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學詩》

《香菱學詩》

《香菱學詩》是《紅樓夢》中的一個插曲,描寫的是作者頗具匠心的安排.脂硯齋對此有精闢的分析,應證了古已有之的治學三境界。

《香菱學詩》《香菱學詩》

基本信息

是《紅樓夢》中的一個插曲,但聯繫香菱的一生遭際來看,這個插曲的描寫是作者頗具匠心的安排.脂硯齋對此有精闢的分析,說:"細想香菱之為人也,根基不讓迎探,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所惜者幼年罹禍,命運乖蹇,致
為側室.且曾讀書,不能與林湘輩並馳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豈可不入園哉.故欲令入園,終無可入之隙,籌畫再四,欲令入園必呆兄遠行後方可."香菱是小說中出場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幾歲時被呆霸王薛蟠強買為妾;後來正妻夏金桂一來,她的命運就更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後四十回寫她死於難產,並不符合曹雪芹原來的設計.在情榜當中,香菱位居副冊首位,可見是相當重要的人物.作者寫她學詩,也是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讀者對她的好感.這樣,當她被無情的命運折磨致死時,就使悲劇性更為強烈了.
香菱學詩,大致可分三個步驟.首先是拜黛玉為師,並在黛玉指導下細細品味王維詩;其次是一邊讀杜甫詩,一邊嘗試作詩;其三是經歷了兩次失敗,終於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詩比較幼稚,用語直露,把前人詠月習用的詞藻堆砌起來,湊泊成篇.最大的問題是,全詩沒有表達真情實感,了無新意.詩中所用"月桂""玉鏡""冰盤"等,詞藻陳腐,所以黛玉說"被他縛住了",即不能從前人的套子中跳出來.
她的第二首詩就有所進步了,能用"花香""輕霜"等比喻,又用"人跡""隔簾"等情景烘托,漸漸放開了手腳.但"玉盤""玉欄"等
詞語仍有陳舊的氣息,而且全詩在詠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離題,所以黛玉說"這一首過於穿鑿了".香菱的第三首詩是這樣的: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香菱學詩》《香菱學詩》

一片砧敲千裏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這首詩是成功的.除首聯外,句句都似非寫月,但句句與月相關.用詞典雅含蓄,設意新奇別致.尤其是頷聯,對仗工穩,言淺意深,堪稱精妙.它最大的優點,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詠月而懷人,流露了真情實感.這樣,詩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內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說明了她自己的聰明與優雅素質,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即小說四十九回寫眾人看了她第三首詩所說的"無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此,香菱住在大觀園裡更為名正言順,她做副冊第一人也就順理成章了.
《紅樓夢》中有許多詩詞,這是今天讀者的閱讀難點之一.許多人草草看過,以為作者無所用心,這是可惜的.書中詩詞,往往是與故事情節融為一體的,每個人的詩作都有自己的特點,表現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些詩作,還點明了人物的處境與命運歸宿.如上引香菱詩第三首中的"精華欲掩料應難",實際就是在說香菱目前的情況.因此,仔細品味書中詩詞,也是欣賞《紅樓夢》的樂趣之一.
曹雪芹借寫香菱學詩,還表達了自己對詩藝的一些看法.他特彆強調詩要有新意,要寄情寓興,不能以詞害意,這是一種通脫明達的認識.從課文中,讀者還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較欣賞唐人詩作,如王維,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儀的優秀詩人.
香菱要學詩,不拜身邊的寶釵為師,卻去找黛玉,這也是合乎小說情理的一筆.寶釵博學多才,詩也寫得不錯,但她並不看重這個,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而且,寶釵生性沉穩,不喜歡太麻煩的瑣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學詩的.黛玉雖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卻也有熱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導香菱不厭其煩,循循善誘,而且言簡意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門徑,獲得成功.黛玉的這種表現,是她性格中另一側面的反映.從某種角度說,黛玉比寶釵其實更容易相處,也更同情弱者.

課文中寫到的其他人物,如探春,湘雲,寶玉等,著墨不多,都是陪襯人物.但作者輕點淡染,也頗見精神.如寫湘雲健談,探春機敏,
就符合她們一貫的表現.

