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戴天[漢語成語]

不共戴天[漢語成語]

不共戴天指不願和仇敵在同一個天底下並存,形容仇恨極深。就是說和某個人有著非常深的仇恨,又無法比喻對某個人的恨。

基本信息

成語典故

父之仇,弗與共戴天。《禮記·曲禮上》

成語故事

公元1138年,金國派使者要挾南宋皇帝遞降書順表,宋高宗、秦檜貪生怕死,準備降金。大臣胡銓寫《戊午上高宗封事》表示反對:“誓與秦檜等人不共戴天,希望斬下他的人頭懸掛城門示眾,然後誅殺金國使者

不共戴天[漢語成語]不共戴天[漢語成語]
。否則自己將蹈東海而死。”

成語示例

不共戴天不共戴天
1、這亘古未有的壯舉,像一柄鋒利的匕首,直刺不共戴天的死敵。齊懷《刑場上的婚禮》

2、就這樣,中國軍隊且戰且退,敵機瘋狂地追逐掃射,在大紅門附近,趙登禹師長的肩部、胸部幾處被敵機槍彈擊中,也光榮地為國捐軀,宋哲元得知佟、趙二將軍殉國的訊息大哭道:“斷我手臂矣,此仇不共戴天!”佟麟閣,字捷三,生於一八九二年。

3、他們當中那個比我略大的男孩,說父親又怎么啦?他把你往死里揍,就是你的敵人,我們與他有不共戴天之仇!我心裡熱乎乎的,我覺得他們就像一幫打抱不平的古代俠客,感動得差點掉下眼淚。

4、在那一刻,他突然有一種殺戮式的衝動,面對酒盅就像面對一個不共戴天的仇人,不管不顧地大喝起來。

5、被鬥爭的敵人怎樣呢?我不知道,馬爾活著的時候對他的敵人的態度是怎樣想法,我覺得是非常奇怪的:他們似乎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同他們不共戴天的偉大的敵人。

6、明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伍)員曰:‘吾聞: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吾將奔往他國,借兵伐楚,生嚼楚王之肉,車裂無極之屍,方泄此恨!’”

7、蔡東藩清史演義》第二回:“那時伯叔兄弟,自然感憤得很,分著遺甲,一擁出城,向東而去。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此舉不謂無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