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航母

中國需要航母

中國需要航母,是一部由李傑編寫的軍事類書籍,該書籍由世界各國航母發展的得與失、中國為什麼需要航母和中國需要什麼樣的航母三部分組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需要航母

《中國需要航母》一書由央視特約評論員、海軍著名航母專家——李傑大校撰寫。《中國需要航母》圖文並茂,文字內容約15萬字,其中正文部分分為三篇,分別介紹了世界各國航母發展的得與失、中國為什麼需要航母、中國需要什麼樣的航母;知識連結部分為100條,介紹了世界航母發展史上有重大影響的戰例、技術、人物、事件等。圖片內容為80張獨家引進版的航母和艦載機照片,包括所有現役航母和歷史上有紀念意義的航母。

《中國需要航母》不僅是一本適合軍迷閱讀的軍事書,更是一本滿足關注國家命運、關心中國崛起的大眾閱讀需求的時政熱點圖書!

編輯推薦

《中國需要航母》編輯推薦:“沒有航母難稱強國”,在中國首艘航母即將試航之際,我們邀請專家特別寫作了這本《中國需要航母》的圖書。書中回顧了航母發展的前世今生,揭秘了中國首艘航母一系列不為人知的內幕真相。是獻給普通大眾尤其是軍事迷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航空母艦的誕生是海軍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出現,改變了世界海戰的歷史,改變了世界海軍發展的軌跡,也改變了很多國家的命運!今天,航空母艦已成為世界大國的重要標誌。中國為什麼需要航母?中國需要什麼樣的航母?各國航母發展的歷程對我國航母的建造和運用有什麼啟示?航空母艦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中國應該走怎樣的航母發展之路?中國建造航母要面對哪些技術難題?發展航母對中國崛起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中國航母上的艦載機會選用什麼方式起降?中國航母應該配哪些屬艦?中國會造幾艘航母?在中國航母即將下水遠航之時,圍繞廣大讀者關心的熱點問題,本書從戰略的高度著眼、從讀者關注的細節切入,對各種謎團般的問題給予一一解答。

《中國需要航母》史料翔實、語言生動、內容豐富、主題突出,集思想性、知識性、可讀性和趣味性於一身,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航母權威論著。讀者將會從書中犀利的評論、精確的史實和珍貴的圖片中獲得對航空母艦發展和運用的全面和全新認識,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能開拓視野。本書不僅是一本適合軍迷閱讀的軍事書,更是一本滿足關注國家命運、關心中國崛起的大眾閱讀需求的時政熱點圖書!

媒體推薦

《中國青年報》、《新華書目報》、《兵器知識》整版推薦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

“中國需要航母”,這是中國人久違的心聲,更是發自肺腑的吶喊!

環顧當今美、俄、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國,唯獨中國沒有航母。而且,這四個擁有航母的國家,無一不在竭力保持和加強自己的“航母大國”地位。美國擁有現役航母11艘,占全球航母總數一半以上;俄羅斯竭力保留l艘滿載排水量6.75萬噸的大型老舊航母,苦撐著大國海軍的門面;英國雖面臨軍費拮据的窘境,卻依然留下了3艘“無敵”級小型航母中的“卓越”號;滿載排水量達4萬餘噸的“戴高樂”號中型核動力航母儘管問題不少,但仍是法國引以為自豪的海空稱雄之本。此外,一些中小國家也都趨之若鶩紛紛購買或自建各種航母。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我國周邊的印度、日本和韓國。印度多年來始終堅定不移地貫徹“三航母戰略”:除購買和改裝兩艘航母外,正著手自建“維克蘭特”號航母。日本“日向”級和DDH21“直升機驅逐艦”的排水量及用途,令許多國家小型航母也望塵莫及且“心存狐疑”;韓國的“獨島”號“準航母”的功能和戰力也使人咋舌。

中國人有航母夢的時間其實並不算晚。早在1928年底,時任海軍署長的陳紹寬在上報政府的呈文中,便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艦;這離當時英國人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式飛行甲板的“競技神”號航母,僅約10年的時間。這位被譽為“中國航母之父”的海軍宿將後來還提出“建造20艘航母,規劃四大戰區”的宏偉計畫,可惜由於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及內戰連年不斷,此項宏圖最終付之東流。

