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簡稱中央財大、中財大,位於中國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教育部、財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學,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首批“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建設高校,入選“2011計畫”、“111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為“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獎學金實施院校”、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虛擬學院聯盟成員。

中央財經大學始建於1949年11月6日,創辦之初由財政部主管,校名先後為中央稅務學校、中央財政學院。1952年8月,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的經濟系科合併成立中央財經學院,由高等教育部主管。1996年5月,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更名為中央財經大學。1998年10月,在中央財政金融幹部學校基礎上成立的中央財政管理幹部學院併入中央財經大學。2000年2月,學校由財政部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

截至2018年12月,中央財經大學有教職工1774人,其中專任教師1210人;有普通本科生10097人,碩士研究生4609人,博士研究生675人,成人教育學生2558人,留學生282人;有19個院系,設有51個本科專業;總占地面積1027165平方米,其中學院南路校區占地面積141962平方米,沙河校區占地面積789798平方米。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華北稅務學校、中央稅務學校(1949年11月~1952年6月)

華北稅務學校創辦於1949年11月6日,1950年2月在其基礎上成立中央稅務學校,1952年6月中央稅務學校併入中央財政學院。

中央財政學院(1951年9月~1952年8月)

1956年中央財政幹部學校畢業生合影 1956年中央財政幹部學校畢業生合影

中央財政學院1951年9月成立,1952年8月與北大、清華、輔仁、燕京四所大學經濟系合併 為中央財經學院。

中央財經學院(1952年8月~1953年8月)

中央財經學院1952年8月成立,1953年8月撤銷。

中央財政幹部學校(1953年4月~1958年12月)
中央財政幹部學校1953年4月成立,1958年12月與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幹部學校合併成立中央財政金融幹部學校。

1953年,招收了我國第一批國家預算、金融等專業研究生。

1953年8月-12月,中央財經學院撤銷,部分師資併入人大和北大。原中央稅務學校、中央財政學院所有人員以及四校經濟系的部分師生留在原址承辦中央財政幹部學校,財政部黨組書記、常務副部長戎子和擔任校長。

1956年,接收了新中國首批外國留學生,培養了中國第一批經濟學類的外國留學生。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幹部學校(1954年5月~1958年12月)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幹部學校1954年5月成立,1958年12月與中央財政幹部學校合併成立中央財政金融幹部學校。

60年校慶五任財長齊聚中央財大 60年校慶五任財長齊聚中央財大

中央財政金融幹部學校(1958年12月~1983年7月)

中央財政金融幹部學校成立於1958年12月,1960年後與中央財政金融學院一套人馬兩塊牌子,1969年被迫停辦,1979年重新掛牌,1983年7月在中央財政金融幹部學校基礎上成立中央財政管理幹部學院。

中央財政管理幹部學院(1983年7月~1998年12月)

中央財政管理幹部學院成立於1983年7月;1988年獨立建院,但屬中央財政金融學院黨委領導;1989年單獨成立黨委;1998年12月重新併入中央財經大學。

教學樓 教學樓

中央財政金融學院、中央財經大學(1960年1月~今)

 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成立於1960年1月,1969年被迫停辦,1978年2月復校,1996年5月16日更名為中央財經大學。

1997年,金融學被批准為首批財政部重點學科。

1998年12月,中央財政管理幹部學院併入中央財經大學。

2000年,學校由財政部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  

2003年10月,原國家人事部(現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博士後管理辦公室批准中央財經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立套用經濟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並於2004年進行了首批博士後研究人員招收工作。  

2005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2005年以來,先後成為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和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獎學金等項目實施院校。  

2006年,成為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首批建設高校。  

2006年和2007年,學校相繼成為教育部“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項目”首批高校。

2010年, 學校成為國家“財經套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 院校和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院校。

2011年10月,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院在原研究生部的基礎上建立。  

2012年,成為教育部、財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6年11月,入選國家"111計畫"。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有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1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創新平台4個,校級重點研究基地6個。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中國精算研究院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北京財經研究基地、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首都網際網路經濟發展研究基地)  

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創新平台(4個)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  

中央財經大學校級重點研究基地(6個)財經研究院、國防經濟與管理研究院、中國財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中國企業研究中心、資產評估研究所、證券期貨研究所、財經法律研究所  

