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腕雍正》

鐵腕雍正 內容簡介

雍正,一個專斷的皇帝,一個雄辯的教主,一個盛世的樞紐人物,一個丹法的秘密修煉者,一個各種“暗殺”傳說的主角。意志堅忍,卻時時談灑熱淚。第一個向孔聖人下跪,第一次與反叛者公開辯論。摧抑豪強,解放賤民,推行嚴格的告密制度,發動“廉正風暴”集無窮毀譽與一身,他是精力無窮的“賢明帝王”,還是最黑暗的恐怖暴君?

在眾說雍正的時候,本書描畫了現存史料中的雍正大帝,用現代的眼光去品味古代曾經發生的改革故事,去感受一個聚訟紛紜的有為皇帝的治世夢想和執政魅力。

鐵腕雍正 本書前言

沒有鐵板一塊的歷史

(一)

一部《雍正王朝》歷史劇所掀起的轟動讓人大出意外,拋開以往的宮中角斗殘殺,太監專權,或是皇帝風流、嬪妃爭寵的常規戲路,以一種紀實的口吻來闡述雍正的改革歷史、形式讓人感到新鮮,內容也讓人感慨萬千。一時間全國上下街頭巷尾,坊問里肆爭說雍正。

歷史是不斷前進的,我們已不能完全復原其真相,但是,我們多少不是能觸摸到一些規律性的痕跡。

因為有趣的是,當我們深入到現實所有的矛盾和複雜性中去的時候,我們似乎也更理解了歷史,同時理解了那個被種種敘述所試圖觸摸或改變的歷史。

也許並沒有嚴格的純粹歷史可言,存在的只是關於歷史的種種言說,這種言說也仍然是來源於我們的生活和生活中滋生的種種野心與願望。

在眾說雍正的時候,我們也嘗試著一個新的看雍正的方法。

(二)

從雍正十三年的種種政策,我們看到,這不是一個王朝末世的無為統治者,而是一個真正的變革皇帝。

雍正是一個奮發有為的君主,時至今日,大多數人都不得不承認這點,即使是那些認定雍正篡位奪權、刻薄殘忍、逼母屠弟的人,也難以在執政才能方面對雍正加同貶低。

雍正在他統治幾年後,作了個自我評價說:"朕返躬內省,雖不敢媲美三代以上聖君哲後,若漢唐宋明之主實對之不愧。"

雍正一點都不吹牛,當我們把他的一生事跡再理一遍之後,對此不難作出判斷。

在不長但也不算太短的十三年統治中,雍正孜孜不倦,勵精圖治,以"振數百年頹風"為理想,自始至終抱定改革的宗旨。在各個方面實行具有自己特色的政策,並且,這些政策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他施行了攤丁入畝,耗羨歸公的賦稅制度改革,使康熙未年國空虛的狀況得到根本的緩解,為後來的乾隆六十年盛世打下基礎。

他清查隱田,清理逋賦,並使土民一體當差納糧,打擊了地方不法紳衿,減輕百姓負擔,使得土風民俗得到相應的扭轉。

他解放賤民,嚴禁抑良為賤,從而取得下層民眾的支持,由此整合政治整體,使政治趨於修明。

他創立軍機處,健全密折制度,使皇權得到空前的集中。再加上雍正個人的智慧,使得集中的權力套用起來得心應手。

他考核錢糧,清理積欠,清查倉儲,整飭吏治,實行養廉銀制度,開始了歷史上高薪養廉的制度化嘗試,開創一一朝吏治清明的局面,以致有"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說法。

他用人不論資歷,甚至不拘滿漢,注重才能,量才而用,培養了一批勇於改革的幹將,使得自己推行的變革舉措,具備了不斷充實的組織基礎。

他堅決鎮壓青海厄魯特和西藏噶倫的叛亂,堅持對新疆準噶爾的用兵,在西南實行歸土歸流政策,種種邊疆政策強化了對邊疆離心力量的控制,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也為改革創造了安定的外部環境。

然而,他也製造了幾起大型的文字獄,去世後身被不少罵名,不過,他的主要用心仍是藉此以裁抑朋黨史,促進官僚體制的健全。他的高瞻遠矚確有一般士子難以窺測之處。

……

總之,國家事務,社會問題,民間生活,雍正無不按照自己的願望去進行改變,而這都是他短短的十三年內所做的事。

他辦的事情太多,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有的還剛開頭,也因他人亡而政息了。

一種制度性的保障沒有完全建立,不能完成從人治到法治的蛻變,這是歷史所限,也是雍正作為封建皇帝不可避免的局限。

(三)

雍正治國以猛,但又不是一味以猛,而是寬猛相輔,剛柔相濟,對小民則是恩威並加,政策運用起來很靈活,從整體上來看,雍正立意改革,治國以猛在所難免,在雍正給乾隆的遺詔中,我們看到這樣的文字:

"然寬嚴之用,又必歷乎其時,從前朕見人情澆薄,官吏營私,相習豐風,而朕改議從嚴者,此乃整飭人心風俗之計,原欲暫行於一時,俟諸弊革除之後,仍可酌復舊章,此騰本意也。"

