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透過金融讀懂世界

世界是部金融史:透過金融讀懂世界

《世界是部金融史:透過金融讀懂世界(修訂典藏版)》以時間為綱,以國家、人物、事件為目,圍繞金融實踐這個核心,採用詼諧生動的語言,將希臘、羅馬、法蘭西、西班牙、荷蘭、日不落帝國、美國,克洛維、查理一世、約翰·勞、摩根、索羅斯,六一農、鬱金香泡沫、南海事件、次貸危機等這些牛國、牛人以及一一展現,有機地縫合成一張世界興衰脈絡圖。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世界是部金融史:透過金融讀懂世界(修訂典藏版)》編輯推薦:《世界是部金融史:透過金融讀懂世界(修訂典藏版)》在金融危機的硝煙中,世界又一次聚焦華爾街,人民又一次探尋金融的本質。陳雨露教授另闢蹊徑,以恢弘的視野、通俗的筆觸,上攬千年,縱觀五洲,從金幣到紙幣,從飛鈔到美鈔,人文歷史,政治經濟,娓娓敘來,盡悉數到。

作者簡介

陳雨露,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賴特高級訪問學者。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兼任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理事等職。2004年入選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1年起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1999年獲首屆教育部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1998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優秀青年教師獎。主要研究方向為開放經濟下的金融理論與政策、外匯與國際資本市場。
楊棟,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發展研究基金獲得者。副研究員,有多年金融從業經驗。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羅卡爾(法國前總理):陳雨露教授的這部書稿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將在世界範圍內對普及金融歷史知識和建立金融文化共識作出貢獻,這也將是未來全球金融共同繁榮必要、全新和穩定的根基之一。
朱民(IMF總裁特別顧問):在金融危機的硝煙中,世界又一次聚焦華爾街,人民又一次探尋金融的本質。陳雨露教授另闢蹊徑,以恢弘的視野、通俗的筆觸,上攬千年,縱觀五洲,從金幣到紙幣,從飛鈔到美鈔,人文歷史,政治經濟,娓娓敘來,盡悉數到。本書大大加深了我們對金融的理解,豐富了我們的金融歷史知識。
林晨(中國證券報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金融制度的形成絕非偶然。儘管關於金融的論著很多,但能以如此寬廣的視角為大家講述金融往事的書卻很少。超越金融又回歸金融,思路大開大闔,筆法詼諧生動。要想了解世界金融的前世今生,此書值得一讀。
曾子墨(鳳凰衛視財經主播):我始終以為金融只是我們這代人的邏輯。開卷讀陳老師這部新著,方領略金融數千年滄桑史卷之文明淵源。
網友:這本書講的是金融歷史,但其中的觀點讓我耳目一新,特別是書里沒有刻板的教科書式的說教,卻有故事書的趣味。

名人推薦

陳雨露教授的這部書稿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將在世界範圍內對普及金融歷史知識和建立金融文化共識作出貢獻,這也將是未來全球金融共同繁榮必要、全新和穩定的根基之一。
——羅卡爾法國前總理
在金融危機的硝煙中,世界又一次聚焦華爾街,人民又一次探尋金融的本質。陳雨露教授另闢蹊徑,以恢弘的視野、通俗的筆觸,上攬千年,縱觀五洲,從金幣到紙幣,從飛鈔到美鈔,人文歷史,政治經濟,娓娓敘來,盡悉數到。本書大大加深了我們對金融的理解,豐富了我們的金融歷史知識。
——朱 民IMF總裁特別顧問
金融制度的形成絕非偶然。儘管關於金融制度的論著很多。但能以如此寬廣的視角為大家講述金融往事的書卻很少。超越金融又回歸金融,思路大開大闔,筆法詼諧生動。要想了解世界金融的前世今生,此書值得一讀。
——林晨中國證券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我始終以為金融只是我們這代人的邏輯。開卷讀陳老師這部新著,方領略金融數千年滄桑史卷之文明淵源。
——曾子墨鳳凰衛視財經主播

