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期制

三學期制

三學期制通過縮短教學周期,增加學期數量,來減輕由於學期過長帶來的疲勞,有利於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保持思維活躍度和敏感度,讓學生有更多自我學習、自我思考、自我發展的空間。 一學年分為三個學期,每學期十個教學周,相連學期之間間隔一周,形成每年3月下旬到11月中旬近8個月的連續學習時間和11月下旬到3月中旬之間的4個多月的連續假期,短學期制是國際通行學制,是歐美已開發國家高等教育的成熟模式。這種模式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方便學生利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以及勤工儉學。也有利於教師利用假期實踐開展科研活動,提高教學水平。弊端則主要體現在每個學期時間較短,部分課程由於時間倉促可能更加難以深入教學,更多地鍛鍊/考驗學生的自學能力,此外這種安排與通常習慣不符,學生假期返鄉可能會有較大變化。 不過,各高校中,有進行三學期制改革的,也有將“三學期制”改回“兩學期制”的。2015年12月,中山大學確認將結束實行6年之久的“三學期制”,2016學年開始正式恢復“兩學期制”,按照“秋季學期20周+寒假+春季學期20周+暑假”的方式設定學期。

三學期制含義

中山大學、海南大學的三學期制:新制度下,三個學期分別為秋季(9月中旬——次年1月中旬)、春季(2月下旬——7月初)和夏季學期(7月初——8月初)。其中,秋季、春季學期均實行17周授課、1周考試的教學安排,主要安排各專業的理論教學。夏季學期則包括4周上課和半周考試的時間,主要安排輔修課程、通識教育、公共選修課程等選修課,實習、課程設計、科研訓練等實踐教學環節,國內外知名學者的開放型課程、學術論壇等學術活動,大一新生的軍訓等

三學期制劃分

傳統兩學期教學時間安排:

秋季學期(20周)+寒假(5周)+春季學期(20周)+暑假(7周)。

先進三學期教學時間安排:

每學期十個教學周,相連學期之間間隔一周,形成每年4月初到11月中旬近8個月的連續學習時間和11月下旬到3月下旬之間的4個多月的連續假期。

三學期制優勢

(一)有利於本科教育課程體系的整體最佳化,深化教學制度改革

“三學期制”著眼於解決學校校實踐教學環節較為薄弱、跨校區選課困難、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程度偏低、本科教育中重點綜合性大學優勢不太明顯等實際問題,通過全面修訂教學計畫,調整、重構課程設定,形成多層次、多類型、多元化的課程體系,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變革,進一步完善課堂、實驗、實踐等主要教學環節,使現有學期制在教學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層矛盾得以緩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因為教知識,不如教方法。教給學生既有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自主地研究社會實際,探索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比簡單地把現成結論告訴他們有用得多。

(二)有利於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在各校區間更均衡地配置

“三學期制”以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保持綜合型大學人才培養優勢為目的,通過有效的制度設計,形成包括通識教育、博雅教育、素質教育等方面內容的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機制,促進多校區校園文化的融通和流轉。“三學期制”注重將長學期的穩定性、連續性與短學期的靈活性、自主性相結合,給學生以更加彈性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更具自主性地構建知識結構,發展職業競爭力。“三學期制”的實施,也有助於提高各類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辦學效益。

(三)有利於推動開放性辦學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三學期制”實施後,學校和各院系可利用短學期延聘國內外知名學者駐校或來校講學,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共享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三學期制”還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從事創新性實驗和學術研究,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如果將短學期和暑期連通利用,學生可以有更好的條件儘早進入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進行教學實習、就業實習和科技創新活動,培養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社會適應性和就業競爭力。短學期的設定,使教學工作的安排更具靈活性,既需要教師完善和更新課程結構和授課內容,也使教師可以更加靈活地選擇教學時間,可能有更多的集中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時間。

三學期制弊端

1.三學期制的授課時間是每年4月初到11月中旬近8個月的連續學習時間,三學期中的短假造成學生回家往返不方便,造成學生與家長的溝通不便。

2.由於四月份的假不是法定節假日不能使用半價車票以至於票價過高,利益受損。

3.西方教育觀念有悖於我國傳統教育習慣,容易造成學生及家長的誤解。

4.不利於正常作息時間,每年4月初到11月中旬近8個月的連續學習時間中,正值炎炎夏日,溫度過高影響學習心情,容易引發中暑,火災等安全隱患。

5.每年2月到7月間的兩個學期間僅有2天左右的假期,造成學生幾乎是連續學習兩個學期,學習積極性大大受到打擊。

6.每個學期時間較短,部分課程由於時間倉促可能更加難以深入教學,更多地鍛鍊和考驗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學期制院校

中國實行三學期制的院校有北京網路職業學院、華中師範大學、貴州大學、上海大學、山西大學、山東大學(威海)、重慶工商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山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廈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汕頭大學、吉林大學、西南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重慶理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理工學院、樂山師範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

國內目前的三學期制主要是以上海大學為代表的等長的三個學期,和北大、復旦、中山、廈大等校實行的2+1(兩個較長學期加上一個大約4-6周的國小期)兩種模式。

不過,各高校中,有進行三學期制改革的,也有將“三學期制”改回“兩學期制”的。

2015年12月,中山大學確認將結束實行6年之久的“三學期制”,2016學年開始正式恢復“兩學期制”,按照“秋季學期20周+寒假+春季學期20周+暑假”的方式設定學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