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多樣性

狀況

物種 中國約有脊椎動物6266種,約占世界脊椎動物種類的10%。我國約有30000多種高等植物,僅次於世界植物最豐富的馬來西亞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全世界12科71屬750種裸子植物中,中國就有11科34屬240多種。針葉樹的總種數占世界同類植物的37.8%。
瀕危物種的現狀及其變化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全面加強,實施了瀕危物種拯救、加強保護體系建設、打擊亂捕濫獵、開展科學研究等一系列保護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到目前,大部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急劇下降的趨勢已得到有效遏制,種群動態逐步穩定,並有相當數量的瀕危物種,如大熊貓、朱䴉、羚牛、揚子鱷、水杉、珙桐等呈現穩中有升的發展趨勢。但總體來看,由於棲息地開墾、環境污染等原因,我國野生動物資源總量不足、過度消耗的狀況仍十分嚴重。
濕地 中國現有濕地面積6594萬公頃(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濕地的10%,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濕地約為2594萬公頃,包括沼澤約1197萬公頃,天然湖泊約910萬公頃,潮間帶灘涂約217萬公頃,淺海水域270萬公頃;人工濕地約4000萬公頃,包括水庫水面約200萬公頃,稻田約3800萬公頃。據初步統計,中國濕地植被約有101科,其中維管束植物約有94科,中國濕地的高等植物中屬瀕危種類的有100多種。海岸帶濕地生物種類約有8200種,其中植物5000種,動物3200種。內陸濕地高等植物約1548種、高等動物1500多種。中國有淡水魚類770多種或亞種,其中包括許多洄游魚類,它們藉助濕地系統提供的特殊環境產卵繁殖。中國濕地的鳥類種類繁多,在亞洲57種瀕危鳥類中,中國濕地內就有31種,占54%;全世界雁鴨類有166種,中國濕地就有50種,占30%;全世界鶴類有15種,中國僅記錄到的就有9種。

措施與行動

自然保護區 全國共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區1999個,保護區總面積14398萬公頃(其中陸地面積13975萬公頃,海域面積603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14.4%。與上年相比,自然保護區數量增加了242個,面積增加了1103.1萬公頃,增長率分別為13.8%和8.3%。在已建的自然保護區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26個,面積8871.3萬公頃。2003年新批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8個。
野生動植物保護區 截止到2003年底,國家劃定禁獵區2553個,總面積為3828.5萬公頃。全國擁有國際重要濕地20處,面積303萬公頃。
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 2003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環保總局會同16個部委組成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協調加強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工作;同時成立了由17位專家組成的“國家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專家委員會”。2003年9~12月,國家環保總局會同13個部委對全國12個省(區、市)的50多個單位開展了生物物種資源執法大檢查。
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 截至2002年底,在長江等七大流域共建立535個濕地類型保護區,面積1600萬公頃,使近40%的天然濕地以及33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在保護區範圍得到了較好保護。為保護珍稀瀕危水禽,中國已將11種水禽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將22種水禽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對部分珍稀、瀕危物種,除在保護區內就地保護外,還進行了人工繁育工作。已建立了揚子鱷、中華鱘、達氏鱘、白鱘、白鰭豚、大鯢及其他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區域繁殖中心。安徽省揚子鱷繁育中心的揚子鱷種群已達8000多條。在世界淡水豚的研究領域中,中國關於白鰭豚的科學研究工作處於領先地位;揚子鱷、中華鱘、胭脂魚等物種的人工繁殖已取得成功;大鯢、海龜、山瑞等物種的人工馴養以及其他相關科研領域裡的一些研究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濕地調查和科學研究 國家林業局會同有關部門和科研單位就濕地調查、分類、形成演化、生態保護、污染防治、合理開發利用與管理等領域開展了多方面的科學研究,開展全國濕地資源調查,初步掌握了濕地資源狀況。對沼澤、湖泊、紅樹林、珊瑚礁等生態系統進行了長期深入的研究,積累了大量資料;在一些珍稀水鳥的地理分布、種群數量、生態習性、飼養繁殖、致危因素以及保護策略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通過開展鳥類環志工作,對中國鳥類特別是水鳥的遷徙活動有了深入了解。
外來入侵生物防治 2003年,農業部成立了“農業部外來入侵生物管理辦公室”和“農業部外來入侵生物預防與研究控制中心”。在遼寧全省、雲南省開遠市、騰衝縣及四川省西昌市、寧南縣和攀枝花市仁和區(“一省五縣”)全面展開以豚草、紫莖澤蘭為重點的外來入侵生物滅毒除害試點行動。“一省五縣”全年共動員社會各界近800萬人次參與豚草和紫莖澤蘭的剷除活動,剷除豚草約192億株,涉及區域86萬多公頃,重點部位豚草剷除率達到80%以上;剷除紫莖澤蘭4千多公頃。
生態示範區和生態縣、生態市、生態省建設 截至2003年底,國家環保總局共批准8批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484個,頒布了《生態縣、生態市、生態省建設指標(試行)》,加強了生態系列創建活動的指導和管理力度。通過考核驗收並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的總數達到82個。海南、吉林、黑龍江、福建、浙江、山東、安徽和江蘇8個省開展生態省建設。

相關條目

環境保護 野生動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