物極必反,過剛則脆,從養廉銀的實施,到清理江南積欠,解放賤民等等政策上,雍正都表現出對下層民眾的關懷之心及執政的務實態度。

(四)

放在清朝歷史所有皇帝中考察,雍正不是一個"創業"皇帝,而算是一位"守成"皇帝。

從歷史來看,"創業"皇帝由於經歷過前朝的潰亡而不免兢兢業業,勵精圖治,處處興利除弊,但一對江山坐穩,後代便不免會坐享其成,失去進取心,變革的想法往往難以產生。久而久之,積弊叢生,皇朝危機四起,引發新一輪的皇朝更迭。

在"守朝"皇帝中,能力除陳弊,重開氣象的不多,如雍正般"中興"之主更是乏見。

雍正在清朝歷史中的承上啟下作用十分明顯。雍正的改革為乾降盛世打下基礎,但雍正的大多數政策,尤其是種種整飭吏治政策在經歷雍正時的高峰期後,在乾降手中不久便迅速蛻變,出現了極大的反彈,一度的吏治清明,很快就成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鐵腕是有效和必要的,但僅有鐵腕是不夠的。

(五)

難以免俗,不妨對雍正一生做一大體的評價。

雍正的革新不可能深刻改變社會面貌,雍正的改良政治,相當多的項目是從務實角度考慮的,收到了一定的實效。但是他在短時期內,單憑俱主同願望去辦理,因而在總體上缺乏計畫,章法凌亂,也難以長久維持,人亡雖不一定政息,但政策大打折扣在所難免。

清史研究專家馮爾康先生說:"權衡雍正對歷史發展的影響,不言而喻是功績大於過失,如果再放在帝王群中做一比較,雍正的改革弊政,鞏固邊疆,也都給歷史留下了德政的印記,堪與任何名君相比,他應當是無之無悔的一代明君。

康、雍、乾三代一脈相承。康熙、乾隆兩朝的歷史地位已為人所公認,即所謂"康乾盛世",在這兩個功業卓著的帝王之間,雍正朝的時間儘管不及前、後兩朝的九分之一,卻是不可忽視的一段時間,康熙後斯的弊政,若不是經過雍正王朝的大力整飭,清朝可能會較快地衰落,而雍正朝一系列行之久遠的政策,又為乾隆朝興旺發達和清朝長遠統治創造條件。

日本當代學者佐伯富說"諺雲,王朝基礎多奠定於第三代,雍正帝正為清入關後第三代君主,有清二百數十年之基盤,即為其所奠定。"

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一書的作者、海外學人楊啟樵也認為,"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滿清恐早衰亡。"

我國歷史上專制帝王不相信朝臣,借身邊親信班子來架空"外朝"的運輸 和在歷史上不乏見,雍正也藉此來維護衰落中的封建管理體制,強化對人民的統治,扼殺知識分子的能動性,摧殘萌芽中的經濟關係,則是歷史的反動,這種反動所帶來的副作用長期內難以估算。

但是也不應否認,皇權的加強,在一定條件下,對國家統一、政治肖明也不無某種意義。

另外,雍正的人才政策及道德取向更是令後人詬病,正如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秦暉所言:雍正寧用家奴不用名儒,尤其對直言敢諫,特立獨行、以道義自負而"妄談國是"的古代士大夫清議傳統尤為厭惡,作為公然標榜"以一人治天下"(《朱批請旨。朱綱秦折》)的獨夫,雍正斷不能容忍那種自許清廉而對君主保持某種獨立的"海瑞罷官"式行為,在他看來這種"潔已沽譽"的"巧宦",比那種唯君命是從的貪官更壞,也因此懲處了一大批"操守雖清"而奴性不夠的儒臣,如李紱、楊名時等。喜歡奴才而討厭"海瑞"的歷代皇帝的通病,但傳統儒家意識形態上是要肯定"海瑞"的道德意義的。而雍正不但在行為上不能容忍獨立人格,在理論上更是突破儒家道德觀,公開批判"沽名釣譽"的清流傳統,固然有他的典型性。

雍正確實是從理論到實踐上,都是空前地"乾綱獨斷"的帝王,大是大非集於一身,令人在贊否之外,留下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

(六)

本書即是在描畫現存史料中的雍正大帝給予我們的印象,而不是簡單的"翻案"。

其實,歷史並不存在"翻案"的問題,它只是不斷地由不同的人產生出不同的理解,歷史的存在同歷史的異化是一對孿生兄弟,只有不斷被解釋的歷史,沒有鐵板一塊的歷史。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把這個意思表達得更為洗鍊,他說:"歷史是現實中的人們據以前瞻未來的座標系,也可以說是一張導航圖輒許不夠精密,也許有論誤,但總是聊勝於無!"