全文

如下:
且說香菱見過眾人之後,吃過晚飯,寶釵等都往賈母處去了,自己便往瀟湘館中來。此時黛玉已好了大半,見香菱也進園來住,自是歡喜。香菱因笑道:“我這一進來了,也得了空兒,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這樣,我就拜你作師。你可不許膩煩的。”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捲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Д,謝,阮,庚,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香菱聽了,笑道:“既這樣,好姑娘,你就把這書給我拿出來,我帶回去夜裡念幾首也是好的。”黛玉聽說,便命紫娟將王右丞的五言律拿來,遞與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紅圈的都是我選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問你姑娘,或者遇見我,我講與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見香菱笑吟吟的送了書來,又要換杜律。黛玉笑道:“共記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紅圈選的我盡讀了。”黛玉道:“可領略了些滋味沒有?”香菱笑道:“領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說與你聽聽。”黛玉笑道:“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你且說來我聽。”香菱笑道:“據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這話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從何處見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聯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青’兩個字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裡倒象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還有‘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這‘余’字和‘上’字,難為他怎么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雲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象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正說著,寶玉和探春也來了,也都入坐聽他講詩。寶玉笑道:“既是這樣,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說他這‘上孤煙’好,你還不知他這一句還是套了前人的來。我給你這一句瞧瞧,更比這個淡而現成。”說著便把陶淵明的“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翻了出來,遞與香菱。香菱瞧了,點頭嘆賞,笑道:“原來‘上’字是從‘依依’兩個字上化出來的。”寶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講,越發倒學雜了。你就作起來,必是好的。”探春笑道:“明兒我補一個柬來,請你入社。”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過是心裡羨慕,才學著頑罷了。”探春黛玉都笑道:“誰不是頑?難道我們是認真作詩呢!若說我們認真成了詩,出了這園子,把人的牙還笑倒了呢。”寶玉道:“這也算自暴自棄了。前日我在外頭和相公們商議畫兒,他們聽見咱們起詩社,求我把稿子給他們瞧瞧。我就寫了幾首給他們看看,誰不真心嘆服。他們都抄了刻去了。”探春黛玉忙問道:“這是真話么?”寶玉笑道:“說謊的是那架上的鸚哥。”黛玉探春聽說,都道:“你真真胡鬧!且別說那不成詩,便是成詩,我們的筆墨也不該傳到外頭去。”寶玉道:“這怕什麼!古來閨閣中的筆墨不要傳出去,如今也沒有人知道了。”說著,只見惜春打發了入畫來請寶玉,寶玉方去了。香菱又逼著黛玉換出杜律來,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個題目,讓我謅去,謅了來,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謅一首,竟未謅成,你竟作一首來。十四寒的韻,由你愛用那幾個字去。”
香菱聽了,喜的拿回詩來,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捨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無心,坐臥不定。寶釵道:“何苦自尋煩惱。都是顰兒引的你,我和他算帳去。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弄成個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別混我。”一面說,一面作了一首,先與寶釵看。寶釵看了笑道:“這個不好,不是這個作法。你別怕臊,只管拿了給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說。”香菱聽了,便拿了詩找黛玉。黛玉看時,只見寫道是: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香菱學詩》《香菱學詩》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黛玉笑道:“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把這首丟開,再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
香菱聽了,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詫異。李紈,寶釵,探春,寶玉等聽得此信,都遠遠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見他皺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寶釵笑道:“這個人定要瘋了!昨夜嘟嘟噥噥直鬧到五更天才睡下,沒一頓飯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聽見他起來了,忙忙碌碌梳了頭就找顰兒去。一回來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這會子自然另作呢。”寶玉笑道:“這正是‘地靈人傑’,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么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可見天地至公。”寶釵笑道:“你能夠象他這苦心就好了,學什麼有個不成的。”寶玉不答。
只見香菱興興頭頭的又往黛玉那邊去了。探春笑道:“咱們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沒有。”說著,一齊都往瀟湘館來。只見黛玉正拿著詩和他講究。眾人因問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難為他了,只是還不好。這一首過於穿鑿了,還得另作。”眾人因要詩看時,只見作道:
非銀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護玉盤。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乾。
只疑殘粉塗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夢醒西樓人跡絕,余容猶可隔簾看。
寶釵笑道:“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個‘色’字倒還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這也罷了,原來詩從胡說來,再遲幾天就好了。”香菱自為這首妙絕,聽如此說,自己掃了興,不肯丟開手,便要思索起來。因見他姊妹們說笑,便自己走至階前竹下閒步,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一時探春隔窗笑說道:“菱姑娘,你閒閒罷。”香菱怔怔答道:“‘閒’字是十五刪的,你錯了韻了。”眾人聽了,不覺大笑起來。寶釵道:“可真是詩魔了。都是顰兒引的他!”黛玉道:“聖人說,‘誨人不倦’,他又來問我,我豈有不說之理。”李紈笑道:“咱們拉了他往四姑娘房裡去,引他瞧瞧畫兒,叫他醒一醒才好。”
說著,真箇出來拉了他過藕香榭,至暖香塢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著睡午覺,畫繒立在壁間,用紗罩著。眾人喚醒了惜春,揭紗看時,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見畫上有幾個美人,因指著笑道:“這一個是我們姑娘,那一個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會作詩的都畫在上頭,快學罷。”說著,頑笑了一回。
各自散後,香菱滿心中還是想詩。至晚間對燈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後上床臥下,兩眼鰥鰥,直到五更方才朦朧睡去了。一時天亮,寶釵醒了,聽了一聽,他安穩睡了,心下想:“他翻騰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這會子乏了,且別叫他。”正想著,只聽香菱從夢中笑道:“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寶釵聽了,又是可嘆,又是可笑,連忙喚醒了他,問他:“得了什麼?你這誠心都通了仙了。學不成詩,還弄出病來呢。”一面說,一面梳洗了,會同姊妹往賈母處來。原來香菱苦志學詩,精血誠聚,日間做不出,忽於夢中得了八句。梳洗已畢,便忙錄出來,自己並不知好歹,便拿來又找黛玉。剛到沁芳亭,只見李紈與眾姊妹方從王夫人處回來,寶釵正告訴他們說他夢中作詩說夢話。眾人正笑,抬頭見他來了,便都爭著要詩看。
話說香菱見眾人正說笑,他便迎上去笑道:“你們看這一首。若使得,我便還學,若還不好,我就死了這作詩的心了。”說著,把詩遞與黛玉及眾人看時,只見寫道是: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裏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眾人看了笑道:“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社裡一定請你了。”香菱聽了心下不信,料著是他們瞞哄自己的話,還只管問黛玉寶釵等。

