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性發展論》

《非性發展論》

《非線性發展論》是2009年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伍裝。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非線性發展論
《非線性發展論》初步構建了一個非線性發展理論的基本框架。非線性發展的理論結構可以通過對制度結構的非線性變遷(生產關係變革方式)、非線性工業化模式(生產力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非線性變遷(它反映經濟基礎、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等三個層面展開分析而形成。在非線性發展理論中,不僅這三個方面構成各自的相對獨立系統,而且這三個相對獨立的系統相互之間也存在著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系統,對這一系統及其演變過程的分析構成非線性發展理論的基本分析框架。

【書摘插圖】

《非線性發展論》由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第二,非線性工業化模式的不確定性。與線性工業化模式不同,非線性工業化並不像線性工業化模式那樣嚴格存在確定的起點(如資本原始積累)、確定的階段(如起飛前階段、起飛階段等)、確定的過程(從自然經濟到商品經濟,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從二元結構到一元結構)和確定的方向(提高經濟效率和生活質量),非線性工業化模式不僅起點是多元的,路徑和過程是多元的,而且方式、階段、方向和價值標準也是各不相同的。非線性工業化模式的不確定性是基於不同國家和地區工業化條件及其演變,以及工業化可能的路徑和發展方向的不確定性而形成的。儘管非線性工業化存在著如此多的不確定性,但非線性工業化並非是不可琢磨的,非線性式業化模式也存在一些共性。如果我們將工業化過程看作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的話,那么,非線性工業化模式的共性就是一個國家、地區或社會群體中大多數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而這種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是通過不同類型的工業化方式來實現的。第三,非線性工業化模式的多元文化精神。非線性工業化模式並非像線性工業化模式那樣僅僅體現為單一的科學理性特徵,雖然非線性工業化在採用現代工業生產和現代科學技術方面也離不開科學理性的特徵,但非線性工業化並非僅僅依靠這種科學理性工具。非線性工業化模式中還存在多種多樣的非科學理性精神,其中包括社會傳統習俗、倫理道德觀念、傳統文化價值標準,甚至不同的宗教精神等,這是非線性工業化模式與線性工業化模式的重要區別之一。

【目錄】-

非線性發展論
前言/1
第1章 非線性發展的概念界定及其理論結構/1
一、線性增長、線性發展和非線性發展/1
二、非線性發展理論的基本框架/4
第2章 歷史預期、經濟互補性、多重均衡與非線性發展/7
一、歷史預期與經濟發展方式/7
二、經濟互補性與多元發展方式/9
三、歷史初始條件對非線性過程的影響:李雅甫諾夫指數/12
四、協調進化博弈的多重均衡與非線性發展過程/14
第3章 科學發展觀與非線性發展理論/17
一、從“反發展主義”看傳統發展理論的缺陷/17
二、非線性發展理論體現出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思想/24
第4章 非線性發展中的工業化模式/28
一、線性工業化模式/28
二、非線性工業化模式/40
三、從線性工業化模式到非線性工業化模式/50
第5章 非線性工業化的經濟制度基礎/62
一、多元經濟制度形式/62
二、多元經濟制度與競爭、差異和壟斷優勢/67
三、多元經濟制度形成中的政府/71
第6章 工業化初始條件與收斂路徑及發散路徑/73
一、工業化初始條件的多樣性/73
二、工業化初始條件與收斂路徑/76
三、工業化初始條件與發散路徑/80
第7章 非線性工業化目標體系、道路及其實現條件/85
一、非線性工業化目標體系/85
二、非線性工業化道路及其實現條件/96
第8章 制度結構的非線性變遷/107
一、“結構一非線性”轉換/107
二、社會經濟制度的“結構性陷入”和“結構變形”/110
三、非線性過程的一般模型/114
四、社會經濟制度過渡的周期性/115
五、社會經濟過渡的非線性演進/118
第9章 不確定性與非線性制度變遷過程/122
一、制度變遷的非線性過程/122
二、社會經濟過渡中的不確定狀態分析/124
三、信息不對稱與預期收益一致性/128
四、不確定性研究在制度經濟學中的位置/133
第10章 非線性發展條件下的非正式制度/136
一、非正式制度的功能和特徵/136
二、非正式制度對兩種工業化的不同作用/139
三、非線性工業化模式中的非正式制度/143
第11章 多元化生活方式與非線性發展/147
一、自由、發展與生活方式/147
二、線性發展對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影響/148
三、作為非線性發展重要內容的多元化生活方式及其變遷/149
第12章 多元化生活狀態/152
一、引言:相關概念界定/152
二、工業化過程中的強者/154
三、工業化時代的英雄/159
四、尋租者的交易/166
五、知識分子的生活/174
六、普通人的生活/182
七、進城的人們/189
第13章 多元化生活觀念/197
一、觀念的差異、衝突和交往/197
二、信仰中的預期/205
三、對話/213
第14章 多元化生活方式變遷/222
一、從進化模型看生活方式的變遷:普瑞斯方程/222
二、多元化生活方式變遷中的“物理”和“心理”及其相互作用/224
三、面對生活的變遷/227
四、向現代文明的轉換/230
五、多元化生活方式變遷中的精神/238
第15章 收入水平差距、生活方式差異與非線性發展/248
一、為什麼在分配理論中引入生活方式的概念/248
二、兩種差異性變遷的衝突與契合/251
三、從單一發展模式向多元發展模式轉換/255
第16章 非線性發展的經濟秩序原則/258
一、不同的經濟秩序屬性/258
二、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的主要原則及基本特徵/262
三、社會主義經濟的非線性工業化/268
第17章 開放條件下的非線性工業化/271
一、經濟全球化環境下非線性工業化和線性工業化共存/271
二、非線性工業化的融合和變異/273
三、非線性工業化發展的一般趨勢/276
第18章 中國非線性發展道路的選擇/280
一、歷史的經驗和教訓/280
二、中國非線性發展模式的基本特徵/284
三、國家主導、動態協調與非線性發展/287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