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陶瓷1~6卷

一 一 (三)中亞和伊朗東部青銅時代早期的陶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圖書信息

出版社: 萬卷出版公司; 第1版 (2006年4月1日)
精裝: 130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6016724
條形碼: 9787806016724
尺寸: 30.4 x 22.8 x 18.6 cm
重量: 10 Kg

作者簡介

陳進海(1946.1—)北京人。擅長陶藝。1965年畢業於北京工藝美術學校。1981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藝碩士研究生畢業。留院任教。曾在山東濟南瓷用花紙廠設計室工作。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藝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教授。曾在第九屆全國美展中任藝術設計展區評審。作品有《罐將煙》、《歷史的沉積》、《秦韻》等。著有《裝飾與人類文化》、《世界陶瓷藝術史》等。?
主要學術成果:
《裝飾與人類文化》獲1993年北京市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
《世界陶瓷藝術史》獲1999年國家人文社科優秀成果藝術學三等獎
獲2001年北京市優秀教材一等獎
獲2002年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傳統工藝.陶瓷卷.紫砂篇》中國科學研究院自然科學史“九五”重點工程
主要論著:
《在回顧中展望未來》,2000年國際陶藝交流作品集導言
《陶藝觀念談》,論文發表於《裝飾》雜誌,2001年第3期
《陶瓷藝術的魅力——論藝術與科學有機融合》,論文發表於2002年《科學與藝術》論文集
《傳承多種文化信息的“土”與“火”的藝術》,論文發表於《裝飾》雜誌,2003年第3期
《世界陶瓷通鑑》,著作,萬卷出版社2004年出版
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韓國東亞大學、誠信女子大學、漢陽大學等處講學
曾參加芬蘭、埃及等國舉辦的國際陶藝研討會

內容簡介

《世界陶瓷1~6卷(套裝共6冊)》內容簡介:陶瓷乃觀賞與實用綜合之物,亦稱土與火的藝術。雖說人們選擇各種燒制物,首先出於某種生活需要或實用目的,但它的審美性質及其審美作用,卻更具長久性,也更為世人矚目,以至最終成為個人或博物館收藏傳世的藝術品。為此,我們選編“世界陶瓷”圖像集,作為正文的補充,也給諸位提供賞析的方便。
談到藝術,不應無視與之相關的文化。任何藝術都以文化為母體,又以文化為依歸。就此而言,陶瓷藝術是在特定文化生態中產生、發展、交融、演化更新的,以至延綿萬年,至今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土與火自身材質性能和魅力之外,往往伴隨發展變化的文化生態,展示出各種人文風采,保持了長久的藝術生命力。人們從圖集中可以看到陶瓷藝術的區域性、可變性和多元性,或者說可以看到它們的文化特色與屬性。因此,文化生態應是陶瓷藝術生長發育的土壤,也是它藝術生命的根。我們從圖像的比較中,可以直觀地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

