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視網膜病變

中心性視網膜病變為常見眼底病之一。主要由於局限於黃斑區的視網膜組織出現水腫、滲出與出血等炎症改變,中心反射可消失,在水腫處常見有黃白色或灰白色圓形滲出小點。導致患者視力驟然下降、視物變形、變小、出現中心暗點等。本病可反覆發作。

簡介

人們可能對中心性視網膜炎感到比較陌生,它主要發生於青年男性身上,它的存在給人們的生活及工作都帶來方方面面的影響。人們可能對中心性視網膜炎感到比較陌生,它主要發生於青年男性身上,它的存在給人們的生活及工作都帶來方方面面的影響。

中心性視網膜炎或稱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臨床常見症狀為視物模糊,似有紗幕遮蓋,或如隔雲霧,視物發暗,或覺視野中央有薄薄的黑影,黑影可大可小,有時視物變異失真,外眼端好無紅腫熱痛。眼底檢查可見黃斑區發暗,視網膜水腫,在水腫邊緣有圓形、橢園形或不規劃的反射光暈,約1~3個視乳頭直徑大小。病變區可出現黃白色或灰白色滲出小點,原來的中心凹反光消失或彌散。

【 針刺治療概述】

針刺治療本病始於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有人試用電針球後穴治療,取得較好效果【1】。較大的突破則出現自七十年代末至今的近二十年,首先是一些有效新穴的發現,使效獲得較大幅度的提高;其次,各種穴位刺激法的套用,如針刺、耳針、穴位注射、磁穴療法等,適應了不同需要。從目前已積累的經驗看,針灸可以作為本病的主要療法之一。有人通過對照試驗,發現穴位注射治療的效果顯著優於用激素抗生素擴血管劑及能量合劑等的綜合治療 關於針灸治療中心性視網膜病變的作用機理,這方面的工作還有待深入。最近,有人通過對本病患者(男性)針刺前後的性激素改變作了觀察,發現針刺對患者血漿性激素濃度具有良性調節作用,並認為這種調節作用與患者視力的恢復可能有某種內在聯繫【3】。

【 針刺治療方法】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新明Ⅰ;2、向陽Ⅰ、向陽Ⅱ。
配穴:新明Ⅱ。
新明Ⅰ位置:翳風前上五分,耳垂後皺摺中點。
向陽Ⅰ位置:以甲狀軟骨上緣為標誌,向兩則延伸至胸鎖乳突肌內緣相交處。
向陽Ⅱ位置:舌骨水平線,向兩延伸至胸鎖乳突肌內緣相交處。
新明Ⅱ位置:眉梢上1寸,外開5分凹陷處。
(二)治法
主穴任選一組,每次只取1穴。其中,新明Ⅰ效不佳時,可加新明Ⅱ。新明Ⅰ操作:針體與皮膚成60度角,與身體縱軸成45度角,快速進針,再向前上方徐徐刺入,至下頜骨髁狀突淺面,可獲針感,然後以捻轉結合小提插手法促使針感到達眼區,運針1分鐘出針;新明Ⅱ:針尖呈水平刺入,緩慢進針5~8分,同上手法運針1分鐘去針;向陽Ⅰ:取仰臥位,將患者肩部墊高,頭稍後傾,充分暴露頸部,進針前先用左手將穴位附近搏動之頸動脈摸清,輕壓頸部軟組織,待眼區有感覺後,持針自胸鎖乳突肌內緣與血管間迅速刺入皮膚,以45度角沿著向後、向內、向上的方向,將針緩緩送入約1.5~2寸,待出現針感後捻動針柄,使針感達眼區,用輕提插結合小幅度捻轉手法運針後,留針10分鐘。向陽Ⅱ操作與向陽Ⅰ相同。每日1次,10次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1、痊癒:遠視力達1.0以上,自覺症狀消失,眼底黃斑部水腫消退;2、有效:視力提高,自覺症狀減輕或消失,眼底病變好轉;3、無效:與治療前無明顯改變。
共治療1003例,總有效率在90.5~97.66%【4,5】。
氣功針
(一)取穴
主穴:分3組。1、睛明、太陽、球後、承泣;2、翳明、新明Ⅰ、足三里、合谷;3、新明Ⅱ、印堂、曲池、行間、光明。
(二)治法
每次取一組穴,三組交替選用。囑病人取仰臥位,舌尖舐上齒齦,默念“靜”、“松”二字,輕閉雙眼,放鬆全身,排除雜念,內視丹田,口中唾液較多時可分三口咽下,不可吐出。如此保持10分鐘左右,才開始針刺治療。針刺時,醫者應運氣於手指尖,使氣通過針體導入穴位,並讓患者將意念由丹田轉移到針刺部位。每個穴留針5~6分鐘。起針後讓病人作深呼吸3次後,再針第二個穴位,直到一組穴針完為止。先頭面後四肢,一般不超過6個穴位。
(三)療效評價
共治162例(233隻眼),基本痊癒163隻,總有效率為98.5%【6】。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睛明、承泣、球後。
配穴:合谷、太溪、太沖、光明。
(二)治法
主穴取患側(雙眼患病取兩側),以32號1.5寸細毫針,快剌入皮下,沿眼球與眶內壁之間緩慢進針1寸左右,作小幅度低頻率輕輕捻轉(不得提插),待眼球有較強烈的酸脹感後,留針30分鐘。其間按上法運針2~3次。配穴酌加,其中合谷、光明平補平瀉,太溪用補法,太沖用瀉法。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86例計93隻眼,經半至3個月治療,痊癒46眼,顯效27眼,有效14眼,無效6眼,總有效率為93.6%【7】。

