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方法》

針灸是中國古代常用的治療各種疾病的手法之一。 刺法灸法學,是針灸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針灸臨床治療疾病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所以說,針灸的疼,不是絕對的,好的疼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

英文: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針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用捻、提等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
針灸是中國古代常用的治療各種疾病的手法之一。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
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種“從外治內”的治療方法。是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及套用一定的手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疾病的關鍵,辨別疾病的性質,確定病變屬於哪一經脈,哪一臟腑,辨明它是屬於表里、寒熱、虛實中那一類型,做出診斷。然後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於相對平衡,使臟腑功能趨於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針灸療法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醫療方法。乾百年來,對保衛健康,繁衍民族,有過卓越的貢獻,直到現在,仍然擔當著這個任務,為廣大民眾所信仰。
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套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徵,是基於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編輯本段【針灸的起源】
針灸醫學最早見於二千年多前的《黃帝內經》一書。《黃帝內經》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其中詳細描述了九針的形制,並大量記述了針灸的理論與技術。兩千多年來針灸療法一直在中國流行,並傳播到了世界。而針灸的出現,則更早。
遠古時期,人們偶然被一些尖硬物體,如石頭、荊棘等碰撞了身體表面的某個部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疼痛被減輕的現象。古人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塊來刺身體的某些部位或人為地刺破身體使之出血,以減輕疼痛。古書上曾多次提到針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針,稱為砭石。這種砭石大約出現於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相當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後期,人們已掌握了挖制、磨製技術,能夠製作出一些比較精緻的、適合於刺入身體以治療疾病的石器,這種石器就是最古老的醫療工具砭石。人們就用"砭石"刺入身體的某一部位治療疾病。砭石在當時還更常用於外科化膿性感染的切開排膿,所以又被稱為針石或 石。《山海經》說:"有石如玉,可以為針",是關於石針的早期記載。中國在考古中曾發現過砭石實物。可以說,砭石是後世刀針工具的基礎和前身。
灸法產生於火的發現和使用之後。在用火的過程中,人們發現身體某部位的病痛經火的燒灼、烘烤而得以緩解或解除,繼而學會用獸皮或樹皮包裹燒熱的石塊、砂土進行局部熱熨,逐步發展以點燃樹枝或乾草烘烤來治療疾病。經過長期的摸索,選擇了易燃而具有溫通經脈作用的艾葉作為灸治的主要材料,於體表局部進行溫熱刺激,從而使灸法和針刺一樣,成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於艾葉具有易於燃燒、氣味芳香、資源豐富、易於加工貯藏等特點,因而後來成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漸發展為針法,"熱而熨之"漸發展為灸法,這就是針灸療法的前身。
編輯本段【針灸的歷史】
據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有用“石籛”刺破癰腫的記載,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再根據近年在我國各地所挖出的歷史文物來考證,“針灸療法”的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時代。