校內其他科研機構 

機構名稱掛靠單位機構名稱掛靠單位
政府預算研究中心財經研究院數量經濟研究所統計與數學學院
台灣經濟研究所財經研究院統計與市場調查研究中心統計與數學學院
俄羅斯與東歐經濟研究所財經研究院中國保險市場研究中心保險學院
資本運營與企業戰略研究中心財經研究院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保險學院
環境經濟研究所財經研究院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信息學院
外匯儲備研究中心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法律與經濟國際研究中心法學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發展規劃處中國公共資源配置政策研究中心法學院
財政稅收研究所財政稅務學院 文化經濟研究院 暨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 文化與傳媒學院
中國財政史研究所財政稅務學院傳媒經濟研究中心文化與傳媒學院
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府管理學院現代邏輯研究所文化與傳媒學院
國際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學院出版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文化與傳媒學院
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金融學院中財大畫院文化與傳媒學院
證券期貨研究所金融學院文化藝術中心文化與傳媒學院
民泰金融研究所金融學院金融品牌與企業文化研究所文化與傳媒學院
中國資產管理研究中心金融學院投資項目管理中心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金融專碩教學研究與案例中心 金融學院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所馬克思主義學院
金融課程現代化教學創新中心 金融學院鄧小平理論研究會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國管理會計研究與發展中心會計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
管理研究中心商學院稅收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財政稅務學院
英得傑國際企業研究中心商學院稅法研究中心財政稅務學院
中日創業教育研究所商學院稅收與計量研究中心財政稅務學院
中國創業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商學院體育經濟研究中心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
經濟史研究中心經濟學院經濟心理研究所社會發展學院
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學院中國海外發展研究中心科研處
經濟研究所經濟學院中國民生經濟研究中心科研處
經濟數據研究中心統計與數學學院中國公共採購研究所科研處
中國經濟統計研究中心統計與數學學院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科研處
政府預算管理研究所財政稅務學院中財-鵬元地方財政投融資研究所財政稅務學院
資產評估研究所財政稅務學院中國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保險學院
稅收籌劃與法律研究中心財政稅務學院全球貿易與投資政策研究中心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
國際經濟大數據研究中心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國際商務研究中心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

建設成果

截至2014年4月,中央財經大學在各大學術周刊發表論文數25800餘份,獲得各級獲獎計628項。  

2006年至2013年12月,學校承擔了27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等重大科研課題。

2013年,學校發表論文合計928篇,其中國內學術刊物842篇、國外學術刊物86篇,獲部級獎6項,省級獎5項。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止2017年12月,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95萬冊,包括中文圖書和外文圖書。擁有中文過刊53945種,外文過刊7431種。訂購中文期刊1889種,外文期刊149種。圖書館擁有中外文資料庫54種。學校擁有電子圖書大約690萬冊。館還收藏有《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地方志》、《古今圖書集成》、《中華再造善本》等古文獻典籍。  

• 學術期刊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央財經大學主辦的財經類社會科學學術性期刊,創刊於1981年。   為全國社科類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CSSCI)、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曾獲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北京市高校人文社科學報名刊。  

學術交流

截至2017年9月,學校已與遍及世界五大洲的高校、政府機構、國際組織、跨國企業等126家單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2006年以來,作為國家援外項目培訓開發中國家政府高級官員的學校受中央政府委託,先後對來自91個開發中國家730名政府高級官員進行培訓,受到了廣泛好評。學校是“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首批46所高校之一。2005年和2007年,學校先後成為我國接受外國留學生政府獎學金項目學校和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

聘請了諾貝爾獎獲得者埃里克·馬斯金教授為該校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學術委員會聯合主任,聘請了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國際知名學者夏威爾·薩拉-伊-馬丁教授等為學校名譽教授,邀請了美國前副國務卿,現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力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勞倫斯·克萊因教授等來該校訪問講學;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南加州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美國羅格斯大學、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美國洛約拉馬利蒙特大學、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俄羅斯聯邦政府直屬財政科學院、聖彼得堡國立財經大學、烏克蘭基輔國立經濟大學、韓國中央大學、韓國慶南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台灣東吳大學、等國外、港澳台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此外,學校同日本朝日監查法人、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法國安盛保險集團、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等公司企業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英國保險精算師學會、英國皇家保險學會、澳大利亞保險學會的北京考試中心均設在該校,該校保險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可以免試申請成為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保險與金融學會會員。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學校共有19個學院在本科招生。  

