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麒麟藝術

麒麟,簡稱“麟”,是古代傳說中的動物,被人們尊為“神獸”、“仁獸”。一般作鹿狀,獨角,全身有鱗甲,尾像牛。雄性為麒,雌性為麟,或合而簡稱為麟。

圖書信息

作 者:鄭軍 編著

出 版 社:
出版時間:2012-1-1
版 次:1頁 數:154字 數:
印刷時間:2012-1-1開 本:大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514000917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麒麟,簡稱“麟”,是古代傳說中的動物,被人們尊為“神獸”、“仁獸”。一般作鹿狀,獨角,全身有鱗甲,尾像牛。雄性為麒,雌性為麟,或合而簡稱為麟。
《禮記》將“麟、鳳、龜、龍”稱為“四靈”,而麟為“四靈之首,百獸之長”。漢代許慎《說文解字》: “麒,仁獸也,麇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麒麟的形象隨著時代而變化,我們從古代的裝飾中便可以看出。例如山東武氏祠畫像石,漢代《麒麟碑》、《山陽麟鳳碑》,陝西綏德漢墓畫像石等上面的麒麟紋,其造型都像鹿,頭生一角,角上有圓球,以示有肉。北魏《元暉墓誌》中除四神外,另有一獸,馬蹄、牛尾、頭生一角,也是麒麟的形象。北朝至隋代的銅鏡裝飾,有獸作吐書狀,與後來的“麟吐玉書”相合。宋代《李明仲營造法式》中的麒麟造型,軀體變為獅、虎式的猛獸形。明清時,以麒麟作為裝飾紋的更多,有的頭、尾漸漸變成龍狀,有的蹄也變成了爪形。
人們認為,麒麟屬無種而生,世不恆有,可活三千歲。麒麟性溫良, “不履生蟲,不折生草”,儘管頭上有角,角上有肉,但“設武備而不用”,所以被認為是“仁獸”。麒麟一旦出現,則被認為是聖王之“嘉瑞”。據《漢書·終軍紀》記載: “從上幸雍,獲白麟,一角五蹄。”漢武帝因幸雍獲麟,更改年號,以慶吉祥。還築麒麟閣,並賜群臣百金。後世多以“麒麟閣”或“麟閣”表示卓越的功勳和最高的榮譽。
在民間藝術中,將有關麒麟的故事,融進了佛教故事中的“化生兒”等內容,把麟吐玉書、蓮花童子、連生貴子等內容合成了“麒麟送子”圖,其寓意是祈求眾多聰慧仁厚的子女出世,送來的童子必是興國安邦的賢才。 “麒麟送子”的造型一般表現為一個天真可愛的兒童騎於正在行走的麒麟身上。
總之,麒麟的演變歷史源遠流長,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特徵和氣質。它的造型既具有獸類動物的自然特徵,又突出地表現了理想化的形式美感,以至成了具有東方藝術魅力的神靈異獸。
為了適合不同層次的讀者的需要,本課題的研究按兩種方式進行,其一是關於麒麟形成過程的簡要論述,其二是數百幅圖片及相關說明。這兩種方式主要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
由於時間緊迫,加之能力有限,本書內容難免出現疏漏乃至錯誤之處,懇請各位專家和讀者予以指教,筆者將感激不盡。另外,本書在寫作過程中還參考了許多專著及論文,故有些未在“參考文獻”中一一列出,在此謹向所有專家、學者致以謝意,十分感謝各位給予作者及本書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目錄

第一章 “仁獸”麒麟
一、關於麒麟
二、麒麟的造型特點
第二章 麒麟的發展歷程
一、兩漢時期的麒麟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麒麟
三、宋、元時期的麒麟
四、明、清時期的麒麟
第三章 麒麟的象徵
一、送子麒麟
二、“仁獸”麒麟
三、與祈子有關的聯想
第四章 麒麟的表現
一、石雕中的麒麟
二、木雕中的麒麟
三、磚雕中的麒麟
四、年畫中的麒麟
五、刺繡中的麒麟
六、其他門類中的麒麟
第五章 歷代麒麟造型鑑賞
一、漢代的麒麟造型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麒麟造型
三、唐、宋、元時期的麒麟造型
四、明代的麒麟造型
五、清代的麒麟造型
六、近代的麒麟造型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