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經濟

中國工業經濟

中國工業經濟,原名《中國工業經濟學報》,1984年由著名經濟學家蔣一葦創辦。不幾年後,更名為《中國工業經濟研究》,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主辦的國家級權威學術月刊。後來,工業經濟研究所內部刊物《工業經濟管理叢刊》併入。從1995年起,去掉"研究"二字,沿用《中國工業經濟》刊名至今。著名經濟學家蔣一葦、周叔蓮、張卓元、陳佳貴、呂政曾任該刊主編,現任主編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研究員。經過多次加頁,目前《中國工業經濟》大16開本、160頁整,整個刊物簡潔、大氣、厚重。

基本信息

主要欄目

《中國工業經濟》

欄目對接學科,設定:套用經濟學2個二級學科欄目:產業經濟、國民經濟,以及管理學1個一級學科欄目:工商管理。這裡,關於財政、金融、貿易、投資等問題都要結合產業經濟、國民經濟、工商管理進行闡述;另設案例研究、學術動態2個欄目,主要圍繞產業經濟、國民經濟、工商管理展開分析。其指導思想是遵循“市場區隔理論”或者“窄眾理論”,聚焦,做深、做透、做遍,即把一點做到極致,有所不為才能有所大為。設有:國民經濟、產業經濟、工商管理、案例研究、學術動態等欄目。

辦報理念

2002年10月,《中國工業經濟》在國內首次提出“頂天立地”的辦刊理念,即:在理論上要做到“頂天”,突出學術含量;在實踐上要做到“立地”,強化套用價值。而且,理論頂天和實踐立地是統一的,“頂天”的理論必須能夠“立地”解決現實問題,“立地”中的實踐走向必須要有“頂天”的理論加以指導,即把理論頂天和實踐立地由“兩張皮”變為“一張皮”。

學術論文可有四類:一是製造思想,二是製造方法,三是製造知識,四是製造垃圾。長期以來,《中國工業經濟》堅持“製造思想”的辦刊導向,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沿,引領學術發展方向,並在業界形成了強有力的衝擊。鑒此,《中國工業經濟》主張“三個反對”:反對“過程非常複雜結論非常簡單”的所謂規範性學術論文,反對“用眾所不知的模型說明了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的所謂高深性學術論文,反對“有方法無思想、有知識無思想、有成果無思想”的所謂原創性學術論文;《中國工業經濟》主張“三個提倡”:提倡數理分析,提倡機理分析,提倡哲理分析。

創刊以來,在“頂天立地”的理念指導下,《中國工業經濟》形成了一整套與時俱進、與世俱進的學術期刊發展戰略。包括:①辦刊宗旨:一切為了“兩個上帝”;②辦刊使命:辦好一本期刊,打造一個體系,創造一種文化,引領一個時代;③目標導向:影響因子、社會反響、心理認可;④理念定位:理論頂天,實踐立地;⑤論文取向:前瞻性、原創性、實用性;⑥編輯模式:作者走進編者,編者走進作者;⑦編輯考評:用時、用力、用心,同時、同力、同心;⑧運作思路:按照頂天立地的理念辦期刊,按照國際慣例的範式辦期刊,按照企業運行的規則辦期刊。

取得榮譽

20世紀90年代前後,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編輯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公告中,《中國工業經濟》歷年被評為全國核心期刊工業經濟類第一名、全國核心期刊企業經濟類第一名。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工業經濟》的影響力迅速提升。繼1999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屆優秀期刊獎提名獎後,2002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屆優秀期刊獎一等獎,2005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優秀期刊獎一等獎,2008年再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四屆優秀期刊獎一等獎。不僅如此,2005年,《中國工業經濟》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國家期刊獎,即國內期刊界最高獎項。

基本內容

《中國工業經濟》所載文章一般為產業經濟和企業經濟領域的內容,從結構上看,文章的集中度高。作者95%以上來自名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國家機關,且具高學歷、高職稱,是本領域有影響的人士。不僅如此,該刊每期都推出1—2篇有相當分量的重頭文章,分析關係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性問題;每期都有2—3篇具超前性、原創性的論文刊出,以此引領學術發展。

