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是中國文學家沈從文創作的一部系統考證中國服飾文化的學術專著。1981年9月由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出版,郭沫若作序,全書對中國古代服飾制度的沿革與當時社會環境的關係,作了廣泛深入的探討。見解獨到,至前人未至之境,發前人未發之論,為沈從文從事文物研究以來成果之結晶。該書在學術界享有崇高的聲譽,至今被認為是這個領域內的經典著作。該書創作歷程凡二十餘年,典型體現了上世紀後半葉中國的學術生態。商務印書館和上海書店出版社均有出版該書。2011年該書入選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第三輯。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是一本系統考證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學術專著。沈從文著。1981年由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出版。全書共25萬字、700幅圖,其中彩圖100幅。《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以歷史朝代為編排順序,通過出土和傳世文物的圖像,並結合有機連續的174篇文章,對中國古代服飾制度的沿革及其與當時社會物質生活、意識形態的關係,作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3000多年間中華民族服飾的情況。書中在解釋問題和提出問題方面均有獨到見解。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內容涉及的時期起自殷商迄於清朝,對三四千年間各個朝代的服飾問題進行了抉微鉤沉的研究和探討,全書計有圖像700幅,25萬字。該書所敘是服飾,但又不能僅以服飾論之。從服飾這個載體,不難窺見中國歷代朝野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民俗、哲學、倫理等等諸多風雲變遷之軌跡。這也正是全書的寶貴价值所在。該書以札記形式,考證、記錄、梳理優良著稱。

創作背景

沈從文沈從文
這本研究專著,是受周恩來總理的囑託而作,書稿僅以不足一年時間寫成。

成書之後,作為中國的國禮,此書被送給日本天皇和美國總統。其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之高,令人嘆為觀止!

郭沫若曾經在1964年6月專為該書所作的序中評價:“工藝美術是測定民族文水平的標準,在這裡藝術和生活是密切結合著的。古代服飾是工藝美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資料甚多,大可集中研究。於此可以考見民族文化發展的軌跡和各種兄弟民族間的相互影響。歷代生產方式、階級關係、風俗習慣、文物制度等,大可一目了然,是絕好的料。遺品大率出自無名作家之手。歷代勞動人民,無分男女,他們的創造精神,他們的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毅力,具有著強烈的生命脈搏,縱隔千萬年,都能使人直接感受,這是值得特別重視的。”沈從文先花費了半生心血,歷經磨難,整理好的關於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文稿曾在“文革”期間遭遇衝擊,被定性為黑書毒草。其慘澹經營起來的藏書和資料全部損失,本人也遭到各種迫害。1969年冬,這位年近70、身患高血壓、心臟病的老人同許多中國知識分子一樣,被下放到湖北鹹寧農村,養豬種菜。但他並未灰心喪氣,憑著驚人的毅力和超人的記憶力,在手邊沒有任何參考資料和筆記的情下,硬是將滿腦子裡的絲、漆、銅、玉、花花朵朵、罈罈罐罐反覆回憶溫習,把圖稿中疏忽遺漏或多餘處一一用籤條記憶下來,寫成此書。

沈先生回憶那段生活,曾風趣地:“在農村'五七'乾校期間,對我的記憶力是個極好的鍛鍊機會,血壓一度上升到二百五十,還是過了難關,可能和我用心專一,頭腦簡單密切相關。”

