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關鎮大莊村

下關鎮大莊村

下關鎮大莊村隸屬大理市下關鎮,地處下關鎮北邊,距下關鎮政府所在地13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城市道路,交通方便,距市區13公里。東鄰洱海,西鄰劉官廠村委會,北鄰大理鎮;轄星莊自然村、北羅久邑自然村、南羅久邑自然村、大莊自然村、下末北自然村、下末南自然村、大村自然村、葭蓬自然村8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218戶,有鄉村人口5018人,其中農業人口5018人,勞動力286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99人。蔬菜種植是該村的主要產業。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3.88平方公里,海拔1976米,年平均氣溫15.7℃,年降水量695.3毫米,適合種植蔬菜、糧食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892畝,人均耕地0.58畝,林地2900畝。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下關鎮大莊村村莊全貌

自然資源

大莊村委會位於大8市下關鎮北部,全境呈長方形,村莊沿洱海湖畔由北至南依次分布。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相對平坦。蒼山18溪的黑龍溪、清碧溪、莫殘溪由西向東經大莊村委會流入洱海。人口密集,勞動力資源充裕;光、熱、水、條件較好,科學技術普及,土地利用率較高,是大理市蔬菜生產基地。

大莊村委會海拔1976米,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92畝,(其中水田2892畝)人均耕地0.58畝;擁有林地2900畝。年平均氣溫15.7攝氏度,年降雨量695.3毫米,無霜期較長,降雪極少。土質以沙質粘土為多,沙土次之,土壤偏酸性較多,中性次之,微鹼少數。年平均日照達50%,年平均相對濕度66%,氣候溫和,自然條件優越,適合種植蔬菜、糧食等農作物。

大莊村委會主要從事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批零售貿易、加工業及其他一些非農產業,經濟較為活躍。

大莊村委會所轄8個自然村都以白族人口為主,民風淳樸,具有濃厚的民族氣息,傳承了大本曲,白族洞經古樂等白族的文化。

下關鎮大莊村稻田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能電、通水、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481戶通自來水,有737戶飲用井水。有73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0.5%)。有1218戶通電,有118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21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6.8%、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5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58戶(分別占總數的95%和37.6%)。
該村到鎮道路為城市道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5輛,拖拉機136輛,機車23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2892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89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積0.58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78戶。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6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5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還有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下關鎮大莊村建設中的路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12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442萬元,占總收入的18.6%;畜牧業收入644萬元,占總收入的4.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224頭,肉牛126頭);漁業收入119萬元,占總收入的0.9%;第二、三產業收入9725萬元,占總收入的74.1%;工資性收入192萬元,占總收入的1.5%。農民人均純收入532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9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6人(占勞動力的3.7%),在省內務工249人,到省外務工71人。

下關鎮大莊村農村經濟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18戶,共鄉人口5018人,其中男性2479人,女性2539人。其中農業人口5018人,勞動力2865人。該村以白族為主,其中白族4862人,漢族146人,其他民族10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0人,占人口總數的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771人,參合率95%;享受低保4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78平方米,有鄉村醫生5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施場地14個。

下關鎮大莊村醫務室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3236平方米,擁有教師24人,在校學生404人,距離下關鎮中學0.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71人,其中小學生404人,中學生367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8個,圖書室8個有專門人員管理,是村民業餘娛樂、學習科學知識的場所;也是農村老年人的休閒娛樂場所,使他們老有所樂。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大莊該村還有業餘文娛宣傳隊8個,每個自然村都有自己的文藝隊伍,各自然村的文藝隊經常在本村表演,或在一起進行匯演。他們用歌舞豐富了村民的業餘生活。節目編排為民眾喜聞樂見的歌舞、生產、生活中的小事、趣事,寓教於樂,深受民眾喜愛。還自編短劇、歌舞、白族調子、大本曲等在本地區民眾所喜愛的節目,歌頌黨和國家的惠民好政策,歌頌現在的好生活,宣傳計畫生育等與農民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

下關鎮大莊村大莊完小

人文地理

世世代代居住在洱海湖畔的白族人民吸收了眾多民族的優秀文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文化和習俗。白族人民熱愛生活,樂觀向上,能歌善舞,善用歌舞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大莊下轄的星莊自然村、北羅久邑自然村、南羅久邑自然村大莊自然村下末北自然村、下末南自然村、大村自然村、葭蓬自然村都是典型的白族村莊,這裡的人民沿襲著白族先民淳樸的民風和平靜的生活,傳承了優秀的白族文化。大莊每個自然村都有自己的文藝隊伍,各自然村的文藝隊經常在本村表演,或在一起進行匯演。他們用歌舞豐富了村民的業餘生活。白族人民信奉的本主,這裡每個自然村都有自己供奉的本主,並有本主節。相傳這天是本主的生日,每年的這天村民都會按傳統習唱歌跳舞,舉行洞經音樂會,宴請親朋好友為本主祝壽來祭祀本主。

這裡還是白族大本曲南腔的發源地,現在還有傳人活躍在各個村寨間,為百姓演出,為人們所喜愛。

下關鎮大莊村本主廟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 2400萬元。現已完成大麗公路至大莊自然村和到下末南自然村的柏油路工程;完成了大麗公路至南羅久邑自然村的彈石路工程;完成了北羅久邑自然村、南羅久邑自然村、大莊自然村、下末北自然村、下末末南自然村、大村自然村、葭蓬自然村的村心道路硬化工程;完成了北羅久邑自然村的籃球場建設;人畜飲水工程、土地整理工程正在施工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潔、農民增收、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在資本形成。

下關鎮大莊村農業部部長視察大莊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儘快實施人畜飲水工程,徹底解決6個自然村水質不達標問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要發展農業特色產業、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蔬菜產業,現有的蔬菜種植已初具規模,在本村蔬菜經濟人和村民的努力下蔬菜產品在供應本地市場的同時不斷開拓省內、省外市場,既解決了農戶的產品銷售難的問題,還增加了農戶收入,提高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主動性。

在現有的蔬菜產具規模的基礎上,計畫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產業。無公害蔬菜是關係著千家萬戶的大事,也是蔬菜種植的趨勢,大莊村擁有良好的基礎,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使農戶在思想上有了正確的認識。通過試驗示範和請農業技術部門對農戶作技術培訓,組織蔬菜種植戶參加農函大學習,不斷提高農戶科學種田,合理施用農藥、肥料的意識和能力。

擁有大莊農產品經濟人協會,並已登記註冊;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104戶。大莊農產品經濟人協會是該村農產品走向省內外市場的橋樑,為大莊蔬菜產業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協會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不斷組織人員參加職業培訓,提高業務水平,更好的服務農民。

發展種植面積28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6224頭、牛126頭、雞180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6人,至“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5323元增加到5683元。

下關鎮大莊村塑膠大棚種植蔬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