所以,我們不去對螢幕上的《雍正王朝》作任何評價,我們只是想用現代的眼光去品味古代曾經發生的改革故事,去感受一個聚訟紛紜的有為皇帝的治世夢想和執政魅力。

鐵腕雍正 本書目錄

第一章 暮年康熙用人寬縱 政治強人呼之欲出

第二章 諸王奪嫡各出奇策 黑馬胤淡定勝出

第三章 整飭財政澄清吏治 全面開花治國以猛

第四章 解放賤民萬民稱善 打擊鄉紳歸富於國

第五章 權臣居功尾大不掉 殺之禁之歸權於君

第六章 迭興文獄打擊朋黨 操縱輿論料理出奇

第七章 一紙密折溝通內外 廣布眼線為其耳目

第八章 出世入世融采二法 教主皇帝獨攬一身

第九章 用人重才有能皆舉 馭下有道肅貪揚清

第十章 好學勤政朝乾夕惕 剛毅明察雷厲風行

第十一章 圓明暴卒史留疑案 秘密立儲為清建制

鐵腕雍正 文章節選

廣東的事一清二楚

嶺南雖離北京有千山萬水之遙,但雍正通過相互監察術,也牢牢地掌握了封疆大吏的動向、作風。

廣東提督王紹緒是雍正的寵臣鄂爾舉薦的官員,雍正覺得王雖然思路敏捷,辦事穩妥,但似乎比較愛搞小恩小惠,作風也不果斷,因此在給廣東將軍石禮哈的密折中朱批指示他留心觀察打聽,然後據實匯報。

石後來密奏說,王紹緒當官做事雖然稍嫌瑣細,但是對皇上還是很中心的,而且他不貪污受賄,工作上也是勤勤懇懇。

雍正仍不放心,又秘密詢問兩廣總督孫毓對王紹緒的評價,還密令廣東巡撫傅泰直接到基層調查王的表現。

後來傅泰向雍正匯報調查結果說:王紹緒人品很端正,也不貪污受賄,是為人辦事不夠果斷,顯然是性格上有些懦弱。

這些都印證了雍正對王紹緒的第一印象

傅泰不但監視王紹緒,還受命監視同僚廣東布政使王土俊、按察使樓儼。他密報王士俊很有辦事才能,也勤勤懇懇,是個稱職的官員,但看他的言行,好像有些自鳴得意,驕傲自滿。又說樓儼對判案不是很熟悉,而且年紀也大了,身體不好,時常得病,精力跟不上,所以辦事難以周全。

那么傅泰就是皇帝絕對依賴的心腹了嗎?

廣東布政使王士俊也受命反過來監視傅泰。

王士俊向雍正報告說,傅泰這個人心裏面沒有什麼固定的原則,絲毫也看不出一個封疆大吏的韜略來,偶爾發一番議論,平平而已,近來還打聽到廣東海關要找五個文書職員,後來這五個人都被傅泰各勒索300兩銀子,傅泰才讓我們得了這個職位,所以傅泰的人品,我是很懷疑的。

雍正得了王士俊的密報,覺得有道理,就嚴厲責備了傅泰,並把他降級調回了京城。

雍正還讓廣東總督郝玉麟和王士俊彼此監視。

郝對王的評價很高,認為他辦事幹練,居心公正。

但王卻對郝不以為然,於是雍正對王士俊朱批密示:朕也覺得郝玉麟到任之後,只知道抓錢糧這些事,別的大政方針都不太在意,你幫我儘量規勸他,但是不要讓他知道這是我的意思,旁敲側擊讓他明白就行了。

王士俊還沒有收到雍正朱批,又打了個小報告上去,說按察使樓儼有一回抓住了一個私藏軍火,窩藏盜匪的大盜,押到肇慶審問,而郝玉麟不解地方的風土人情,沒有仔細審問就將大盜給放了等等。

但是這一次雍正並沒有治罪郝玉麟,大概是他從別的耳目那裡獲得了新的情報,證明郝是無辜的。

從上述事情來看,廣東一省上到總督、巡撫、下到府州縣官,都處在雍正的這張遙控大網中。

觀人入微 不憚其煩

在現存的清官密折檔案中,我們可以發現,雍正對官員的考察,精細到了一種近乎不可思議的程度。

雍正曾要重慶總兵任國榮留心文武官的"聲名"任於七年六月折秦:

四川學政宋在詩"公而且明,聲名甚好,"

川東道陸賜書"辦事細心,人去得";

永寧道劉嵩齡"人明白,身子甚弱";

永寧協副將張英"聲名平常";

漳臘營游擊張朝良"操守廉潔,諳練營伍,但不識字"。

連下屬小官們的健康狀況、文化程度都反映上去,這簡直是寫非常細緻的人才檔案了!

雍正閱畢,對這5個人分別都給了批語:

"謹慎自守,小才器"。

"為人老成,才情未能倜儻"。

"觀其人甚有長進,於引見時不似有病,為何如此?"

"原系甚平常人,且有猛浪多事之疵。"

"其人優劣,前此未知。"

由此可見,雍正對大小官員的政績到品質都是巨細無遺、密切關注的,而關層面之細微近乎古往今來,絕無僅有。

這么做會不會太多餘呢?

雍正自己不這么認為,他對此有一番不同歷代帝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