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商口岸:貿易與最早的條約港

出版社: 外文書名: 叢書名: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東方出版中心; 第1版 (2010年6月1日)
外文書名: The China Coast Trade and the First treaty Ports
叢書名: 梓夷叢書
平裝: 27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547301827, 9787547301821
條形碼: 9787547301821
尺寸: 21 x 14.2 x 2.4 cm
重量: 440 g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廖樂柏(Robert Nield) 譯者:李筱
廖樂柏,自2002年從羅兵鹹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崗位上退下後,醉心於眾多的興趣,包括業餘戲劇及飛行,其後聚焦在歷史研究上,對歐洲人在中國的種種經歷興趣最濃,他現時是皇家亞洳學會香港分會會長。

內容簡介

《中國通商口岸:貿易與最早的條約港》主要內容簡介:中國一向保有自己獨特的面貌,直至西方人從海路闖進,要求通商為上。首先是葡萄牙人在澳門建立了據點,接著的是荷蘭人,然後是英國人。1842年因鴉片戰爭而簽定的《南京條約》——藉此歐洲人終於找到了躋身中國的方法。中國被迫開放五個通商口岸:廈門、廣州、福州,寧波及上海,容許歐洲人在此經商及居住,同時割讓香港給英國。這是近代第一本逐一描述這些前通商口岸的著作,作者以活潑及趣味盎然的筆觸,重現商人早期的種種活動,除涉及較大和較成功的商埠外,同樣觸及較小的口岸發展。從16世紀至19斗1年條約港的結束,中西方在商業領域中充滿了相互撞擊的故事。豐富的歷史地圖、繪畫、印刷品及照片,為我們重現了昔日口岸的外觀和環境。這些圖象傳神地表達了作者近年遊歷這六個口岸時的發現,即使今天,西方人遺留下來的建築和遺蹟,仍依稀可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