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蓋爾歸來》

《馬丁.蓋爾歸來》

況且遠走他鄉的人,通常並不像桑克西·達蓋爾那樣,是其家產的繼承人,而是無法或不會留在老家的弟弟。 最後,這一家子在阿爾蒂加落腳,這是個位於庇里牛斯山麓的大平原上的村子,離帕米埃騎馬只有幾個鐘頭的路程。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阿爾蒂加與上游緊挨著的帕耶村,下游緊挨著的勒福薩鎮,及西面山上的勒卡拉鎮之間的經濟往來。

(圖)《馬丁.蓋爾歸來》《馬丁.蓋爾歸來》

作者: (美)娜塔莉·澤蒙·戴維斯 著,劉永華 譯
出 版 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167
印刷時間:
開本: 16開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301148518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歷史 >> 歷史知識讀物 >> 歷史隨筆

編輯推薦

本書以活潑的散文風格寫成,可讀性強,但並未流於簡略。《馬丁·蓋爾歸來》也許是繼芭芭拉-塔克曼的《遙遠的鏡子》之後,敘述最生動、資料最豐富、最引人入勝的歷史著作……它呈現了16世紀法國生活、愛情和司法的豐滿和絢爛的畫面。

內容簡介

1560年的夏日,如果不是有一個裝了一條木腿的人闖進法庭,那個真名叫阿諾。迪蒂爾的精明的農民,幾乎就說服了土魯斯高等法院的法官們,他就是馬丁·蓋爾,擁有馬丁·蓋爾的身份、財產和妻子。當真正的馬丁-蓋爾現身,一切都改變了。四百多年來,這個傳奇故事一再被講述,甚至被搬上舞台和銀幕。娜塔莉·戴維斯在擔任一部法國電影的歷史顧問之後,又進一步去探求這一故事的歷史真相,憑藉她歷史學家的專業訓練和栩栩如牛的敘述技巧,寫下了這部新文化史學的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娜塔莉·澤蒙·戴維斯,1928-,著名歷史學家,美國新文化史的代表人物,專長為歐洲近代早期歷史研究,先岳在布朗大學多倫多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高校執教,曾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觀為普林斯頓大學榮休HenryCharlesLea歷史學教授,同時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兼任歷史學與中世紀研充教授、比較文學中心高級研究員。著作有《近代早期法國的社會與文化》、《馬丁·蓋爾歸來》、《檔案中的虛構》、《銀屏上的奴隸》、《邊緣女人》、《16世紀法國的禮物》、《騙子遊歷記》等。

目錄

戴維斯及其《馬丁·蓋爾歸來》(代譯序)
前言
鳴謝
縮寫說明
導論
第一章 從亨戴到阿爾蒂加
第二章 不安分的農民
第三章 貝特朗·德羅爾斯的名譽
第四章 阿諾·迪蒂爾的面具
第五章 私定的婚姻
第六章 爭執
第七章 里厄審判
第八章 土魯斯審判
第九章 馬丁·蓋爾歸來
第十章 講故事的人
第十一章 離奇的故事,悲慘的故事
第十二章 論瘸子
尾聲
馬丁·蓋爾相關論著選目
譯名對照表
索引

媒體評論

人們只能敬佩娜塔莉·戴維斯的這部重要著作,她在建構歷史的過程中,擺脫了任何類型的意識形態偏見……電影是一部巨片,但娜塔莉·戴維斯的書更加出色。 ——埃馬紐埃爾·勒華拉杜里,《紐約書評》 本書以活潑的散文風格寫成,可讀性強,但並未流於簡略。《馬丁·蓋爾歸來》也許是繼芭芭拉·塔克曼的《遙遠的鏡子》之後,敘述最生動、資料最豐富、最引入人勝的歷史著作……它呈現了16世紀法國生活、愛情和司法的豐滿和絢爛的畫面。 ——羅伯特·C.坎波,《西雅圖時報》 這是迄今為止對這個獨特故事的最細緻的描述。娜塔莉·戴維斯建構了一部社會史傑作,我們由此可以看到那些不懂讀寫、因而也沒有留下記載的16世紀農民的生活。 ——瓊·史特勞斯,《新聞周刊》 娜塔莉·戴維斯將一個成熟學者的專業技巧、業餘讀荇的好奇心以及輕鬆愉悅的文風糅合在一起……在可能和局限、角色和處境之間,戴維斯恰到好處地把握了平衡。人物被放回到歷史之中,同時又沒有脫離社會和政治的因素。 ——帕特·奧夫德黑德,《鄉村之音》

