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劉伯承

青年劉伯承

《青年劉伯承》影片描寫了青年劉伯承在反袁救國鬥爭中具有傳奇色彩的戰鬥經歷,表現了劉伯承英勇善戰、意志頑強、積極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的不懈精神。敘述了劉伯承在吳玉章、楊暗公等進步人士的影響下,最終走上共產主義道路的故事。

電影簡介

《青年劉伯承》《青年劉伯承》

電影名:青年劉伯承
導 演:趙為恆
編 劇:劉蒙畢必成
主 演:孫松杜麗露王志剛劉永泉
上 映:1996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故事梗概

青年劉伯承青年劉伯承

1916年夏,四川反袁起義軍總司令熊克武率軍進入重慶。他派人去找劉伯承歸隊。但嫉妒劉伯承才能的副官章雅光拒不引見,想用幾塊銀元打發他,劉伯承憤然離去。 劉伯承流落街頭,在破廟裡結識了以乞討為生的孤女小川香,兩人相依為命。
劉伯承的悲壯的《滿江紅》的簫聲引來了他當年的部下王小剛,從此,劉伯承才又回到了熊克武的部隊,率領第九旅征討北洋軍。他指揮的部隊連克大足、渠縣、新都等重鎮,屢建奇功,使北洋軍望風喪膽,被譽為當代劉伯溫、川軍一條龍。
蔡鍔將軍在日本逝世,滇軍大亂,北洋軍捲土重來。劉伯承指出川軍應與滇軍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北洋軍,並自告奮勇與滇軍談判,取得成功。 1917年,孫中山發起護法戰爭,川軍與滇軍向成都挺進,劉伯承任先鋒營營長,率先攻入成都,孫中山來電嘉獎。劉伯承遭到章雅光等人的排擠,只被任命為副團長,他安之若素。
1919年秋,參加孫中山軍政會議的四川代表吳玉章回來,劉伯承冒雨去見吳玉章,兩人共同探討救國救民的真理,吳玉章介紹劉伯承讀《共產黨宣言》 ,兩人談得投機,相見恨晚。 1920年,雲南軍閥唐繼堯入侵四川,形勢危急,熊克武任命劉伯承為第二混成旅前敵總指揮,並解刀相贈,劉伯承率部與川軍各部協同作戰,粉碎滇軍進攻,奪回成都,收復重慶。1921年,川軍內部有人投靠北洋軍,劉伯承奉命打敗楊森和賴心輝,在激戰中劉伯承左腿中彈被送回成都。
劉伯承厭倦了軍閥之間這種無意義的征戰,他看到打來打去,民眾深受其苦,戰士們的血白流了,他謝絕了提升,不再出戰,他要尋找一條新的革命道路。王小剛與小川香在武侯祠為劉伯承送行,劉伯承決定與吳玉章同去上海考察革命形勢,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感召力使一代英才劉伯承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終極目標。

影片看點

青年劉伯承青年劉伯承

青年時代的劉伯承在反袁救國的鬥爭中,屢建戰功,為四川反袁各派所矚目。豐都戰役中子彈從他右眼射進太陽穴穿出,可他卻大難不死,成為一個傳奇的軍神武將。 經過艱難曲折,劉伯承回到了四川討袁總司令熊克武身邊,率部橫掃北洋軍,連克諸城。
1917年2月,孫中山電令雲貴川統一發動護法戰爭。劉伯承率部首先攻進成都,熊克武因此晉升為上將。由於章雅光等人的嫉妒排斥,劉伯承只被任命為團副。眾官兵為此不平,劉伯承卻安之若泰。1919年,吳玉章回到成都,介紹了嚴峻的形勢,並讓劉伯承閱讀《共產黨宣言》,二人深感相見恨晚,劉伯承對共產黨有了初步認識。1921年,川軍內部發動內亂,劉湘、楊森投靠了北洋軍,熊克武這才開始重用劉伯承。而劉伯承卻拒絕了川軍的高官厚祿,毅然和吳玉章一道離開四川,走上了為中國革命而奮鬥的光輝道路。

影片評價

影片以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和恢宏激烈的戰鬥場面、雄渾凝重的音樂氣氛,藝術地再現了劉伯承青年時代英勇善戰,屢建奇功,追求真理,最終走上共產主義革命之路的戰鬥歷程。片中劉伯承的扮演者是北京電影製片廠青年演員孫松,他在《渴望》中飾演的王滬生已家喻戶曉;熊克武的扮演者是表演藝術家杜雨露,《紀委書記》中的“老貓”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章雅光的扮演者是《年輪》中徐克的扮演者王志剛。導演趙為恆曾執導獲獎影片《炮兵少校》;攝影師格日圖憑影片《東歸英雄傳》獲金雞獎最佳攝影獎;編劇劉蒙是劉伯承之子。該片獲1996年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

演員陣容

孫松 孫松

孫松
孫松,1963年6月出生,北京人,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演員。孫松出生在一個藝術之家,但他在藝術領域的跋涉歷程卻並非一帆風順,他曾先後數次報考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廣播學院,中央實驗話劇院等,他的諸多努力和熱切願望多次以失敗告終。在挫折面前,他奮起拼搏,終於在1984年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後,他曾在影視作品《家教》、《女明星秘史》、 《渴望》等片中飾演角色。
王志剛
1935年生於北京。回族。196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1972年任珠江電影製片廠演員。60年代從影,曾主演《汾水長流》、 《苦菜花》等片。近年曾任電影、電視劇導演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