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年奧運

中國百年奧運

2001年,中國申奧成功了,隨著最後的一棰定音,中國人民沸騰了。本書以奧運為題材,配以一系列老照片,為我們回顧了中國從一頭沉睡的雄獅到甦醒過來的巨人;從昔日的東亞病夫到今日的體育強國。它記錄了中國的偉大進步歷程,更是中國承辦,2008奧運的深厚底蘊的體現,值得一讀。

圖書目錄

上部

今夜無人入睡
李鴻章拒絕顧拜旦
超級“模仿秀”
國民體育熱的興起
“龍頭老大”的運動會
洋妞與土妞
足球與唐文治的熱淚
紅杏枝頭春意鬧
華北運動會與“南開五虎”
水木清華與“飛將軍”
遠東運動會
中國觸摸奧運
劉長春單刀赴會
球王李惠堂
名人與體育
南京中央體育場
健美操與“美人魚”
奧運之手,伸向中國
1936——淚灑柏林
抗日與體育
五環旗,我們還有夢
“讚美不是屬於我們的”
從體育瞻國運

下 部

新中國的第一次亮相
割袍斷交
忍耐寂寞
突出重圍
堅冰漸融
亞運會不能沒有中國
重返奧運大家庭
舉國體制
兵敗漢城的思考
重振雄風
功虧一簣
“奧運爭光計畫”
奧運情未了
奧運路上荊棘多
美夢成真

