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光接入網

下一代光接入網

下一代光接入網,作者是張沛、張智江、劉曉甲、曲保忠、張永軍、王健全,是由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在2012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作者:張沛 張智江 劉曉甲 曲保忠 張永軍 王健全


出版社: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3528301
出版日期:2012 年3月
開本:16開
頁碼:228
版次:1-1

內容簡介

《下一代光接入網》緊緊圍繞光接入網技術發展和網路演進這一主線,從技術標準、產業鏈發展現狀、網路架構模型、業務承載、qos、運維管理等多個方面,重點介紹了1gepon/gpon、10G EPON、xg-pon、wdm-pon、基於光碼分多址pon、基於時分復用和波分復用混合pon等各種最新的寬頻接入技術,同時也結合中國寬頻業務發展現狀,分析了三網融合政策下fttx網路的建設思路。本書集成了本領域最新的研究和套用成果,具有較強的實時性,內容全面、系統、技術專業性較強,有較好的針對性。
《下一代光接入網》可作為從事電信光接入工作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以及高等院校通信相關專業的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參考用書。

目錄

《下一代光接入網》
第1章接入網概況
1.1接入網發展概述
1.1.1接入網的定義
1.1.2接入網的特點
1.1.3寬頻接入網對電信網路及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
1.2寬頻接人技術
1.2.1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
1.2.2數字用戶接人技術
1.2.3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
1.2.4光接人技術
1.2.5無線寬頻接人技術
1.3無源光網路
1.3.1pon的概念及基本結構
1.3.2無源光器件
第2章光接入技術的演進
2.1概述
2.2第一代光接人技術
2.2.1基於atm無源光網路(apon、bpon)
2.2.2基於乙太網無源光網路(epon)
2.2.3千兆無源光網路(gpon)
2.2.4apon、epon、gpon三種技術的性能比較
2.3第二代光接人技術(10gxpon)
2.3.1標準化進展
2.3.2技術參數
2.3.3產業鏈發展
2.4未來光接人技術的發展
2.5總結和比較
第3章基於10gbit/s的乙太網無源光網路技術
3.1概述
3.1.1標準化歷程
3.1.2系統功能模型
3.1.3協定模型
3.2物理層
3.2.1物理媒質相關子層
3.2.2調和子層
3.2.3物理媒介接人子層和物理編碼子層的功能擴展
3.3多點控制協定
3.4運行維護管理機制
3.4.1oam功能需求與功能模型
3.4.2oampdu結構
3.4.3oam規程
第4章基於10gbit/s的千兆無源光網路技術
4.1概述
4.1.1標準進展
4.1.2技術特點
4.2xg-pon需求分析
4.2.1網路模型
4.2.2業務承載
4.2.3系統性
4.2.4網路管理
4.2.5保護冗餘
4.3xg-pon物理層
4.3.1光功率預算
4.3.2參數模型
4.3.3眼圖模型
4.4xg-pon傳輸會聚層
4.4.1子層結構及功能
4.4.2tc幀結構
4.4.3xgem幀
4.5xg-pon管理層
4.5.1omci管理功能及傳輸機制
4.5.2tr-069
4.6re設備
4.6.1re設備需求分析
4.6.2re設備形態及功能
第5章其他下一代光接入網新技術
5.1概述
5.2wdm無源光網路技術
5.2.1wdm-pon標準進展
5.2.2wdm-pon網路結構
5.2.3wdm-pon技術實現原理
5.3基於光碼分多址的pon技術
5.3.1光碼分多址技術
5.3.2技術方案
5.4基於時分復用和波分復用的混合型pon技術
5.4.1基於時分復用混合型無源光網路
5.4.2基於波分復用多址混合型無源光網路
5.4.3tdmoverwdm混合型無源光網路
5.4.4tdmoverwdm混合型無源光網路
第6章三網融合與接入網技術發展
6.1國外運營商三網融合業務發展狀況
6.1.1監管政策
6.1.2寬頻接人
6.1.3業務體系和發展模式
6.1.4典型業務發展經驗
6.2中國三網融合業務發展現狀
6.2.1寬頻接人
6.2.2典型業務
6.3三網融合下的FTTx網路建設
6.3.1fttx概述
6.3.2fttx網路qos功能
6.3.3fttx網路管理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