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石總錄

《中國金石總錄》由甘肅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牽頭,由國內數十家教學、科研和典藏單位參與。主編宿白先生,首席專家史金波、李學勤、劉慶柱、陳育寧、傅璇琮等先生,專家團隊由王素、王子今、趙超、冀亞平等40餘位知名專家組成,基礎工作人員近百人。

該項目整體規劃共10期,計畫利用10年時間完成總體設計目標。其中一期工程共收錄石刻文獻1萬種12500拓,約1300萬字。

在參考歷史文獻的基礎上,《中國金石總錄》研究組於全國範圍進行了近四年的實地調研,收錄歷代拓本約30萬種、近40萬方,基本涵蓋先秦至清末約2400年歷史的主要金石文獻遺存,形成了我國有史以來收錄總量最多、範圍最廣、內容最全的金石文獻資料總庫。

《中國金石總錄》是首次對全國地下出土和地上遺存金石文獻進行全面調查、系統整理、全拓數位化的一項基礎資源整合工程,全面收存21世紀以前出土或遺存的鐘鼎文獻(秦漢以前)和歷代石刻文獻(原則截至清末,含部分民國時期重要碑碣)。其主體按部、編、卷、類四級進行分類;一級分類設金、石、其他三部,“金部”下設二級分類前期、商周、秦漢三編,“石部”下設二級分類漢族碑碣、少數民族碑碣、宗教碑碣、摩崖、其他五編;其中“漢族碑碣”包括碑刻、墓誌、題記三卷,“少數民族碑碣”包括歷史民族和現代民族二卷,“宗教碑碣”包括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和其他宗教四卷。每則金石包括完整拓片、全文錄文和敘錄三部分,其中敘錄包括名稱、朝代、年號、材質、行款、出土地以及收藏保護單位等信息。

《中國金石總錄》規劃十期,由宿白擔任主編,史金波、李學勤、劉慶柱等擔任首席專家,首創金石文獻分類體系,具有三大特點:一是“多”,涵蓋金石文獻約30萬種,其中,首次公布的發掘文獻約60%,稀見文獻約40%;二是“優”,拓片以多拓擇優原則篩錄,全文錄文以行款格式錄入;三是“便”,通過網路平台首次將大量金石文獻公之於眾,檢索方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