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乾膠郵票

不乾膠郵票

不乾膠郵票(Self-adhesive stamp):1840年,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問世。郵票出世階段,既沒有齒孔,背面也不帶膠水,給人們使用郵票帶來了不便。後來,郵票背面刷上特製膠水,使用時人們只要用水輕輕一抹就可將其貼上到郵件上。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獅子山、湯加等國發行的異形郵票首先採用不乾膠。不乾膠,又稱自粘膠、濕背膠,不用水濕即可粘連的膠。目前採用不乾膠工藝印製郵票的國家和地區已經超過70個。中國不乾膠郵票產生於2004年。

問世溯源

1840年,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問世。郵票出世階段,既沒有齒孔,背面也不帶膠水,給人們使用郵票帶來了不便。後來,郵票背面刷上特製膠水,使用時人們只要用水輕輕一抹就可將其貼上到郵件上。

1964年2月,世界上第一套不乾膠郵票是地處熱帶氣候的獅子山,為避免傳統水活化郵票在潮濕的條件下粘在一起而發行了不乾膠郵票。全套郵票14枚,是為紀念在美國舉行的世界博覽會發行的。湯加則在1969年4月發行的異形郵票首先採用不乾膠。

不乾膠,又稱自粘膠、濕背膠,不用水濕即可粘連的膠。目前採用不乾膠工藝印製郵票的國家和地區已經超過70個。中國不乾膠郵票產生於2004年。

1964年2月獅子山發行首枚不乾膠郵票 1964年2月獅子山發行首枚不乾膠郵票
1969年4月 湯加發行異形郵票首先採用不乾膠 1969年4月 湯加發行異形郵票首先採用不乾膠

使用範圍

不乾膠郵票,是對郵票背膠的一種分類名稱,表示一種新的背膠材料和貼用方式,和水溶性背膠郵票一樣,可以用來製做版票、小全張、小本票或者捲筒票;印製可以採用膠版印刷、凹版印刷。其套用形式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尤其適合製作小全張和小本票,充分發揮其兩面印刷的優勢,使之圖文並茂,利於吸引集郵者關注。不乾膠小本票還可以省去裝訂環節,利於縮短生產周期和成本控制,為很多國家普遍採用。

製作工藝

紀念奧格斯堡450周年 德國 2005年 紀念奧格斯堡450周年 德國 2005年

在製作工藝方面,由於不乾膠郵票紙既粘又厚,所以齒孔加工方法與傳統郵票明顯不同,很少採用打孔方式形成孔齒(即沿間隔排列孔撕開所形成的齒形),而絕大多數採用模切方式形成線形齒邊,呈連續並且封閉形狀。其齒形無統一模式。早期受到技術條件的制約,齒形大多是直線或波浪線,隨著模版數字加工技術的發展,已經可以製作出與傳統孔齒形狀接近甚至完全一致的線形齒。因為相鄰兩枚郵票共用同一條模切齒線,所以郵票的對邊形狀不會像傳統郵票齒孔那樣呈對稱狀。

去除了齒孔的約束,不乾膠郵票的外廓形狀和齒形更加自由隨意,所以經常用來表現某些比較輕鬆活潑的題材,也為設計手法的靈活運用提供了條件。

為了便於零枚銷售和貼用,整版不乾膠郵票也必須易於分撕成為單枚,通常採用以下兩種方法實現:一種是在每枚郵票之間留出間隔並製作撕裂線,另一種則採用高技術手段製作的不等高模切刀具,保證郵票的齒邊能被完全切斷實現分離的同時,其保護底紙卻只被部分切斷而形成撕裂線,優點是利於節省紙張,降低成本。

突出特點

不乾膠郵票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使用起來方便。此外,由於不乾膠層具有一次性使用的性質,所以在貼用之前必須用特殊處理的底紙加以保護以免與其他物品粘連而被損壞。這就為不乾膠郵票帶來另一個顯著特點,即可以兩面印刷,使其所承載的信息量擴大很多,比如郵票背景資料介紹,與郵票相呼應的裝幀設計,銷售信息,服務內容以及公益廣告等等,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

索諾拉沙漠(美國 2009年) 索諾拉沙漠(美國 2009年)

成本居高

不乾膠郵票需要增添或改造不少新的工藝和設備,成本增加幅度很大,因此一些國家和地區並未推而廣之。儘管如此,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郵政當局,根據不乾膠郵票的特點和優勢,針對特定的選題發行不乾膠,既滿足了集郵愛好者的需求,也通過不斷推出新的產品,方便用戶的使用需求。

