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清末民初小說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小說年表/278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2版 (2010年1月1日)
叢書名: 博雅英華·陳平原著作系列
平裝: 33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301164297, 9787301164297
條形碼: 9787301164297
商品尺寸: 22.8 x 15.4 x 2 cm
商品重量: 481 g

作者簡介

陳平原,廣東潮州人,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近年關注的課題包括20世紀中國文學、中國小說與中國散文、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圖像與文字等。曾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全國高校第一、二、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著作獎(1995、1998、2003),第一、二屆王瑤學術獎優秀論文一等獎(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6),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2009)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中國散文小說史》、《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大學何為》、《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等著作30種。另外,出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年起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治學之餘,撰寫隨筆,藉以關注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灑脫與性情的溫潤。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清末民初小說研究》內容簡介:理論思維的貧乏與理論框架的單調,是文學史研究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這一點我以前談過,不贅。這裡談談工作範式的建立與運用。因單是從哲學發展層次討論文學史是什麼,於實際研究作用不大。選擇工作範式實際上也就選擇了研究範圍——承認有所不能,有所不為,破除那種“全面”、“穩妥”的教科書心態,根據自己的理論設計,長驅直入,變平面的羅列為縱深的開掘。
至於工作範式的建立,是作者的理論興趣與研究對象特性之間的相互契合,有理論假設的成分,但並非純粹先驗的主觀臆想。在“前研究”階段,理論假設與對象把握不斷對話,互相調整,很難再分辨什麼“主觀”、“客觀”。這一點成熟的研究者在實際操作中都可能意識到,似乎沒有必要為“正名”花費太多的心思。

目錄

新版序言/1
第一章 新小說的誕生/1
第一節 小說界革命的發生與發展/2
第二節 新小說演進的動力/8
第三節 新小說群體的形成/15
第四節 新小說作為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的起點/19
第二章 域外小說的刺激與啟迪/23
第一節 開眼看世界/24
第二節 意譯為主的時代風尚/32
第三節 翻譯小說的實績/41
第四節 接受中的誤解/51
第三章 商品化傾向與書面化傾向/62
第一節 小說市場的拓展/63
第二節 小說家的專業化/73
第三節 新小說的商品化傾向/79
第四節 新小說的書面化傾向/86
第四章 由俗入雅與回雅向俗/92
第一節 在雅俗、新舊之間/93
第二節 由俗入雅——梁啓超們的救世說/98
第三節 回雅向俗——禮拜六派的消閒說/106
第四節 雅俗並存局面的初步形成/114
第五章 集錦式與片斷化/120。
第一節 珠花式的結構類型/121
第二節 集錦式的結構類型/128
第三節 短篇小說的重新崛起/139
第四節 盆景化與片斷化/145
第六章 文白並存的小說文體/153
第一節 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的消長起伏/154
第二節 白話小說與方言小說/160
第三節 古文小說與駢文小說/171
第四節 “別具一種姿態”的譯本文體/181
第七章 從官場到情場/187
第一節 “忠奸對立”模式的消解/188
第二節 “官民對立”模式的轉化/196
第三節 無情的情場/204
第四節 三角戀愛模式的文化功能/213
第八章 旅行者的敘事功能/222
第一節 啟悟主題與整體感/223
第二節 補史之闕與限制敘事/227
第三節 引遊記入小說/232
第四節 旁觀“民間疾苦”/237
第九章 實錄、譴責與感傷/242
第一節 從寫實到實錄/243
第二節 從諷刺到譴責/251
第三節 從悲壯到哀艷/258
作家小傳/265
小說年表/278
參考文獻/288
《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討論紀要/293
索引/305
卷後語/33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