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051型驅逐艦

中國051型驅逐艦

051型飛彈驅逐艦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型飛彈驅逐艦,是中國人民海軍擁有的第一種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水面作戰艦艇。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主力艦種,已開始逐步退役。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051型飛彈驅逐艦中國051型飛彈驅逐艦

051型飛彈驅逐艦是中國在二十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末期建造的一級驅逐艦,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級驅逐艦。051型飛彈驅逐艦共建成了17艘。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主力艦種。
即使以當時的標準來衡量,051型飛彈驅逐艦也稱不上是一種先進的驅逐艦。但該型艦的建造服役改變了中國海軍中型水面艦隻嚴重不足的困境,通過該型艦的設計建造,中國積累了豐富的建造大中型水面戰艦的經驗和技術儲備,培養了一大批相關人才,為以後國產驅逐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051型驅逐艦由於首制艦“濟南”號(舷號105)被國外情報機關發現在大連建造,並停泊在旅順港,所以北約將該級驅逐艦命名為“旅大級驅逐艦”。較之其在中國官方名稱“051型”,“旅大級”的名稱更為人所熟知。 

建造計畫

051型飛彈驅逐艦建造背景可以追溯到當年研製運載火箭(也就是洲際彈道飛彈)計畫促成了051型驅逐艦的誕生。從中國內地到南太平洋海域的全射程發射試驗任務提出時,當時中國海軍的大型艦艇非常少,而且裝備簡陋,中國海軍裝備的蘇聯制“鞍山”級驅逐艦無法勝任而且數量有限。海軍立即提出需要建造一批驅逐艦,以便為遠航南太平洋的海上測量船隊進行的護航和警戒,這個提議馬上被批准。當時計畫建造包括測量船、遠洋拖船、遠洋油水補給船、護航警戒艦艇等一系列新型艦船。051型飛彈驅逐艦是該造船計畫的產物之一。

設計情況

中國旅大級(051型)飛彈驅逐艦中國旅大級(051型)飛彈驅逐艦

由於當時中國缺乏大型艦隻的設計經驗,051型的設計參照了前蘇聯“科特林”級和“快速”級驅逐艦的布局(1957年,中國得到了蘇聯轉讓的56型“科特林”級的部分圖紙、技術資料)。
051型飛彈驅逐艦採用平甲板船型,艦艏舷弧線從距艏部約1/3甲板處開始上升至艦艏。上層建築分為3段,前部的艦橋,舯部和艉部各有一處甲板室。動力裝置採用重油鍋爐、蒸汽輪機作為主機,具有良好的高速性能。
051型飛彈驅逐艦是一種以制海作戰為主要目的水面艦艇。051型飛彈驅逐艦擁有強大的反艦火力,最有力的武器是其裝備的6枚“海鷹”反艦飛彈。但該型艦的防空和反潛火力相當薄弱,防空依靠57毫米或37毫米口徑(部分艦隻曾配置57毫米炮,後配置37毫米炮)以及25毫米口徑高射炮,反潛手段只有反潛火箭彈(射程2000米)和深水炸彈。由於海軍裝備研製滯後,艦上的部分裝備服役多年後方才通過定型驗收。
最初的051型設計只是比較成功地解決了布局,而結構設計整個艦體的防水隔艙少。此外,051型的排水量對於用於遠海作戰的驅逐艦而言也顯得偏低,在1980年南太平洋火箭試驗和多次出訪中,顯現出噸位較小及適航性不好等問題。艦上的生活設施簡陋,就餐需要在露天甲板上進行,淡水櫃容量也不足。最初建造的051型驅逐艦缺乏綜合的指揮和控制系統。051G型艦是在051型基礎上改裝和加裝設備的新造艦(舷號165/166),以提高其作戰性能和改善居住性。

建造使用

中國旅大級(051型)飛彈驅逐艦中國旅大級(051型)飛彈驅逐艦

051型飛彈驅逐艦首制艦“濟南”號(舷號105)於1968年12月24日開工建造,1970年7月30日下水,1971年12月31日交付中國人民海軍使用。後繼的艦艇在大連造船廠、中華造船廠和廣州造船廠建造。1975年設計定型。051型共建成了十七艘。其中在北海艦隊服役的6艘(舷號105-110);在東海艦隊服役的4艘(舷號131-134);在南艦隊服役的7艘(舷號160-166)。
1980年5月18日,中國首次向南太平洋進行運載火箭飛行試驗。到南太平洋執行試驗任務的海上特種混合編隊由6艘051型驅逐艦擔任護航與警戒。
051型飛彈驅逐艦成為20世紀80、90年代乃至21世紀初在中國海軍裝備的驅逐艦中數量最多的一型。本來計畫在1980 年代末用052型驅逐艦替代051型,052型直到1994年才建成,老舊的051型不但沒有退役,而且還進行了多次的改進。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05艦濟南號,第一次在艦上運用直升機)、109艦開封號,第一個加裝“海響尾蛇”飛彈,又改裝了16枚“鷹擊”反艦飛彈)。在2010年以前051型仍將會在中國海軍艦艇陣容中擔負重要角色。 