針灸是一門古老而神奇的科學。早在公元6世紀,針灸學術便開始傳播到國外。目前,在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已有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套用針灸術為本國人民治病,不少國家還先後成立了針灸學術團體、針灸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著名的巴黎大學醫學院就開設有針灸課。據報導,針灸治療有效的病種達307種,其中效果顯著的就有100多種。1980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43種推薦針灸治療的適應病症。1987年,世界針灸聯合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針灸作為世界通行醫學的地位在世界醫林中得以確立。
二千五百年前,中國誕生了第一部醫學巨著——《黃帝內經》,在這部典籍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貫穿於全書,那就是經絡。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古人發現人體上有一些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又發現這些大幹線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枝,古人稱這些分枝為絡脈,“脈”是這種結構的總括概念。
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人們製成了金屬針,稱為微針,並用微針對經脈進行治療。《黃帝內經》分為兩部書,其中之一叫做《靈樞經》,也稱為《針經》,就是專門論述用微針治療經絡的著作。《黃帝內經》對經絡作了系統的總結,在經脈之外,增加了絡脈、經別、經筋、皮部和奇經等新的概念,它們共同組成了經絡系統,成為古人心目中人體最重要的生理結構。《黃帝內經》還闡述了經絡的功能,即運行氣血、平衡陰陽、濡養筋骨、滑利關節、聯絡臟腑和表里上下以及傳遞病邪等。《黃帝內經》對經絡系統及其功能的認識主要來自於長期的臨床觀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結果和取類比象的描述。
刺法灸法學,是針灸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針灸臨床治療疾病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歷代針灸學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刺法灸法的內容不斷充實,理論不斷完善,為本學科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編輯本段【主要的針灸法】
★毫針刺法
★灸法: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的穴位部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達到治療疾病和預防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
★拔罐法:套用各種方法排除罐筒內空氣以形成負壓,使其吸附體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又稱吸筒療法、拔筒法。古代有以獸角製成的,稱角法。通過吸拔,可引致局部組織充血或鬱血,促使經絡通暢、氣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散寒、除濕、散結拔毒、退熱等作用。
★其他刺法
三棱針刺法,皮膚針刺法,皮內針刺法,火針刺法,芒針刺法,電針刺法。
★現代刺法灸法:
耳針法,頭針法,眼針法,手針法,足針法,腕踝針法
聲電波電針法,電火針法,微波針法。
穴位雷射照射法,穴位貼敷法,穴位埋線法,穴位磁療法穴位注射法
穴位指針法,穴位電離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結紮法一項醫療保健技術。包括針法和灸法。針法是以針形工具,刺入或按壓穴位或患病部位的醫療保健方法;灸法是以燃著的艾絨或其他可燃材料,溫烤或燒灼穴位或患病部位的醫療保健方法。上述兩者在臨床上經常配合使用,合稱為“針灸”。
編輯本段【針灸療法的特點】
針灸療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獨特的醫療方法。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套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徵,是基於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針灸療法的特點是治病不靠吃藥,只是在病人身體的一定部位用針刺入,達到刺瀲神經並引起局部反應,或用火的溫熱刺激燒灼局部,以達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種稱作針法,後一種稱作灸法,統稱針灸療法。
