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契約與盈餘管理

1.2 2.1 6.1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0月1日)
叢書名: 三友會計論叢(第11輯)
平裝: 22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65401609, 9787565401602
條形碼: 9787565401602
尺寸: 21.8 x 14.8 x 1.4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劉啟亮,男,重慶市梁平縣人。2006年博士畢業於廈門大學會計系,獲管理學(會計學)博士學位,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加拿大University of Alberta做博士後(會計學)研究。現就職於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財務會計教研室主任,中國會計學會第七屆理事會企業會計準則委員會委員(2008-2012年)。已在《管理世界》、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會計研究》、《審計研究》、《金融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和青年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曾獲福建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二等獎、中國會計學會優秀論文一、二等獎(2006年、2008年、2009年)、武漢市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多個獎項,2007年入選財政部全國會計領軍(後備)人才(學術類)項目。近期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資本市場審計與財務會計等。

內容簡介

《不完全契約與盈餘管理》內容簡介:21世紀初全球範圍內爆發的系列財務醜聞,大部分是過度操縱盈餘的結果。正如美國前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A.Levitt(2001)所說,過度的盈餘操縱已使會計信息成了數字遊戲,不僅侵蝕了中小投資者的信心,還直接影響了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因此,盈餘管理也一直是近30年來國際會計學術界、證券監管部門及實務界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
儘管國內外的大量實證文獻發現了盈餘管理的客觀存在,但對盈餘管理產生的原因,它與會計準則、會計事項是什麼關係,這種狀況會對盈餘管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盈餘管理的動機扮演著什麼角色,盈餘管理會對會計信息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盈餘管理的本質是什麼,如何治理盈餘管理等問題,現有文獻尚無法提供一個內在邏輯一致的分析框架來予以解釋。雖然Schipper(1989)試圖從信息不對稱和契約摩擦來解釋盈餘管理的存在,但會計信息本身就是旨在解決信息不對稱的一種機制安排,再從這個角度來進行解釋,就值得商榷了。誠如Duncan and Knoblett(2000)所說,現有的研究對導致盈餘管理的個人行為和制度環境等基礎理論的研究顯得不足,從而使對盈餘管理的理論研究尚無較大的突破。
同時,從近期國際上對盈餘管理研究的趨勢來看,一些學者(如Leuz,2003;Leuz等,2008)開始關注更為基本的制度因素對盈餘管理的影響,將研究重心逐漸從發現盈餘管理的存在轉向研究基本制度對盈餘管理的抑制作用等方面。同時,隨著歐盟、中國等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美國會計學會也開始討論是否採用原則導向的會計準則,從而會計準則本身對會計信息質量(包括盈餘管理)的影響也於21世紀初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人們的關注。

目錄

1 導論
1.1 研究動因
1.2 研究架構與內容安排
1.3 基本概念界定
1.4 主要創新與不足
2 不完全契約、法律與自我履約
2.1 引言
2.2 契約不完全與自我履約
2-3對縱向一體化的重新解釋:以費雪車身廠與通用汽車公司關係為例
2.4 法律、誠信與不完全契約:履約理論框架
3 作為公共契約的會計制度與會計履約範式
3.1 引言
3.2 會計制度、二元價值與會計履約範式
3.3 會計履約範式及其變遷:以美國為例
4 盈餘管理的性質與原因
4.1 引言
4.2 會計準則與會計事項的配置格局
4.3 會計準則的公共領域
4.4 盈餘管理的性質與存在原因
5 盈餘管理的尋租本質
5.1 引言
5.2 會計尋租的研究現狀
5.3 盈餘管理的尋租本質
6 盈餘管理尋租:客戶重要性角度檢驗
6.1 引言
6.2 文獻回顧與研究問題
6.3 研究方法與變數設定
6.4 樣本選擇與描述性統計
6.5 實證結果
6.6 進一步分析與穩健性測試
6.7 研究結論與局限
7 盈餘管理尋租:事務所任期角度檢驗
7.1 引言
7.2 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7.3 研究方法與變數設定
7.4 樣本選擇與描述性統計
7.5 實證檢驗結果與分析
7.6 研究結論與局限
8 研究結論與治理建議
8.1 研究結論
8.2 盈餘管理尋租的治理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