主要型號

中國旅大級(051型)飛彈驅逐艦中國旅大級(051型)飛彈驅逐艦

051型飛彈驅逐艦在建造服役期間,對其不斷進行改裝,升級,其武器裝備上亦有極大的差別。該型艦在基本型的基礎上主要發展改進型、改裝型以及現代化改進型,其中分別被北約稱為:“旅大Ⅰ型”、“旅大Ⅱ型”、“旅大Ⅲ型”和“旅大Ⅳ型”、“旅大Ⅴ型”的等幾個主要型別。基本型(北約稱為“旅大Ⅰ型”)14艘;基本型的改裝型(北約稱為“旅大Ⅱ型”)1艘;改進型051G型2艘。1990年代之後,中國人民海軍對部分051型驅逐艦基本型進行了現代化改裝。
基本型(北約稱為“旅大Ⅰ型”)主要武器系統包括:2座三聯裝反艦飛彈發射架,2座雙聯裝130毫米口徑主炮,4座雙聯裝57毫米和4座雙聯裝25毫米高射炮(部分艦),2座12聯裝反潛火箭以及4座深水炸彈等裝置。
在建造過程中基本型的進行了改裝(有資料稱為051D型),最主要的改動是以雙聯裝37毫米炮取代了雙聯裝57毫米炮。原因是雙57毫米炮在試驗中始終無法過關,最終被放棄。而之前建造的051型艦,在後來的返廠維修中改裝了雙37毫米炮。除此之外的改變有40多項,包括反潛指揮系統,無線電通訊系統,導航系統和海上補給系統等。
1980年代初期,合肥號(舷號132)、大連號(舷號110)進行了改裝,裝備了381甲相掃三坐標對空搜尋雷達,配備指揮、通信和控制系統,擔當防空指揮艦使用。有資料稱為051Z(指揮)型。
1980年代初,051型曾經計畫配備有英國製造的武器系統(主要改進項目是配備防空飛彈),這種被稱作051S型的改進計畫之後被取消。
1987年完成改裝的“濟南”號(舷號105)
“濟南”號(舷號105)於1987年完成改裝,改裝後的105艦被北約稱為“旅大Ⅱ級”,主要改裝內容是拆除了後甲板的主炮和高射炮,加裝了直升機起降平台和機庫,搭載2架“直九”直升機。這是051型飛彈驅逐艦中唯一能夠搭載直升機的一艘。105艦還承擔了一些新型艦載武器及電子設備的海上安裝、調試試驗任務(曾在直升機起降平台臨時加裝海紅旗-7飛彈試驗用)。
051G型是051型驅逐艦的改進型(G代表“改”),共建造了兩艘(舷號165/166)。051G型的排水量比基本型有所增大。
“湛江”號(舷號165)於1987年10月開工建造,1991年11月入役。仍然基本沿用舊的武器系統,4座雙聯裝37毫米全自動速射炮取代了老式的半自動雙聯裝37毫米和25毫米高射炮;更新了雷達和電子戰系統,防空能力有所提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65艦安裝了新研製的艦載指揮系統。
“珠海”號(舷號166)“珠海”號(舷號166)是051G型艦的二號艦(被北約稱為“旅大Ⅲ型”),於1988年開工建造,1991年下水,1993年交付使用。166艦在165艦的基礎上對艦載武器系統和雷達電子系統又做出了多項重大改進,換裝了4座雙聯裝“鷹擊”反艦飛彈系統;在艦橋左右兩側安裝兩座三聯裝324毫米口徑魚雷發射裝置,艦艉增加了1副拖曳式變深聲納,提升了反潛戰力。
有資料為了區別兩艦,把165艦稱為051G1型,而把166艦稱為051G2型。
第一次改裝後的“開封”號(舷號109)另外有多艘051型進行了現代化改裝。
“開封”號(舷號109):該艦在051型中扮演一種“技術驗證艦”的角色。1980年代末109艦進行了第一次改裝,主要改裝內容:拆除艦後部的雙聯裝37毫米口徑高炮,加裝了一座法國湯姆遜CSF公司的八聯裝“海響尾蛇”(Crotale)防空飛彈發射架(備彈32枚),改裝了作戰指揮系統、雷達等設備。051型的134艦等艦接受類似的改裝。
第二次改裝後的109艦1990年代末,109艦進行第二次改裝,用4座四聯裝“鷹擊”反艦飛彈取代老式的“海鷹”反艦飛彈,用雙聯裝37毫米全自動高炮取代了原有雙聯裝37毫米高炮,更換了現代化的電子設備和自動化指揮系統等。改裝後的109艦排水量增大到3730噸。與最初的被稱為“旅大Ⅲ型”的166艦配置類似,但防空能力、反艦能力比更強(166艦最初沒有防空飛彈,反艦飛彈4座雙聯裝)。051型的110艦等艦接受類似的改裝。
改裝的166艦
165/166艦後來又完成了現代化改裝:加裝了八聯裝HHQ-7防空飛彈系統(“海響尾蛇”的國產化型號),換裝2座雙聯裝100毫米口徑主炮系統、4座四聯裝“鷹擊”反艦飛彈系統;艦橋結構做了重新設計,換裝了新型雷達電子系統,相應地對艦載指揮系統也進行了升級。改進後的165/166兩艦的綜合戰鬥力在同樣進行現代化改造的051型109/110艦之上。