• 學院設定與專業

學院名稱本科專業(含專業方向)專業型碩士學術型碩士、博士
財政稅務學院 財政學,稅收學,資產評估 稅務,資產評估 財政學,稅收學
金融學院 金融學,金融工程,金融科技 金融 金融學,金融工程
會計學院 會計學,財務管理 審計,會計會計學
保險學院 中國精算研究院保險學,精算學,勞動與社會保障保險保險學,精算學,社會保障
統計與數學學院、 數學教學部 統計學,經濟統計學,套用統計學(金融統計),數學與套用數學(金融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金融計算),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套用統計數量經濟學,經濟統計,數理統計,金融統計與風險管理,套用統計
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貿易/金融風險管理),國際商務,貿易經濟 國際商務國際貿易學
經濟學院經濟學,國民經濟管理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西方經濟學,世界經濟,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國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勞動經濟學
商學院 MBA教育中心 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場行銷(大數據行銷),大數據行銷,供應鏈管理 工商管理跨國公司管理,企業管理,技術經濟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旅遊管理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工程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管理,投資學,管理科學,大數據管理與套用 投資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房地產經濟與管理,工程與項目管理
政府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國際政治,城市管理 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城市規劃與管理,政府經濟與管理,政府戰略管理與績效評價
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體育經濟與管理,體育經濟與管理(運動員班)產業經濟學
法學院法學法律(非法學),法律(法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金融服務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社會與心理學院社會學(經濟社會學),套用心理學(經濟心理學),社會工作套用心理社會學,人口學,社會心理學
文化與傳媒學院 漢語言文學(財經文秘),新聞學(財經新聞),文化產業管理,廣告學,視覺傳達設計,書法學 邏輯學,傳媒經濟學,文藝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
外國語學院英語(財經英語),日語(財經日語),翻譯(財經翻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信息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軟體工程產業經濟學,電子商務,管理信息系統,經濟信息管理
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經濟學(數理經濟與數理金融)國民經濟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
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金融學(國際金融與公司理財)金融學
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財政學(財政理論與政策)區域經濟學,財政學,政府經濟與管理
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
財經研究院區域經濟學
國防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國防經濟
中國財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財政學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勞動經濟學

註:中國經濟與管理研究院、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屬於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師資力量

學院南路校區主教樓 學院南路校區主教樓

截至2017年12月,全校教職工1743人,其中專任教師1189人。教授31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26.2%,副教授46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8.9%;具有博士學位者85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2%。學校有國家千人計畫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4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人選5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畫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55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5人,學校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和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7個。  

國家級教學團隊

名稱帶頭人名稱帶頭人
金融學專業教學團隊李健  財政學專業教學團隊李俊生
管理會計學教學團隊孟焰

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名稱帶頭人名稱帶頭人
統計學專業教學團隊劉 揚保險與風險管理教學團隊赫演蘇
創業教育教學團隊史建平金融學專業教學團隊李健
管理會計學教學團隊孟焰市場行銷專業團隊孫國輝
財政學專業教學團隊李俊生 

學科建設

沙河校區宿舍樓 沙河校區宿舍樓

截至2018年9月,學校擁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在財經類院校中唯一擁有此項殊榮)和1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覆蓋的共十個二級學科均為國家重點學科),2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5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

學校有本科專業51個,擁有經濟學、管理學本科專業自主設定權。擁有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8個專業學位授權點。  

•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 套用經濟學

• 教育部第四次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

套用經濟學 A+

工商管理 A-

理論經濟學 B+

統計學 B+

法學 B

公共管理 B

社會學 B-

管理科學與工程 C+

• 關於中央財經大學套用經濟學:

中央財經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套用經濟學為“雙一流”建設學科。

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中,中央財經大學套用經濟學與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並列全國第一,是財 經類院校中唯一獲得A+學科的學校。

套用經濟學為中央財經大學傳統優勢學科,2007年被評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在財經類院校中唯 一)。中央財經大學套用經濟學一級學科涵蓋國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勞動經濟學、數量經濟學、國防經濟等二級學科及政府經濟與管理、投資學、傳媒經濟學、保險學、精算學、證券投資、國際金融學、金融工程、稅收學等自設學科。

