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朝古都

七朝古都

“七朝古都”一指現今河南省開封市。歷史上先後有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定都於此,所以開封有“七朝古都”之稱。“七朝古都”又指現今河南省安陽市。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歷史上先後有商朝、曹魏、後趙、冉魏、。

基本信息

開封

簡介

“七朝古都”一指現今河南省開封市。建城的歷史已有2700多年。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後有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定都於此,所以開封有“七朝古都”之稱。

列朝古都
七朝古都七朝古都

後梁

唐末,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先是脅迫唐昭宗遷都洛陽,最終廢棄唐帝而自立,在開封建立後梁政權。朱溫稱帝後,升汴州為開封府,稱東都,洛陽為陪都,稱西都,長安則降為雍州。從此,開封府不斷擴大管轄範圍,後梁時轄15縣。右圖為開封保存完好的城門。

後晉

天福元年閏十一月二十六(937年1月11日),石敬瑭攻入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死。二年,石敬瑭遷都汴州,三年升為東京開封府。

後漢

開運三年(947年),契丹陷開封,後晉亡。劉知遠亦曾向契丹納貢,但當時人民堅決反抗契丹,有的方鎮也拒絕投降。劉知遠對契丹的南下先採取觀望態度。次年正月,契丹主耶律德光稱帝於開封,國號遼。(並未定都開封)二月,劉知遠亦在太原稱帝。他下詔諸道禁止為遼搜括錢帛,並詔慰抗擊遼之民眾,人心歸附。三月,遼兵北撤。五月,劉知遠出兵占領洛陽、開封,收復後晉末失陷的河南、河北諸州。遂定都開封。

後周

後漢乾�三年(950)四月(一作三月),郭威(邢台人)以樞密使出為鄴都留守。十一月,起兵攻入開封,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後漢隱帝被殺。次年正月,郭威即帝位,是為太祖。改國號周,史稱後周。改元廣順,仍都開封。後周時期的政治,經濟實力的增強,為北宋統一中原地區奠定了基礎。
註:
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在開封建都,開封府亦擴大,轄18縣24鎮。開封、浚儀稱赤縣,其餘各縣稱畿縣,浚儀縣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稱祥符縣。

北宋

特別是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開封(史稱東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經九代帝王。當時,東京城周闊30餘公里,由外城、內城、皇城三座池組成,人口達到150餘萬,是一座氣勢雄偉、規模宏大,富麗輝煌的都城。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會。古人曾這樣描述當年宋都的輝煌: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北宋畫家張擇端繪製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更是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東京開封城的繁華景象。北宋時期,科技發達,經濟繁榮,人文薈萃,創造了一代燦爛輝煌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宋文化。清正謙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火的楊家將,圖強變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飛等歷史名人,都曾在這裡留下光輝的足跡,他們的豐功偉績,作為民族文化,至今仍在海內外廣為傳頌。 

金代共三個都城,上京會寧府是金朝第一個都城,1153年海陵王遷都燕京(今北京)是為金朝第二個都城,稱金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於1214年遷都汴梁(今開封)。 下轄單、壽、陝、鄧、唐、裕、嵩、汝、許鈞、亳、陳、蔡、息、鄭、潁、宿等州。

總結

在歷史上,開封憑藉河湖縱橫、灌溉發達、氣候溫和、交通便利的有利條件,是中國最早開發的地區,其城垣宏大,文化燦爛,古人曾有“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的詩句。開封作為都城東京,是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與文化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

安陽

簡介

“七朝古都”也指現今河南省安陽市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歷史上曾有七個朝代在其所轄和相關的區域內建都,故安陽又被稱為七朝古都。安陽古都主要包括殷都和鄴都兩地,鄴都又分鄴北城和鄴南城兩個地方。殷都是商王朝所建的都城,北城是曹魏、後趙、冉魏、前燕的都城,而鄴南城則是東魏、北齊的都城。安陽因此被稱為七朝古都。

列朝古都

商朝

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商王盤庚自奄(今山東曲阜附近)遷(今安陽),凡8代12王,273年。在安陽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是為殷都。

曹魏

東漢末年,曹操戰敗袁紹,定都於(安陽為京畿之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鄴為號令發出之地,也是五都之一。在此建都約52年。

後趙

公元335年,石勒遷都於鄴至350年。冉閔滅後趙。後趙在鄴建都約15年。

冉魏

公元350年至352年,冉閔據鄴稱帝,史稱冉魏,為前燕所滅。冉魏在此建都約3年。

前燕

公元357年至370年,慕容雋由薊(今北京西南)遷都於鄴,被前秦所滅。前燕在此建都約13年。

東魏

公元534年,高歡別立元善見為帝(孝靜帝),由洛州遷都於鄴。公元550年,高歡子高洋滅東魏。在此建都約16年。

北齊

公元550年,高洋自立為皇帝,即北齊文宣帝。公元577年被周武帝所滅。北齊在此建都約27年。

總結

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易經的故鄉,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安陽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地處南北交通要衝,東接齊魯,西倚太行,北瀕幽燕,南望中原,自然環境優越,自古人傑地靈,歷史文化積澱深厚,被譽為“文字之根、文化之根、人祖之根”。
早在2.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就在這裡留下了活動的遺蹟,創造了著名的“小南海文化”。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率鄰部族遷徙到安陽,歷八代十二王,共255年。這一時期的商王朝疆域遼闊,國力空前強盛,開創了中國上古史的新紀元,也成為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世界青銅文明的重要代表。此後,相繼有三國時期的曹魏,十六國時期的後趙冉魏前燕,北朝時期的東魏北齊等在此建都,殷都廢而都起,鄴都衰而相州繼,相州改而彰德立,古都文明的薪火,在安陽這片土地上傳承不斷,安陽成為“七朝古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