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畫院

中國國家畫院

中國國家畫院是文化部直屬的公益型事業單位,是國家國畫、書法、篆刻等藝術的藝術創作和研究機構。前身系1977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中國畫創作組。後在中央領導的直接關心下於1981年11月正式成立了中國畫研究院,2006年10月更名為中國國家畫院。

概述

中國國家畫院中國國家畫院

中國國家畫院是文化部直屬的公益型事業單位,是國家國畫書法篆刻等藝術的藝術創作和研究機構。中國國家畫院占地約1.53公頃,是一座仿蘇州園林的優美建築,園內的古塔、小橋、流水、曲廊、甬道、草坪與設計獨特的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收藏陳列館及48套畫室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為藝術家的研究、創作和藝術作品的展示、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歷史沿革

中國國家畫院揭牌儀式中國國家畫院揭牌儀式

中國國家畫院其前身是1977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中國畫創作組,1981年正式定名為“中國畫研究院”,2006年更名為“中國國家畫院”。30多年來,該院在推動中國畫的創新與發展,促進中華文化繁榮復興過程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歷任院長

首任院長為中國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副院長蔡若虹、葉淺予、黃胄。

1993年至2003年劉勃舒同志、龍瑞同志分別擔任院長職務。

2006年10月中國畫研究院更名為中國國家畫院,龍瑞同志任院長。

名譽院長:高光耀

現任院長楊曉陽,副院長高藝文、盧禹舜、解永全、張曉凌、張江舟。

機構設定

中國國家畫院下設創作研究部、理論研究部、教學培訓部、藝術交流部、院辦公室、人事處、財務部、總務處、美術館共9個部門,現有在編人員60餘人。其中專業創作和理論研究人員40餘名,均具備副高級以上專業職稱,是一支年富力強的創作、研究隊伍。

組織活動

中國國家畫院建院以來,圍繞著對中國畫的繼承、研究、創新與發展這一宗旨,大量蒐集、整理老一輩藝術家的寶貴藝術資料;不斷豐富藝術庫藏;先後主辦和組織了:中國國際水墨畫大展、中國畫學術研討會、畫院工作會議等大型藝術研究活動;受文化部委託,完成了國家重要場合及國家領導出國需要的國畫的創作任務,特別是出色地完成了組織創作為香港回歸一周年江澤民主席贈送禮品《錦繡中華》大型山水畫的創作任務。為加強對中國畫的研究,出版有《中國畫研究》畫刊、〈中國畫研究〉叢書,《中國畫研究院通訊》。為推動國畫藝術的創作與繁榮,先後組織編輯出版了大型畫冊《三峽刻石》和《當代中國畫院》。

大事記

2012年10月1日,高光耀成立大西北沁園春書畫院,高藝文副院長。
中國國家畫院中國國家畫院作品

2007年1月8日,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劉中軍、美術處處長安遠遠到中國國家畫院調研,與我院中層以上幹部進行座談,聽取各部門情況匯報。

2006年1月4日至9日,由我院和成都市文化局共同主辦的“重讀陳子莊——四川省博物館館藏陳子莊作品展”在我院美術館舉行,開幕當日舉行了研討會。

2005年1月14日,文化部下發文人函[2005]64號《文化部關於龍瑞任職轉正的通知》:“中國畫研究院:根據文人函[2003]1863號通知,任命龍瑞同志為中國畫研究院院長,試用期一年。現試用期滿,經考核,準予轉正。2005年1月14日(國徽章)。

2004年2月,由本院編輯、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水墨研究》叢書第7輯出版。

2003年1月10日至14日,與西安美術學院和陝西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一個軍人的水墨叩問——軍旅畫家楊興文水墨探索展”在本院展覽館舉行,展出作品82件。開幕當天舉行了“楊興文水墨探索研討會”。

2002年1月,《水墨》第4輯由西苑出版社出版。

2001年4月1日至26日,與中國美術家協會等共同主辦的“李伯安畫展”在上海美術館舉行,展出《走出巴顏喀拉》及其它作品數十件。並舉行了藝術研討會。

2000年5月18日至21日,與廣西藝術學院等共同主辦的“錦繡中華萬里行桂林篇”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展出10位畫家的作品60件,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同名畫集。

1999年5月8日至9日,在江蘇蘇州舉行的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二屆中國畫藝術委員會成立大會上,李寶林當選為副主任。

1998年3月,院長劉勃舒連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7年3月7日,“何海霞捐贈作品儀式”和“何海霞捐贈作品展覽”開幕式在中國美術館舉行,所捐贈46幅作品分別由中國畫研究院和中國美術館各收藏23幅。6月27日,何海霞又將所得20萬元獎金悉數贈於甘肅省裕固族紅灣國小,支持少數民族教育事業。

1996年4月16日至21日,由本院獨家主辦的“全國花鳥畫研討會”在江蘇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舉行,30位畫家出席。

