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政策進步指數

中國兒童政策進步指數

中國兒童政策進步指數,是針對中國兒童政策的實施和創新情況,進行系統評價,並對兒童事業發展趨勢做出判斷的一個指數,旨在推動各地加大兒童政策實施和創新力度,促進兒童發展和權益保護快速發展。該指數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研發,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兒童政策進步指數排名前三位的省市依次是:浙江、北京、江蘇。

簡介

中國兒童政策進步指數中國兒童政策進步指數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研發的“中國兒童政策進步指數”於2016年5月31日發布,首次對全國(除港澳台外)31個省份兒童政策的實施和創新情況,進行系統評價,並對兒童事業發展趨勢做出判斷。報告顯示:浙江兒童政策進步指數排名全國第一,困境兒童保障標準全國最高。2012—2014年,浙江在中國兒童政策進步指數上,連續三年蟬聯全國第一。

數據

指數顯示,2014年,中國兒童政策進步指數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是:浙江、北京、江蘇、湖北、重慶、上海、山東、廣東、黑龍江、天津。實際上,2012-2014年,浙江在中國兒童政策進步指數上,連續三年蟬聯全國排位第一,北京市則連續三年排第二。

家庭收養比例

指數顯示,浙江家庭收養比例全國最高。2014年,浙江每百萬人口家庭收養數量達到76件,全國最高。北京兒童福利機構覆蓋率領跑全國。2014年,北京縣級兒童福利機構覆蓋率達到69%,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平均床位數為234張/個,每萬名兒童婦幼保健院衛生技術人員達到23人,3項指標均排在全國首位。

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兒童政策進步指數中國兒童政策進步指數
湖北兒童福利基礎設施建設全國領先。2014年,湖北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覆蓋率達到63%,排在全國第一。山東地方教育經費投入比例排在全國首位。2014年,山東地方教育經費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財政支出20.4%,位列全國第一。

兒童保護政策

截至2015年,全國已有25個省份的44個縣(市、區)出台了相關政策,其中,重慶、浙江、山東、天津、江蘇5個省份出台政策,在全省範圍內推動困境兒童福利津貼和兒童保護制度的建立。

指數顯示,2013年以來,民政部先後在29個省份試點開展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截至2015年,全國已有近300個市、縣開展針對未成年保護試點工作,北京、天津、江蘇、湖北、陝西、重慶、廣東、福建、四川、遼寧、安徽等11個省份出台省級政策

兒童教育政策

政府逐步加強保障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平等享受教育權利的制度安排,湖北、江蘇、青海、重慶、內蒙古、廣東、陝西、甘肅、河南、天津、青海等11個省份出台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相關政策,貴州、河北、安徽、遼寧、湖南、浙江、甘肅、河南、吉林、陝西等10省份出台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關愛政策。

截至2015年,全國31個省(區、市)相繼出台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雲南、山西、青海等11個省份出台學前教育扶持政策。陝西、廣西、青海、湖北、甘肅等5個省份全面實行學前一年免費教育。

政策發展趨勢

指數稱,中國兒童政策四大發展趨勢為:兒童政策將持續穩步發展;兒童保護將成為現代兒童福利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兒童生活保障津貼將惠及更多兒童及其家庭;民辦力量將成為教育事業發展重要增長點;兒童醫療將更精準化與專業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