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與這個時代

2013年12月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印刻白岩松二十年央視成長記錄,及此間社會時代史、中國電視新聞發展史的新書《一個人與這個時代》在京首發。從1993年到2013年,這20年的中國電視新聞經歷了非同尋常的20年,從電視新聞雜誌、直播連線到新聞評論,電視新聞的傳播語態發生了顛復性的變化。中國傳媒大學老師鄒煜歷經一年準備,5個月深入採訪,印刻了白岩松的20年央視成長記錄,將20年的社會時代史、中國電視新聞發展史、白岩松的個人成長史“三史合一”,書中氤氳了主人公的睿智和預見性,更彰顯了新聞人與知識分子的良知。

主要內容

從1993年到2013年,這20年的中國電視新聞經歷了非同尋常的20年,從電視新聞雜誌、直播連線到新聞評論,電視新聞的傳播語態發生了顛復性的變化。作為這20年中國電視新聞變革的親歷者,集記者、主持人、製片人和新聞評論員於一身的白岩松與這個時代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本書是白岩松的20年央視成長記錄,通過白岩松講述這20年裡他所親歷的故事、他所關注的新聞和人,來打量、記錄他,更重要的是,記錄這個變革的時代。

《一個人與這個時代》則從白岩松在央視二十年的職業經歷切入、講述白岩松的個人成長。

中國傳媒大學老師鄒煜歷經一年準備,5個月深入採訪,印刻了白岩松的20年央視成長記錄,將20年的社會時代史、中國電視新聞發展史、白岩松的個人成長史“三史合一”,書中氤氳了主人公的睿智和預見性,更彰顯了新聞人與知識分子的良知。

作者介紹

鄒煜,1996年7月畢業於四川師範學院(現西華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曾在四川理工學院中文系任教;2004年7月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7年7月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計算語言學方向獲文學博士學位,師從侯敏教授。

目錄

1993 觸“電”:電視人生前傳

“流行音樂是我的愛好”

首次“觸電”

1026

1993-1996 好奇:命運的偶然轉身

“混”進電視

自己是主持人了?

平視

新聞最核心的在於人

“路標”

渴望年老?

我用主持人的方式做記者

好的記者都是啄木鳥

輿論監督就是新聞的天然屬性

“媒治”

1996-2000拓展:大範圍地走向公眾

我是在給自己樹一面鏡子

好的主持人只可誕生而無法訓練

我是“第三種語言系統”

不要在別人的結論那裡就終止了

有任何問題,切給我

三峽大江截流:中國直播的轉折點

悉尼奧運直播:另一種樣態的直播

2000-2001逃離:拿得起也放得下

換個地平線再升一回

新聞主持人不該被過度消費

“前店後廠”

《子夜》一直就沒誕生

我是防止申奧未成而去的

2001-2003收穫與放棄:製片人生涯

直播常態化

我們第一個報導SARS

“被動”做了兩年製片人

“新聞膠囊”

我必須回到以白岩松的方式做主持

2003-2008轉身:我從未跨越新聞的邊界

人生和職業的轉折期

真正的主持人中心制是內容中心制

足球對我來說就是新聞事件

影響力下降是進步的標誌

新聞的核心必須是嚴肅的

我就是要做一個長跑的人

《新聞周刊》:賣選擇

節目很火是危險的

“看”:中國電視的開創性工作

2008一評論:一個“脫敏”的過程

我看電視評論節目

觀點已經成為新聞了

《新聞1+1》所賣的選擇

有質感的表達:內容為王

評論是一個脫敏的過程

《奧運1+1》:平行邏輯

新聞頻道與“拉瑪西亞”

未來:電視知識分子

我更願意做“希望新聞”

我是央視的八哥

讓新聞有不同的色彩

“岩松工作室”

“聽證會”

新聞的第二、第三落點

至今無法被超越

凝望:鏡頭外的人生

“新聞私塾”

理性現在是個奢侈品

“思想慈善”

“精神地標”

開學了

持有廣院的“原始股”

與這個時代無關的閱讀

生命中最美的饋贈

與讚揚和爭議同行

聆聽:時代的跫音

“路標”手跡

我們能走多遠

我們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

紀念,是為了再次出發

如何領導?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