1995年2月11日,解永全任本院副院長;趙榆不再擔任本院副院長,並提前退休。

1994年3月15日至20日,獨家主辦的“謝志高、龔文楨人物花鳥速寫作品展”在本院展覽館舉行。

1993年1月16日,與海南大進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海南大進文化藝術發展公司在海南省海口市成立。總經理鄔鴻恩,副總經理劉昆,註冊資金300萬元。開業當日舉行了“中國當代著名畫家精品展覽”,展出作品100餘幅。

中國國家畫院作品中國國家畫院作品

1992年2月1日,在北京國際藝苑舉行新春聯誼會,北京市領導及首都美術界、新聞出版界、文體界知名人士260餘人出席。

1991年1月8日至22日,由鄧林(團長)、李曉林、龍瑞、董小明(中國美術家協會)一行四人組成的中國畫研究院代表團,應菲律賓青年學社邀請赴菲訪問,並在馬尼拉舉辦了畫展。

1月16日,菲律賓總統科·阿基諾在總統府接見了代表團全體成員,感謝鄧林把這次畫展的部分收入贈給菲律賓災區。

1990年3月,趙榆任本院副院長。

1989年3月16日至19日,由本院與中國美協、中國美術館和中央美院共同主辦的“高冠華畫展”在本院展覽館舉行,展出作品126件。

1988年1月,副院長呂世觀調往民政部工作。

1987年1月31日(正月初三)起,何海霞“迎春扇面畫展”應邀在北京琉璃廠“清秘閣”舉行。

1986年1月,院展覽廳改稱院展覽館。首任館長:沈希誠。

1985年2月21日至3月15日,與中國美協共同主辦的“崔子范畫展”在本院展覽廳舉行,展出作品130件。

1984年6月25日起,從臨時院址頤和園藻鑒堂遷入現今正式院址:北京西三環北路54號(1991年5月15日之前編為22號)。

1983年院長李可染,副院長葉淺予、黃胄,畫家孫瑛出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2年3月至6月,組織全國部分省市中青年畫家20餘人進行人物畫創作活動,黃胄主持,創作作品90餘幅。

美術館

中國國家畫院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作為中國國家畫院的附屬機構。位於北京西三環北路54號,展館面積約900平方米,展線300米,有五個展廳及貴賓廳,館內有活動、方便的拆裝展牆,其中燈光、溫度、濕度還有牆面的靜音功能都符合國際美術館標準,館內設備科學,外廊設有畫廊、書吧,從根本上以人性化的服務完善了美術館的建設,是我院對外重要的展示窗門。我們本著將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建設成為美術展覽,收藏、研究、對外美術交流及重大美術活動這五大中心的理念來開展工作,在辦館理念與方針上必須符合時代要求。圍繞我院在學術建設等方面的要求,提升美術館的總體水平。樹立品牌意識,確立我館在中國畫界的良好形象。

加強對內對外的學術交流,通過多種形式,吸納專家學著和專業人士,提高我館在學術建設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體現中國國家畫院在學術建設方面的龍頭作用。我館將通過各種形式,積極策劃具有較高學術含量的展覽。在過去的幾年中,曾先後舉辦過各類藝術大展,如:《自然與人》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回望》當代中國畫山水、花鳥、人物大型展覽,《第十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創作研修班結業作品展》,《中國花鳥畫九人探索交流展》、《聚焦西部·寧夏行中國畫畫家寧夏寫生創作展覽》、《第十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創作研修班結業作品展》、《中國花鳥畫九人探索交流展》、《水墨五洲》、《水墨心象》、《桂林女子畫展》、《2004海淀區美術,書法、攝影精品展》、《中國書畫大學20年校慶展》,還有每年一次的院展及承接外界藝術家的個展等等,獨立編印並出版大型畫冊20多部,協助編印畫冊40多部。

專業院

經過一年多的走訪、調研,在文化部黨組“做大做強”的發展要求下,2010年8月31日,包括國畫院、油畫院、版畫院、雕塑院、書法篆刻院、美術史論研究院和公共藝術院在內的中國國家畫院下屬7個專業院在北京宣告成立。文化部部長蔡武到會祝賀,並為7個專業院揭牌。

7個專業院的成立是中國國家畫院遵照文化部“做大做強”發展目標要求,進行不斷發展建設,健全專業門類、完善組織體制的重要標誌。中國國家畫院將以7個專業院為依託,以少而精的機構模式和專聘結合的用人制度,影響輻射至全國乃至全世界,真正做到“對內代表國家、對外代表中國”,以此帶動全國美術事業的發展,進而促進中華文化的繁榮與復興。

力群、崔子范、王伯敏歐陽中石、靳尚誼、劉勃舒、楊力舟等31位著名藝術家被聘為中國國家畫院顧問;方增先、詹建俊、黃永玉、錢紹武、沈鵬、邵大箴、袁運甫分任7個專業院院長,龍瑞、郭潤文、廣軍、陳雲崗、曾來德、張曉凌、杜大愷分任執行院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