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美國軍力報告》

《2009年美國軍力報告》

多年來,美國保持著龐大的軍工產業,在世界軍工百強企業中,美國占據一半左右。 美國擁有世界第二數量的軍隊,在全球各戰略要地駐軍。 2008年奧運會期間發生的俄格戰爭,與美國的地區軍事政策關係極大。

《2009年美國軍力報告》 2009年03月31日 08:18 國際先驅導報

點擊進入下一頁

美軍航母常年在東亞活動。圖為3月16日,美軍核動力航母“斯坦尼斯”號在韓國參加美韓聯合軍演。法新社

【作者】嘯宇 特約軍事觀察員

3月25日,美國國防部公布了2009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在這部總共78頁的報告中,包括六部分正文章節——依次為“理解中國的戰略”“中國的軍事戰略和方針”、“軍力現代化的目標與趨勢”、“軍力現代化的資源”、“軍力現代化與台灣海峽安全”和“年度更新”,以及一個名為“中國的全球軍事參與”的特別專題部分。這是自2000年以來美國發布的第九本“中國軍力報告”,延續了渲染所謂“中國軍事威脅論”的基調,引起中方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那么,美國軍隊自己又做得如何呢?作為世界第一軍事大國,美國的軍力膨脹和全球擴張在全世界可謂有目共睹。我們不妨通過此文,來大致了解一下美國的軍力情況。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迄今為止,美軍是世界上唯一能向全球實施大規模投送,並遠離本土在全球任何地方發動局部戰爭的國家。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庫,最大的軍事開支和國防工業,同時也擁有最先進的軍事裝備。冷戰結束以來,世界最強的美軍未在世界政治板塊的破碎和重整中發揮應有的平爭止息作用,反而不斷推動北約東擴和鞏固亞太軍事聯盟,大力建設反導系統導致全球戰略失衡,以軍力為後盾推廣本國意識形態和市場規則,並在伊拉克、前南聯盟、阿富汗頻繁用兵,介入地區事務失當,甚至干涉別國內政。對世界上一些人來說,美軍是他們的保護者,而對另外一些人來說,美軍是戰亂、封鎖與侵略。

國防戰略:為美稱霸世界提供武力保障

2008年6月,美國國防部發布新版國防戰略。此戰略報告指出,美國的國防戰略有5項目標:防衛本土、贏得長期戰爭(當前指針對恐怖主義等非國家行為體的戰爭)、提升安全、懾止衝突、贏得國家戰爭(指可能與主權國家發生的戰爭)。為此要採取的戰略措施是:塑造主要國家的戰略選擇、防止敵手獲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加強和擴大聯盟、確保美國戰略通道和行動自由、加強力量整合。

在新版戰略報告中,除美國要消除直接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與有些遙遠的飛彈和核武器威脅外,美軍一再強調的戰略信條實際上是為美國領導世界提供武力保障。諸如“塑造主要國家的戰略選擇”、“確保美國的行動自由”,實際上是指要通過軍力威懾和戰略手段,使其他大國不能抗衡美國在國際社會的行動,從而讓美國可以為所欲為。

為此,美軍要千方百計維護自己世界最強的地位。在2008年7月25日發布的《美國陸軍現代化戰略》中,直接點明美陸軍建設的目的是“確保美國士兵擁有可能條件下最好的裝備,使美國陸軍成為世上最具優勢的陸上力量,擁有全能作戰能力”。

從美國軍費投入、軍事裝備發展、對外作戰、全球結盟與駐軍體系看,美軍是全球駐紮、全球干預,謀求全面優勢,打擊任何反美力量,遏制任何潛在挑戰者,目的只為保證美國在21世紀領導世界。

軍力提升:要讓對手毫無還手之力

美軍現役總兵力143萬人,海岸警衛與後備役人員90餘萬人。美國人口不到中國人口的四分之一,戰略地理上東西擁有兩洋天險,南北沒有陸上爭端,其軍力規模大大超出本土防禦需要。美軍現役主戰裝備在戰場上經常領先於對手一代,並形成陸、海、空、天、電磁聯合作戰體系。在最近的幾場戰爭中,美軍在單向透明的戰場環境下作戰,以非接觸、非對稱的方式迅速達成戰場勝利。在美軍制天、制空、制海、制電磁優勢下,中小國家及反美武裝除使用近身自殺襲擊、利用複雜地形偷襲外很少有辦法對美軍造成傷亡。

在已經占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美軍仍在不斷加大軍事投入,發展新型武器,以圖始終保持軍事領先。

美國目前在18艘戰略飛彈核潛艇中配置著432枚潛射彈道飛彈,同時擁有現役陸基洲際飛彈550枚(其中“民兵”Ⅲ型500枚,MX“和平衛士”型50枚),

戰略轟炸機208架。這些核武器及運載工具無論在數量還是精度、突防能力上都是世界最強的,使得美國在戰略平衡中一直處於優勢。但美國仍於2002年退出了《反彈道飛彈條約》,大力發展反導系統,努力建立一個“只準我隨時可以打擊全球,但又不讓任何人擁有還手能力”的攻守一體戰略體系。