香菱學詩(譯文)

且說香菱見過眾人之後,吃過晚飯,寶釵等都往賈母處去了,自己便往瀟湘
館中來。此時黛玉已好了大半,見香菱也進園來住,自是歡喜。香菱因笑道:
“我這一進來了,也得了空兒,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
“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
然這樣,我就拜你作師。你可不許膩煩的。”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
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
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舊
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
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
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黛玉道:“正

《香菱學詩》《香菱學詩》

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
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
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
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
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
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
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
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香菱聽了,笑道:“既這樣,好姑娘,你就把這書給我拿出來,我帶回去夜裡念
幾首也是好的。”黛玉聽說,便命紫娟將王右丞的五言律拿來,遞與香菱,又道:
“你只看有紅圈的都是我選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問你姑娘,或者遇見我,
我講與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
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見香菱笑吟吟的送了書來,又要換杜律。黛玉笑
道:“共記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紅圈選的我盡讀了。”黛玉道:“可領
略了些滋味沒有?”香菱笑道:“領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說與你聽聽。”
黛玉笑道:“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你且說來我聽。”香菱笑道:“據我看
來,詩的好處,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
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這話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從何處見得?”香
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聯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
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
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字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
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裡倒像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還有‘渡頭余落日,
墟里上孤煙’:這‘余’字和‘上’字,難為他怎么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
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
竟是碧青,連雲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像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正說著,寶玉和探春也來了,也都入坐聽他講詩。寶玉笑道:“既是這樣,
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
笑道:“你說他這‘上孤煙’好,你還不知他這一句還是套了前人的來。我給你
這一句瞧瞧,更比這個淡而現成。”說著便把陶淵明的“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
煙”翻了出來,遞與香菱。香菱瞧了,點頭嘆賞,笑道:“原來‘上’字是從
‘依依’兩個字上化出來的。”寶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講,越發倒學
雜了。你就作起來,必是好的。”探春笑道:“明兒我補一個柬來,請你入社。”
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過是心裡羨慕,才學著頑罷了。”探春黛玉
都笑道:“誰不是頑?難道我們是認真作詩呢!若說我們認真成了詩,出了這園
