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

為了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改善人居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上海市實際,而制定的辦法。 於2014年2月22日公布,2014年5月1日實施。

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4號

《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已經2014年2月11日市政府第39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長 楊雄

2014年2月22日

(2014年2月2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4號公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了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改善人居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範圍)

本市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區域的生活垃圾投放及其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辦法。

本市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區域,由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分步推進辦法確定,並向社會公布。

第三條(基本原則)

本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屬地管理、分步推進的原則,逐步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

第四條(管理部門)

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的組織推進、指導和監督管理。

市商務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回收的指導和監督管理。

市環保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處置的指導和監督管理。

本市其他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實施本辦法。

第五條(區縣政府和鄉鎮、街道職責)

區(縣)人民政府負責所轄區域內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的組織實施。區(縣)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所轄區域內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的指導和監督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按照區(縣)人民政府的部署,負責所轄區域內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的具體落實。

第六條(聯席會議制度)

本市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綜合協調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中的重大事項。

第七條(目標編制)

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編制本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階段性目標。本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階段性目標包括市、區(縣)生活垃圾處置總量控制指標和分類投放實施區域推進指標等內容。

第八條(垃圾產生者義務)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履行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義務,共同維護良好的城市環境。

第九條(清潔生產)

本市鼓勵研發推廣清潔生產技術、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採取改善管理和綜合利用等措施,促進可循環利用和資源化利用。

第十條(包裝物減量)

本市商品生產者和銷售者應當嚴格執行本市商品包裝物減量的有關規定,減少包裝廢棄物的產生。

第十一條(果蔬菜皮減量)

本市大型果蔬集貿市場應當實行果蔬菜皮就近就地處理;標準化菜場實行淨菜上市。

第十二條(低碳消費)

本市鼓勵單位和個人使用可循環利用、資源化利用物品。

本市旅館、餐飲等經營單位應當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餐飲經營單位還應當提示並指導消費者適量消費。

第十三條(綠色辦公)

本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先行實行綠色辦公。政府採購應當按照規定優先採購可循環利用、資源化利用物品。

第十四條(配套政策和標準)

市發展改革、財政、經濟信息化、質量技監、商務、旅遊、農業、機關事務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本辦法第九條至第十三條的要求和各自職責,制定配套性檔案和標準。

第十五條(投訴和舉報)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違反本辦法的行為,都有權向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投訴。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接到舉報、投訴後,應當及時處理,並將處理結果予以反饋;對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交有權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處理。

第二章分類標準和分類投放要求

第十六條(生活垃圾分類標準)

本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類為:

(一)可回收物,是指適宜回收循環利用和資源化利用的廢塑膠、廢紙、廢玻璃、廢金屬等廢棄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納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且應當專門處置的廢鎳鎘電池、廢藥品等廢棄物;

(三)濕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菜葉、果殼、食物殘渣等有機廢棄物;

(四)乾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廢棄物。

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市商務、環保行政管理部門制定本市生活垃圾的具體分類目錄及投放規範,並向社會公布。

第十七條(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確定)

本市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制度。

本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道路、廣場、公園、公共綠地等公共場所,其管理部門或者其委託的公共服務單位為責任人。

(二)機場、客運站、軌道交通以及旅遊、文化、體育、娛樂、商業等公共場所,經營管理單位為責任人。

(三)住宅小區由業主委託物業服務企業實施物業管理的,物業服務企業為責任人;由業主自行實施物業管理的,業主為責任人;未實行物業管理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確定責任人。

(四)機關、部隊、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單位的辦公和生產場所,由業主委託物業服務企業實施物業管理的,物業服務企業為責任人;由業主自行實施物業管理的,業主為責任人;由業主整幢出租給其他單位使用或者委託其他單位經營管理的,使用單位或者經營管理單位為責任人。

按照前款規定無法確定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的,由所在地的區(縣)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確定責任人。

第十八條(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職責)

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承擔下列職責:

(一)按照本辦法規定設定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

(二)將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分類駁運至垃圾箱房或者垃圾小型壓縮收集站;

(三)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工作進行宣傳、指導,對不符合分類投放要求的行為予以勸告、制止。

業主大會與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物業服務契約時,應當約定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服務內容及收費標準。

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在必要時,可以安排生活垃圾分揀員進行輔助分類。

住房保障房屋行政管理部門應當配合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做好對物業服務企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工作的指導和監督管理;物業服務企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工作,應當納入物業服務企業的考核評級。

第十九條(分類收集容器設定要求)

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按照下列規定設定:

(一)住宅小區設定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乾垃圾四類收集容器。

(二)機關、部隊、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單位的辦公和生產場所設定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乾垃圾四類收集容器。但濕垃圾產生量較少的單位的辦公和生產場所,可以按照分類收集容器設定規範,減少設定濕垃圾收集容器。

(三)道路、廣場、公園、公共綠地、機場、客運站、軌道交通以及旅遊、文化、體育、娛樂、商業等公共場所設定可回收物、乾垃圾兩類收集容器。但濕垃圾產生量較多的公共場所,應當按照分類收集容器設定規範,增加設定濕垃圾收集容器。

本市鼓勵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按照生活垃圾分類推進步驟,細化設定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第二十條(收集容器設定規範)

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制定本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設定規範,並向社會公布。

本市生活垃圾收集容器設定規範應當包括收集容器的類別、規格、標誌色、標識以及設定要求等內容。

第二十一條(分類投放要求)

單位和個人應當根據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的生活垃圾具體分類目錄和投放規範投放生活垃圾,並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害垃圾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不得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二)可回收物、濕垃圾、乾垃圾投放至相應的垃圾分類收集容器。

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細化設定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細化分類要求,將生活垃圾投放至相應的垃圾分類收集容器。

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行為規範內容,應當按照物業管理相關規定,納入管理規約。

第二十二條(報告和公布)

生活垃圾分類未達到要求的,生活垃圾收運作業服務單位應當按照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的規定,將有關情況報告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接到有關情況報告後,應當要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改進,並可以根據改進情況,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

第三章分類減量的促進措施

第二十三條(鼓勵參與)

本市鼓勵通過社會化方式,促進與激勵單位和個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給予支持。

第二十四條(宣傳動員)

綠化市容、環保、商務、旅遊、文廣影視等行政管理部門和工會、婦聯、共青團等民眾團體應當做好垃圾分類減量的宣傳和動員工作。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知識納入學校、幼稚園教育內容,並組織開展青少年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教育和實踐等活動。

廣播電台、電視台、報刊和網際網路站等媒體應當進行普及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知識的公益宣傳。

第二十五條(購買服務及示範指導)

區(縣)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可以通過購買服務方式,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指導活動。

住宅小區可以安排示範指導員,指導居民按照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規範投放生活垃圾。

第二十六條(行業協會工作)

本市市容環衛行業協會、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旅遊行業協會、連鎖經營協會、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協會等相關行業協會應當制定行業自律規範,開展本行業內的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評價和培訓工作,引導、督促會員單位遵守本辦法的相關規定。

第二十七條(分類計量和統計)

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市商務、環保等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計量稱重工作制度,逐步對本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置實行重量統計。

第二十八條(垃圾跨區域處理環境補償制度)

本市實行生活垃圾跨區域處理環境補償制度。生活垃圾處置導出區(縣)應當向生活垃圾處置導入區(縣)支付環境補償資金。重量統計信息作為支付環境補償資金的依據。

第二十九條(精神文明創建評選)

本市文明小區、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城區等精神文明創建項目的評選標準中,應當包含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實施情況。

第三十條(績效考核)

區(縣)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實施情況,應當納入區(縣)人民政府績效考核範圍。

第三十一條(信息系統)

市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本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信息系統,用於記錄、統計生活垃圾分類減量信息,並逐步與商務、環保等行政管理部門的相關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二條(違反規定行為的處理)

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未按照規定設定分類收集容器的,由城管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處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未將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分類駁運的,由城管執法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未按照規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執法部門按照《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處理:

(一)單位未按照規定投放生活垃圾的,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二)個人未按照規定投放生活垃圾的,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三條(行政機關及工作人員的責任)

違反本辦法規定,市和區(縣)綠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門、城管執法部門以及其他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造成不良影響的,由上級主管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通報批評,並可以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

(一)未按照本辦法規定履行生活垃圾分類指導、監督管理等職責;

(二)未依法處理髮現或者告知、投訴、舉報的生活垃圾違規行為。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四條(單獨投放收集的生活垃圾)

本市生活垃圾中食品加工單位、飲食經營單位、單位食堂等單位產生的餐廚垃圾和餐廚廢棄油脂,居民裝修垃圾,廢舊家具等大件垃圾,以及其他生活垃圾,法律、法規、規章有單獨投放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五條(分類收運處置)

對於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收運和處置作業服務單位應當按照《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置管理辦法》及相關規定,實行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置。

第三十六條(施行日期)

