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庫0605 》

《讀庫0605 》

《讀庫》出版不到一年,已在成為純文學雜誌的品牌,在出版界和讀書界廣有口碑,市場反響熱烈,銷量穩步上升。很多讀者已經不是一本一本地看《讀庫》,而是一本一本在收集、收藏,一套一套地購買,贈閱(從編者blog上了解,很多讀者有意購買此書作為贈送親友的新年禮物)。

基本信息

作者: 張立憲 主編
(圖)《讀庫0605 》讀庫0605

出 版 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11-1

編輯推薦

《讀庫》出版不到一年,已在成為純文學雜誌的品牌,在出版界和讀書界廣有口碑,市場反響熱烈,銷量穩步上升。很多讀者已經不是一本一本地看《讀庫》,而是一本一本在收集、收藏,一套一套地購買,贈閱(從編者blog上了解,很多讀者有意購買此書作為贈送親友的新年禮物)。
《暗戀桃花源》剛剛在大陸上演,本輯《讀庫》也推出了該劇的一個專題,詳細描摹了《暗戀桃花源》二十年間的傳奇歷程,鉤沉出豐富的史料細節和背景花絮。有兩張照片讓我不勝唏噓,一張是1986年,該劇主演金士傑和丁乃竺在賴聲川家的客廳中排練,賴聲川和丁乃竺五歲的女兒賴梵耘在沙發上酣然睡去。二十年後,賴梵耘在2006年台灣版和大陸版的《暗戀桃花源》中扮演小護士一角。書中還彩印了該劇的珍貴劇照和海報,以饗“暗”劇戲迷。再說句很個人的題外話,由於若干年前都是通過雪花畫質的錄象帶看到的林青霞,並沒覺得她有多么美,這次大家可以看看書中林青霞的照片。這輯是李斌先生的《連環畫廊橋遺夢》,記錄的是文革結束後,斜刺里殺出一彪人馬,眾多國畫、油畫、版畫界的高手紛紛投身連環畫創作。本輯《讀庫》轉載程硯秋先生的《我的學藝經過》一文,原刊於1969 年香港《明報月刊》,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對照著讀一下。

內容簡介
本期值得關注的文章有:
1、話劇《暗戀桃花源》剛剛在大陸上演,本輯《讀庫》也推出了該劇的一個專題,詳細描摹了《暗戀桃花源》二十年間的傳奇歷程,鉤沉出豐富的史料細節和背景花絮。
2、李斌先生的《連環畫廊橋遺夢》,記錄的是文革結束後,斜刺里殺出一彪人馬,眾多國畫、油畫、版畫界的高手紛紛投身連環畫創作。
3、徐星《邂逅一個八國聯軍後裔》講述作者在2000年法國南特受邀進入一個法國家庭,見到了一些古老的中國物件,還有若干張照片,是這個家庭的祖父攝於八國聯軍入侵時的北京,照片上有法國軍人,還有中國百姓。徐星花錢將這些照片複製下來,首發於本輯《讀庫》。
4、程硯秋《我的學藝經過》,原刊於1969年香港《明報月刊》。最近出版的《伶人往事》有專篇寫程先生,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對照著讀一下。另外,文中刊有編者從章詒和先生處求來的程硯秋《賺文娟》中蘇小妹的扮相的照片,難得一見。
本輯藏書票有台灣漫畫家敖幼祥所繪。
《讀庫0605》是《讀庫》叢書的第一本。該書取“大型閱讀倉庫”之意,為綜合性人文社科讀物,每兩月推出一輯,2006年計畫出版六輯。叢書側重對當今社會影響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作深入報導,回憶和挖掘文化熱點,對文藝類圖書、影視劇作品、流行音樂等進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為讀者提供珍貴罕見的文字標本和趣味盎然的閱讀快感。

作者簡介

(圖)《讀庫0605 》《讀庫0605 》

張立憲,出版人,現居北京。曾任現代出版社副總編輯,策划過一些文藝類圖書,如《大話西遊寶典》、《獨立精神》等,並出版有個人著作《記憶碎片》。

目錄

二十年暗戀桃花源
悲喜,快樂,忘我
《暗戀桃花源》的二三事
《暗戀桃花源》劇情大綱
《暗戀桃花源》劇本節選
一個多么經得起打岔的戲啊
連環畫廓橋遺夢
打口
邂逅一個八國聯軍後裔
在民主下降線行進的民國政府
我的學藝經過
慢慢讀,慢慢愛
沉睡之書
《故鄉》三部曲本紀(下)
王牌空戰
春天的十二個瞬間
欲采苹花不自由
一本周刊的封面明星故事
棋聖戰的詛咒
石勒載記