2002年,《中國工業經濟》改為大16開本,由原來的80頁加至96頁,一併在封面、版式、體例、技術規範、包裝等方面按照國際慣例要求到位。本刊2004年增至112 頁,2005年進一步增至128頁。整個刊物大氣、厚重感強。《中國工業經濟》定位為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套用經濟性刊物,其刊發的文章要求反映最廣大民眾所關心的現實經濟中的重大問題。一是巨觀經濟,包括形勢與展望、國民經濟運行、經濟體制改革;二是中觀經濟,包括產業分析、區域發展;三是微觀經濟,包括工商管理、企業經營與管理等。近幾年來,圍繞西部開發、中國“入世”、中國製造、網路經濟、政府規制、國企改革、人力資源等主題,集中配組刊發,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上述國人關心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探討。《中國工業經濟》突出地反映改革、發展、管理三大類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社會各界所關注的。與其他刊物不同的是,本刊文章既有現狀、問題分析,又有理論高度和政策思路,因而,它對中央、省市政府決策部門和大型企業《中國工業經濟》定位於理論探索性刊物,其刊發的文章要求反映先進生產力的發展的客觀經濟規律。近幾年來,我國已由短缺經濟轉向相對過剩經濟,市場經濟、經濟國際化不斷發展,全球化經濟正在逐步形成,傳統的國民經濟運行方式已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工業經濟》及時適應這一系列新的重大變化刊發了大量對我國改革開放發展中出現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重點問題和前沿問題進行超前探索的理論創新成果,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反響,《人民日報》、《光明時報》、《新華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分別摘發、轉載,部分文章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和蔣一葦企業改革與發展學術基金獎很有參考價值、指導意義。

欄目設定

設有欄目有:形勢與展望,國民經濟運行,產業經濟,經濟體制改革,企業經營與管理,書評。

影響

根據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計算,國內經濟學類刊物影響因子,2009年度《中國工業經濟》位居《經濟研究》之後,排名第二。這是自2003年以來《中國工業經濟》影響因子在經濟類刊物中連續7年排名第二,其影響力在全國學術期刊中由第一方陣居後轉向第一方陣靠前。今後,《中國工業經濟》將繼續致力於辦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精品學術期刊。

投稿須知

1.稿件初投。擬投稿作者請認真閱讀《用稿總體要求》和《論文修改要求》(注意對稿件的“道德標準”要求),將符合要求的文章列印稿以郵寄方式(1份,署名並附即時聯繫方式)寄達編輯部,編輯部恕不接受電子信箱投稿。

2.稿件初審。由編輯部主任負責。接到初審合格的編輯部聯繫電話或電子郵件後,由作者按編輯部的“標準化範式”(《標準格式》)進行修改,按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將修改稿發到指定信箱。

3. 稿件二審。按“標準化範式”修改後的論文,部分交由外審,部分交由責任編輯再審。二審通過後由作者按責任編輯的“個性化要求”再行修改。

4.稿件三審。“個性化”修改後的論文由責任編輯加工處理後交由副主編審定。

5.稿件四審。即終審,由主編或常務副主編從政治標準、學術標準上最終奪定。

6.論文通過全部審定,接到電子版錄用通知。

初次投稿2個月內未接到編輯部聯繫電話或電子郵件,作者可自行轉投。

用稿總體要求

1.選題要新,與時俱進。突出前沿問題、難點問題、疑點問題、熱點問題、重點問題,具有現實針對性。

2.內容要新。找準切入點,突出新理念、新視角、新架構、新觀點,具有原創性質。

3.強化實證性、對策性分析和中外比較。理論對接實際,理論提升實踐,具有理論高度。

4.最大限度避免一般知識性的描述,拒絕常識性的東西(包括意義、作用、特點等),力戒教科書化,力戒空泛議論,突出論述深度。

5.符合本刊復蓋範圍(以欄目設定為準),金融、財稅、貿易、投資等問題要圍繞產業、企業進行闡述,避免單純就金融談金融、就財稅談財稅的寫作方式。

6.採用規範的經濟學和管理學語言,避免使用陳舊、過時的語言以及檔案式語言。拒絕假話、大話、空話、套話、虛話。

7.論文架構,一般以“一、”、“1.”、“ (1)”作為文章層次,要通過簡短的小標題方式加以提煉主要觀點,以示突出。

8.論文體例,要有摘要(200字左右)、關鍵字(3—5個),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暫空),收稿日期(暫空),基金項目(若有),作者簡介(包括出生年、性別、籍貫、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學位、城市、郵編),注釋(當頁下注),參考文獻(附後),英文題目和姓名及工作單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字(附後)等。

地 址:北京市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院2號樓四層中國工業經濟雜誌(100836)

發表目錄

強化環境管制政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李鋼等

中國城市群功能分工測度與分析........................趙勇等

中心城市發育、城市群形成與中部崛起..................孫紅玲

中國電網市場勢力的分析與測度......................於良春等

中國製造業的產業質量階梯研究......................劉偉麗等

市場潛能、地理溢出與工業集聚......................趙增耀等

制度環境與尋租活動:源於世界銀行數據的實證研究.....李雪靈等

經濟轉軌期中國企業成長的影響因素及其機理分析......杜傳忠等

商業模式結構複雜性的維度及測量研究................呂鴻江等

綠色創新戰略中的利益相關者管理....................施建軍等

社會互動中的品牌至愛生成機制......................衛海英等

奢侈品品牌標識顯著度決策:張揚還是低調.............王海忠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