2008年,美國共進行了11次反導飛行試驗,包括地基中段防禦系統2次、海基中段2次、海基末段3次、末段高空區域防禦2次、“愛國者3”系統2次。

2008年2月21日,美軍使用艦載反導系統的“標準3”飛彈擊毀一枚失控的“美國193”軍事衛星,再次向世界炫耀武力,顯示其擁有反導、反衛星超極實力。

截至2008年底,美國已部署30枚地基攔截彈、24枚末段高空區域攔截彈、34枚“標準3”海基攔截彈和600餘枚“愛國者3”攔截彈。同時,美國助推段反導系統研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機載雷射攔截系統與動能攔截彈系統試驗都取得明顯進展。

在常規軍備領域,美軍不斷開發下一代武器。擁有超音速巡航、隱形、視距外攻擊等第四代作戰能力的F-22“猛禽”戰鬥機已經服役,以確保美國在未來40年內繼續占領世界的天空。迄今東亞地區沒有任何戰機具備F-22的第四代性能,2008年起F-22開始進駐關島,對東亞地區實施威懾布防,對亞洲大陸上多個國家的領空形成潛在威脅。

目前美軍不僅擁有世界最龐大的航母艦隊,而且實現了全部核動力。在主要國家正在為擁有和維持一兩艘常規動力航母而努力之時,美國已經在準備比“尼米茲”級更先進一代的航母。美軍計畫在未來50年中陸續建造11艘“福特”級航母,從而使21世紀的百年海洋成為美國“福特”級航母艦隊的天下。

同時,美軍各種在陸戰場面向未來的單兵作戰系統,以及太空戰裝備都在研發與更新中,表明美軍始終在追求讓對手毫無還手之力的軍力標準,形成對別國泰山壓頂的威脅。

軍費、軍貿:無人可及的“兩座高峰”

多年來,美國國防預算高居世界首位。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美國2007年軍費開支5468億美元,占全球軍費開支40%以上。

雖然美國會將巨額軍事開支通過國會聽證等渠道公諸於眾,但軍工、軍貿的變相支持卻從未包括在內。多年來,美國保持著龐大的軍工產業,在世界軍工百強企業中,美國占據一半左右。美國多年保持著世界第一的武器出口額。這些軍工軍貿收入雖然不直接轉入美軍,但支撐著供美軍使用的大量武器裝備的生產和研發。新武器研製,軍工單位生產與實驗設備運轉,數以十萬計的軍工人員維繫均來自於此。

從某種程度上講,軍工企業為美軍提供著“隱性經濟支持”。企業與軍方的利益共同體共同對決策發生影響,導致美國傾向於使用武力解決國際問題,並在地區戰爭中過度使用軍火彈藥,展示先進武器性能。2008年美國決定向中國台灣地區出售“愛國者3”反導系統、“E-2T”預警機升級服務、“阿帕奇”直升機、“標槍”型飛彈、潛射“魚叉”飛彈和飛機零部件等6項武器裝備,總價值64.63億美元。這筆軍售背後暗藏軍方與軍工企業共同利益的驅動。美國龐大軍工企業與強大軍隊的緊密聯繫,給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脅。

反恐戰爭:傷及大量無辜者

在同主權國家的常規軍力對抗中,美國已經擁有極大優勢。自“9·11”襲擊以來形勢的發展表明,最能威脅美國的是恐怖攻擊,以及反美力量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新安全威脅。

美國在應對複雜的非傳統安全問題時,不明智地採用了傳統的戰爭手段。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兩場戰爭是美軍近年來最主要的工作。簡單粗暴的戰場行動無助於解決當地民眾仇美的問題,既增大了美軍傷亡,更造成當地平民大量死傷。

截至目前,伊拉克戰爭共造成美軍4261人死亡,平民死亡可能高達99,700多人。在阿富汗,美軍目前已經死亡673人,而當地有統計的平民死亡至少有8000人。更加致命的是,美軍在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後沒有對這裡進行充分的戰後治理。導致阿富汗鴉片產量迅速升高。目前世界的鴉片與海洛因產量比戰爭前翻了一番,其中有90%左右來自阿富汗。中亞、中東、俄羅斯等臨近地區和國家毒品消費量因而攀升,大量無辜青年深受其害。

美軍目前聲稱伊拉克形勢好轉,準備迅速結束對伊拉克的占領,集中力量解決阿富汗的問題。但當年魯莽開戰,現在匆忙收兵,留給世界的很有可能是另一個地區亂源

全球奪占:國防“防”到了別國門口

美國的所謂“國防”實際上是全球用兵。海外200個左右的基地和軍事設施支撐著美軍全球駐防和作戰體系。其主要駐防作戰單位是6個按地理劃分“把全球管起來”的聯合司令部,以及6個相應艦隊。分別是第2艦隊(大西洋)、第3艦隊(東、南、北太平洋)、第4艦隊(中南美洲海域)、第5艦隊(印度洋、波斯灣、紅海)、第6艦隊(地中海、黑海)、第7艦隊(西太平洋、印度洋)。