子,把人的牙還笑倒了呢。”寶玉道:“這也算自暴自棄了。前日我在外頭和相
公們商議畫兒,他們聽見咱們起詩社,求我把稿子給他們瞧瞧。我就寫了幾首給
他們看看,誰不真心嘆服。他們都抄了刻去了。”探春黛玉忙問道:“這是真話
么?”寶玉笑道:“說慌的是那架上的鸚哥。”黛玉探春聽說,都道:“你真真
胡鬧!且別說那不成詩,便是成詩,我們的筆墨也不該傳到外頭去。”寶玉道:
“這怕什麼!古來閨閣中的筆墨不要傳出去,如今也沒有人知道了。”說著,只
見惜春打發了入畫來請寶玉,寶玉方去了。香菱又逼著黛玉換出杜律來,又央黛
玉探春二人:“出個題目,讓我謅去,謅了來,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
月最好,我正要謅一首,竟未謅成,你竟作一首來。十四寒的韻,由你愛用那幾
個字去。”
香菱聽了,喜的拿回詩來,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捨不得杜詩,又讀兩首。
如此茶飯無心,坐臥不定。寶釵道:“何苦自尋煩惱。都是顰兒引的你,我和他
算帳去。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弄成個呆子了。”香菱笑道:
“好姑娘,別混我。”一面說,一面作了一首,先與寶釵看。寶釵看了笑道:
“這個不好,不是這個作法。你別怕臊,只管拿了給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說。”
香菱聽了,便拿了詩找黛玉。黛玉看時,只見寫道是: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黛玉笑道:“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
皆因你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把這首丟開,再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
香菱聽了,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
神,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詫異。李紈、寶釵、探春、寶玉等聽得此信,
都遠遠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見他皺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寶釵笑道:
“這個人定要瘋了!昨夜嘟嘟噥噥直鬧到五更天才睡下,沒一頓飯的工夫天就亮
了。我就聽見他起來了,忙忙碌碌梳了頭就找顰兒去。一回來了,呆了一日,作
了一首又不好,這會子自然另作呢。”寶玉笑道:“這正是‘地靈人傑’,老天
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么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
可見天地至公。”寶釵笑道:“你能夠像他這苦心就好了,學什麼有個不成的。”
寶玉不答。
只見香菱興興頭頭的又往黛玉那邊去了。探春笑道:“咱們跟了去,看他有
些意思沒有。”說著,一齊都往瀟湘館來。只見黛玉正拿著詩和他講究。眾人因
問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難為他了,只是還不好。這一首過於穿鑿了,
還得另作。”眾人因要詩看時,只見作道:
非銀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護玉盤。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乾。
只疑殘粉塗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夢醒西樓人跡絕,余容猶可隔簾看。寶釵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
一個‘色’字倒還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這也罷了,原來詩從胡說來,再遲
幾天就好了。”香菱自為這首妙絕,聽如此說,自己掃了興,不肯丟開手,便要
思索起來。因見他姊妹們說笑,便自己走至階前竹下閒步,挖心搜膽,耳不旁聽,
目不別視。一時探春隔窗笑說道:“菱姑娘,你閒閒罷。”香菱怔怔答道:“
‘閒’字是十五刪的,你錯了韻了。”眾人聽了,不覺大笑起來。寶釵道:“可
真是詩魔了。都是顰兒引的他!”黛玉道:“聖人說,‘誨人不倦’,他又來問
我,我豈有不說之理。”李紈笑道:“咱們拉了他往四姑娘房裡去,引他瞧瞧畫
兒,叫他醒一醒才好。”
說著,真箇出來拉了他過藕香榭,至暖香塢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著睡
午覺,畫繒立在壁間,用紗罩著。眾人喚醒了惜春,揭紗看時,十停方有了三停。
香菱見畫上有幾個美人,因指著笑道:“這一個是我們姑娘,那一個是林姑娘。”
探春笑道:“凡會作詩的都畫在上頭,快學罷。”說著,頑笑了一回。
各自散後,香菱滿心中還是想詩。至晚間對燈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後上床
臥下,兩眼鰥鰥,直到五更方才朦朧睡去了。一時天亮,寶釵醒了,聽了一聽,
他安穩睡了,心下想:“他翻騰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這會子乏了,且別叫他。”
正想著,只聽香菱從夢中笑道:“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寶釵聽了,
又是可嘆,又是可笑,連忙喚醒了他,問他:“得了什麼?你這誠心都通了仙了。
學不成詩,還弄出病來呢。”一面說,一面梳洗了,會同姊妹往賈母處來。原來
香菱苦志學詩,精血誠聚,日間做不出,忽於夢中得了八句。梳洗已畢,便忙錄
出來,自己並不知好歹,便拿來又找黛玉。剛到沁芳亭,只見李紈與眾姊妹方從
王夫人處回來,寶釵正告訴他們說他夢中作詩說夢話。眾人正笑,抬頭見他來了,
便都爭著要詩看,且聽下回分解。