此書評價

“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本書所敘是服飾,但又不能僅以服飾論之。從服飾這個載體,不難窺見中國歷代朝野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民俗、哲學、倫理等等諸多風雲變遷之軌跡。這也是全書的寶貴价值所在。以服裝而論,它的產生,可能出於捕獵、應付戰爭的需要,為避免利爪與矢石的傷害,或出於偽裝與威嚇,人們向某些有鱗甲與甲殼的動物學習,即所謂“孚甲自御”的辦法。便用骨針率先縫製這種原始的軍事服裝──胸甲一類局部衣著,並由此演化出一般常服裝。保護生命、拼形禦寒、裝飾自身,乃是服裝最主要的功用。本書以札記形式,考證、記錄、梳理、升華,博大而精深,樸實且生動,讀後給人以歷史的和審美的享。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沈從文在一生中,靠頑強自學成才,馳騁文化領域,建樹輝煌。以共和國成立前後為界,他先做文學家,寫出了《邊城》、《長河》等蜚聲海內外的文學佳作;後突然激流勇“退”──不,應該說他仍然是一名文化戰線上的猛士──轉而從事古代服飾研究,很快成為一位古文物家,寫作出版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甘於寂寞,堅韌不拔,不卑不亢,埋頭苦乾,“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不懷遲暮嘆,還喜長庚明。獨輪車雖小,不倒永向前。”這,就是沈從文先生留給世人的超越其著作文本之外的寶貴精神財富。

服飾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歷史發展和社會時尚嬗替的標誌之一。本書依託豐富的實物及圖象、壁畫、墓俑等形象資料,與相關的文獻記載互見發明,為三千年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發展繪出清晰的軌跡,於此可以考見民族文化演繹的經絡和各兄弟民族間的互相影響,歷代生產方式、階級關係、風俗習慣、文物制度等,大可一目了然,是絕好的史料。全書文字清麗,斐然可讀,插圖豐富,多為珍品,是一部深受專家讚譽和讀者歡迎的名著。

圖書目錄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引言

一舊石器時代出現的縫紉和裝飾品

新石器時代的繪塑人形和服裝資料

三新石器時代的紡織

四商代墓葬中的玉、石、陶、銅人形

周代雕玉人形

六周代男女人形陶范

戰國楚墓漆瑟上彩繪獵戶、樂部和貴族

八戰國帛畫婦女

九戰國楚墓彩繪木俑

一○戰國彩繪溱卮上婦女羣像

一一戰國雕玉舞

一二戰國雕玉小孩和青銅弄雀女孩

一三戰國銅鑒上水陸攻戰紋

一四戰國青銅陵壺上採桑、習射、宴樂、弋獵紋

一五戰國鶡尾冠被練甲騎士

一六戰國佩玉彩琉璃珠和帶鉤

一七江陵馬山楚墓發現的衣裳服和衾被

一八馬山楚墓出土的錦繡

一九西漢墓壁書二桃殺三士部分

二○漢空心磚持戰門卒

二一漢貯貝器上滇人奴隸和奴隸主

二二高冠盛裝樂舞滇人

二三西漢畫像磚

二四漢石刻垂綬佩劍武士

二五漢代陶俑磚刻所見農民

二六戴花釵三女僕

二七漢望都壁畫伍佰八人

二八漢朱鮪墓石刻

二九漢畫刻中所見幾種騎士

三十漢朱鮪墓石刻

三十一漢、魏晉墓壁畫男女像

三十二漢石刻筆奏事官吏

三十三東漢墓彩繪壁畫和石刻

三十四漢講學圖畫像磚

三十五漢武氏石刻貴族梁冠和花釵

三十六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幾件衣服

三十七漢代錦繡

三十八東晉竹林七賢圖磚刻

三十九晉女史箴圖中輿夫

四○晉女史箴圖臨鏡部分

四一南朝斵琴圖部分

四二晉六朝男女俑

四三戴菱角巾披鹿皮裘的帝王和二宮女

四四南北朝鄭縣畫像磗婦女和部曲鼓吹

四五南北朝著兩當鎧擁儀劍門官

四六北朝景縣封氏墓著袴褶俑

四七北朝景縣封氏墓出土男女俑

四八北朝敦煌壁畫甲騎和步卒

四九北朝著帔子伎樂俑

五○南北朝寧懋石棺線刻各階層人物

……

後記

再版後記

沈從文先生學術年表

一部文獻與文物多元結合的學術名著(王亞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