全球駐軍大量消耗美國納稅人的金錢,給一些國家帶來巨大軍事壓力,迫使其不得不選擇曲意結盟、增加軍事開支等不情願的措施。美軍駐紮也給各基地所在國造成許多問題。去年以來,美軍核潛艇、核動力航母在海外接連出現相撞、火災等事故,給相關國家人民帶來核泄露污染的巨大恐慌。然而美軍仍在2008年組建了非洲司令部和重建分管拉美等海域的第4艦隊。目前美軍觸角已經延伸到各國邊境與領海之旁。

控制全球主要戰略通道,在各戰略區域駐軍的美軍卻對各國軍力發展極為敏感,對於任何國家的軍隊走出國門參與國際行動、維護本國正當權益都心存狐疑,宣稱這“可能導致地區軍力失衡”。實際上美軍真正擔心的是自己任意進出別國領土與領海的“行動自由”遭到阻撓。

目前美軍在阿富汗重點用兵,力圖通過長期掌握歐亞大陸腹地監控中、俄、印、巴四個有核國家,向波斯灣、高加索、中亞等戰略要地施加影響。在東亞,美國在日本和韓國常年保持著7.7萬駐軍,其航母可以隨時向有事海域開進,最先進戰機與潛艇可以隨時對附近大國縱深目標實施打擊。對歐亞大陸的前沿部署和遏制使美軍在相關國家面前呈現臨門持劍、虎視眈眈的態勢。

國際貢獻:與軍力極不相稱

美國擁有世界第二數量的軍隊,在全球各戰略要地駐軍。而且美軍戰略宣稱維持自由與和平、進行人道主義援助是美軍職能之一。但美軍在國際維和與人道主義行動中的作用發揮極少。

2008年截至10月底,全球發生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46起,共發生恐怖攻擊事件898起,此外還有大量的糧食危機、自然災害問題需要國際社會給予援助。擁有全球戰略投送能力的強大美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理應發揮較大作用。然而事實卻是,據2008年3月聯合國維和部隊公布的各國貢獻情況,美國當時僅僅提供了268名警察,16名維和觀察員和13人的部隊。美軍派出的29人占當時聯合國維和力量88862人的比例是0·0326%。而2008年6月1日美國國防部公布僅駐伊美軍就達182060人,是整個聯合國維和部隊的2倍多。

儘管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面臨的軍事形勢嚴峻,但美國本土不像中國、俄羅斯等國那樣面臨複雜的陸上邊界,與周邊國家沒有潛在的領土、領海衝突。客觀上美軍需要承擔的本土駐紮與戰備任務較小。2008年,美軍除進行兩場戰爭外,其航母與戰略潛艇耗費大量資源進行了跨洋巡航,僅戰略核潛艇就進行了31次巡航,其全球駐軍也在所轄地區進行了規模龐大的演習和訓練。這些都表明美軍有充分的力量和能力執行保障本國安全以外的任務,遺憾的是,這些力量沒有被用到美軍自己尊崇的人道主義與維和行動中去。

黨同伐異:武力推行西方價值觀

美軍強調職業化,不干預政治的色彩。但實際上美軍在國防戰略中明確指明要捍衛民主自由、打擊獨裁暴政和極端主義。美軍的職責除了保衛本國,還有保衛盟友及與美國有相同看法的國家。

在面對東亞國家間利益爭端中,美國除依據“扶小抑大”的利益制衡準則行事外,還大量摻雜意識形態考慮。在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海洋權益之爭,以及台灣問題上,美軍的傾向無不體現利益之外的政治體制和思想文化考量。

美軍長期近岸存在,軍力不斷更新提升,並對相關國家和地區事務插手,使得東亞國家間協商解決海洋、島嶼爭端困難重重,也阻礙了中國實現國家統一的正常步伐。

而在歐洲,美國的軍事影響在北約東擴框架下不斷東移,反導系統不斷加強建設,加劇了部分東歐國家與俄羅斯的安全碰撞。2008年奧運會期間發生的俄格戰爭,與美國的地區軍事政策關係極大。

總之,美國軍事力量是美國利益與價值觀的捍衛者和推行者,是美國盟友的保護神,但並未給世界帶來普遍的安全保障。美軍要維持的軍力平衡不是真平衡,而是要完全倒向美軍;美軍要保證的行動自由不是大家都自由,而是只有美軍可以為所欲為;美軍要達到的和平不是均等的自由繁榮,而是美軍偵察與火力射程內的“秩序”。

這,就是美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