中醫治中心性視網膜炎

①肝氣鬱結型:治則:疏肝解郁,清熱涼血。選方:丹梔逍遙加減。
②陰虛火旺型:治則:滋陰降火,活血化瘀。選方:知柏地黃加活血化瘀苭,如黃斑病變趨於機化者加軟堅散結苭。
③脾虛氣弱型:治則:補益心脾,活血化瘀。選方:參苓白朮、歸脾加活血化瘀苭。
辨病論治:
①活動期:治則:清熱涼血,止血活血。
②恢復期:治則:健脾益氣,活血化瘀。
③瘢痕期:治則: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也有醫家根據3種不同的症型,主張分而治之:
①肝氣鬱結型:治則:疏肝解郁,清熱涼血。選方:丹梔逍遙加減。
②脾虛氣弱型:治則:健脾益氣,化痰利水。選方:六君子合四苓加減。
③肝腎陰虛型:治則:滋陰降火,涼血止血。選方:知柏地黃加減。
還有醫家依據辨證論治提出如下方法:
①陰虛火旺:治法:滋陰降火。方苭:知柏地黃加減。
熱入血分:治法:涼血止血。方苭:涼血止滲。
③氣滯血瘀:治法;行氣活血。方苭:逍遙加味。
④肝腎虧虛:治法:滋補肝腎。方苭:杞菊地黃加減。
也有根據黃斑出血情況,建議如下分期治療:
①出血期:以涼血止血為主。
②瘀血期:宜活血化瘀。
③吸收期:在活血化瘀基礎上重用黃芪以補其氣,使氣血運行通暢。同時加服杞菊地黃以補益肝腎,鞏固療效。有滲出時,可加用利水的茯苓、車前子,使滲出物吸收。因本病病情纏綿,久病必虛,後期可在軟堅散結的基礎上重用補氣苭,如黃芪、黨參等以提高視力。還有不少醫家提出的治療方法在臨床實踐中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除中苭外,針刺治療中心性視網膜炎也有一定作用,可使氣機調達,氣血通暢,加快出血的吸收,減少後期併發症的產生。取穴:選用球後、睛明、瞳子NFDA1、翳明、風池、合谷,每次選2~3穴,針刺患側。肝鬱氣滯者加針支溝;肝腎陰虛者加針肝俞、腎俞、三陰交;脾虛者加針足三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