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鎮體系規劃的發展演進

《中國城鎮體系規劃的發展演進》是2016年11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京祥、胡嘉佩。

書籍信息

圖書書號:張京祥 胡嘉佩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開本:16

版次:1/1

印張:16

字數:244千字

上架時間:2016-12-23

圖書點擊數:209

價格:¥49元

內容簡介

城鎮體系規劃是中國城鄉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區域型規劃,它是國家、區域進行空間發展調控的重要手段。 因而,城鎮體系規劃的發展能夠為我們理解國家空間治理邏輯提供重要線索,也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中國區域型規劃的演進歷程。本書將城鎮體系規劃的發展置於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宏大變遷中予以研究,對每一時期中城鎮體系規劃所面臨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及規劃實踐、理論技術、教育體系等相應內容進行一一梳理,從 而總結出城鎮體系規劃的演化特徵、脈絡邏輯,並進而展望其發展趨勢。本書圖文並茂,可讀性強,適宜從事各類區域發展與規劃、城市發展與規劃的科研、設計與管理人員閱讀,同時也可作為高校相關專業的輔助教學資料。

編輯推薦

該書通過國家發展史、區域規劃史、學科發展史、規劃理論演進史,對60多年來中國城鎮體系規劃的發展軌跡、變化過程進行了系統梳理,描繪出清晰的演化脈絡。

該書始終把城鎮體系規劃的發展演進置於國家發展的巨觀大背景下,並以國家發展轉型的“社會大事件”為序,由此概括了城鎮體系規劃的角色屬性、理念方法、主要內容等發展演化過程。

該書許多方面都跳出了法定“城鎮體系規劃”的局限——首先表現在時間維度上的延伸,其次是規劃編制與實施主體方面的拓展。如此,有主有次、有分有合的研究範圍界定,有助於在更高層面上深刻闡釋和理解“城鎮體系規劃”的精髓及其影響。

作者簡介

張京祥,1973年生,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區域規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鄉治理與政策研究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區域規劃與城市經濟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區域發展及規劃理論,城市與區域空間結構。

胡嘉佩,1989年生,南京大學城鄉規劃學碩士,現為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規劃師。主要研究方向:區域規劃、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城市與區域空間結構,獲得省級優秀規劃設計獎多項。

圖書目錄

序言

前言

1 中國城鎮體系規劃發展演進的總體性分析框架

1.1 梳理城鎮體系規劃發展歷史的重大意義△1.1.1 城鄉規劃學科“科學化”與“中國化”建設的有益探索/1.1.2 為“多規合一”背景下“國家空間規劃體系”的建構提供啟示

1.2 中國城鎮體系規劃發展演進的研究架構△1.2.1 基於“廣義”理解的城鎮體系規劃範疇/1.2.2 從巨觀背景到學科發展的整體分析框架

1.3 中國城鎮體系規劃發展演進的階段劃分△1.3.1 階段劃分方法的選擇/1.3.2 階段劃分及其主要特徵

2 計畫經濟時期:孕育與萌芽(1980年代中期以前)

2.1移植於“蘇聯模式”的計畫經濟體制△2.1.1百廢待興中“倒向社會主義”一邊/2.1.2全面引入並深入學習“蘇聯模式”/2.1.3確立計畫經濟體制與以重工業為主的道路

2.2“城鎮布局”思想在區域規劃波動發展中孕育與萌芽△2.2.1以工業項目布局為重點的第一次區域規劃浪潮/2.2.2“大躍進”後區域規劃陷入全面停滯/2.2.3“文化大革命”期間有限的區域調查研究與規劃實踐/2.2.4“城鎮體系”思想在區域規劃實踐中的萌芽與發展

2.3權威式的理論借鑑以及工程化的技術方法△2.3.1多種形式全面引入和學習蘇聯的區域規劃理論方法/2.3.2“地域生產綜合體”:區域城鎮布局的主導理論/2.3.3以指標配給與定量判斷為主的工程技術方法

2.4以地理院校為起點的城鎮體系規劃學科萌芽△2.4.1城市規劃學科的工科化道路/2.4.2地理院校介入城市與區域規劃教育工作/2.4.3地理院校將區域視野引入城市規劃教育

2.5小結:“以蘇為師”下的城鎮體系思想孕育與萌芽△2.5.1角色屬性:對國民經濟計畫單向、被動的空間落實/2.5.2理論建構:國家集權下單向化、單一化的規劃理論引介/2.5.3理念方法:與計畫經濟相適應的工科思維邏輯

3 雙軌體制時期:交融與初建(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

3.1“雙軌”體制時期的漸進式改革△3.1.1從計畫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轉變/3.1.2從“以蘇為師”走向對外開放/3.1.3從中央集權走向權力下放

3.2中國特色化城鎮體系規劃初步成型△3.2.1“城鎮布局”專題在國土規劃浪潮推動下充實發展/3.2.2城鎮體系研究為市域規劃提供巨觀區域分析功能/3.2.3城鎮體系規劃興起並最終成為法定規劃類型/3.2.4多尺度、多類型、多範疇的城鎮體系規劃實踐