針灸療法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疾病的關鍵,辨別疾病的性質,確定病變屬於哪一經脈,哪一臟腑,辨明它是屬於表里、寒熱、虛實中那一類型,做出診斷。然後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於相對平衡,使臟腑功能趨於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針灸療法具有很多優點:第一,有廣泛的適應症,可用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第二,治療疾病的效果比較迅速和顯著,特別是具有良好的興奮身體機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鎮靜、鎮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簡便易行;第四,醫療費用經濟;第五,沒有或極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協同其他療法進行綜合治療。這些也都是它始終受到人民民眾歡迎的原因。
針灸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形成了由十四經脈、奇經八脈、十五別絡、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以及孫絡、浮絡等組成的經絡理論,以及361個腧穴以及經外奇穴等腧穴與腧穴主病的知識,發現了人體特定部位之間特定聯繫的規律,創造了經絡學說,並由此產生了一套治療疾病的方法體系。
編輯本段【針灸是否疼痛】
針灸的是否有疼痛的感覺取決於兩個方面,一個是醫生,另一個是病人。
一般來說,針灸刺入人體後會產生酸、麻、脹、重、疼等感覺,這些都是針刺得氣的反應,是好的表現,是檢驗本次針刺是否“合格”的一個指標,如果針入人體後沒有任何感覺,那說明這次針刺是“不太合格”的,這個醫生的針刺手法是值得懷疑的。
一個好的醫生,他的針刺入病人體內後,會使病人的局部產生或酸、或麻、或脹、或重、或疼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存在於病人表皮的,這種感覺來源於針尖所到的部位,一個好的針灸醫生,會使針尖所到之處的一大片區域產生這幾種感覺,產生感覺的部位可以達到直徑5厘米,甚至更大。這種感覺是非常舒服的感覺,是一種挑動沉疴的感覺,是一種按摩彈撥勞損的肩背的感覺。
一個手法差的醫生,帶給病人的是進針時的疼痛,行針時的疼痛,這種疼痛是非常不舒服的疼痛,這個疼痛的部位是在皮膚的表層,是一種牽拉皮膚的刺痛,跟上面所說的感覺非常舒服的“疼”發生的部位不一樣,上面所說的疼發生在深層,也就是針尖所到的部位,也就是有病痛的部位。
當然,一個身心放鬆的病人,也會配合醫生的進針,減少針刺發生疼痛的機率。一個非常緊張的病人,他的那種不好的疼痛感是會經常發生的。
所以說,針灸的疼,不是絕對的,好的疼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不好的疼,是因為病人的緊張和醫生的技術太差造成的。
如果你在做針灸時,能夠做到全身心的放鬆,並且找一個好的針灸醫生來扎針,那么,你基本上不會被疼痛困擾。
編輯本段【針灸的套用】
針灸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形成了由十四經脈、奇經八脈、十五別絡、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以及孫絡、浮絡等組成的經絡理論,以及361個腧穴以及經外奇穴等腧穴與腧穴主病的知識,發現了人體特定部位之間特定聯繫的規律,創造了經絡學說,並由此產生了一套治療疾病的方法體系。
由於針灸療法具有獨特的優勢,有廣泛的適應性,療效迅速顯著,操作方法簡便易行,醫療費用經濟,極少副作用,遠在唐代,中國針灸就已傳播到日本、朝鮮、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並在他國開花結果,繁衍出一些具有異域特色的針灸醫學。到目前為止,針灸已經傳播到世界一百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保障全人類的生命健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針灸是在中國歷代特定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中生長起來的科學文化知識,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維和文化精華,涵納著大量的實踐觀察、知識體系和技術技藝,凝聚著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與創造力,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應該受到更好的保護與利用。