圖書目錄


楔子
第一章 錢之初,性本善(希臘—羅馬)
神壇上的雅典
亂世生銀行
雅典死於金融
羅馬的債務奴隸
心中無劍,手中有錢
尼祿的詭計
如何才能搶劫老百姓
物價可以控制嗎
第二章 迷失的貨幣(法蘭克帝國)
搶無可搶的君士坦丁
西歐蠻族把貨幣搞丟了
西歐第一帝:克洛維
西歐是真正的小農經濟
天平與劍——海盜的經商之路
第三章 暗黑年代(中世紀)
城鎮興起
誰是封建領主的掘墓人
聖殿騎士的財富
十字架上的金融密碼
卿本國王,奈何做賊
西歐強盛之源
英法百年金融戰(上):騎士斷纓
英法百年金融戰(下):誰是真英雄
第四章 鄰家金融初長成(西班牙、荷蘭)
哥倫布發現了什麼
新大陸金銀害了誰
西班牙之殤
第一代世界貨幣:荷蘭的欠條
公司源於強盜
鬱金香泡沫
第五章 金融強國術(日不落帝國)
贖罪券功過
資本的第一滴血,上帝哭了
圈地運動新解
英國內戰:國王土地抵押術
查理一世之死
南海騙局
最後的王牌:英格蘭銀行
第六章 金融敗家術(英法爭霸)
法國是怎么當上西歐主角的
約翰·勞的金融傳奇(上):賭王的裂變
約翰·勞的金融傳奇(下):密西西比泡沫
巴士底獄到底有什麼
革命者無錢的後果
西方列強,可惜不是我
第七章 新世界的呼喚(美國獨立)
殖民地的貨幣
殖民地稅收就差錢
獨立戰爭,為誰獨立
美國金融之父
央行之死
上帝創造了什麼
紐約1857
南北戰爭,為誰而戰
第八章 黃金世界(美國崛起)
貨幣是金
白銀陰謀
黃金戰白銀
美聯儲的秘密
摩根財團初長成
征戰托拉斯
第九章 槍炮與金錢Ⅰ(一戰)
戰爭序言:德意志的由來
一戰:錢主沉浮
德國:我是如何“賴賬”的
後一戰時代:到底誰該賠誰錢
英美才是計畫經濟
金融三國志
第一屆G10金融峰會
第十章 槍炮與金錢Ⅱ(二戰)
忽悠出來的1929大危機
別了,1929
羅斯福的救贖
誰把希特勒扶上神壇
菊花與刀
搶劫可以發家嗎
《租借法案》的奧秘
1944,布雷頓森林鎮
為了永遠的忘記
第十一章 冷戰就是金融戰(冷戰時代)
冷戰的“葵花寶典”
星戰謊言
馬歇爾計畫的陰謀
後二戰時代:西歐復興了嗎
誰是滯脹的罪魁禍首
特里芬魔咒
第十二章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金融新世界)
里根的計謀
“三白”秘術
櫻花之祭
索羅斯的詛咒
英鎊狙擊戰
捍衛泰銖
東南亞奇蹟真相
美國新經濟
跨國貨幣:歐元之夢
並非尾聲(危機年代)
何謂次貸
致命謠言:決敗貝爾斯登
無解的工程:雷曼之死
華爾街生死劫:最後的投行
重整山河待後生:百年通用
金融支撐世界,誰在支撐金融
並非結局

後記

金融代表著財富。數十年浸淫於金融教學科研,我們時時有一種感覺:所有貌似複雜的金融學模型,根基都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一顰一笑,說到底,這些模型還是要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普通問題。所以,不能以平實語言說明的金融理論,極有可能是偽命題。我們始終有這種願望,希望能跳出紛繁的數理模型,以平實的語言為大家敘述光怪陸離的金融世界。
人類自誕生起就在追求財富,但人類卻又不僅僅為了財富而存在,因為,除了經濟學所謂的“需求”,我們還有“智慧”。所以,金融學也就不僅僅是經濟學的分支,而是地理環境、技術、宗教甚至經濟體制的總匯。今天所說的“金融”也絕不僅僅根源於當代,每一個金融事件的背後都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一代人無論如何不可能有如此積澱。
追尋金融本質,解析歷史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視角。每段歷史確實都不可能重複,然而,歷史背後有著一種不可更移的規律。金融發展最終並不以個人、民族、國家的意志為轉移,而是有其內在發展密碼,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
2007年年初,我們終於將這種想法付諸實踐。最初,我們想以中西並行的視角跟大家討論金融演化軌跡,探尋金融的文明底蘊。初稿形成後也曾跟羅卡爾前總理、朱民特別顧問、林晨總編、曾子墨女士討論,較為一致的意見是應分別論述中西金融演變歷程,脈絡會頓顯疏朗,幾位也不辭辛苦為兩部書稿撰寫了統一的推薦語。感謝幾位好友精深的點評,三年來數次寫作困頓之時也是諸位的鼓勵才讓我們得以繼續。在各方支持下,2009年我們先出版了中國金融史《金錢統治》,一年後終於定稿世界金融史《世界是部金融史》。
我們每日忙於事務性工作,思考和寫作書稿多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經常凌晨還在電話討論。路遙先生曾經自嘲“早晨從中午開始”,我們的每一天卻依然要從清晨計讀。所幸,書稿終於與讀者見面了。
莊子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人類永遠不可能忘情金融,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金融,也許是人類永遠無法退出的江湖。漢唐鐵骨、唐宋情懷如何擺脫這種宿命,偉大的民族復興中我們又該如何引導潮流,等下部書,再跟您細聊吧。
是為跋,願與讀者共襄。
陳雨露

序言

很榮幸,我能有機會為陳雨露先生如此重要的著作《世界是部金融史》撰寫序言。時至今日,西方國家對中國的金融活動仍舊知之甚少,也沒有人有志完成世界金融史如此浩繁的著作。於是,此書便承載了讓世界共享的使命。
我唯讀完本書英文摘要,確實不知自己的想法是否與本書全部內容相宜,但是,我非常贊同全書總體框架及主要觀點。尤其應當指出的是,陳雨露教授在書中多次強調,嚴重的通脹、投機泡沫破碎以及許多金融危機的根本性成因是當局行政監管措施不當。時至今日,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已經變成全世界範圍內的重大課題。
我注意到,書稿英文摘要並沒有提到世界金融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或許本書正文對此進行了詳細論述,那就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在1971年擅自決定終止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的金本位制度,布雷頓森林匯率體系因此崩潰。在我看來,這是後來全球金融秩序混亂的主要成因,也是目前全球金融海嘯的部分原因。這一決定使得全球主要貨幣之間的兌換機制變為浮動匯率,給全球國際貿易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人們才創新了一種“號稱”可以應對匯率過度變化的保險機制——金融衍生產品,造成了巨大而危險的投機泡沫,使得金融風險可控性降低,最終流動性泛濫成災。
在上述情況下,全球金融業的協同合作就愈發顯得重要,重點之一是對流動性進行有效監管,中國將必然成為這些金融新規的主要決策者和執行者。
陳雨露教授的這部書稿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將在世界範圍內對普及金融歷史知識和建立金融文化共識作出貢獻,這也將是未來全球金融共同繁榮必要、全新和穩定的根基之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