3.3西方理論與技術方法的廣泛引入及本地化創新運用△3.3.1城鎮體系研究關注度提升與研究機構完善/3.3.2西方城鎮體系相關理論成果與實踐進展的引介/3.3.3城鎮體系理論的本地化創新與實證運用/3.3.4城鎮化研究的興起以及城鎮化載體之爭/3.3.5科學化思潮下定量方法的興起與普及

3.4以地理院校為主力的城鎮體系規劃教學體系初步建立△3.4.1地理院校“城鄉區域規劃專業”的繼續完善/3.4.2對計畫經濟時期規劃教學內容的延續與提升

3.5小結:新舊交替、內外碰撞下的學科交融與初建△3.5.1角色屬性:國家有限發展資源的調配工具/3.5.2理論建構:中西交融、兼容並蓄下的積極創新/3.5.3理念方法:實證主義邏輯與過度計量化現象

4 增長主義時期:擴充與發展(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

4.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全面建立△4.1.1以經濟成長為中心的政策導向/4.1.2全面對外開放與外向型經濟的快速增長/4.1.3分稅制改革背景下政府的企業化治理傾向/4.1.4“城鎮化”成為貫穿各級區域、城市的“國家戰略”

4.2城鎮體系規劃向“區域型規劃”的巨大轉變△4.2.1《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審批辦法》的正式頒布/4.2.2城鎮體系規劃在全國各區域層次全面開展/4.2.3城鎮體系規劃內容已經具備了區域規劃的綜合性/4.2.4作為制度突破的都市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風靡全國/4.2.5都市圈規劃、城市群規劃:城鎮體系規劃的衍生類型

4.3面向實踐需求的城鎮體系規劃理論與方法發展△4.3.1以“三結構,一網路”為重點的理論深化與實踐總結/4.3.2與時俱進地進行國際理論的引入與套用/4.3.3定性與定量分析促進規劃技術方法發展/4.3.4成立區域規劃與城市經濟學術委員會推動學術活動

4.4實踐推動下的城鎮體系規劃教育普及與發展△4.4.1城鎮體系規劃學科教育的普及化和規範化/4.4.2與規劃實踐需求緊密結合的教學內容體系

4.5小結:“增長主義”高潮中的學科發展與潛在危機△4.5.1角色屬性:走向巔峰但又瀕臨失效的管控手段/4.5.2理論建構:實用主義哲學下的理論拼湊與發展/4.5.3理念方法:多樣化與規範化並存的邏輯思路

5 轉型發展時期:多元與提升(2005年以來)

5.1傳統發展困境與執政理念轉變△5.1.1全球化進程加深與加快實施城鎮化戰略/5.1.2區域發展落差不斷加劇與區域協調政策密集出台/5.1.3城鄉差距矛盾日益突出與城鄉統籌戰略全面實施/5.1.4生態資源危機凸顯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化落實/5.1.5中央“再集權化”以加強巨觀調控的力度

5.2“區域型規劃”多規並起及轉型發展△5.2.1以主體功能區劃為代表的區域規劃強勢回歸/5.2.2城鎮體系規劃的拓展深化與調整提升/5.2.3新一輪國土規劃試點工作蓬勃興起/5.2.4“群規割據”的混亂局面與“多規合一”的實踐嘗試

5.3多元並存、內外並重、融會貫通的理論與方法發展△5.3.1基於增長導向的全球化研究與競爭力理論/5.3.2基於協調理念的區域治理與城鄉統籌研究/5.3.3城鎮體系規劃理論與實踐的梳理與總結/5.3.4注重準確描述與及時反饋的規劃技術創新

5.4城鎮體系規劃學科教育日益走向成熟與完善△5.4.1“城市規劃學科”向“城市與區域規劃學科”轉變/5.4.2系統性、規範性、時代性的教學體系日趨成型

5.5小結:轉型推動下的學科多元發展與內涵提升△5.5.1角色屬性:面向多元目標與多方利益的公共政策/5.5.2理論建構:學科價值內省與本土規劃理論發展/5.5.3編制方法:從“精英技術”走向“協商決策”

6 中國城鎮體系規劃發展脈絡及總體特徵

6.1角色屬性:從“技術工具”逐步走向“公共政策”

6.2實踐發展:日益全面、系統、多元的規劃編制 △6.2.1載體類型日益豐富/6.2.2規劃範圍不斷擴展/6.2.3內容體系持續擴充/6.2.4目標導向漸趨多樣/6.2.5部門間職能日益衝突

6.3理論方法:以外部為參照、實踐為推力的建構過程

6.4專業教育:從工、理二分逐步走向普及化與規範化

6.5國家巨觀環境變化與城鎮體系規劃發展的互動

7 中國城鎮體系規劃的未來發展趨勢

7.1城鎮體系規劃發展演化的總體趨勢△7.1.1不同層級政府間競合博弈的平台/7.1.2推動中國城市—區域嵌入並重塑全球網路/7.1.3超越特定規劃形式而內化為區域統籌協調的思想/7.1.4實踐是中國城鎮體系規劃發展的基礎與優勢

7.2城鎮體系規劃需要前瞻思考的重大命題△7.2.1“新常態”下城鎮體系規劃發展變革的方向/7.2.2“一帶一路”戰略下跨國界城鎮體系規劃的創新/7.2.3城鎮體系規劃對國家空間規劃體系構建的貢獻

附錄 中國城鎮體系規劃發展演進“大事記”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表格來源

專欄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