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聶華苓

三生三世聶華苓

《三生三世聶華苓》是由陳安琪拍攝的關於美籍華人作家聶華苓的紀錄片。 該片忠實紀錄聶華苓的傳奇人生,近距離展現她的流亡人生、文學創作和人格魅力 。該片於2012年12月7日在中國台灣映演。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三生三世聶華苓》改編自聶華苓的同名自傳。聶華苓出生於武漢,隨國民黨逃到中國台灣,創辦《自由中國》而受白色恐怖牽連,之後赴美,於愛荷華遇到其一生摯愛Paul Engle,並協同他創辦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憑藉這一計畫,世界各地作家越過意識形態聚集一堂。1979年,大陸、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的作家隔絕三十載,終於在在愛荷華見面。曾經參與計畫的作家蘇童、莫言、余華、遲子建、蔣勛等都回憶了那些難忘的聚會並對聶華苓做出評價,稱“她身上有著一種英雄氣概和俠義情結”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因與聶華苓女兒王曉薇是國中同學,陳安琪導演很小便與“聶阿姨”熟識。在六十年代陳安琪又聽隨建議留學愛荷華,並以客串民歌手身份加入“國際寫作計畫”的餘興表演環節,見證當年作家們游湖朗誦、討論的勝景,因此亦與保羅安格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陳安琪與聶華苓相識四十餘年,對於影片拍攝,她表示最初的計畫是要拍保羅·安格爾的“國際寫作計畫”紀錄片,但保羅意外於1991年因病辭世,令原本的拍攝計畫還未啟動便嘎然而止。陳安琪於2009年整理信件時,又翻出當年資料,當下即決定繼續拍攝工作,並經聶華苓的同意開拍該紀錄片。

陳安琪對於聶華苓的赴美後的生活相當的了解,且可以看出她的記錄“最好的時光”的努力——對於聶華苓本人來說,她覺得雖然不是真的“死去”,但是從大陸到中國台灣,再從中國台灣到美國,她的生活都像是一個“全新的人生”,所以她的自傳是“三生三世”為名,而她最好的時光則是與丈夫一起的三十多年相依相伴。所以,影片的前半部分主要集中於綜述性的“三生三世”的漂泊命運,後半部分則是她的“最好的時光”及她與台灣文化界的關係 。

創作過程

導演陳安琪和同學們分享了她在影片創作過程中的感觸,剪接的過程是最艱難的,整個拍攝下來的過程有兩百多個鐘頭,而且每一位作家說的都那么好,要怎么把它們剪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對她來說最大的挑戰。每次去採訪作家前都要看他們至少一兩部著作,這是基礎工作。她還特別提到了很多大學生幫忙剪下片子對這部影片的貢獻。她秉承對作家的尊重和認真仔細的態度花費三年時間完成拍攝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聶華苓聶華苓簡介 世界著名美籍華人作家。
白先勇白先勇簡介 當代作家。
莫言莫言簡介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鍾玲鍾玲簡介 講師、作家。

職員表

導演陳安琪
編劇陳安琪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三生三世聶華苓 三生三世聶華苓
聶華苓 演員聶華苓
一個漂泊、流浪了整整八十五年的女人,在所有人眼中,她都作為一個外鄉人而存在,在中國台灣是大陸人,在愛荷華是中國人,在中國是美國華裔;她的一生動盪卻充滿傳奇。
三生三世聶華苓 三生三世聶華苓
白先勇 演員白先勇
台灣著名作家、崑曲製作人,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榮譽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曾是聶華苓家客廳的座上客。
三生三世聶華苓 三生三世聶華苓
莫言 演員莫言
原名管謨業,出生於山東高密,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因其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複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在紀錄片中注重將人的骨氣和俠義,也是該紀錄片的拍攝顧問。
三生三世聶華苓 三生三世聶華苓
鍾玲 演員鍾玲
丁玲是該片最生動的配角,但她的戲份全部由照片和第三人稱的追憶來完成。她有個願望,就是要看看美國。1981年,她來到愛荷華參加“國際寫作計畫”,很樂觀,思想前衛,但當有人對她固守的信仰進行批判時,她會奮力辯駁。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時間獎項具體獎項獲得者提名/獲獎
2012年第十九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推薦電影陳安琪獲獎
2013年
第13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電影陳安琪提名
最佳導演陳安琪

發行信息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中國香港2013年1月12日
中國台灣2012年12月7日

製片信息

製作公司
Scorpio Films

作品評價

不僅僅是講聶華苓,而是在講中國整個時代的狀況 。 (評審塗翔文評)

影片色調明快、剪輯精心、筆觸細膩,真實再現了聶華苓的豁達精神和深切人文關懷 。 ( 中國娛 樂網評)

這部影片把這么一個真實的人親切而傳神地展現了在我們面前。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一個文學的國度存在的話,我相信是在愛荷華 。 (著名作家格非評)

影片不僅近距離展現了聶華苓的流亡人生、文學創作和人格魅力,溫婉地點出聶華苓的人、她的家,她的志業與作品,也見證了她和詩人伴侶生死不渝的堅定愛情 。 (新浪娛樂評)

儘管《三生三世聶華苓》里也存在著編導努力要記錄聶華苓的最美好的時刻的一面,但通過影像呈現出她作為一個普通人在大時代下的顛簸流離及最後的皈依的命運,表現不俗 。 (網易娛樂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