文摘

書摘

1926年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決定於當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舉行第4屆全國運動會。但是戰爭,總是與體育過不去。
國民革命軍實行北伐的槍炮聲和瀰漫在中華大地上的硝煙,遮掩了這一體育盛事。人們搖著頭說,假如用體育的勝負代替戰場的勝負該有多好!那將沒有戰爭。北伐軍從廣東出發,一路斬將搴旗,在金風撲面的季節里,占領武漢三鎮。這場統一南北的大戰,直到1928年6月,北伐軍打到北京。奉系軍閥退出關外才宣告結束,至此北伐結束,中國進入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時代。
從1929到1949年的20年中,中國又舉行過四次全國運動會,其中在抗戰前的1930年、1933
年和1935年分別舉行過第4、第5、第6屆全運會,以及抗戰後的1948年的第7屆全運會。
1929年,中華體育協進會決定10月份,在國民黨的發祥地——廣州舉行第4屆全運會;報告打到蔣介石那裡,有人提出1930年國民政府要在杭州舉辦“西湖博覽會”,將全運會移後,與博覽會一併開,聲勢既大,又對節省開支有益。蔣介石一想也對,於是.難產的第4屆全國運動會一直拖到1930年4月1日在浙江杭州隆重開幕。
這是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來,舉辦的第一次全國運動會,因此國民政府還是相當重視的。全國22個省市以及特區共派出了二十多個體育代表團,有廣東、香港、安徽、江西、綏遠、遼
寧、福建、湖南、山西、河南、江蘇、四川、山東、河北、陝西、浙江、天津、上海、南京、北平、青島等,選手2000多人,是歷屆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體育盛會。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擔任了大會主席,會長為戴季陶、副會長是浙江省政府主席張靜江。
張靜江是國民黨的元老,是一位殘疾人,站不起來,總是坐在椅子上。但他對體育事業十分關心。為了籌備這次運動會,由浙江省政府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擠出經費,辟杭州梅東高橋軍營操場為運動賽場。
比賽分男子組和女子組,男子項目有田徑、游泳、籃球、足球、排球、棒球、網球;女子項目有田徑、籃球、排球、網球,另外有男子腳踏車、國術和女子舞蹈等表演項目。本次運動會總計10天。由於是第一次舉辦這樣大型的運動會,組織者缺乏經驗,不盡人意之處不少,裁判出錯較多。足球冠軍依然為上海隊奪得,香港足球隊雖未參加,但有主力加入廣東隊,卻不敵上海隊,以0:5大比分敗北。隊員大鬧球場,謾罵裁判不公。各隊向總裁判提出抗議有17次之多。但不管怎樣,這是一次較大規模地檢閱中華體育健兒的水平和成績的運動會,還是應該肯定的。
中華體育協進會的成立,是中國近代體育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中國的體育運動的各自獨立的狀況,得到了統一的、集中的部署與安排,有了專職的人員來管理。
1931年國際奧委會承認了這個全國性的體育組織。從此中國運動員就有資格參加奧運會了。
華北運動會與“南開五虎”
除了全國性的運動會之外,體育的普及,使得國內各大區都舉辦過不少規模不等的運動會,最著名的要數華北運動會。1910年北京的基督教青年會組織了清華學校、燕京大學等一批學校參加了體育聯合會。該會很快擴大,組成“北京體育競進會”。
1913年,北京基督教青年會及北京體育競進會聯合創辦首屆華北運動會。這是在北京、天津等市級運動會的基礎上擴大延伸而來的。截止到1934年,華北運動會共舉辦過18屆。
1935年,華北體聯又準備籌辦第19屆華北運動會。由於日本對華北的步步侵略,策動華北地區自治運動,從而引發華北大規模的社會危機,致使這一著名的地區賽事戛然而止。
天津是華北體育運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而南開學校的體育活動又是天津地區的標兵。
南開學校對學生們身體健康的重視,同對德育、智育方面的重視是同樣的,提倡體育運動是張伯苓一生興辦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說南開的體育:硬體方面,有400米跑道的田徑場地1個,足球場2個,排球場1個,網球場6個,籃球場12個,冬季滑冰場1個。此外,單槓、雙槓、跳馬、吊環、天橋等體育設施遍布在校園之中。軟體方面,學校設有體育科,負責全校的體育活動,有多名教學經驗豐富和專長的體育老師,上課嚴格認真,一絲不苟;課外因材教練,勤奮練習。因此,南開學校在20年代的體育成績驕人:
籃球隊在華北和全國比賽中獲冠軍各一次;
棒球隊獲全國冠軍一次;
足球隊、排球隊在華北區賽中獲得多次冠亞軍;
在田徑運動中:
“大金剛”張穎初獲全國五項冠軍;
“二金剛”逯明獲全國十項冠軍;
短跑名將周兆元連獲100米、200米華北區冠軍;
張曙明獲400米冠軍。
北方地區的人身材高大,籃球是傳統強項。在天津,籃球尤為人們喜愛。當時打得出名的隊有北洋大學隊、官立中學隊、新學書院隊、青年會競進隊和南開學校隊等。而南開體育
最具魅力的要數籃球隊。在校內有各種名目的籃球隊,校隊有一隊、二隊、少年隊,有年級隊、班級隊、同鄉隊和自行組織的籃球隊,經常展開比賽。
在1920年前後,在天津稱雄的是官立中學籃球隊。1922年南開學校籃球隊崛起,南開校隊是在南開大學和南開中學的籃球尖子中選拔出來的優秀隊員組成的,與北洋大學、官立中學等籃球隊幾經拼殺,終於獲得霸主地位。所謂“南開五虎”,分為“前五虎”與“後五虎”。“前五虎”系指南開學校籃球隊的五名隊員。有三位身材高大隊員:中鋒李世珍、右鋒劉洪恩、右衛徐晶賢和兩位身體靈活個頭較矮的左鋒張增賢、左衛凌國彥。這五人個個身手不凡,各有特點,採用五攻五守的戰術,以近投為主,中投為輔,短傳快攻,配合默契,技藝嫻熟,所向披靡,形成“三高二小”的最佳組合,打遍天津無敵手,被稱為前五虎將。
1924年,以南開籃球隊為主,選進北洋大學的前鋒黃玉桐和清華學校的中鋒馮燦洲,組成華北地區籃球代表隊,參加在湖北武昌舉行的第3屆全國運動會,與華東隊、華南隊經過激烈的交鋒,最後華北隊一舉奪冠。
第3屆全國運動會後,南開中學校隊的籃球隊員相繼畢業,“前五虎將”時代結束。南開籃球隊從鼎盛時期急劇滑落,球隊一度青黃不接,屢屢失手。1925年,南開中學初一的新生中間,出現一群自由結合的籃球小子,課餘之時,他們總是在籃球場上奔跑、投籃,和高年級的同學爭場地,不惜大打出手。後來,體育老師齊守愚出面,為他們與高年級隊舉行一場比賽,講好誰勝誰可以優先使用場地。於是初一的“牛犢”開始爭奪“虎”位,然而技不如人,大敗虧輸,在同學們的鬨笑聲中,獲得“簍子隊”的稱號。隊員們有王錫良、李國琛、魏蓬雲、劉建常等人,他們並不氣餒,經常借著月光與晨曦,苦練投籃、過人、搶截、帶球等技術。齊守愚老師經常為他們點撥戰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漸漸地,“簍子隊”越打越好,到底打出了名堂。到了初三時,以“簍子隊”四名主力為主,居然組成了校籃球隊。他們勤學苦練、敢打敢拼,終於在天津學校組織的聯賽中,力拔頭籌。
1928年春,這群南開中學的高中生,以南開大學的名義,參加在太原舉行的華北區男籃冠軍賽。當時參加比賽的強隊有北京師範大學隊、燕京大學隊、東北馮庸大學隊、山西山左大學隊和山西山右大學隊和南開大學隊。
南開隊在小組賽中,與馮庸隊和山西的山左、山右兩個大學隊分在一起,南開隊猛打猛拼,氣勢如虹,先後淘汰了馮庸隊和山西兩個大學隊,率先進入決賽,將與另一小組的勝者,北京師範大學籃球隊爭奪本屆的冠軍。
北師大籃球隊的隊員們實力最強,都是來自體育系的學生,技術全面、經驗豐富,主力隊員都是沙場老將。北師大隊來太原之前,在北京舉行的熱身賽中,輸給後起之秀——燕京大學隊。在太原的分組賽中,又與燕京隊相逢。南開隊坐山觀虎鬥,心情也很緊張,因為將與他們之中的勝者爭奪冠軍。比賽結果,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北師大隊以較大比分力克燕京隊。這一出人意料的結果,給南開的籃球小子們思想上很大的壓力,感到信心不足。
在關鍵時刻,擔任南開隊教練的董守義召集球隊開會。他問隊員:“咋啦?緊張啦?還沒打就怯場啦?”
該隊隊長說:“北師大的隊員人高馬大,技術好,經驗多,我們怕不是對手。”
“不錯,北師大隊身高力足,善於猛打。但速度不快,靈活性不強。如果我們採用硬碰硬的打法,肯定拼不過北師大,不易取勝;這就要求我們的隊員改變策略,應打主動戰,以快
速、機智、靈活、多變的戰術來壓倒對方,使其被動,才能爭取勝利!”
董守義一番話,穩定了軍心,增強了隊員們的信心。決賽一開始,南開場上五名隊員魏蓬雲、唐寶堃、劉建常、李國琛、王錫良五名小將,按照董守義部署的意圖,先發制人,爭得中
鋒跳球後,立即打快攻,以短傳二過一,突破對方防守,近籃投中,發揮了快、準、巧、狠,攻有面,守有位,攻防結合的打法,爭取了主動;使對方始終處於被動的局面,最後以13分
領先,獲得這屆華北區籃球賽大學組冠軍。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