揭票技巧

不乾膠不溶於水,貼用過的不乾膠郵票無法通過水浸泡下來,如果硬揭,往往把郵票撕薄或撕殘。有集郵者發現,一些有機溶劑可以把不乾膠溶解,但多數情況會同時溶解郵票圖文的油墨,使郵票毀損。經多次實驗,確認用溶劑汽油來揭洗不乾膠郵票是可行的。

具體做法是,備好溶劑汽油、脫脂棉球、小玻璃片兩片。先用棉球沾一點汽油在不乾膠郵票畫面上輕輕擦拭,如果票面顏色不變,說明溶劑汽油對票面油墨無作用。然後即可按如下程式揭洗:

剪票的畫面朝下放在玻璃片上,用沾滿汽油的棉球把信封紙洇透。溶劑汽油揮發很快,需反覆洇幾次。

不乾膠被溶後,將郵票揭取下來,畫面朝下放在玻璃片上。

被溶的不乾膠厚厚地附在郵票背面,再用棉球稍沾汽油。輕輕擦拭,需多換幾次棉球才能將不乾膠擦淨。

郵票上的汽油揮發乾淨後,將郵票浸入清水,取出放在第二塊玻璃片上,畫面朝上。用羊毫筆稍沾肥皂輕擦畫面,這樣可去掉殘留的汽油漬。再置清水內清洗,夾入吸水紙,壓平即可。

1.

剪票的畫面朝下放在玻璃片上,用沾滿汽油的棉球把信封紙洇透。溶劑汽油揮發很快,需反覆洇幾次。

2.

不乾膠被溶後,將郵票揭取下來,畫面朝下放在玻璃片上。

3.

被溶的不乾膠厚厚地附在郵票背面,再用棉球稍沾汽油。輕輕擦拭,需多換幾次棉球才能將不乾膠擦淨。

4.

郵票上的汽油揮發乾淨後,將郵票浸入清水,取出放在第二塊玻璃片上,畫面朝上。用羊毫筆稍沾肥皂輕擦畫面,這樣可去掉殘留的汽油漬。再置清水內清洗,夾入吸水紙,壓平即可。

板球世界盃 紐西蘭 2015年 板球世界盃 紐西蘭 2015年

保存方法

不乾膠郵票長期收藏很重要。郵票是紙製品,什麼樣的郵票,保存方法不當都有可能損壞品相,反之只要方法得當,就不會有問題,世界上第一套不乾膠郵票是獅子山1964年2月10日全套為14枚的為紀念在美國舉行的世界博覽會發行的。至2010年已經發行44年,收藏愛好者未發現任何自然損壞現象。1974年11月15日,美國發行了一套聖誕節不乾膠郵票。也沒發現問題,所以不必有顧慮,何況如今的不乾膠技術遠遠高於44年前。中國於2004年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發行不乾膠小版。從此,不乾膠郵票進入了郵政界和集郵界的視野。

不乾膠郵票長期保存的方法

防止曝曬:郵票要保持長期艷麗如新,不能在太陽下曝曬。強烈的陽光輻射能使郵票褪色變舊。有些集郵者,將郵票置於鏡框或寫字檯玻璃下,那樣郵票很容易褪色。

防止受潮:郵票受潮容易生斑霉變,特別是中國南方的朋友要注意,每年梅雨季節過後應該讓郵票吹吹風或者在存放郵票的箱、櫃中放一些乾燥劑。乾燥劑形若碎冰糖,用紗布一袋袋裝好的,可以在集郵市場購買。這些乾燥劑放在郵票周圍時,一定要在太陽下爆曬一下,因為它很會吸收潮氣,而且每隔幾個月要再曬一下,以保證郵票周圍的潮氣被它吸收。

忌污染:放置郵票應離廚房較遠,防止油煙污染,被墨水、印泥、塵跡污染

忌酸鹼:酸鹼物質能使郵票變質,所以郵票不能和酸鹼物質放置在一起,更不能用酸鹼物質清洗郵票。

忌閉藏:郵票收藏要注意通風透氣。不能用不透氣的玻璃紙、薄膜包裝郵票。護郵袋應開口。

忌疊放 不要把太多的不乾膠郵票壓在一起存放,易造成郵票磨擦破損,影響品相。

忌蟲害:一年之內應選擇乾燥適宜的天氣檢查藏品一至二次,箱內或櫃內放置幾粒衛生丸,郵冊中夾放幾片香草酚紙片,防止蟲蛀鼠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