書摘插圖

第一章 從亨戴到阿爾蒂加
1527年,農民桑克西·達蓋爾帶著兄弟皮埃爾,還有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馬丁,拋下法屬巴斯克鄉村的家產,搬到了富瓦縣的一個村子,一個步行需要三個禮拜才能到達的地方。
對巴斯克人來說,這可不是件平常小事。這並不是說拉博德人安土重遷,而是對他們來說,遠行更多是出海,到大西洋捕鯨,甚至遠赴拉布拉多。在他們移民遷居時,他們一般是渡過比達索河,進入西屬巴斯克鄉村,要不就順流而下進入西班牙,而不是走向庇里牛斯山北面的內陸。況且遠走他鄉的人,通常並不像桑克西·達蓋爾那樣,是其家產的繼承人,而是無法或不會留在老家的弟弟。家對巴斯克村民來說非常重要,每座房子都起了名字,繼承人及其妻子會接管這個名字——“他們自稱是某某房子的男女主人,即使那僅僅是個豬圈”,一位不懷好意的觀察者後來曾這么說。
然而,桑克西·達蓋爾的家可不是豬圈。它位於亨戴,正好在法國與西班牙的交界處。根據1528年一位過客的說法,村中沒有幾戶人家,但公地相當多。村民居住在山地、河流與海洋之間,以牧羊、捕魚、種田為生。除了小米之外,這裡的黏土不適宜種植其他作物,但特別適宜蘋果樹;達蓋爾兄弟利用黏土搞起制磚的副業。在拉博德討生活並不容易,但至少在一些遊客的眼中,它也不無可取之處:他們注意到村子的美麗景致,外海捕鯨的奇遇與驚險,捕獲物的分配;男人、女人與小孩在海浪中嬉戲。“整個鄉下的人都歡樂開懷……不論男女,他們總是笑著,開玩笑,跳舞”,1528年一則評論如此說道。
不過,桑克西·達蓋爾還是決定搬走。也許這是因為一直以來戰爭對這一地區的威脅;巴斯克鄉村和納瓦爾長期以來就是法國與西班牙之問爭端的根源,弗朗索瓦一世與查理五世皇帝之問的衝突,對這個邊疆地區是有所影響的。1523年,帝國的軍隊橫掃亨戴地區,拉博德遭到洗劫;1524年,瘟疫肆虐一時;1525年,桑克西的長子馬丁出生了。也許這是出於某種個人的原因,或是桑克西與他的父親、“房子的老主人”(巴斯克語稱之為senior echek—ojaun)之問的爭吵——假如他尚在人世,或是與其他人的爭吵。也許是馬丁的母親動了搬家的心思,據說巴斯克女人性格外向,心直口快。
不管出於何種緣故,桑克西終究還是收拾好家當,與他的家人以及尚未成家的弟弟上路了。祖產還留在亨戴,將來有一天馬丁可能還會繼承它。桑克西即使想要賣出它,也不容易辦到,因為拉博德的習俗(Fors)禁止轉讓祖傳的財產,除非是在急需之時,即使如此,他還須徵得有利害關係的其他親屬的許可。但他可以自由處理通過個人勤勞獲得的任何東西(acquets)。桑克西攜帶的物資充足,完全可以憑著它們在新村子裡站穩腳跟。
這一家子途經的道路,是條熙熙攘攘的大道。它穿過庇里牛斯山脈與平原地區之間歷史悠久的貿易區。隨著土魯斯作為一個銷售重鎮的角色日益重要,這一地區的經濟步伐也日益加速。在薩夫河與阿列日河之問的邊界上,一輛輛車子將球狀的松藍染料運往土魯斯染坊;同時,未修剪的羊毛、或粗或精的毛製品、木材、糧食、酒和水果也被運往土魯斯。達蓋爾一家也許看到:商販正前往地方集市;牧民們趕著牛羊上山避暑,或是遠赴土魯斯與帕米埃平原過冬;香客一路前往當時香火還相當旺的孔波斯泰拉的聖詹姆斯神廟;小伙子離開他們的村子,前往土魯斯與其他地方的街市。在他們的新生活中,這一邊界將會變得舉足輕重。最後,這一家子在阿爾蒂加落腳,這是個位於庇里牛斯山麓的大平原上的村子,離帕米埃騎馬只有幾個鐘頭的路程。
阿爾蒂加沿著萊茲河兩岸一字排開。與東面的阿列日河與西面的加龍河相比,萊茲河只是條小河,但水勢還是很急,不時漲出兩岸,沖壞農民的田地。在這片田地與它們上面的小山上,住著約莫六七十戶人家,以種植桑克西與皮埃爾·達蓋爾熟悉的小米,還有小麥、燕麥和葡萄藤,放牧牛、山羊、特別是綿羊為生。為數不多的工匠也在阿爾蒂加幹活,鐵匠、磨坊主、製鞋匠與裁縫各有一位;也許還有幾種紡織的營生——在附近的鎮子勒福薩,這無疑是存在的。集市不時舉行,邦克伊家的人甚至自稱是“生意人”,但中世紀阿爾蒂加的交易會已一去不復返了,如今當地大部分貿易轉移到了勒福薩鎮。在1562年,也許更早,阿爾蒂加有個駐村公證員;不過無論如何,至少有個公證員從勒福薩鎮來村子裡巡視,並且草擬契約。
