾對其科技創新成果進行專題報導。

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概述
一、概念和定義
二、學科形成過程及與相關交叉學科的關係
三、學科命名和內涵
四、學科研究範圍和方法
五、學科理論體系
六、學科理想和現實
七、前景展望與未來工作重點
第二章 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應答
第一節 中樞神經損害基本分類與細胞死亡
一、分類
二、細胞死亡
第二節 軸突對損害的反應
一、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纖維分類
二、中樞神經系統纖維損害後軸突反應
三、中樞神經系統纖維受損後軸突的損害機制
四、瀰漫性軸突損害
五、中樞神經系統內無髓鞘軸突損害後變化
第三節 神經元對軸突切斷的反應
一、軸突切斷後神經元反應
二、影響軸突切斷後神經元反應的因素
三、CNS和PNS內神經元軸突切斷後反應差異
第四節 膠質細胞對損害的反應
一、星形膠質細胞和膠質瘢痕
二、少突膠質細胞和髓鞘
三、CNS損害後炎症作用——巨噬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的作用
四、膠質細胞反應能否被改善以促進神經再生
第五節 神經幹細胞反應
一、神經幹細胞簡介
二、神經幹細胞對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反應
三、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後神經幹細胞的增殖機制
四、小結
第三章中樞神經修復策略
第一節進化論與中樞神經修復
一、背景
二、進化過程的三個階段
三、蛋白質進化
四、中樞神經系統進化和修復
五、神經可塑性
第二節 藥物及因子
一、藥物
二、因子
三、中醫藥
第三節生物和組織工程
一、概述
二、生物工程
三、組織工程
第四節細胞移植
一、概述
二、細胞種類和特點
三、細胞移植途徑
四、影響移植療效的因素
第五節 電磁場刺激和神經調控
一、電刺激(電場)
二、磁刺激(磁場)
三、神經調控
第六節其他
一、針刺
二、神經康復訓練
三、雷射照射
四、微電子嵌入
五、肌基膜管移植
六、周圍神經移植
七、大網膜移植
八、毫米波
九、高壓氧治療
十、小結
下篇 疾病各論
第四章脊髓損傷
第一節概述
一、流行病學
二、損傷原因
三、病理改變
四、治療現狀
第二節 神經修復基礎研究
一、動物模型和評價方法
二、藥物和因子
三、生物和組織工程
四、細胞移植
五、電磁場刺激與神經調控
六、其他
第三節 神經修復臨床研究
一、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評價方法
二、藥物和因子
三、生物和組織工程
四、細胞移植
五、電磁場刺激與神經調控
六、其他
第五章 外傷性腦損傷
第一節 概述
一、流行病學
二、發病機制
三、病理改變
四、治療現狀
第二節 神經修復基礎研究
一、動物模型和評價方法
二、藥物和因子
三、生物和組織工程
四、細胞移植
第三節 神經修復臨床研究
一、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評價方法
二、藥物和因子
三、細胞移植
四、神經調控及其他
第六章 腦卒中
第一節 概述
一、流行病學
二、病因和發病機制
三、病理改變
四、治療現狀
第二節 神經修復基礎研究
一、動物模型和評價方法
二、藥物和因子
三、生物和組織工程
四、細胞移植
第三節 神經修復臨床研究
一、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評價方法
二、藥物和因子
三、細胞移植
四、神經調控
第七章 腦性癱瘓
第一節 概述
一、流行病學
二、病因和發病機制
三、病理改變
四、治療現狀
第二節 神經修復基礎研究
一、動物模型和評價方法
二、藥物和因子
三、生物和組織工程
四、細胞移植
第三節 神經修復臨床研究
一、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評價方法
二、藥物和因子
三、細胞移植
四、其他
第八章 痴呆
第一節 概述
一、流行病學
二、病因和發病機制
三、病理改變
四、治療現狀
第二節 神經修復基礎研究
一、動物模型和評價方法
二、藥物和因子
三、生物和組織工程
四、細胞移植
……
第九章 肌萎縮側索硬化
第十章 帕金森病
第十一章 舞蹈病
第十二章 多發性硬化
第十三章 共濟失調

前言

由於中樞神經系統(t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在結構上的脆弱性和功能上的複雜性,其損傷往往造成嚴重的功能破壞和障礙,影響患者生存質量。隨著世界人口數量劇增,交通日益發達,人口老齡化,各種環境污染等因素,罹患中樞神經系統外傷、退行性疾病、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及其他神經疾病的人數急劇上升,神經修復已逐漸成為人們高度關注的醫學熱門主題
近半個世紀,特別是近20多年以來,神經科學飛速進步,神經修復領域的研究不斷創新並取得突破性成果,中樞神經結構和功能一定程度的修復已成為現實,部分傳統臨床觀念認為無治療或無有效方法治療的中樞神經系統的常見、多發疾病和損害修復治療的大門已被打開;一些晚期脊髓損傷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站起來和走路已不再是夢想。這些發展和進步推動了一門新學科——神經修復學(neurorestoratology)的建立,它是幫助上述患者延年益壽——神經功能修復的最主要學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