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China Ocean Shipping(Group) Company)簡稱中遠或COSCO,是中國大陸最大的航運企業,全球最大的海洋運輸公司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53家由中央直管的特大型國企之一。

基本信息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是成立於1961年4月27日的中國遠洋運
輸公司(交通部遠洋運輸局)的前身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53家直管特大型中央企業之一。1993年2月16日組建以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為核心企業的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經過幾代中遠人40餘年的艱苦創業,依靠智慧、勤勞和真誠,帶著光榮與夢想,中遠集團已由成立之初的4艘船舶、2.26萬載重噸的單一型航運企業,發展成為今天擁有和經營著800餘艘現代化商船、5300餘萬載重噸、年貨運量超過15億噸的綜合型跨國企業集團。
作為以航運、物流為核心主業的全球性企業集團,中遠在全球擁有近千家成員單位、7萬餘名員工。在中國本土,中遠集團分布在廣州、上海、天津、青島、大連、廈門、香港等地的全資船公司經營管理著貨櫃、散裝、特種運輸和油輪等各類型遠洋運輸船隊;在海外,以日本、韓國、新加坡、北美、歐洲、澳大利亞、南非和西亞8大區域為輻射點,以船舶航線為紐帶,形成遍及世界各主要地區的跨國經營網路。標有“COSCO” 醒目標誌的船舶和貨櫃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多個港口往來穿梭。
今天的中遠集團,在致力於為全球客戶提供航運、物流等全球優質承運服務的同時,還能夠為客戶提供船舶和貨物代理、船舶工業、碼頭、貿易、金融、房地產和IT等多個行業的服務。

中遠歷史

1961年4月27日,“中國遠洋運輸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同日,中國遠洋運輸公司廣州分公司宣告成立。4月28日第一艘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光華”號客輪,在廣州黃埔港舉行隆重的首航典禮。隨後,“光華”輪駛往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港接運受難華僑回國。
1964年12月,中遠首次按國際慣例利用銀行貸款購進“黎明”號貨船。這使中遠成為中國首家利用銀行貸款發展遠洋船隊的船公司。從此,中遠開始按照“貸款買船,贏利還貸”模式,自力更生髮展遠洋船隊。經過40餘年發展,船隊規模、贏利能力等方面,增長了近千倍:由一支4萬餘噸的小船公司,發展成位居世界航運前茅的航運公司。中遠人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967年5月,中遠廣州分公司“敦煌” 輪從黃埔起航,開往西歐,標誌著新中國第一條國際班輪航線的開通。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是中遠船隊規模大發展時期。到1975年底,中遠公司船隊總噸位突破500萬噸。這期間幾乎是每年以近百萬噸的巨額數字增長,受到國際航運同行矚目。
中國第一艘貨櫃班輪、中遠上海分公司的“平鄉城”輪1978年9月26日上海港啟航,駛往澳大利亞悉尼港。標誌著中國遠洋貨櫃運輸經營從此正式開始。
1979年3月,中遠公司與日本飯野海運株式會社在北京簽訂僱傭中遠船員協定,中遠總公司勞務輸出業務正式展開。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海員勞務外派。
1979年4月18日,中遠上海分公司“柳林海”輪從上海啟航抵達美國西雅圖港。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艘駛抵美國港口的中國商船。從此恢復了自新中國成立即中斷的中美兩國海上運輸航線。
1987年6月8日,中國遠洋運輸公司所屬的廣州遠洋公司計算機指揮調度中心正式運營,標誌著中國國際海運開始了計算機指揮船舶調度運輸生產的時代。
1988年11月29日,中遠總公司收購“中好船務代理有限公司”英方股份,使之成為中遠在英國的獨資公司,並於1989年8月18日經交通部批准更名為“中遠(英國)有限公司”。這是中遠第一家海外獨資公司。從此,中遠開始了跨國經營的歷程。
