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揚帆

三官揚帆

防城,是一個美麗可愛的邊城。 三官,是一個環境幽雅的學校。 後來,這裡來了蘇勇芳父子一家人。

書籍簡介

書名:三官揚帆
作者:趙子榮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推廣:個人出書網老人出書網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時代文獻出版社、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6月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1/32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作者簡介

趙子榮,1949年10月,壯族,籍貫廣西大新縣人。經歷農村生活,熟悉農村工作,理解同情社會下層人們的生活,喜歡寫普通人物,如寫《裴永業小傳》、《萬盛傳奇》等文學作品。
2004年他受《廣西日報》社老報人藍長賢的委託,撰寫回憶錄《風雨人生路》一書30萬字,了卻了藍老的一樁心事。
原系大新縣廣播電視局退休幹部,現應崇左廣播電視台聘為評論員。

本書序文

防城,是一個美麗可愛的邊城。
三官,是一個環境幽雅的學校。
三官學校的前身是防城三官坑村的一個深山溝。
這裡,原本沒有路,是一片雜草叢生,野獸出沒的地方
後來,這裡來了蘇勇芳父子一家人。
他們嚇跑了野獸,除掉了雜草,推土填平了山溝,開始在這塊地劃線、打樁、挖土、填方、炸石、砌磚……
後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給當地人從沒見過的東西,六棟樓房矗立在三官坑山上腹部。
再後來,這裡便成了防城一個理想的學校——防城三官學校。
如今,一條12米寬、兩旁栽上桂樹已成蔭的水泥大道,直通向造型新穎的主體教學樓。學校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初具規模,是一塊培育人才的搖籃。
蘇氏父子的路,是怎樣走出來的?
蘇勇芳和蘇煜煥父子,他們貌不出眾,語不驚人。
蘇勇芳經歷了多少艱辛,多少滄桑,但有多少成就,多少突破都在他人生60年的歲月中出現了。
蘇煜煥呢,是蘇勇芳的三兒子,他是防城區建設局幹部,在改革開放浪潮中,辭去令人羨慕的工作“下海”了。親人反對,人們不理解。他淡泊官本位,超脫俗世。
歷史給了蘇煜煥一個機遇,把他推向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1997年春投資千萬元創辦三官學校,圓了他心中的一個夢。
他有創業精神、冒險精神和務實精神,是一位非常有活力和抱負的年輕人。
他在短短的人生35年裡,經過一條坎坎坷坷、風風雨雨的生活道路,磨礪了人生和鬥志,創造出不平凡的事業。
這,便是我們這篇紀實文學的探究所在,內蘊所在。

書籍目錄

引子
第一章三官坑的緣由
第二章蘇煜煥的家事
第三章風雨人生路
第四章棄政下海
第五章不謀而合
第六章舉步維艱
第七章一本讀不盡的書
附錄:
後記

原文摘錄

…………
防城華石林場屬天然林區。林區有一條河從那梭流過華石林場的山腳下,過去也建有一條河堤壩,但逢上雨季洪水,當地民眾和林區職工出入華石鎮、防城都不方便。1989年8月,聯合國考察組經過調查後,同意撥給專款修建一條鐵索橋通往林區,解決林區職工和民眾過河難的問題。
這個訊息傳開後,在防城縣內幾家有建築工程能力的縣交通局、水電局、建設局的下屬建設公司等都不敢承建這個項目。蘇勇芳知道後,找到主管此項目的領導提出請求,能否把這個項目交給他做。主管領導見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種田漢,沒有一點像老闆的氣味,來請求承建此項目,不太相信,甚至懷疑他頭腦有問題。
便對蘇勇芳說:“老蘇,這個項目是聯合國定的,施工技術要求不是一般的,不是開玩笑的東西,縣裡幾家建築單位都不敢啃這塊骨頭,而你能啃下嗎?”
蘇勇芳說:“領導同志,你還沒讓我做,哪知道我幹不了呢?請你給我一個機會吧……”
那位領導見他那么誠懇有信心,便答應同意給丹竹江建設工程公司承包了。
蘇勇芳也知道做這條鐵索橋難度不小,但只要有信心和毅力會搞下來的。他看到這個項目搞成後,他的形象自然就塑起來了。因為是聯合國下達的項目,到時由他們來組織驗收合格,我們的公司知名度就高了,是個活的廣告,是個無形的價值。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