• 重點學科

級別 層次 重點學科
國家級 一級學科 套用經濟學
二級學科 國民經濟學
區域經濟學
財政學
金融學
產業經濟學
國際貿易學
勞動經濟學
統計學
數量經濟學
國防經濟
會計學
北京市 一級學科 工商管理
統計學
二級學科 政治經濟學
世界經濟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交叉學科 經濟信息管理
跨國公司管理
重點支持學科 工商管理

• 博碩士學位授予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套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工商管理統計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名稱二級學科名稱博士點碩士點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
哲學 哲學 邏輯學
經濟學 理論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
經濟思想史
經濟史
西方經濟學
世界經濟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套用經濟學 國民經濟學
區域經濟學
財政學(含∶稅收學)
金融學(含∶保險學)
產業經濟學
國際貿易學
勞動經濟學
數量經濟學
國防經濟
政府經濟與管理★
投資學★
傳媒經濟學★
保險學★
精算學★
證券投資★
國際金融學★
金融工程★
稅收學★
經濟學/理學 統計學 經濟統計★
數理統計★
金融統計與風險管理★
套用統計★
法學 法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刑法學
民商法學
訴訟法學
經濟法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國際法學
軍事法學
金融服務法★
社會學 社會學
人口學
人類學
民俗學(含:中國民間文學)
社會心理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文學 中國語言文學 文藝學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漢語言文字學
中國古典文獻學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分語族)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信息系統★
房地產經濟與管理★
工程與項目管理★
工商管理 會計學
企業管理
旅遊管理
技術經濟及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物流管理★
電子商務★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教育經濟與管理
社會保障
土地資源管理
城市規劃與管理★
交叉學科 經濟信息管理★
跨國公司管理★

專業學位授權點(13個):工商管理、會計、法律(非法學)、法律(法學)、公共管理、金融、國際商務、套用統計、稅務、保險、資產評估、審計、套用心理、軟體工程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中財風光 中財風光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擁有8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6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北 京市級精品課程14門,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4門,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北京市高校校外人才培養基地3個。

學校擁有國家“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教育部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項目全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國家特色專業(8個):金融學、會計學、財政學、保險學、統計學、市場行銷學、 稅務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北京市級特色專業(7個):財政學、金融學、統計學、保險、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  

國家精品課程(3門):管理會計學(孟焰)   、行銷風險管理(張雲起)   、貨幣銀行學(李健)  

北京市級精品課程(14門):貨幣銀行學、證券投資學、中國稅制、國際企業管理、國民經濟核算、國際市場行銷學、壽險精算、管理會計學、政府採購管理、中級財務會計、微積分、證券法、保險學、統計學  

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4門):外國財政(李俊生和李貞)、國際金融(張禮卿)  

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中央財經大學創業教育基地(邱東)、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素質教育創新實驗區(李俊生)  

校園風景圖片 校園風景圖片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等  

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套用實驗教學中心等  

北京市高校校外人才培養基地(4個)

北京市校內創新實踐基地(2個)

• 教學成果

宿舍樓 宿舍樓

截至2013年12月,學校先後獲得5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和30項北 京市教學成果獎。

2006年和2007年,學校相繼成為教育部“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項目”首批高校。2010年, 學校成為國家“財經套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 院校和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院校。

文化傳統

校名

學校創建於1949年,1996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中央財經大學。1997年中國著名學者、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為更名後的中央財經大學題寫校名;1999年學校五十華誕之際,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欣然為該校題寫校名並題詞。  

校訓

中央財經大學校訓為“忠誠、團結、求實、創新”,是由財政部部長的王丙乾在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建院四十周年時提寫。

校歌

禮花將你送來,北京溫馨撫愛,

財經專家的搖籃,而今絢麗多彩。

追求卓越的美德,海納百川的胸懷。

同心再創輝煌,無愧偉大時代。

我們熱愛中財,我們依戀中財,無論天南地北愛心永系中財。

我們熱愛中財,我們依戀中財,無論天南地北,愛心永系中財。  

校徽

中央財經大學的標誌是以中央財經大學的標誌雕塑——“龍馬擔乾坤”為核心主體。“龍馬”在一個圓的包圍下,又不拘泥於限制,騰空而躍,活力張揚,在時代的發展中充滿活力與朝氣。圖形上“圓”既有傳統的圓滿之意,又有時代的和諧之意,寓意中央財經大學既有中國第一所財經院校之歷史,又具面向未來之時代精神。