目錄

《世界陶瓷(第1~3卷)》目錄:
前言
英文前言
第1章 初始文明·原始信仰·陶器藝術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 概論
一 初始文明、農業革命與陶器的產生
二 原始信仰與陶器藝術
(一)豐產女神、生殖崇拜與陶塑人像
(二)圖騰、巫術與彩陶
(三)動物形陶器與專用祭器
三 原始陶器的藝術魅力
第二節 西亞、中亞和北非的遠古陶器及其文化內涵(約公元前70000年-公元前3000年)
一 西亞新石器時代初期的泥塑、灰泥容器和陶器(約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6000年左右)
(一)粗紅陶
(二)黑灰陶
(三)從灰泥容器到黑褐色砑光陶器
二 西亞、中亞新石器時代早期彩陶及其圖騰意味的簡潔紋飾(約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5000年)
(一)美索不達米亞東北部耶莫彩陶
(二)伊朗中西部以古蘭遺址為代表的早期彩陶
(三)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哈孫納遺址早期彩陶
(四)伊朗兩南部和中部早期彩陶
(五)伊朗南部法爾斯地區早期彩陶(達休特彩陶)
(六)伊朗東北部和中亞地域的早期彩陶
(七)安納托利亞中部地區的早期彩陶
(八)地中海東海岸地區的早期彩陶
三 西亞、中亞新石器時代中期彩陶及其原始信仰與敘事符號結合而成的華麗紋飾(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一)美索不達米亞中部薩馬拉彩陶
(二)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哈雷夫彩陶
(三)美索不達米亞南部歐貝德彩陶
(四)伊朗斯兩亞納彩陶
(五)中亞地區那瑪茲格彩陶
(六)安納托利亞哈奇拉爾彩陶
四 西亞銅石並用時代後期出現的純粹功用性的無紋陶和表述性質的刻紋陶、彩陶(公元前3000年)
(一)烏魯克類型的素陶
(二)美索不達米亞初期王朝(青銅時代初期)尼尼微V期彩陶
(三)伊朗青銅時代初期蘇撒D期彩陶(普羅特·埃蘭時代)
五 埃及遠古陶器(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2686年)
(一)埃及古陶器的成型、裝飾、燒成等工藝
(二)前王朝至早期王朝時代的黑粗陶、黑頂紅陶、褐胎白線陶及彩陶(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2686年)
第三節 歐洲遠古陶器(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200年)
一 愛琴海地區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3000年)
二 巴爾幹半島中部新石器時代彩陶和印紋陶(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3000年)
三 中歐線紋陶(公元前5000年代中葉-公元前-4000年代前半葉)
四 西歐印紋陶(公元前5400年-公元前3700年)、碗形陶和北歐漏斗頸陶(公元前3700年-公元前2200年)
五 東歐新石器晚期的陶器(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
第四節 中國遠古陶器(約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530年)
一 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素陶和刻紋陶(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4000年)
(一)北方早期陶器(紅陶)
(二)江南早期陶器(灰陶)
二 黃河流域新石器中、晚期的彩陶和素陶及其文化藝術特色
(一)黃河中上游彩陶繁麗的仰韶文化(約公元前4515年-公元前2460年)
(二)黃河上游彩陶鼎盛時期的馬家窯文化(公元前3190年-公元前1715年)和彩陶衰落的齊家文化(公元前1890年-公元前1620年)
(三)黃河中游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原龍山文化以,火色為主的陶器(公元前2310年-公元前1810年)
(四)黃河下游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040年-公元前2240年)和山東龍山文化(公元前2010年-公元前1530年)
三 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素陶和彩陶
(一)長汀巾游以素陶為主的大溪文化(公元前3825年-公元前2405年)和屈家嶺文化(公元前2550年-公元前2195年)
(二)長江下游的馬家浜文化(公元前3670年-公元前2685年)和良渚文化(公元前2750年-公元前1890年)的陶器
四 其他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陶器
(一)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二)東南和西南地區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第五節 亞洲其他地區的遠古陶器(約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1090年)
一 遠古時代日本繩紋陶器(約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300年)
二 遠古時代朝鮮篦紋陶器(約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090年)
三 東南亞原始陶器(約公元前4000年)
第2章 古典文明·神靈崇拜·陶器藝術的演化和拓展
第一節 概論
一 古典文明的世界
二 西亞和北非多民族創造的古典文明與人間天堂般的多神世界
三 希臘——羅馬古典文明與多神崇拜
四 中國古典文明及其祭祀禮儀演化而成的“禮”“士”文化
第二節 西亞、中亞和北非古典文明時期的素陶、彩陶和釉陶
一 青銅時代早期的西亞素陶和彩陶(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一)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青銅時代早期的陶器
(二)伊朗北部早期青銅時代的陶器
(三)中亞和伊朗東部青銅時代早期的陶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四)安納托利亞(土耳其)早期青銅時代的陶器
二 青銅時代中期和後期的西亞素陶和彩陶(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500年)
(一)西臺王國、亞述王同、腓尼基王罔的陶器(安納托利亞)
(二)巴比倫帝國統治迦南(腓尼基)前後的巴勒斯坦陶器
(三)迦南後期和海上民族入侵時代的巴勒斯坦彩陶與其他陶器
(四)伊朗鐵器時代的米底王國、阿黑門尼德王國的陶器以及中亞陶器
三 埃及古典文明時期的陶器
(一)古王國及第一中間期(公元前2685年-公元前2040年)的砑光素陶
(二)中王同及第二中間期的陶器 (公元前2060-公元前1570年)
(三)新王國時代(公元前1570年-公元前1085年)華麗的彩陶和釉陶
(四)後王朝時代(公元前1085年-公元前30年)埃及陶器的異族化四西亞釉陶
(一)埃蘭王國中期的釉陶
(約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610年左右)
(二)米底王國的釉陶(約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59年)
第3章 中古文明·主流文化·陶器藝術的成熟與鼎盛
第4章 近現代文明·理性與個性·陶瓷藝術的繁榮與變革
《世界陶瓷(第4~6卷)》目錄:
第1章 初始文明·原始信仰·陶器藝術的產生和發展
第2章 古典文明·神靈崇拜·陶器藝術的演化和拓展
第3章 中古文明·主流文化·陶器藝術的成熟與鼎盛
第4章 近現代文明·理性與個性·陶瓷藝術的繁榮與變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