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教育部國家民委關於在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通知

一、深刻認識在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三、著眼長遠,進一步加強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四、切實強化對在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

2009年8月20日
教思政〔2009〕1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宣傳部門、教育工作部門、教育廳(教委)、民(宗)委(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宣傳部、教育局、民宗局,教育部直屬各高等學校:
為貫徹落實中央要求,在學校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深刻認識在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我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共同發展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各民族的大團結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加強民族團結,事關實
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事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事關國家的統一和長治久安。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學校全面、深入、持續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引導各族青少年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牢固樹立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根本保證。
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確處理民族問題涉及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切實維護民族團結的任務繁重而艱巨。去年以來,境內外敵對勢力策劃組織拉薩“3·14”和烏魯木齊“7·5”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加緊對學校的滲透,與我爭奪人心、爭奪青少年,充分暴露他們破壞民族團結、煽動民族仇恨、製造民族分裂的險惡用心,充分說明反分裂鬥爭的嚴峻性、複雜性和長期性。在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使民族團結意識深深植根各族青少年學生的心中,是當前一項十分緊迫的工作,更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以對國家和民族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把在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工作抓緊抓好。
二、立足當前,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
各級各類學校要充分利用暑期時間,認真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活動方案,精心準備、精心部署,在今年秋季開學後立即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著重進行維護國家統一和熱愛偉大祖國的宣傳教育、黨的民族理論的宣傳教育、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宣傳教育、各民族團結友愛的宣傳教育、民族地區發展成就的宣傳教育、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主義法制的宣傳教育,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主流講充分,把烏魯木齊“7·5”事件的性質和危害講清楚,把“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的道理講透徹,引導廣大學生進一步增強穩定壓倒一切意識、民族團結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人人爭做民族團結的維護者、促進者。
各級各類學校要緊緊圍繞活動主題,抓住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等重要環節,把教育活動開展到每一個班級、覆蓋到每一個學生。要組織學習《民族團結教育通俗讀本》。結合“我愛我的祖國”主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有針對性地增加民族團結教育的內容;結合今年“中國小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在秋季開學之際上好民族團結教育第一課;結合“愛國歌曲大家唱”――教育系統“祖國萬歲”歌詠活動,積極學唱、傳唱民族團結歌曲。組織學生集中開展一次民族團結教育主題黨日、主題團日、主題班(隊)日活動;充分利用升旗儀式、報告講座、牆報板報等多種形式,增強教育活動的吸引力、感染力;積極開展各族師生互訪,增進相互了解和溝通,促進各族師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高等學校要加大民族團結教育力度,適當調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計畫,增加講授課時,在“形勢與政策”課中集中安排不少於3學時的民族團結專題教育;邀請有關部門領導幹部為學生作民族團結的報告。注意做好穆斯林留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級各類學校要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從當前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要利用暑期時間,集中進行學校領導班子、教師的民族團結教育全員培訓,把思想和行動進一步統一到黨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和對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組織教師進行家訪,對各族學生進行心理撫慰。秋季開學後專門安排一段時間集中對全體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增強民族團結教育的現實感和針對性。發揮學校黨團組織優勢,深入細緻地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強廣大學生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其他民族地區各級各類學校,內地各民族院校和民族中國小,內地有民族班、預科班的學校,要結合本地本校的特點和實際,結合學生返校的思想動態,把“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抓實抓好。
三、著眼長遠,進一步加強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紮實推進民族團結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各中國小要根據各學科課程標準,在思想品德類課程的框架內,在國小進行中華民族大親職教育,在國中進行民族團結常識教育,在高中階段進行民族團結政策教育;在語文、歷史、地理等課程中加強民族團結方面的教學。高等學校要將民族團結教育內容有機融入《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形勢與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要結合民族團結教育要求,加強哲學社會科學有關課程的教材建設和教學方法改革;民族院校要專門開設民族團結教育有關課程。
切實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有關部門和各地、各級各類學校要組織力量抓緊編寫高質量的教材和學習輔導材料。將民族團結教育教學內容納入國小階段考查和中考、高考及中職畢業考試範圍。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推出一批有價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教學水平,更好地發揮他們在民族團結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充分運用多種形式、途徑和方法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各級各類學校要根據自身實際和學生思想情況,因時因地制宜,注意綜合運用各種民族團結教育方法和途徑,增強民族團結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中國小要組織開展生動活潑的民族團結體驗活動。高等學校要積極引導廣大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志願服務等形式,深入了解民族地區的發展變化,積極投身民族地區的生產建設;邀請各級黨政領導、專家學者定期為師生作民族團結教育專題形勢報告。各級各類學校要抓住重要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特別是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等契機,組織開展民族歌曲傳唱、民族舞蹈演出、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展示等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充分展示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創和諧的精神風貌。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開展專題教育和實踐活動。積極聘請各民族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模範人物擔任民族團結教育的工作顧問和校外輔導員,促進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四、切實強化對在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強,各級黨委宣傳部門、教育工作部門和民族工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在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領導,把民族團結教育作為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工作,作為一項關係長遠的戰略任務,擺上重要位置,周密細緻地做出安排。各級各類學校要利用暑期做好充分準備,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在今年秋季開學後,迅速掀起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熱潮。要建立完善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民族團結教育網路,推動民族團結教育制度化、經常化。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媒體,做好在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宣傳報導,大力營造加強民族團結的濃厚氛圍。要關注社會輿情和學生思想動態,加強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及時評估民族團結教育的效果和影響,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把各族青少年學生凝聚在黨的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