賞析

三、補充注釋

①〔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此說當存疑。很可能這是就詩境而言,如“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杜甫《秋興·其七》),出句為虛境,對句為實境。如就詞性而言,只能是實對實,虛對虛。

②〔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近體詩(律詩和絕句)詩句的平仄既有嚴格規定,又可以靈活處理。每句第一、三、五字為平聲者可以仄聲代,反之亦然;但第二、四、六字必須嚴守規定,不得隨意改變。

③〔斷不可學這樣的詩〕這是黛玉對陸游那兩個詩句的批評。按:所引陸詩出自《劍南詩集》卷引,原題是《書室明,終日婆娑其間,倦則扶杖至小園,戲作長句·其二》,據此可知這是休閒之作,說不上有什麼深邃的意境。古人云:法乎其上,僅得其中;法乎其中,僅得其下。黛玉主張先學王維、杜甫、李白的詩,即有“法乎其上”之意;對休閒之作她是瞧不上眼的,所以說“斷不可學這樣的詩”。

④〔灣住〕停泊。灣,一本作“”。

⑤〔紫鵑〕黛玉的丫頭。

⑥〔會心處不在多〕“多”,當做“遠”。按:此語出自《世說新語·言語第二》:“簡文(東晉簡文帝司馬昱)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指莊子的處世哲學)也。’”寶玉說這話的意思是,評論詩文當以個人內心體驗為主,不必舍近(個人體驗)求遠。

⑦〔十四寒〕我國古代的韻書把同韻的字歸為一部,每韻用一個字標目,按次排列。在《佩文韻府》里,“寒”韻的次第排在上平十四位,故稱“十四寒”。下文“十五刪”表明“刪”韻的次第排在上平十五位。

⑧〔入畫〕惜春的丫頭名。

⑨關於香菱的題詩:《紅樓夢》第五回載,太虛幻境薄命司存有“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及又副冊。副冊首頁有詩一首:“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芳魂返故鄉。”此詩概括了香菱一生。

四、香菱詩第三稿注釋

①〔精華欲掩料應難〕大意是月光燦爛,想掩蓋也掩蓋不了。精華,本道家語“日精月華”,光華、光輝之意。

②〔影自娟娟魄自寒〕它的外貌是那樣娟秀,背面卻是那樣淒清。影,這裡指月的正面。魄,月的背面,即不受日光照射那一面。從作法上看,本句中的“寒”字乃一篇之骨,以下借“砧敲”“雞唱”“聞笛”“倚欄”寫離愁及故園之思,皆本此。

