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食之鄉

網上公示:認定初步結果要在中國烹飪協會“餐飲線上”網上進行為期15天公示,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 5、出具報告:考察認定組出具考察報告,向當地協會作通報,提交中國烹飪協會予以審定。 9、複審:中國烹飪協會將以5年為限,對授予相應稱號的認定項目進行複審。

認定原則

自願申請:全國所有全國所有區縣或地市級烹飪(飲食、餐飲)協會,只要符合標準條件,均可以申請。但是,報名申請地區的資料都要經過省一級行業協會審查推薦。 統一組織:由中國烹飪協會統一組織認定活動。按照統一的管理辦法、工作程式和認定標準來進行。
屬地認定:對申請地區實行實地考察,所有認定活動均由中國烹飪協會選派認定組到當地或者劃定區域進行現場認定。
專家評審:中國烹飪協會選派的專家認定組成員應具備全國餐飲業認定師資格。認定師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開展工作。
網上公示:認定初步結果要在中國烹飪協會“餐飲線上”網上進行為期15天公示,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
接受監督: 中國烹飪協會廣泛接受社會監督,聽取意見,必要時將聘請公證部門進行現場公證。
協會批准:由中國烹飪協會以正式檔案形式公布最終認定結果。

認定程式

1、協會申報:區縣或地市級烹飪(飲食、餐飲)協會正式行文,詳細介紹當地餐飲業的情況,附可以佐證的相關材料,報送中國烹飪協會,同時抄送省級協會。 2、地方推薦:所屬省級協會出具《推薦函》或者具體意見。
3、初步審查:中國烹飪協會認定中心辦公室將對報送來的材料進行初步審查、篩選,向符合基本條件的發出《認定通知》。
4、全面考察:在初步審查通過後的60個工作日內,中國烹飪協會認定中心辦公室組織考察認定組,開展全面考察工作。
5、出具報告:考察認定組出具考察報告,向當地協會作通報,提交中國烹飪協會予以審定。
6、網上公示:協會將對審定認可的結果放在“餐飲線上網”上公示15天,接受社會意見反饋。
7、通過認定:在公示期內,如無不同意見或者雖有意見反饋,但經查實,不對認定結果構成損害或者不與認定條件相牴觸的,由中國烹飪協會授予相應稱號,正式行文通報、頒發牌匾。
8、對外宣傳:中國烹飪協會將利用網路媒體“餐飲線上網”、《餐飲世界》、《中國烹飪信息》等進行專題報導。
9、複審:中國烹飪協會將以5年為限,對授予相應稱號的認定項目進行複審。

認定標準

1、在歷史文獻的記載中,或者傳統行業信息的傳遞中,承認當地具有某一方面或者某幾方面的餐飲特色。
2、當地餐飲業的發展,在歷史上曾盛極一時,或者曾對地方經濟的發展、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過積極貢獻。
3、當地的餐飲消費、菜餚風味有鮮明特色,餐飲習俗影響著該地域的民間傳統文化。
4、當地的餐飲文化有傳承亦有發展,餐飲後備人才的培養有良好氛圍和健全機制,本地職業院校餐飲專業的全日制在校生至少在50人以上。
5、供職於當地企業的中國烹飪大師不少於1人、中國烹飪名師不少於3人,或者擁有不少於2倍的省級大師和名師,或者擁有同等數量和級別的餐飲業先進人物。
6、上年度,當地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高於同期我國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額的20%以上,人均餐飲消費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0%以上。
7、當地服務業的經濟地位突出,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比例低於15%,服務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在45%以上。
8、當地非農業勞動力人口占總勞動力人口的70%以上,餐飲業從業人員的數量不少於800人。
9、當地的旅遊市場相對穩定,旅遊客源渠道多樣,每年接待外來遊客不少於1萬人。
10、當地餐飲市場繁榮,餐飲業的零售額連續3年在1億元以上,或者當地餐飲業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高於全國同期水平。
11、當地的餐飲經營單位數量不少於60家,其中中華餐飲名店不少於3家、全國餐飲業名優產品不少於5款。
12、當地餐飲經營特色豐富,具有不同地方風味特色的餐飲經營單位不少於4家。
13、餐飲業的發展對當地社會知名度的提升有積極效應,在外經營的品牌餐飲企業或者知名餐飲產品應分布在全國3個省市以上。
14、餐飲企業的房屋建造、餐廳裝修、原料使用、菜餚出品等符合綠色、環保、節約的時代潮流。
15、餐飲企業誠信經營、連續3年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消費者滿意度較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