對雕塑底座的套用,採用了向後而去的動感線條,與向前的龍馬形成一種反向的拉動,增強了畫面的張力,使其更具空間感,而且弧形的線條與校徽的外圓形成一種非連貫的呼應,構成類似印刻的古代錢幣的外圓形象,暗含財經之意。同時,線條和龍馬,以及標誌的外圓,構成類似“太極”的形象,與龍馬的乾坤相得益彰,極富傳統氣息,使其帶有強烈的中國特色。  

學校領導

歷任領導

李予昂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 1949.11-1952.6

陳岱孫 著名經濟學家、國家一級教授 1952.8-1953.8

黃亞光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副行長 1954.5-1954.9

王紹鰲 財政部副部長 1954.9-1955.8

胡立教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黨組書記、代理行長 1955.8-1956.9

貝仲選 財政部部長助理 1959.4-1962.4

陳如龍財政部副部長 1964.10-1970

戎子和 財政部黨組書記、顧問、代理部長 1953.8-1954.3,1978.11-1985.11

邱 東 統計學泰斗、長江學者2005.3-2009.3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何秀超

校長:王瑤琪  

黨委副書記:王瑤琪梁勇 陳明

紀委書記:陳明

副校長:史建平 孫國輝 馬海濤  朱凌雲

總會計師—蔡艷艷

信息來源:學校官網2018年9月信息顯示  

校園環境

截止2017年12月,學校占地面積1027165平方米,校舍面積502675平方米,固定資產214536萬元。

學院南路校區

學院南路校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學院南路39號,介於北二環路和北三環路之間。環境優美,交通便捷。校區占地面積141962平方米,建築面積210097平方米。擁有現代化的教學樓群和實驗室,圖書館和校園網等公共服務體系先進齊全。

學院南路校區主教樓側影 學院南路校區主教樓側影

學院南路校區各類教室總面積3.57萬㎡,教學計算機2377台,擁有多媒體教室座位數12320個,語言實驗室座位數320個。擁有經濟社會仿真實驗室等37個專業實驗室,實驗室(中心)總面積3781㎡,教學、科研儀器設備達到2457台(套)。同時擁有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國民體質測試中心、學生活動中心、教職工活動中心等能夠滿足師生需求的文體娛樂設施。

學院南路校區圖書館有館舍面積總計11877㎡。圖書館為適應學校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需要,以建設地區性財經文獻信息中心為目標,投入了1500餘萬元對館舍進行了全面修繕和改造,更新技術設備,強化內部管理,提升服務水平。紙質文獻和電子圖書總館藏達242.11萬冊。

沙河校區

沙河校區校門 沙河校區校門

中央財經大學沙河校區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高教園區東北部,北至六環路,南臨順沙路,東依回昌路。總占地面積約為789798平方米。校區距離學院南路校區30公里左右,距離昌平區中心7公里左右。

沙河校區建築面積約144408平方米,其中,教學樓建築面積為57173平方米,學生公寓建築面積為69487平方米。

沙河校區現階段主要作為大一和大二本科生校區。學校採取兩校區統一管理的運行模式,常駐沙河校區的單位和部門共有33個,包括23個教學科研單位、10個黨群行政管理部門。

沙河校區擁有多媒體教室81個,採用集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於一體的可視化網路群控系統。設有金融專業實驗室、保險專業實驗室、數位化語言實驗室、計算機基礎實驗室、信息與系統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計算機原理實驗室、電子技術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等30餘個實驗室和教學資源管理與控制室。

圖書館分館坐落於沙河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設有圖書外借處、期刊閱覽室和電子閱覽室。兩校區圖書可以互借互還,同時還提供北京高校圖書館間的館際互借服務。  

知名校友

• 政界精英

田紀雲 原國務院副總理

王丙乾 原財政部長、國務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王光英 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李金華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金人慶 原北京市副市長、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財政部部長