③〔一片砧(zhēn)敲千裏白〕皓月當空,銀光一瀉千里,處處傳來婦人衣之聲。砧,捶衣時墊在下面的石頭。李白《子夜吳歌》云:“長安一片月,萬戶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香菱化用此詩意境,表達婦人對遠在邊陲的丈夫的思念──這種思念在月下衣時變得更加濃烈。

④〔半輪雞唱五更殘〕缺月在天,雄雞高唱,正是五更將盡時分。五更,相當於凌晨四至六時。這並非單純寫景。古人出行大多在黎明時分,因此寫黎明景象正是為了寫別情。例如:

“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後唐牛希濟《生查子》)

“月華收,雲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宋柳永《採蓮令》

“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樓上闌乾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宋周邦彥《蝶戀花》)

香菱這首詩將“半輪(月)”“雞唱”“五更殘”這三個典型細節融成一體,也正是為了渲染離別時黯然傷神的氣氛。

⑤〔綠蓑江上秋聞笛〕綠蓑,泛指江上的人,不限於漁翁。秋聞笛,可理解為秋夜月下聞笛。笛聲淒清、高遠,能引發人們對故鄉以及遠方親友的思念。李白《春夜洛陽聞笛》云:“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香菱這一句所表達的也正是這種感情。

⑥〔紅袖樓頭夜倚欄〕“樓頭夜倚欄”,更確切地說,當是“樓頭倚欄望月”,在古代詩詞中已成為一個用來表述相思之情的典型化細節。例如“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時圓”(韋應物《寄李儋元錫》),“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范仲淹《蘇幕遮》)等。香菱此句亦不例外。

⑦〔博得嫦娥應自問,何緣不使永團圓〕大意是,嫦娥看到人間有如此濃重的離情,不禁問自己道:“為什麼不能讓那些分離了的親人重新團聚在一起,永不分離呢?”一說,這是嫦娥因月有盈虧這種現象而發問,她希望夜夜都是滿月。香菱以此結束全詩也表明了她跟父母團聚的希望。

五、教與學的動人樂章──《香菱學詩》賞析(王學華

讀《香菱學詩》,不禁驚嘆於林黛玉的深厚學識和教育藝術,也深深地為香菱的虛心好學、刻苦勤勉所感動。林黛玉不愧為飽讀詩書、深諳教藝的好老師,香菱也不愧為聰穎靈秀、極富悟性的好學生。在《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里,她們共同演繹了一曲教與學的動人樂章,展示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獨特層面。

(一)教的極致

在《紅樓夢》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們看到的卻是一位學識淵博、熱情大方、具有詩人氣質的好老師。當香菱求教於她時,她不像寶釵那樣的囿於禮節規矩而推託,反而饒有興致地承擔起老師的責任。她說:“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樂為人師,當仁不讓,主動、率真、自信,溢於言表。她首先鼓勵香菱樹立信心:學詩“什麼難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有了自信心,香菱自然上了勁,從而有信心有興趣地學下去。林黛玉簡單明確地提出了作詩的要領,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顧慮,很快縮短了教與學之間的距離。她講述“課程”提綱挈領,高屋建瓴,道規律,明要旨,生動形象,深入淺出,使香菱懂得“取法乎上”的重要性。她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循序漸進,要重視積累和感悟。且看林黛玉的教法:

第一單元,把王維的五言律詩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先體會情景統一,進入詩情畫意。

第二單元,讀杜甫的七言律詩一二百首,進一步體會“真景物、真感情”,明白詩的功力。

第三單元,讀李白的七言絕句一二百首,“返璞歸真”,培養詩的個性與想像力。

林黛玉安排的三個教程,注重基礎,全面落實,重視誦讀和感悟,這正是後人歸納的境界三層次。

不僅如此,林黛玉在教學中強調自學,重視讀說聽寫的綜合訓練;強調實踐和探究,重視能力的培養。“共記得多少首?”“可領略了些滋味沒有?”“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你且說來我聽。”“你竟作一首來。”……林黛玉深諳教學的原理,做到及時檢查反饋,交流討論,訂正總結,從而全面提高成績。當香菱寫出第一首詩時,林黛玉及時點撥:“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同時,幫助她找出失敗的原因:“你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並積極引導她要敢於創新:“把這首丟開,再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當香菱拿來第二首詩作時,林黛玉雖然深感婉惜──“自然算難為他了”,但還是實事求是,嚴格要求:“這一首過於穿鑿了,還得另作。”直至她最後寫出新巧而有意趣的佳作來。

