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史(上下)

作品目錄第一編原始氏族社會時代的教育1第一期自商代以上(3500B.C.—1123B.C.)1第一章初民的生活與教育的起源3第二章漢人臆造之上古教育制度5第二編封建時代的教育9第一期西周(1122B.C.—771B.C.)9第三章西周社會的概觀11第四章後人傅會之西周教育制度15第二期東周(770B.C.—222B.C.)31第五章東周之社會與思想33第六章東周教育家及其學說36第三編半封建時代前期的教育81第一期秦漢(221B.C.—219)81第七章半封建社會形成之第一幕83第八章儒家學術之獨占與教育86第九章兩漢學風93第十章兩漢教育制度及其實施97第十一章兩漢教育家及其學說114第二期魏晉南北朝(220—588)145第十二章魏晉六朝之政局與民族147第十三章魏晉六朝之學風149第十四章魏晉六朝之教育154第十五章本期教育家及其學說161第三期隋唐及五代(589—959)169第十六章隋唐之國力與士氣171第十七章隋唐學風173第十八章唐之教育制度及其實施175第十九章隋唐教育家及其學說193第二十章唐末及五代202第四編半封建時代中期的教育205第一期宋(960—1276)205第二十一章宋之政治與教育的關係207第二十二章宋代學風及學派209第二十三章宋代教育制度及其實況212第二十四章北宋教育家及其學說234第二十五章南宋教育家及其學說281第二期元(1277—1367)335第二十六章蒙古帝國之政治經濟與教育337第二十七章元代教育制度及其實況339第二十八章元代教育家及其學說346第三期明(1368—1643)363第二十九章蒙古帝國瓦解與漢族主權恢復365第三十章明代學風之三變367第三十一章明代教育制度及其實況369第三十二章初明教育家及其學說385第三十三章中明教育家及其學說399第三十四章晚明教育家及其學說432下冊第五編半封建時代後期的教育449第一期清(1644—1911)449第三十五章滿清帝國之政治與教育451第三十六章清代學風之復古453第三十七章清代教育制度及其實況456第三十八章清代教育家及其學說(一)475第三十九章清代教育家及其學說(二)505第四十章清代教育家及其學說(三)524第四十一章清代教育家及其學說(四)540第六編初期資本主義時代的教育547第一期自英法聯軍至中日之戰(1862—1894)547第四十二章社會之變遷與新教育之產生549第四十三章萌芽期的新教育之趨勢及種類555第二期自甲午之役至辛亥革命569第四十四章外力之壓迫與新教育之勃興571第四十五章本期教育思潮與宗旨577第四十六章教育行政機關的組織581第四十七章學校制度及實施586第四十八章學部成立後學堂教育之推進611第四十九章留學教育623第五十章本期教育家及其學說631第三期自民國建元至歐戰告終(1912—1918)647第五十一章民國成立後七年內之教育背景與教育649第五十二章教育思潮與宗旨656第五十三章本期教育制度667第五十四章國小教育之改制682第五十五章本期教育之實際情形685第四期自五四運動至三一八慘案(1919—1926)695第五十六章一九一九年之解放運動697第五十七章教學法之進步708第五十八章教育制度之改造714第五十九章三種教育之運動728第六十章結論739第五期自國民政府建都南京至現今(1927—1934)743第六十一章國民革命與教育745第六十二章中國國民黨之教育宗旨及教育政策749第六十三章國民政府之教育制度756第六十四章現今教育之趨勢776第六十五章中國教育今後之出路792

作品目錄

第一編 原始氏族社會時代的教育1
第一期 自商代以上(3500B.C.—1123B.C.)1
第一章 初民的生活與教育的起源3
第二章 漢人臆造之上古教育制度5
第二編 封建時代的教育9
第一期 西 周(1122B.C.—771B.C.)9
第三章 西周社會的概觀11
第四章 後人傅會之西周教育制度15
第二期 東 周(770B.C.—222B.C.)31
第五章 東周之社會與思想33
第六章 東周教育家及其學說36
第三編 半封建時代前期的教育81
第一期 秦 漢(221B.C.—219)81
第七章 半封建社會形成之第一幕83
第八章 儒家學術之獨占與教育86
第九章 兩漢學風93
第十章 兩漢教育制度及其實施97
第十一章 兩漢教育家及其學說114
第二期 魏晉南北朝(220—588)145
第十二章 魏晉六朝之政局與民族147
第十三章 魏晉六朝之學風149
第十四章 魏晉六朝之教育154
第十五章 本期教育家及其學說161
第三期 隋唐及五代(589—959)169
第十六章 隋唐之國力與士氣171
第十七章 隋唐學風173
第十八章 唐之教育制度及其實施175
第十九章 隋唐教育家及其學說193
第二十章 唐末及五代202
第四編 半封建時代中期的教育205
第一期 宋(960—1276)205
第二十一章 宋之政治與教育的關係207
第二十二章 宋代學風及學派209
第二十三章 宋代教育制度及其實況212
第二十四章 北宋教育家及其學說234
第二十五章 南宋教育家及其學說281
第二期 元(1277—1367)335
第二十六章 蒙古帝國之政治經濟與教育337
第二十七章 元代教育制度及其實況339
第二十八章 元代教育家及其學說346
第三期 明(1368—1643)363
第二十九章 蒙古帝國瓦解與漢族主權恢復365
第三十章 明代學風之三變367
第三十一章 明代教育制度及其實況369
第三十二章 初明教育家及其學說385
第三十三章 中明教育家及其學說399
第三十四章 晚明教育家及其學說432
下 冊
第五編 半封建時代後期的教育449
第一期 清(1644—1911)449
第三十五章 滿清帝國之政治與教育451
第三十六章 清代學風之復古453
第三十七章 清代教育制度及其實況456
第三十八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學說(一)475
第三十九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學說(二)505
第四十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學說(三)524
第四十一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學說(四)540
第六編 初期資本主義時代的教育547
第一期 自英法聯軍至中日之戰(1862—1894)547
第四十二章 社會之變遷與新教育之產生549
第四十三章 萌芽期的新教育之趨勢及種類555
第二期 自甲午之役至辛亥革命569
第四十四章 外力之壓迫與新教育之勃興571
第四十五章 本期教育思潮與宗旨577
第四十六章 教育行政機關的組織581
第四十七章 學校制度及實施586
第四十八章 學部成立後學堂教育之推進611
第四十九章 留學教育623
第五十章 本期教育家及其學說631
第三期 自民國建元至歐戰告終(1912—1918)647
第五十一章 民國成立後七年內之教育背景與教育649
第五十二章 教育思潮與宗旨656
第五十三章 本期教育制度667
第五十四章 國小教育之改制682
第五十五章 本期教育之實際情形685
第四期 自五四運動至三一八慘案(1919—1926)695
第五十六章 一九一九年之解放運動697
第五十七章 教學法之進步708
第五十八章 教育制度之改造714
第五十九章 三種教育之運動728
第六十章 結 論739
第五期 自國民政府建都南京至現今(1927—1934)743
第六十一章 國民革命與教育745
第六十二章 中國國民黨之教育宗旨及教育政策749
第六十三章 國民政府之教育制度756
第六十四章 現今教育之趨勢776
第六十五章 中國教育今後之出路79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