戎子和 原財政部副部長、代部長

王紹鰲 原財政部副部長

胡立教 原財政部副部長

貝仲選 原財政部部長助理

余蔚平 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翟熙貴 原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

陳 華 審計署國外貸援款項目審計服務中心 主任

李予昂 原國家稅務總局局長

程法光 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

孫志強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中將)

穆 虹 中央改革辦專職副主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李克穆 保監會黨委副書記 副主席

柯卡生 銀監會非銀司 司長

曹聰 國家稅務總局地方司 副司長

郭左踐 中國保監會財險監管部 主任 現中國保監會天津監管局 局長

楊凌隆 中央辦公廳調研室主任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 副主任

丁先覺 財政部基建司司長 國務院金融監事會 原主席

范巍 國務院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 主席

侯慧君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黨委副書記(正司級   )

易仁萍 審計署管理司副司長

張漢興 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 民政部計財司司長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

魏禮江 國務院金融機構監事會 主席

傅東 中國財政雜誌社黨委書記兼社長

譚純喜 中國審計報社社長

貴敏 財政部農業司副司長

路英 財政部社保司副司長

劉光忠 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

劉鍵 國土資源部財務司副司長

謝庚 中國證監會市場監管部主任

畢朝英 財政部離退休局 副局長

杜儉 國務院金融機構監事會 原主席

劉高潮 國家文物局機關服務中心副局長  

馮秀華 財政部國務院參事室國務院參事(正司長級別)

崔敬伯 財政部稅務總局避副局長 民建第三、四屆中央委員

 

• 央行系統

戴相龍 原中央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天津市市長、現任中國社保基金會黨組書記  

王成銘 中國人民銀行黨組成員兼機關黨委書記中央金融工委副書記

樊晡生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黨委書記

史紀良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副行長、現政協委員,中國銀監會副主席

王啟人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行長助理。 中央委員,中央駐澳門聯絡辦主任

李東榮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副行長

段曉興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 行長助理

金建棟 原人總行金融管理司 司長

郭玉華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人事司 司長

任 俠 中國人民銀行內審司 原副司長

蔡 荀 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 副行長

李亞新 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 副行長

郝治安 人民銀行太原市分行 行長

趙保衛 中國人民銀行山西省朔州分行 行長

路國英 中國人民銀行甘肅省分行 副行長

李小秋 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 副行長

王樹臣 中國人民銀行寧夏分行 行長

 

• 商業銀行系統

總行

牛錫明 交通銀行總行 董事長  

陶禮明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 行長

段曉興 原華夏銀行行長

史紀良 原中國農業銀行總行 行長

吳北英 中信銀行總行 副行長

王文彥 中國工商銀行總行 董事

喬 偉 交通銀行董事會 副董事長

魏盛鴻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 副行長

林克平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 黨委副書記

宮少林 招商銀行總行 副行長 招商局集團董事

劉淑蘭 中國建設銀行總行 副行長

顧京甫 中國建行總行業務總監(副行長級別)

錢中濤 中國進出口銀行總行 副行長

王希坤 中國光大銀行總行 副行長

郭玉華 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兼紀委書記

郝震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審計局 副總經理

郭義明 中國民生銀行總行財務總監、黨委委員

朱紅波 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委員 紀委書記

胡亞輝 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個人金融業務部 副總經理

王 燕 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信息技術管理部 副總經理

何志成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 高級經濟師

陳 偉 平安銀行副行長

何仲森 銀川商業銀行董事長

於化北 河北省張家口商業銀行 董事長

謝 衛 全國人大代表 交通銀行施洛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王德衍 中國銀行總行董事長、行長