達蓋爾家很快就會明白,阿爾蒂加與周圍村鎮有著經濟上的聯繫。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阿爾蒂加與上游緊挨著的帕耶村,下游緊挨著的勒福薩鎮,及西面山上的勒卡拉鎮之間的經濟往來。交易可能還帶著人們沿著萊茲河順流而下,遠及聖伊巴爾斯,往東前往帕米埃市,還有往回逆流朝庇里牛斯山脈方向,來到勒馬斯-德阿齊。阿爾蒂加的讓·邦克伊將一頭母馬租給一位帕耶村的農民達六年之久。一位勒福薩的商人將牛租給勒卡拉鎮的兩位農戶,後者以後在每年9月帕米埃的交易會上付給他糧食。阿爾蒂加的讓諾·德羅每年冬天都前往勒福薩,訂立出售來自他的西班牙綿羊的羊毛的契約;他立即得到貸款,五月帶著羊毛回來。其他人將羊毛賣給帕米埃的商人。一位勒卡拉鎮的牧民與一位聖伊巴爾的商人達成某種協定,普羅文斯語稱之為“加薩勒”(gasailhe):他得到30頭母羊,並負責餵養和放牧;商人與牧民共同分擔將它們趕“上山”的費用,其利潤則由兩人五五分成。帕耶村的雅姆·洛澤與一位帕米埃的商人合夥放牧52頭母羊;他們共同分擔開銷,分享紅利,剪下的羊毛被送到帕米埃,而鹽巴被送到帕耶。糧食與酒類不是以實物租的方式,就是通過勒福薩與帕米埃的農民的買賣進入流通。
對達蓋爾一家來說,這樣一個忙忙碌碌的小世界應該並不完全陌生,因為拉博德的村鎮之間也有貿易往來。與巴斯克鄉村真正的不同之處,在於土地通過繼承與買賣而轉手的方式。在庇里牛斯山下的這片平原,普通人並不刻意去保持家產的完整。阿爾蒂加周圍地區的遺囑,很少讓一個孩子獨得好處,而是為女兒們置辦嫁妝,在幾個兒子中間均分家產——即使兒子有五個之多。(要是只有女兒,那么財產由她們均分。)有時兩兄弟或女婿決定一起耕種土地;有時一位兄弟離開村子,便將他的那份傳給另一位繼承人;最普通的做法是(正如我們在17世紀阿爾蒂加的土地登記簿[terrier]中看到的),繼承人分割土地,結鄰而居。當兩代已婚親屬同居共爨時,這個家庭並不像巴斯克那樣,由老繼承人與新繼承人組成,而是由一位孤寡的父親或母親,通常是母親,與她的其中一位已婚孩子組成的。
在這種情況下,出售一件世襲家產所遇到的阻力,要比在拉博德小得多。一位勒福薩的牧師將園子買給一位商人,他解釋說,在過去的八年里,他得贍養他年老的雙親。阿爾蒂加的安托萬·巴斯萊以35里弗赫的低廉價格,把“他已故的父親雅克·巴斯萊的第四份財產與繼承權”,出售給附近小村的村民,而卡爾代羅兄弟將他們的6舍提(seterees)的土地(略少於三英畝),出售給勒馬斯-德阿齊的格羅斯兄弟,後者正準備在阿爾蒂加安家落戶。
世襲的家產(les propres)雖說不時被出售,但這並不意味著萊茲河兩岸的農民並不看重土地。阿爾蒂加轄下的所有角落的名字,同時也是家族的名字:“勒邦克伊”(Les Banquels)離村中心不遠;“羅爾斯”(Rols)在西面;居住於萊茲河畔的“勒菲斯捷”(LeFuste)的是磨坊主菲斯捷。像葡萄園與草場一樣,耕地也有名字——“阿拉普拉克”(a la plac),“阿勒索布”(al Sobe),“勒阿森普雷”(1es asempres),“阿勒卡塔拉”(al cathala),“拉巴爾巴塞”(la barbasse)——而獲得這些葡萄園和草場的農民,有時將這些名字當作別名來使用。
當然,在阿爾蒂加,家族與土地之間的對應關係,受制於村中的社會經濟結構,這點可能比亨戴還要強烈。處於頂端的是富有的家族,像是班克伊家族,挨在後頭的羅爾斯家族,他們擁有許多地產,遍布於阿爾蒂加,其中一些他們自己耕種,還有一些則出租給其他家庭,收取定額租或分成租。正是這些人從阿爾蒂加村內徵收教會薪俸的稅收,每年從里厄主教手中購買這一權利,還主持村中教堂的教區兄弟會。他們與領主世界之外的上流家族,比方說帕耶村的洛澤家、勒福薩的鄉村貿易商與製鞋匠博埃里家、聖伊巴爾斯的公證員迪福家交好。對照於這些村落精英,我們看到貝爾納·貝特朗及其妻子,他們僅擁有十六舍提地,不足以維持他們自己和六個孩子的生活;牧民讓諾·德羅,在困難時期他得借酒和糧食;還有分成租佃戶富爾兄弟,他們太遲交租,被地產的主人告上法庭。
 ……

書摘與插圖

(圖)《馬丁.蓋爾歸來》《馬丁.蓋爾歸來》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