本辦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新聞發布會

市政府法制辦副主任顧長浩介紹了《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的制定情況和主要內容。

2014年2月11日,市政府第3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2月22日,市政府第14號令正式發布,並將於5月1日起施行。

一、《辦法》制定的意義

《辦法》是旨在通過法治方式改變和規範垃圾收集行為,提高本市垃圾處理水平的一項重要立法決策,其意義主要是:

第一,標誌著上海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法制化的新起點。《辦法》是在總結上海以往多輪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尤其是2011年以來的試點工作經驗,借鑑國際上大城市垃圾分類法律實施經驗基礎上,結合上海實際確定的法律制度。其實施意味著上海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從試驗性探索到確定性的法制化新起點。

第二,有助於提高上海的生態文明水平。垃圾處理已是當今世界城市化進程中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的重大難題,是代表著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垃圾分類減量法制化,有助於促進和提升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上海的國際形象,有助於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在上海的落實。

第三,有助於提高上海的整體城市文明水平。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社會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最終體現在公民個人良好的投放垃圾行為習慣的形成。此項工作既需要政府的組織推動和監管實施,又需要市民的廣泛行動,也需要社會組織的積極參與。通過對此項工作所涉各方權利、義務和責任的立法明確,能夠更好地促進上海市民良好行為習慣的儘快形成,提高上海城市文明的整體水平。

二、《辦法》的特點及主要內容

(一)《辦法》適用上“分步推進”的特點

《辦法》的主要特點:一是,在法律適用空間上,並不是自施行之日起即在全市行政區域範圍內全面施行分類投放,而是由綠化市容部門按照分步推進辦法,確定具體區域,不斷地有序推進實施。二是,從制度約束上,《辦法》設定的處罰條款,並不是自施行之日起全面適用。而是根據漸進性特點,在實施初期,對垃圾分類做得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對不符合規範的行為進行勸阻、教育。但如果在垃圾分類工作推進較為成熟和成功的小區中,對個別較為惡劣的行為,會依法處罰。當然,對違反垃圾分類規定行為的處罰,將會隨著垃圾分類法律制度實施的深入而不斷加強完善。

(二)明確垃圾分類減量監督管理和推進落實職責

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法制化推進,政府責無旁貸,且需合力推動。《辦法》確立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推進模式:(1)市綠化市容局負責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的組織推進、指導和監督管理。(2)市商務委負責可回收物回收的指導和監督管理,市環保局負責有害垃圾處置的指導和監督管理。(3)區縣政府是垃圾分類減量的責任主體,負責此項工作的組織實施,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區域內分類減量工作的具體落實。此外,市發展改革、財政、旅遊、農業、機關事務等行政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制定配套性檔案和標準,配合實施。

(三)確立垃圾“四分法”基本分類標準

本市垃圾分類標準已從早期試點的有機、無機二分法,逐步拓展為2011年以來試點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濕垃圾)、其他垃圾(乾垃圾)的四分法。此次立法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延續了四分法分類標準。考慮到試點中市民對垃圾“乾濕分類”命名的認可度高於“廚餘與其他垃圾分類”的命名,所以本次立法將原四分類垃圾名稱微調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乾垃圾”。同時授權市綠化市容局制定細化分類目錄,以便市民可以清楚地知道具體分類要求。

(四)明確垃圾收集容器設定要求

考慮到不同區域產生垃圾的類別、數量不同,《辦法》採取“因地制宜”原則,區分住宅小區,單位辦公生產場所以及公共場所等三類區域,設定了差異化的設定要求。同時,《辦法》也授權市綠化市容局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和公布設定規範,明確收集容器的類別、規格、標誌色、標識以及設定要求等具體內容。

(五)建立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制度

為了保障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有效開展實施,《辦法》首先根據場所區域差異、實行物業管理情況、出租及委託經營情況等因素,區分道路等公共場所、客運站等公共場所、住宅小區、單位辦公生產場所等四類,確定了不同責任人。其次明確管理責任人的三個主要職責:(1)設定分類收集容器;(2)分類駁運;(3)宣傳指導和勸告制止。

(六)明確垃圾分類減量促進措施

垃圾分類減量工作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需要一個長期推進過程,需要多方面有效推動,《辦法》專章明確了一系列分類減量促進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鼓勵通過社會化精神和物質獎勵方式,促進與激勵市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二是,行政部門、媒體都應當做好垃圾分類減量的宣傳和動員,垃圾分類減量知識應納入學校、幼稚園教育內容。三是,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支持社會組織參與垃圾分類行為的指導活動。四是,要求各相關行業協會制定自律規範,引導督促會員單位依法循規。

