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比薩斜塔

中國版比薩斜塔

中國四川馬爾康縣的直波碉樓自建成以來,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經測量發現傾斜了2.3米,並且歷經3次大地震依然屹立不倒,被譽為中國版“比薩斜塔”。2012年11月,這座碉樓引起各界關注,相關部門正準備對這座碉樓進行維修。

外形

碉樓傾斜但不倒 碉樓傾斜但不倒

在距離馬爾康縣城15公里的松崗鎮,有個松崗碉群,共有4座碉樓,分別位於梭磨河兩岸。其中,兩個碉樓位於直波村,被稱為直波碉樓。站在公路邊,可以明顯看到山腳處的碉樓往山體方向傾斜。

碉樓外呈八角形,由下往上成錐體形狀,由石塊和黃泥砌築而成,整體高43米。碉樓內部分13層,每層以小圓木鋪墊,人以木梯上下,底層全封閉,二層處設門出入,三、四層以上設藏式斗窗,供採光、瞭望。周邊住滿了直波村的村民。傾斜的是直波北碉,測量後發現傾斜了2.3米,超過了一般建築傾斜值,不過,比較穩固,暫不會倒塌。

碉樓內部分13層,裡面的石頭已經被煙火燻黑。碉樓的入口是個很窄的門洞,只能供一人進出。

穩固

傾斜但穩固的碉樓 傾斜但穩固的碉樓

碉樓用當地的一些石塊層層壘砌而成,中間 用黃泥夯打結實,雖整體性比不上現代建築的鋼筋水泥。但牆壁近1米厚,從下往上是錐形結構,穩固異常。先後歷經了1933年的疊溪大地震、1976年的松潘大地震,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三次大地震,依然完好無損。

對於碉樓傾斜的原因,當地村民認為可能是水流侵蝕了下面的基石。也有人認為,碉樓建成已有數百年歷史,是自身地基發生了沉降導致碉樓傾斜。當前,當地有關部門已準備對碉樓進行維修,但最終方案還在進一步商討過程中。

義大利

比薩斜塔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蹟廣場上,是比薩大教堂的鐘樓,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其間幾經停工,歷時近兩百年,於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比薩斜塔從地基到塔頂高58.36米,從地面到塔頂高55米,鐘樓牆體在地面上的寬度是4.09米,在塔頂寬2.48米,總重約14453噸,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處。圓形地基面積為285平方米,對地面的平均壓強為497千帕。最大傾斜約10%,即5.5度,偏離地基外沿2.3米,頂層突出4.5米。

中國比薩斜塔

中國版比薩斜塔 中國版比薩斜塔

義大利的比薩城,有一座塔,塔身傾斜3.5米,是世界著名旅遊地。四川馬爾康縣,風景秀美,著名電視劇《塵埃落定》在這裡拍攝取景。馬爾康縣直波村,有一座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的43米高的八角碉樓,半個多世紀來,已經傾斜2.3米,經歷3次大地震(包括汶川大地震)而屹立不倒,被稱為中國版的“比薩斜塔”。

直波碉樓外呈八角形,由下往上成錐體形狀,由石塊和黃泥砌築而成,整體高43米,碉樓內部分13層。站在公路邊,可以明顯看到山腳處的碉樓往山體方向傾斜。

對於碉樓傾斜的原因,當地村民認為可能是水流侵蝕了下面的基石。72歲的村民劉麥說,在他的記憶中,解放前碉樓並沒有出現很明顯的傾斜,後來當地修了一個引水溝,水流經過碉樓,長時間下來,出現了較大的傾斜。

馬爾康縣文體局副局長楊昕也認為,水流沖刷可能是碉樓傾斜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碉樓建成已有數百年,自身地基發生了沉降。楊昕分析,直波碉樓牆壁有近1米厚,從下往上是錐形結構,本身具有穩定作用;同時碉樓經過多年的地質沉降,已經比較穩定。

2001年7月,直波碉樓被國務院認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前,當地政府已經開始研究這座有300多年歷史的碉樓的糾偏修複方案。

尋找最安全辦法方案未定不會施工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傾斜3.5米,修復後被扶正40多厘米,200年內將不需要再加固。同樣,直波碉樓也亟待修復。

2000年,當地政府部門在直波碉樓下方修築了擋體進行加固。“這10多年來,碉樓的傾斜度並沒明顯加大。”楊昕說,考慮到碉樓會威脅到村民安全,政府部門準備對碉樓進行糾偏修復。對於碉樓這種特殊結構的建築,專家們給出了清挖土石調整重心、灌膠粘合整體糾偏、搭鋼架支撐等多種修復意見。

楊昕介紹,碉樓是石塊和泥塊建造,構造特殊,整體性比不上鋼筋水泥現代建築,如果破壞了其中一點的穩定性,碉樓可能垮塌;灌膠的方案對文物原貌破壞較大。

“要將風險降到最低。”楊昕認為,八角碉樓傾斜這么多年沒有倒,整體比較穩定。糾偏的時候既要考慮到安全性,又不能破壞原貌。

所以,目前他們還沒有最終確定方案,在這之前,不會對碉樓進行施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