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以其特有的雄才大略,高瞻遠矚地提出:“必須大搞造船工業,大量造船,建設海上‘鐵路’,以便在今後若干年內,建設一支強大的海上戰鬥力量。”不僅毛澤東主席念念不忘發展強大海軍,同樣時刻關心海軍建設的周恩來總理心中也有揮之不去的航母情結。1973年10月25日,周恩來總理在會見外賓時感慨地說道:“我們的南沙、西沙被南越占領,沒有航空母艦,我們不能讓中國的海軍再去拼刺刀。我搞了一輩子軍事、政治,至今沒有看到中國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艦,我是不甘心的啊!”長期以來,我國海軍歷屆領導對航母的發展也關注有加。首任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大將曾在建軍60周年前夕撰文—中國海軍需要航空母艦:一個艦隊在遠海活動,沒有航空母艦就沒有制空權,沒有制空權就沒有遠海作戰的勝利和保證。曾擔任過海軍司令員的前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也一直心繫航母,先後多次強調:“海軍有了航空母艦,海軍的質量就會發生大變化,海軍的作戰能力也就有較大提高,有利於提高軍威、國威。”老一代國家和軍隊領導的殷殷之情,廣大民眾的熱切期盼,如今雖已跨越了半個世紀,然而航母夢卻始終是段“未了情”;“中國航母”四個字依然縈繞在中國人的心中,成為揮之不去、日益高漲的時代強音!

如果以1910年11月14日和1911年1月18日,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柯蒂斯”雙翼機從“伯明罕”號巡洋艦起飛和“賓夕法尼亞”號巡洋艦降落算起,西方強國海軍建造和運用航空母艦已逾百年;這個在艦艇家族中還算是新艦種的大型戰艦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洗禮後,便一直雄踞“海上霸主”寶座,迄今尚未有一款兵器能從根本上撼動其地位。從各國航母今後的發展軌跡看,美國海軍依然將全力以赴地建造10艘“福特”級大型核動力航母,該級最後一艘計畫在2048年入役,按其50年服役周期算,它至少要服役到本世紀末。由此可見,航空母艦在本世紀內將依然稱霸於海上。英國對兩艘滿載排水量6.5萬噸的“伊莉莎白女王”級大型航母“情有獨鍾”,即使艦載機出現空當,寧可讓航母“裸奔”一段時間,也不放棄建設並服役一艘航母的方案。眼下,法國滿載排水量7.5萬噸的pA2大型航母建造略有遲滯,但今後只要經濟壓力稍緩,便會立刻上馬。俄羅斯更是從總統梅德韋傑夫、總理普京到海軍高層領導,先後多次信誓旦旦:要接連建造5~6艘滿排5萬噸左右的航母,而且其上要裝設核動力,並採用蒸汽彈射器。其他許多國家也都在躍躍欲試,爭先恐後地發展航母。

航空母艦之所以廣受各國青睞,就在於其攻防兼備、縱橫馳騁,尤其是航母編隊巨大的打擊力和防護力,使之在海戰中幾乎所向披靡,無所不能。航母編隊所具有的強大威懾力更是其他任何武器裝備所無法比擬的:它可以快速、全能、立體地逼壓到對方近海海域前沿,展示其駭人心魄的震懾力,使對方乖乖“俯首就範”,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時間的推移,如今的航母編隊已不單在戰爭運用這一方面發揮作用,航母已當之無愧地被推到了“非戰爭運用”的前台,並占據著日益重要的位置。近些年來,多國海軍航母編隊的非戰爭行動實踐,已充分地證明航母編隊在這方面的卓越表現和突出功能:人們記憶猶新的,恐怕就是世界上最小航母—滿載排水量僅1.1萬多噸的泰國“差克里·納呂貝特”號,在2011年3月泰南暴發的洪災和土石流中,它成功地解救、疏散出700多名遊客,為小型航母的非戰爭運用創造了一段佳話。此外,航母編隊在反恐、反海盜、撤運僑民、維護海上交通線等方面也有突出表現,並不斷上演“拿手好戲”。在可預見的未來,航空母艦編隊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擔負更重要的任務。

歷史和實踐均證明:任何世界大國要想躋身世界強國之列,離不開航母的建設與運用,也離不開航母的展現與亮相。那種企圖逾越航空母艦發展這個門檻,通過摒棄航母而發展其他兵力兵器,直接跨入世界強國的做法,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更是行不通的;那種認為航母花錢太多,只囿於中小型艦艇建造和使用,僅圍繞於近海海域“看家護院”的海上力量,根本無法適應未來信息化海戰的需求。

請記住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的鏗鏘豪言:“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中國需要航母!

張序三

作者簡介

李傑,全軍常備外宣專家、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央視特約軍事評論員,長期從事軍事戰略、安全形勢、武器裝備、海洋軍事等方面的研究,撰寫並出版了大量的軍事學術論文、報刊文章、以及數十本軍事和海洋方面的專著;對各國航母的建造發展、作戰使用及部署配置等相關問題曾進行長時間的跟蹤與研究,並撰寫過大量的有關航母的研究報告與專著;擔任多家軍事期刊編委及顧問,並作為中央電視台軍事頻道、國防數字頻道,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多家媒體的特約嘉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