在這裡,曹雪芹簡直把教學的過程寫絕了,我們讀“香菱學詩”這一節,完全可以品讀出另類的林黛玉,她不但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老師,一個有詩性、有靈性、有悟性、有耐性、有創造性、有豐富教學經驗、有生機和活力的好老師。黛玉如此善教,必將很快地把靈氣帶給學生,並讓學生樂學不疲,這是她境界的必然,這當然也是曹雪芹的得意之筆。

(二)學的境界

做學問如香菱者,恐怕並不多見。她聰穎靈秀求師心切至誠至純,不但好學樂學,而且善學苦學,終以自己的努力,取得驕人的成績。

1.樂學。香菱雖賤為人妾,但她骨子裡卻流著詩書翰墨人家的血液,對於詩歌,她早就有著真情的嚮往,內心裡也早有著學詩的願望,但苦於沒有機會,只好自己弄本舊詩,偷空就看兩首,因而她的內心也存有“重簾不捲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一類的詩句。她的學詩絕不同於無聊貴族的閒情逸緻和鄙俗之徒的攀附風雅,而是一種執著頑強的自我回歸,是一個詩性女兒對詩性情懷和詩性人格乃至詩性理想的執著追求。她一入園就向寶釵求教,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求學精神,可惜寶釵雖懂詩但終以禮節規矩為重,婉拒了香菱的懇求。但香菱沒有失去學習的信心,碰了軟釘子後,自己便往瀟湘館來,直言求黛玉教詩,終於獲得了黛玉的教誨。古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香菱學詩,既好之又樂之,因而也便有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2.善學。香菱非常善於學習,她不但認真聽老師講課,按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做,而且注重把老師所教的內容加以整理歸納,及時消化。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品讀、理解和感悟,注重積累和運用。且看香菱是如何悟詩的:“據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在剛起步的第一階段,她就悟到了詩的滋味和真諦。其言簡樸,其理精深。她把詩歌意象和生活經驗有機結合,通過聯想、想像這詩的兩翼,讓自己的樸素感性升入高深的理性殿堂,表現出自己獨有的詩歌領悟能力。其重意輕物、重悟輕解的取向又直追“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空靈詩境。讀詩悟詩談詩之後自然還得作詩,香菱通共將一首詠月詩寫了三次,前兩次要么滯澀生硬,要么穿鑿單一,但她不灰心喪氣,認真總結寫作經驗,找出自己的不足,終於捕捉到新鮮的意象,寫出鮮活的詩作來。

3.苦學。常言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香菱在學詩的過程中不僅僅依靠聰敏和悟性,更是依靠苦與勤。香菱面聆黛玉教誨後,遂按要求借書吟讀。“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其苦心、專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讚嘆。當香菱拿到寫作詩題後,“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捨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無心,坐臥不定”。她邊讀邊悟邊寫,現炒現賣,終於寫得一首。但只因措詞不雅,聲韻生硬,單調滯澀而被要求重寫。你看那香菱,“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皺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香菱的苦心、專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怪不得連寶釵也直讚美:“能夠像他這苦心就好了,學什麼有個不成的。”當第二次詩作失敗後,香菱仍舊忘我地用功,繼續努力,她“便自己走至階前竹下閒步,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到了痴狂的地步。“至晚間對燈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後上床臥下,兩眼鰥鰥,直到五更方才朦朧睡去了”。她冥思苦索,已近入魔,但終於以自己的苦心誠心換得了詩神繆斯的青睞,覓得了佳句。第三次的詩作看似夢中偶得,實是多次錘鍊苦心孤詣的結晶。

香菱學詩的過程,應證了古已有之的治學三境界,其第一境界是“懸想”階段:“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階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頓悟”階段:“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從懸想到苦索到頓悟,曹雪芹為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學詩的借鑑,也是所有藝術創造的借鑑,這也正是典型性人物形象價值之所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