《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將在“中國上海”入口網站、上海政府法制信息網和東方網上全文公布。

(二)  

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陸月星介紹了全面貫徹落實《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的相關工作安排

生活垃圾處理是確保城市安全運行的重要環節,也是特大型城市發展必然面臨的重大挑戰。近年來,本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呈逐年遞增趨勢,處理壓力劇增。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是解決垃圾處理問題的世界通行做法。《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將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納入了依法推進的軌道。市綠化市容局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和各區縣政府,全面貫徹落實規章的各項內容。

一、近年來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情況

上海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探索垃圾分類工作,歷經多年實踐,分類標準逐步完善、工作內容不斷拓展。2010年,市政府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本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關於推進本市生活垃圾分類促進源頭減量實施意見》,拉開了本市新一輪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的序幕。本市“十二五”規劃將“人均生活垃圾處理量比2010年減少20%以上”作為預期性指標,市政府連續四年把“百萬家庭低碳行、垃圾分類要先行”列為實事項目,成立了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以下簡稱市聯席會議)。市人大、市政協也通過各種形式關心、指導垃圾分類減量工作。

3年來,本市按照“政府引導、屬地管理、社會參與、分步推進”的思路,建設垃圾分類減量“技術系統、政策系統、社會系統”,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處置”,健全生活垃圾全過程綜合治理體系。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源頭、推分類。積極拓展分類減量覆蓋範圍,加強垃圾源頭管控,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逐步減少進入處置設施的垃圾量;一手抓末端、增能力。著力提高垃圾處置能力,按“一主、多點”的規劃布局,市、區兩級政府加大投入,積極推進生活垃圾處置設施建設。

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居民戶數約205萬戶、近7000個單位;連續三年完成生活垃圾處理量減量目標,人均生活垃圾處理量控制在0.70公斤/天。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總體上仍處於起步階段,法制保障的建設、標準體系的完善、相關政策的配套、分類處置能力的建設,以及分類投放習慣的養成都是長期性的工作,必須要堅定不移、堅韌不拔、堅持不懈。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綠化市容局積極會同相關部門做好《辦法》施行的各項準備工作,下一步將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確保《辦法》學習到位、宣傳到位、執行到位。

(一)充分發揮聯席會議統籌協調作用

市聯席會議辦公室日前制定下發了《2014年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今年的工作目標和措施,落實了區縣工作指標。一方面,鞏固提升分類減量實效。加強監督檢查和指導考核,著力鞏固205萬戶居住區、近7000個單位等已推進分類減量區域的分類實效。另一方面,穩步拓展分類減量區域。堅持以整區域推進為重點,新增覆蓋40萬戶的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區域,完成2000個電子廢棄物回收網點建設。

(二)組織制定實施《辦法》配套政策標準

要逐步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優勢互補、開放高效的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政策系統,做到政策明晰、標準明確、作業規範、監督有效。市綠化市容局將會同市環保、市商務部門制定並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目錄及投放規範、分類收集容器設定規範和分類清運作業服務規範,市相關部門將按照《辦法》研究制定源頭減量配套檔案和技術標準。

(三)加快推進分類收運、處理體系建設

一是指導監督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配置。指導監督各相關部門、單位按照《辦法》和《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導則》配置分類收集容器。二是積極推行分類收集運輸。合理配置垃圾分類收運能力,提高分類收運裝備水平,加強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監管。會同環保、商務部門試點廢舊衣物、廢螢光燈管專項回收。三是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能力。以“濕垃圾”處理為突破口,“就地就近消納”和“相對集中處理”相結合推進濕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四)積極探索分類減量社會促進措施

要以提升居住區分類投放參與率為重點,通過社會化方式落實各種激勵促進措施。一是深化“綠色帳戶”激勵機制試點,按照“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要求,擴大試點範圍,增強“激勵”吸引力,初步形成以正向激勵為主的“上海模式”。二是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導和扶持社會組織和志願者隊伍參與垃圾分類減量的指導活動。

(五)廣泛開展《辦法》宣傳培訓活動

一是積極開展社會宣傳動員。通過報紙、電視、電台等新聞媒體和網際網路站、微博微信等渠道,依託社會組織和志願者隊伍,組織各類宣傳報導和宣傳活動,解讀和宣傳《辦法》和配套政策標準,擴大市民參與度和社會覆蓋面。二是組織分級分類教育培訓。按照市區聯動、分級負責、行業協同的方式,組織管理部門、社會組織以及垃圾清運、資源回收、物業等相關行業,開展《辦法》相關培訓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