1992年12月25日,國家計委、國家體改委、國務院經貿辦批准“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更名為“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同意以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為核心企業,組建“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簡稱中遠集團)。1993年2月16日中遠集團在北京宣告成立。
1995年3月20日,中遠與上海滬東船廠在香港簽署了建造三條2.7萬噸和一條7萬噸散裝船的契約,這是中遠首次採用國外融資、國內建造的方式,建造掛方便旗船。
1998年2月1日,經國家經貿委、國家稅務總局、國家海關總署批准,中遠(集團)總公司技術中心正式成為國家級技術中心。
1998年3月4日--3月19日,陳忠表總裁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京參加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這是中遠集團自成立以來產生的第一位全國人大代表。
1998年3月20日,上海眾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中遠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表明中遠集團國內第一家“借殼上市”的控股公司名正言順地進入資本市場角逐。
2000年1月23日至2月2日,中遠集團魏家福總裁出訪瑞士、德國,參加了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第30屆年會,在此次會議上,中遠集團正式被接納成為世界經濟論壇的正式會員。也是中國企業第一次被世界經濟論壇的接納為正式會員。
2000年5月8日,長灘港在HYATT酒店為中遠集團陳忠表董事長舉行了“長灘港領航員名譽獎”頒獎儀式。“長灘港領航員名譽獎”曾經頒發給66位政界和航運界著名領導人,其中包括美國前總統里根和香港現任特首董建華先生。
2001年7月25日,中遠(集團)總公司順利通過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挪威船級社和國家職業安全衛生體系認證中心聯合進行的ISO 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和OHSASI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現場認證審核,成為我國首家獲三大管理證書的企業。
2002年1月8日,中國遠洋物流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重新組建的中國遠洋物流公司下設大連、北京、青島、上海、寧波、廈門、廣州、武漢8個區域公司。
2002年4月18日,中遠航運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掛牌上市交易,標誌著中遠集團航運核心主業正式登入中國資本市場。
2002年11月8日,中遠集團魏家福總裁作為正式代表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月15日魏家福總裁當選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2003年3月3日,中遠(集團)總公司黨組書記、副總裁張富生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並出席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2004年3月1日起,中遠投資(新加坡)晉升海指成份股(藍籌股)。
2004年3月9日魏家福總裁獲得 “港口領航人” 大獎。 該獎是由長灘港務局於1954 年設立的,專門頒發給為長灘港及加州地區對外貿易和海運事業的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知名人士。
2004年7月15~16日 “首屆國際海運(中國)年會2004” 在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中國遠洋航務公告、英國德魯里航運諮詢公司三家共同主辦。
該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三,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五。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四百八十八。
2009《財富》世界500強排名327
2009年8月18日,在北京大學百年大講堂,中遠(集團)榮獲《CCTV60年60品牌》;集團總裁魏家福榮獲“中國品牌傑出貢獻獎”榮譽。
公司領導層集團總裁:魏家福