針灸能治療很多病情,用於美容,最多的就是治療成人痘和減肥。
針灸去痘原理:根據每個人的長痘具體原因,比如肺火、胃火或者脾胃不調等,有針對性地制訂針灸調理的方案,通過治療病症,實現經絡通暢,實現去痘美容的目的。
一:針灸減肥原理
針灸減肥是通過刺激經絡腧穴來調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和交感—腎上腺髓質兩大系統功能,加快基礎代謝率,從而促進脂肪代謝,產熱增加,使積存的脂肪消消耗;進而調整、完善、修復人體自身平衡。
針灸減肥通過扶正祛邪,刺激腧穴,調整經絡,達到加強脾腎功能,扶助正氣,又通過經絡的疏通作用祛除停滯於體內的邪氣,不僅能取得整體減肥的效果,而且能消除局部脂肪達到局部減肥的目的。
第一:通過針灸減肥能有效調節脂質的代謝過程。肥胖症患者的體中過氧化脂質高於正常值,針灸打通人體減肥要穴後,可以使人體中過氧化脂質含量下降,加速脂肪的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減肥目的。
第二,可以糾正患者的異常食慾,通過對神經系統的調節,可以抑制胃酸分泌過多,達到不乏力、不飢餓的目的。針灸以後,胃的排空減慢,胃不空了,自然就有飽的感覺,可以不太想吃東西了。
第三,在於有效調節內分泌紊亂。肥胖症患者的內分泌紊亂發生率極高,為什麼生了小孩的婦女會發胖,不單是營養過剩,還有生小孩後打破了她的內分泌平衡,引起發胖,女人到了更年期時,內分泌紊亂同樣引起發胖。在採用針灸減肥時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和“交感腎上腺皮質”兩個系統使內分泌紊亂得以糾正,並加速脂肪的新陳代謝,因此達到減肥的目的。
當前減肥方法很多,但針灸減肥有獨特的療效,即安全方便,又無不良反應。針灸減肥不同於藥物減肥等,藥物作用通常有一定的期限,而針灸減肥是通過調整患者內在功能而發揮內因作用,所以一般不會在針灸減肥治療停止後很快又發胖。也就是說,針灸減肥一般不反彈。近年來,針灸減肥己倍受國內外學者所關注,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種健康減肥方法。特別是針灸治療由內分泌失調引起的肥胖、單純性肥胖等,可迅速減去多餘脂肪,收緊皮膚、不鬆弛、無皺紋,且影響身體健康。針灸減肥適用於長期減肥無效、藥物減肥失敗者,具有肥胖患者無需節食、無需大運動量運動、無手術痛苦等優點。
針灸治療的適應範圍很廣,舉凡內、外、傷、婦、兒、五官、皮膚等各科的許多疾患,大部分都能套用針灸來治療,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公開宣布針灸對一些疾病確實有幫助。以下列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43種針灸有效的病症,包括:
(1980年)
一、呼吸系統疾病
1、鼻竇炎2、鼻炎3、感冒4、扁桃腺炎5、急、慢性喉炎。6、氣管炎7、支氣管哮喘;
二、眼科疾病
8、急性結膜炎9、中心性視網膜炎10、近視眼11、白內障;
三、口腔科疾病
12、牙痛13、拔牙後疼痛14,牙齦炎;
四、胃腸系統疾病
15、食道、噴門失馳緩症16、呃逆17、胃下垂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腸潰瘍(疼緩
解)21、單純急性十二指腸潰瘍炎22、急、慢性結腸炎23、急性(慢性)桿菌性痢疾24、便秘25、腹瀉26、
腸麻痹;
五、神經、肌肉、骨骼疾病
27、頭痛28、偏頭痛29、三叉神經痛30、面神經麻痹31、中風后的輕度癱瘓32、周圍性神經疾患33、小兒脊
髓灰質炎後遺症34、美尼爾氏綜合徵35、神經性膀胱功能失調36、遺尿37、肋間神經痛38、頸臂綜合徵39、
肩凝症40、網球肘41、坐骨神經痛42、腰痛43、關節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43種疾病針灸臨證指南。中國計量出
版社。1995)
編輯本段【傳承價值】
由於針灸療法具有獨特的優勢,有廣泛的適應症,療效迅速顯著,操作方法簡便易行,醫療費用經濟,極少副作用,遠在唐代,中國針灸就已傳播到日本、朝鮮、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並在他國開花結果,繁衍出一些具有異域特色的針灸醫學。到目前為止,針灸已經傳播到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保障全人類的生命健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針灸是在中國歷代特定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中生長起來的科學文化知識,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維和文化精華,涵納著大量的實踐觀察、知識體系和技術技藝,凝聚著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與創造力,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應該受到更好的保護與利用。