同型各艦

舷號105(原為223) 艦名濟南 1971年服役 北海艦隊 建造船廠:大連造船廠,1980年代中期進行改裝,加裝艦載直升機系統,2007年11月15日宣布退役後在青島海軍博物館展出。
舷號106 艦名西安 1974年服役 北海艦隊 建造船廠:大連造船廠
舷號107 艦名銀川 1976年服役 北海艦隊 建造船廠:大連造船廠
舷號108 艦名西寧 1980年服役 北海艦隊 建造船廠:大連造船廠
舷號109 艦名開封 1982年服役 北海艦隊 建造船廠:大連造船廠,第一個加裝“海響尾蛇”飛彈,改裝16枚C-802飛彈。
舷號110 艦名大連 1984年服役 北海艦隊 建造船廠:中華造船廠,改裝情況同109號艦
舷號111 建造船廠:大連造船廠 中途停建
舷號131(原為227) 艦名南京 1977年服役 東海艦隊 建造船廠:中華造船廠
舷號132 艦名合肥 1980年服役 東海艦隊 建造船廠:中華造船廠
舷號133 艦名重慶 1983年服役 東海艦隊 建造船廠:大連造船廠
舷號134 艦名遵義 1984年服役 東海艦隊 建造船廠:大連造船廠
舷號135 建造船廠:中華造船廠 中途停建
舷號160 艦名廣州 1974年服役 南海艦隊 建造船廠:廣州造船廠,1978年3月8日發生因爆炸事故被毀報廢
舷號161 艦名長沙 1975年服役 南海艦隊 建造船廠:廣州造船廠
舷號162 艦名南寧 1979年服役 南海艦隊 建造船廠:廣州造船廠
舷號163 艦名南昌 1982年服役 南海艦隊 建造船廠:廣州造船廠
舷號164 艦名桂林 1987年服役 南海艦隊 建造船廠:廣州造船廠
舷號165 艦名湛江 1989年服役 南海艦隊 建造船廠:大連造船廠,現代化加裝16枚C-802飛彈和海紅旗-7飛彈
舷號166 艦名珠海 1991年服役 南海艦隊 建造船廠:大連造船廠,改裝情況同165號艦,出訪東南亞時曾將舷號改為168。

性能數據

尺度:長132米,寬12.8米,吃水4.6米

排水量:3250噸(標準)/3670噸(滿載)
動力:兩台蒸汽輪機主機,分設在前、後機艙內,雙軸雙槳,主機輸出功率:72000馬力
航速:36節;續航力:3000海里/18節
艦員:不詳
武備:
(基型艦)2座三聯裝旋迴式“海鷹”(HY)反艦飛彈發射裝置。2座76式雙聯裝130毫米口徑艦炮。4座雙聯裝57mm高炮。4座雙管25毫米機關炮。57mm高炮改裝4座雙聯裝37毫米口徑高炮。2座12管火箭式深水炸彈發射器,4個深水炸彈發射器以及深彈投放架2座(某些艦上已經拆除該裝備),艉部2道水雷布雷軌道。
各種改進型:
105艦加裝了直升機機庫與起降平台,艦載機2架“直-9”反潛直升機
109艦、110艦加裝1座八聯裝湯姆遜CSF“響尾蛇”防空飛彈裝置,並改裝了4座四聯裝“鷹擊”型反艦飛彈。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裝置2座。15管幹擾火箭2座。
165艦、166艦(051G型)裝備了052型上配備的全自動雙聯裝37毫米口徑高炮。
166艦比165艦更進一步改進了武器系統,將“海鷹”反艦飛彈改成了4座雙聯裝“鷹擊”飛彈發射架(YJ-1即C801),裝備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裝置2座,拖曳式變深聲納。
電子裝備:
354型對空搜尋雷達、對海/低空警戒雷達1座、遠程對空警戒雷達、381甲型三坐標搜尋雷達1座(110、132艦裝備) 、343型炮瞄雷達1座、342型炮瞄雷達2座、352型飛彈制導雷達1座、導航雷達、敵我識別器。中頻艦殼聲納。
166艦更新電子裝備:347S(ESRI)對海/對低空搜尋雷達。EFR-1火控雷達(用於37毫米炮)。新型導航雷達。電子干擾以及雷達告警機。拖曳式變深聲納。

退役簡況

2007年10月在青島退役的106號西安艦,2007年11月13日,海軍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與海軍博物館舉行了濟南艦(舷號105)簽字交接儀式,宣布“濟南艦”走完36載光輝歷程光榮退役,歸屬海軍博物館榮譽展出。擬定開展時間為2008年1月。至此拉開了051型退役的序幕。2008年8月26日上午南海艦隊051級長沙號飛彈驅逐艦退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