各地分行

杜煒 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行長

沈若雷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 行長

張德寶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辦公室 總經理

楊志宏 中國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總會計師

張永革 中國農業銀行青海省分行 行長

周金倫 中國建設銀行江蘇省分行 行長

李楚章 中國農業銀行廣州分行 行長

姚金華 光大銀行南京分行 行長

施繼德 中信銀行蘇州分行 行長

王樹臣 中國銀行寧夏自治區分行 行長

徐常寧 中國建設銀行寧夏分行 副行長

束堅 中國農業銀行新疆自治區分行 副行長

沈弟茵 交通銀行海南分行 副行長

李文占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河南省分行 副行長

楊 傑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山東分行 副行長

魏秀蘭 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 紀檢委書記

汪長安 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長

於丕濤 國家開發銀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長

倪百祥 中國工商銀行浙江分行 行長

任海龍 民生銀行杭州分行 行長

潘守庚 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 行長

閆振生 中國銀行石家莊分行 副行長

杜 煒 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 行長

徐良 深圳發展銀行成都分行副行長

申松君 中行浙江省分行 行長

邱發宗 中行四川省分行行長

葉一新 中行澳門分行行長

王德文 工行新加坡分行行長

丁燕生 前中銀香港及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副總裁

吳念魯 前中國銀行盧森堡分行行長

張 斌 中國銀行深圳分行業務部總經理

吳慶平 中國工商銀行山東萊蕪分行 行長書記

曹霖 中信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

 

• 地方政府

侯 凱 上海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章銳夫 湖南省政協 副主席

高瑞科 湖北省人民政府 副省長

王詩全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駱玉林 青海省副省長

韓 英 廣東省九屆人大副主任

莊惠春 浙江紹興市人民政府 原副市長

曾廣宇 民建北京市委員會 副主委

楊任遠 原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廳長

邵明鈞 廣東省深圳市稅務局 原局長

周桂根 江蘇省財政廳廳長

苑廣睿 天津市河北區區長

冀國強 天津市靜海縣縣委書記

李雙成 江蘇省財政廳 副廳長

邵桂芳 江蘇省連雲港市人大 原副主任

李小平 江蘇省地稅局 局長

張 凡 陝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副市長

黃玉德 陝西省西安市地方稅務局 局長

李生誠 新疆銀監局 局長

吳炳貴 廣西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副主任

李培林 湖北省財政廳副廳長

朱小莉 湖北省水利廳紀委書記

葉 青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王小烈 河南省審計廳 副廳長

王連清 河南省國家稅務局 局長

繆學剛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環保廳廳長

王希龍 江蘇省徐州市市委 書記

左紹偉 河北省財政廳 副廳長

顧月濤 河北省秦皇島市人大辦公室副主任

章永福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 副市長

王維國 甘肅省地稅局 局長

董樹林 甘肅省煤炭工業局 局長

崔正華 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趙 春 甘肅省發改委 主任

吳仰東 甘肅省白銀市政府 市長

張智軍 甘肅省財政廳 副廳級

馮 毅 雲南省審計廳廳長

陳秋生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財政廳 廳長

陸 浩 雲南省統計局 局長

陳輝明 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何紹華 成都市副市長

趙世洪 河北廊坊市委書記

劉新春 山西省太原市人大 主任

李愛慶 北京市財政局副局長、北京國資公司董事長

王 罡 北京市財政局機關服務中心 辦公室主任

黃炳福 江蘇省蘇州市委 副秘書長

趙文娟 江蘇省蘇州市政協 副主席

任振榮 財政部駐寧夏監察專員辦事處 專員

呂勇 海南省農墾總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賈國明 青海省人大常委會 副主任

竺向東 青海省財政廳辦公室 副主任

楊之春 甘肅省財政廳黨組成員、省農業綜合開發辦主任

李 津 寧夏地稅局 副局長

蔣金波 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巡視員省委書記辦公室 副主任

 

• 企業系統

張佑君 現中信證券董事長、原中信建投證券總經理、董事長、原長盛基金總經理

金建棟 國泰證券首任總裁

邵 淳華 夏證券有限公司原董事長、中國航母的奠基人

崔立中 中國水利水電對外公司總會計師

謝 衛 全國政協委員、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姚江濤 江南證券有限公司 總裁

張樹忠 大通證券總裁

徐 鍔 原攀鋼集團總會計師、副總經理

陶 冬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香港)有限公司 副總裁

黃 強 涌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總經理

沈若雷 香港申聯國際投資(香港)有限公司 董事長

鄭 浩 鳳凰衛視中文台專題組 副總監

魏崇智 香港中國廣告有有限公司 董事長

李小平 中國金幣總公司副總經理

張志鴻 鴻基世業房地產公司董事長

袁振宇 北京住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詹平原 長江三峽集團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財務總監