公司股票

香港:中國遠洋H股 上海:中國遠洋A股 香港:中遠太平洋 香港:中遠國際控股 新加坡:中遠投資 上海:中遠航運 深圳:中集集團 深圳:中集B股

公司規模

中遠在全球擁有近千家成員單位、7萬餘名員工。在中國本土,中遠集團分布在廣州、上海、天津、青島、大連、廈門、香港等地的全資船公司經營管理著貨櫃、散裝、特種運輸和油輪等各類型遠洋運輸船隊;在海外,以日本、韓國、新加坡、北美、歐洲、澳大利亞、南非和西亞8大區域為輻射點,以船舶航線為紐帶,形成遍及世界各主要地區的跨國經營網路。
目前,中遠集團擁有和控制各類現代化商船近800艘,5600多萬載重噸,年貨運量超4億噸,遠洋航線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多個港口,船隊規模穩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

中遠旗下子公司

中遠(香港)集團:中遠最大的海外公司,其下有540多家公司 中遠香港航運公司:中遠香港集團的支柱企業 中國遠洋物流公司:2002年1月8日成立於北京,中國最大的物流企業 中遠貨櫃運輸公司:1998年1月成立於上海,中國最大的貨櫃海運公司,中遠的支柱企業,員工2萬多 中遠散貨運輸公司:員工1.5萬 佛羅倫租箱公司:亞洲唯一的租箱公司,中遠旗下上市公司太平洋公司的支柱企業 中遠新加坡上市公司:1993年成立,在新加坡買殼上市 中遠澳大利亞公司:其下13家分公司,涉及冷箱修理、航運代理、物流等業務 廣州遠洋運輸公司:中國成立最早的遠洋公司,員工1.5萬
中遠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簡要歷程:
1.代表處時期(1961-1979
中遠成立之初,受限於自己自身條件的不足以及西方多數國家對中國實行的封閉政策,使之在開闢航線和設立海外網點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後來,隨著中國同越來越多的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以及中國外貿進出口的不斷增加,中遠的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並在日本、英國、荷蘭、澳大利亞等地設立網點,但是業務範圍依舊比較簡單、單一。
2.合資合營時期(1980-1987
中遠於1980年1月1日和荷蘭派克船斯集團合作,在鹿特丹成立了荷蘭跨洋公司,經營代理業務。這是中遠在境外創立的第一家合營公司。同年,又先後在比利時成立考斯菲爾船運代理公司,在荷蘭成立了船舶供應公司,在新加坡成立了遠洋(私人)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亞成了了五星航運代理公司,在日本成立了中鈴海運五福有限公司等。從此,中遠在海外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代。
3.獨資獨營時期(1988-1992
1988年,中遠買進原中好公司合資方股份以後,組建了中遠在海外的第一家獨資企業—中遠英國有限公司,隨後中遠又在海外成立了3家獨資企業。中遠在海外成立獨資企業,標誌著中遠海外事業的經營管理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到1992年末,中遠在海外的獨資和合資企業已經到達近50家,其在歐洲、北美、日本、香港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主要業務網點不斷建立和完善起來,有些已初具規模,為下一階段中遠海外工作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業務全球化階段(1993-1997
1993年以後,中國航運市場基本放開,改革開放政策進一步深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隨著船隊規模和業務需求的不斷擴大,中遠集團海外企業和網點在開拓市場和開展業務經營方面積極靈活,在企業管理上更加規範嚴格,使海外事業形成統一的合力,為把中遠建設成一流的跨國航運企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這一時期,中遠繼續在海外設點的同時,經過幾次大的戰略調整,以海外區域公司為中心,中遠全球業務網路已經基本建立和完善起來。
5.全球一體化經濟(如今)
面對強大的競爭和全球經濟一體化,中遠集團開始制定了“由擁有向控制轉變”,“有跨國經營向跨國公司轉變”,“一主二重五支柱”的戰略,逐步進入全球資源一體化的高級階段。如今,中遠集團再也不是一個孤島,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中遠在努力中邁向了真正的跨國公司。
(四)中遠成功的“特色”:
1.科學清晰的國際化發展戰略
中遠集團的企業性質和特殊使命決定,它始終是一個站在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和世界經濟潮頭的企業。因此無論書中遠集團自身還是其領導班子都有此養成了一種勇於參與國際競爭的意識,練就了一套善於駕馭國際複雜形勢和捕捉各種發展機會的本領,始終堅持“走出去”戰略。
20世紀60-70年代,中遠集團致力於打破西方國家的枷鎖,開闢航線。
80年代,藉助改革開放的春風全力鋪設海外網點。
90年代,成立不久的中遠集團,根據當時的世界經濟趨勢和國內對外開放的要求,提出了“下海、登入、上天”的發展戰略。
2001年,為了適應中國加入WTO,中遠集團綜合多方專家的調研診斷,找出差距,在深入進行市場調研和傾聽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把實現從擁有向控制轉變、有跨國經營向跨國公司轉變、進入世界500強確定為中遠集團的戰略目標。鮮明提出“由全球承運人向以航運為依託的全球物流經營人轉變,由跨國經營向跨國公司轉變”的戰略構思,明確提出了具有中遠特色。符合核心競爭力成長鬼規律的“一主”(運輸業)、“兩重”(航運業、現代物流)、“五支柱”(貿易、工業、金融、上市公司、IT產業)的發展戰略,為集團的發展壯大指明了方向。
2.高素質人才隊伍
企業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條件。中遠集團的發展和壯大,歸根到底是得益於其始終如一的堅持以人為本,建設高素質的幹部和員工隊伍。其總裁魏家福認為:中遠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人,就是多年培養的人才。
3.堅持改革促發展
作為一個學習型的企業,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方針政策的正確指引下,中遠在學習國內外先進企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率先進行體制改革,機制改革,不斷的學習、創新和改革中給中遠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動力。
4.謀求合作共贏
中遠集團始終致力于于政府以及企業間的合作,包括與競爭對手的合作。
與貨主的合作—中石油、中石化、寶鋼、通用電氣、ABB。
與競爭對手—和國際上最大的貨櫃班輪公司長榮、陽明、川崎、韓進等開展航線合作,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航運聯盟體。這樣的合作方式,大大增加了中遠的實力,使得其擴大了航線覆蓋面,提高了艙位的利用率,降低了經營成本。
上下游產業鏈合作—中遠集團積極與境外各類資本合作,在境外港口、,碼頭等項目上與外資合作,提高了自身擁有的碼頭泊位,和年貨櫃吞吐量。
與政府合作—為國家運輸援外物資;與外交部合作,承擔索馬里、剛果、所羅門緊急撤僑任務;與交通部合作,促成中美海運協定成功簽署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