中國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採用針灸方法保健強身。在《黃帝內經》中稱掌握針灸保健技術的醫生為“上工”,《靈樞·逆順》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記載了用針灸預防多種疾病,如刺瀉風門背不發癰疽等。明代醫家亦倡導針灸保健,高武在《針灸聚英》里說:“無病而先針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逆,即防病之義。清代潘偉如在《衛生要求》一書中還闡發了針刺的保健作用,他說:“人之臟腑經絡血氣肌肉,日有不慎,外邪乾之則病。古之人以針灸為本……所以利關節和氣血,使速去邪,邪去而正自復,正復而病自愈。”
所謂針刺保健,就是用毫針刺激人體一定的穴位,以激發經絡之氣,使人體新陳代謝旺盛起來,從而起到強壯身體、益壽延年的目的。此種養生方法,就是針刺保健。針刺保健與針刺治病的方法雖基本相同,但著眼點不同,針刺治病著眼於糾正機體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而針刺保健則著眼於強壯身體,增進機體代謝能力,旨在養生延壽。也正因為二者的著眼點不同,反映在選穴、用針上亦有一定差異。若用於保健,針刺手法刺激強度宜適中,選穴不宜多,且要以具有強壯功效的穴位為主。
保健灸法是中國獨特的養生方法之一,不僅可用於強身保健,也可用於久病體虛之人的康復。所謂保健灸法,就是在身體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達到和氣血、調經絡、養臟腑、延年益壽的目的。《醫學入門》里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說明灸法可以起到針、藥有時不能起到的作用。至於灸法的保健作用,早在《扁鵲心書》中就有明確的記載:“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雖未得長生,亦可得百餘歲矣”。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針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中國中醫科學院的王雪苔和中國針灸學會的賀普仁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編輯本段【針灸:中醫藥走向世界的突破口】
在巴黎參加全歐洲中醫藥專家聯合會2003年學術年會的中外專家說,目前西方醫學界已越來越多地了解和承認針灸的功效,針灸已成為中醫藥被世界接受的突破口。
法國針灸協會主席安德海思博士認為,針灸可以明顯減輕患者的症狀和痛苦,而西方醫學認為減輕患者的症狀或痛苦是治療的重要步驟之一,它對患者的徹底恢復、增強抵抗力等有重要作用,因此針灸率先被西方醫學界接受。法國針灸協會現已成為法國政府認可的醫療協會,近幾年法國許多醫科大學還增設了針灸課程,這是中醫打入西方主流醫學的重要突破。
全歐洲中醫藥專家聯合會2003年輪值主席朱勉生博士說,多年前,中醫在西方還是處於邊緣的醫學學科,許多從事中醫研究的專家,資格並不被西方國家政府承認。但這幾年西方國立醫學院紛紛對中醫產生興趣,一些醫學院還成立了中醫部,學員畢業後可以拿到證書,並開設,不過西方人比較接受的仍然是針灸。他說,由法國執業醫生組成的法國針灸協會成為本次學術會議的主辦方之一,這說明針灸代表中醫,在西方醫學界的地位已逐步提高。
出席會議的中國駐法國大使趙進軍說,與針灸相比,中藥目前還不為西方廣泛接受,主要原因是中藥缺乏規範化和標準化的質量體系。因此,要想讓中藥的醫理藥理被西醫接受,尚需儘快制定較為詳盡的生產規範和標準。
在這次學術會議上,專家們還認為,中醫藥的國際地位和影響要得到根本改變,有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決定於內外兩個因素:內因是,要將傳統中醫藥的優勢特色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實現中醫藥的現代化;外因是,要不斷加深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理解和尊重,並將中醫藥納入主流醫學體系,針灸就是很好的例子。兩者中內因比外因更重要。
編輯本段【“國粹針灸”在美國的故事
中餐、針灸、功夫、中藥美譽海外,可稱之為“新四大國粹”。針灸術是繼中餐後又一傳遍西方的中國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國真正對西方科學技術有影響的一個領域。儘管中醫藥隨著中國移民很早就來到美國,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都公認針灸療法是隨著尼克森訪華正式傳入美國的。有很多美國人都知道引發當年“針灸熱”的導火索是發表在紐約時報上的一篇報導。
在美國針灸界和醫學界流傳得最廣的一則關於針灸傳入美國的傳聞是這樣的:在尼克森訪華團成員中,有一名年輕的隨團記者,在中國患了闌尾炎,住進了中國醫院。中國醫生在做闌尾切除術時,沒有用麻藥而是用了針刺鎮痛麻醉,手術十分成功。這位記者回美國後,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自己的親身經歷,從而引發了美國的針灸熱。