胡 峰 銀河證券首席基金分析師

董 鋒 中信建投證券公司財務總監

繆建民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B20金融促增長工作組主席  

戴鳳舉 中國再保險有限公司原董事長 總經理

劉家德 中國人壽股份副總裁

馮知傑 中國人壽財險副總裁

王新利 民安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深圳分公司總經理

王志泰 中國人保信託投資公司原副總經理

葉 楠 招商局海達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總經理

段方曉 瑞泰集團副總裁

陳剖建 天安集團董事長

劉 央 西京投資管理公司(香港)主席

向可碧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雲南省分公司 原總經理

張亦興 中國銀行信託投資公司董事

汪曉峰 金信信託董事長

劉志忠 尤尼泰稅務師事務所董事長

徐 波 微軟中國區財務總監

魏 東 涌金集團創始人

譚麗霞 海爾集團副總裁,財務長

陳基華 中國鋁業執行董事、副總裁

范肇平 南山集團副總經理

• 科研院所

於中一 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著名財政學專家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副局長

張天成 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常務理事

呂世傑中國國情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 教育系統

王廣謙 中央財經大學校長

王柯敬 中央財經大學前校長、中央財經大學校友總會會長

邱 東 中央財經大學前黨委書記 北師大國民核算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北師大國民核算研究院院長

高一斌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院長 黨組書記

姚 遂 中央財經大學原副校長

陳 明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

梁 勇 中央財經大學副書記

史建平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

郝書辰 山東財經大學 黨委書記

姚得驥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副校長

李光龍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 院長

郝如玉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

杜英斌 山西財經大學前校長

陳永達 原青海省工商銀行副行長、現杭州工商幹部管理學院 副院長

劉姝威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CCTV感動中國人物

易仁萍 南京審計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高一斌 國家會計學院第三任院長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劉 怡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副主任

梁紅梅 西北師大經濟教研室 主任

趙國春 新疆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 院長

• 老一輩名師

陳岱孫,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家,北京大學教授。

崔敬伯,1932年回國,曾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中法大學、中國大學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員,川康直接稅局局長,直接稅團副團長和國民黨政府立法委員。建國後,歷任財政部稅務總局避副局長,中央財政幹部學校副校長,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教授。

崔書香,1937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經濟學系碩士學位。1939年獲哈佛大學瑞德克利夫學院經濟學系碩士學位。1952年至今,先後任中央財經學院、中央財政部幹部學校、中央財政金融學院、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姜維壯,1962年起,中央財政金融學院財政系教授,財政部學位委員會、教材編審委員會和全國在職同財政幹部培訓指導委員會委員等。

聞潛,著名經濟學家,均勢市場理論和消費啟動理論創始人,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天民,著名會計學家。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武漢大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廈門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
浙江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蘇州大學
雲南大學
暨南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外交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上海大學
湖南大學
煙臺大學
蘭州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遼寧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湖北大學
安徽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南大學
同濟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寧波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廣東商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甘肅政法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寧夏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華僑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海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西北大學
新疆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
溫州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陝西理工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河海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 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北京市高校一覽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科院|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方工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外交學院|首都師範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聯合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子科技學院|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中華女子學院|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北京印刷學院|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首鋼工學院|北京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物資學院|北京警察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北京城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首都師範大學科德學院|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北京聯合大學廣告學院|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北京錫華國際經貿職業學院|北京盛基藝術學校|北京培黎職業學院|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科技職業學院|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北京經貿職業學院|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吉利大學|北京匯佳職業學院|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工商管理專修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北京北大方正軟體技術學院|北大資源美術學院|北京人文大學|北京高等秘書學院|北京套用技術大學|中國防衛科技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信息大學|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北京財經專修學院|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北京美國英語語言學院|中國管理軟體學院|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北大資源學院|現代管理大學|北京民族大學|北京市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北京市建設職工大學|北京市房地產職工大學|北京市汽車工業總公司職工大學|北京市西城經濟科學大學|北京市豐臺區職工大學|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北京教育學院|北京市東城區職工業餘大學|北京市總工會職工大學|北京市海淀區職工大學|北京市崇文區職工大學|北京宣武紅旗業餘大學|北京市石景山區業餘大學|北京市朝陽區職工大學|北京市機械工業局職工大學|北京醫藥集團職工大學|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北京演藝專修學院|北京興華大學|北京新園明職業學院|網路銷售大學|朝陽二外|中北國際演藝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