這一故事均可稱為醫學界的“美麗的傳說”,那么歷史事實究竟是如何呢?
原來在紐約時報撰文的是美國著名記者詹姆斯·羅斯頓(JamesReston)先生,當時他已是紐約時報駐華盛頓記者站主任,擅長政治時事報導,一生業績不凡,採訪過從羅斯福到布希等數屆美國總統和周恩來及赫魯雪夫等各國領袖人物。羅斯頓獲過多項新聞界大獎,後來還當過紐約時報的副總裁,於1995年去世。
事實是在中美關係開始緩和後,尼克森總統訪華之前的1971年7月,羅斯頓被派往中國採訪,在北京參觀了很多單位,包括到中醫院參觀了針灸治療。但在訪問時不幸患了急性闌尾炎,在中國醫院接受了闌尾切除手術治療,術中使用的是常規藥物麻醉,術後感到腹脹不適,接受了針灸治療,之後於1971年7月26日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那篇著名的紀實報導:“現在讓我告訴你們我在北京的闌尾切除手術”。
1971年的羅斯頓已經是一位60多歲的資深記者了,由於他的不凡經歷和紐約時報在新聞界的地位,在一般美國人心目中,這樣記者寫出的文章,可信度是極高的,而當時又正值白宮剛剛宣布尼克森總統將於1972年訪華,美國公眾對他們不甚了了的東方大國———中國有一種神秘感,而羅斯頓的文章正好滿足了廣大讀者的好奇心。羅斯頓在文章中寫到(節譯):
為紀念失去的闌尾而發表訃告似乎有點荒唐,但正因為如此,筆者在過去的十幾天裡有機會從內部了解到中國的一個重要醫院的政治和業務發展情況。此報導就是我的經歷和見聞的記錄。
簡而言之,中國總理周恩來請了11位在北京的醫學權威為我會診,然後由反帝醫院(原北京協和醫院,譯者注)的外科醫生吳教授於7月17日使用了常規的腹部局部麻醉法,注射了利多卡因和笨佐卡因後,為我做了闌尾切除術。
手術沒有任何併發症,也沒出現噁心和嘔吐。整個手術過程中我一直處於清醒狀態。通過中國外交部的翻譯,我在術中完全按照吳教授的要求去做,兩個半小時後就順利回到了我的房間。
可是,術後第二天晚上,我的腹部有種似痛非痛的難受感覺。該院針灸科的李醫生在徵得我的同意後,用一種細長的針在我的右外肘和雙膝下扎了三針,同時用手捻針來刺激我的胃腸蠕動以減少腹壓和胃脹氣。
針刺使我的肢體產生陣陣疼痛,但至少分散了我的腹部不適的感覺。同時李醫生又把兩支燃燒著的像廉價雪茄菸式的草藥艾卷放在我的腹部上方燻烤,並不時地捻動一下我身上的針。
這一切不過用了20分鐘,當時我還想用這種方法治療腹部脹氣是否有點太複雜了,但是不到一小時,我的腹脹感覺明顯減輕而且以後再也沒有復發。
根據我得到的訊息,最近來自中國關於針灸治癒失明、癱瘓及精神病的許多報導曾經令美國方面推測中國人很可能在針灸和草藥方面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但我並不知這些推測是否正確,我也沒有資格做出這種判斷。
另一方面,有人講我的意外事件,至少是針灸的經歷,只不過是記者使的一個雕蟲小技以達到了解一下針刺麻醉的目的。這種說法雖然並不是全無道理,但實在是對我的想像力、勇氣和犧牲精神過獎了。為了搞到好新聞我的確可以做出很多犧牲,但還不至於半夜裡去開刀或主動要去當實驗用的荷蘭豬。
讀過原文,我深感羅斯頓不愧為國際知名的大記者。文章不但清楚、簡潔,而且還幽默、有趣。更重要的是作者只是如實地報導了自己的見聞和經歷,對他自己不熟悉的醫學、針灸沒有妄加評論,僅僅描述了事實,絲毫沒有譁眾取寵,製造新聞之舉。但是,這篇文章對普及針灸的歷史作用,我想就連作者本人也不會預料的。
據說,在針灸熱剛開始時,由於中美尚未建交,在美國懂針灸的人很少,所以一時間“洛陽紙貴”。每日有大巴士從華盛頓拉著患者到紐約找針灸醫生看病,針灸師生意火爆,應接不暇,以至於診室不夠用而租下旅館接待病人。針灸醫師忙得只顧得給病人扎針,連取針的時間都沒有,只好雇助手來拔針。有的針灸師生意之好,一個禮拜的收入就可以買下一棟房子。當然,由於可以理解的原因,這種早期針灸熱的好景不長。
把真實的故事同美國“民間傳說”相比,雖然在細節上面目皆非,但故事大體上還是一致的。這種民間“口頭文學”儘管可信程度不高,不足以作為歷史證據,但民間傳說過程中對事實渲染的本身充分反映了傳播故事的人們的美好願望。
中國有句老話叫“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記住我們的祖先發明了針灸術,創造了中華民族的健康繁衍和昌盛的同時,還應記住諸多為針灸西進而做過貢獻的中外醫生和科學家、社會活動家和患者們,同時也不要忘記美國記者羅斯頓和他30年前的發表在紐約時報上的“北京之行”。
編輯本段【針灸的特別用處】
針灸不僅可以為人服務也可以對付動物。
為保證牛肉的鮮美,日本人曾創新給肉牛每日按摩;為讓寵物狗身材苗條,日本人會帶著寵物狗一起跳森巴舞。如今,日本人再次創新:為做出世界上最美味的壽司,他們竟給鮪魚做針灸。
日本大阪的一家公司日前在日本國際海產品展示會上展示了給鮪魚做針灸的技術,並已申請了專利。該公司表示,該技術基於“鮪魚平靜死亡時的味道要比不安時死亡的味道更好”的原理。鮪魚在接受了短暫的針灸治療後,血液會變得純淨,魚肉會變得更鮮美。但他們拒絕透露針灸扎入鮪魚身體的具體部位。
目前,該技術僅對鮪魚進行了試驗,該公司下一步將對大馬哈魚測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