書摘插圖

石勒對歷史很感興趣,可惜不識字。我讀到的幾乎所有寫到石勒的文字,都會照錄他和群臣之間的這么一段對話。
在後趙的勢力達到鼎盛的時候,一次宴會上,石勒問身邊的大臣說:“我能和古代的哪一等開國君主相比呢?”
做臣子的自然不會放過這樣拍馬屁的機會,於是回答說:“您的神武籌略超過漢高祖劉邦,雄藝英武勝過魏武帝曹操,禹、湯、文、武以來無人可比,大概僅次於軒轅皇帝了吧?”
石勒大笑:“人怎么能沒有自知之明呢?你的話也太過分了。我如果碰到漢高祖劉邦,應當北面侍奉他,和韓信、彭越輩爭先而已。如果碰到光武帝劉秀,那就要和他在中原並駕齊驅,不知道鹿死誰手。大丈夫做事應該磊磊落落,絕不能像曹操、司馬懿父子那樣,欺負人家孤兒寡婦,狐猸以取天下。我的才能,應該在劉邦、劉秀之間的樣子,又怎能與軒轅皇帝相提並論呢?”
這番話說得非常漂亮,有一種現代政治家在鎂光燈前的從容得體,既流露出恰到好處的自負,又展示了自己在歷史方面的見識。不過,令我最感興趣的,還是石勒對劉邦、劉秀的評價。
前後漢兩位開國君主孰優孰劣,還在漢光武劉秀創業的時候,就已經被議論紛紛。當然,這種比較是永遠不會有結論的,不過石勒更推崇劉邦,倒是毫不出意外的事情。
太史公是了不起的作家。不管是出於實錄還是塑造的才能,總之,((高祖本紀))里劉邦的形象,儘管不招文人、小資的喜歡,卻毫無疑問地為後來沒文化的成功者提供了一個樣板。眾所周知,石勒之後,還有一位遠遠要更成功的帝王對劉邦推崇備至,那就是以農民起義發家的明太祖朱洪武皇帝。劉邦不讀書而照樣成就大業,這真讓文盲、半文盲的石勒、朱元璋們感到既親切又興奮。劉邦的欲望常常不加掩飾,他的一些虛榮心在較有修養的人看來,也屬於毫無必要(比如為了父親當年說他不如二哥會掙家當,當了皇帝之後,他還一定要在老爸面前出這口氣),這也是很有人情味,或者說“很人性化”的。劉邦常常殘忍無情,但這種辣手中又仿佛總是包含著統籌全局的智慧和當機立斷的果決。這想必會令後來的成功者們覺得,自己的狠辣手段也得到了美化,並且確實是不可或缺的。
相比之下,劉秀秀美、陰柔、隱忍,甚至看起來有些畏縮,直到一向被視為偶像的保護人死去,才在毫無退路的絕境下一瞬間爆發出煙花般燦爛的才華。這樣人格普遍存在於今日坊間流行的日本漫畫的男主角身上,也許會更受小女生的追捧,但對石勒、朱元璋這樣的粗魯漢子而言,卻實在太不著邊際了。
古人的習慣,要說什麼什麼事情是自己所不能做到的,其實倒正是在說自己的志向。石勒多少也沾染上了這種漢人習氣。他講自己要北面侍奉劉邦,其實倒正是在說,自己要拿劉邦作為榜樣。他把武鄉的老家老人和故舊接來,按照年紀排定座位,談論平生。這時,石勒發現當年和自己爭奪漚麻池經常打鬥的老鄰居李陽沒來。石勒說:“李陽,是個壯士,為什麼不來呢?當初打鬥是老百姓的仇恨,現在孤正要在天下樹立威信,怎么會和匹夫記仇呢?”於是馬上派人把李陽請來。喝到酒酣耳熱的時候,石勒抓住李陽的手臂說:“孤往日吃足了你的老拳,你也飽嘗孤的毒手。”於是重賞了李陽。石勒又傳令說:“武鄉,就是我的豐沛啊。我死了之後,魂靈也會回去。免除那裡三世的賦稅。”
“道舊故為笑樂”,“魂魂猶樂思沛”,“復其民”,一連串幾乎一模一樣的細節。即使石勒話里沒有把武鄉和豐沛對照,這個場面也會被當作高祖還鄉的一次模仿秀。
《晉書·石勒載記》富於文學性,對石勒生活細節的記述更多於後趙政權的基本國策。這使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很多事情上,石勒都或自然或刻意地展示一種粗鄙無文而恢弘大度的氣質。劉邦曾經作出了一個提示:等到天下大體安定之後,你可以在心裡看不起和提防文化人,但大面兒上,總得尊重和任用他們。這個方面,應該說石勒是學習得最好的。石勒在局勢粗安的時候興辦學校,並親自給學生們考試——一個文盲怎么點評經生的卷子頗令人好奇,可惜這些細節史書都闕如了。
下面這個例子也是常被提起的。
石勒召見樊垣,見這位大儒衣冠破舊,大驚說:“樊參軍怎么窮到這個地步?”
樊垣生性誠樸,不假思索回答說:“剛才碰到無道的羯人強盜,把我家財搶盡。”
石勒大笑說:“羯人強盜暴掠別人竟到這個地步么?我來償還你吧。”樊垣(忽然意識到怎么可以在眼前這個羯人大頭子面前說羯人的壞話昵,何況後趙的法律規定,對羯人只許稱“國人”,根本就不能提“羯”字)非常恐懼,叩頭哭著認錯。
石勒說:“我的法令是防禁俗士的,不關你們這樣的老書生。”於是賞賜樊垣車馬衣服錢三百萬。 當然,實際上有多少儒生也遭到了羯人的搶劫但並得不到石勒的召見,是經不起追問的。正如劉邦實行著叔孫通的禮儀,聽人誦讀著陸賈的《新語》,但實際上卻並沒有廢除秦代不許私人藏書的禁令。
劉邦對石勒最重要的影響,也許是在立儲問題上。石勒的太子石弘,從小跟漢人學習儒家的典籍,是一個性格柔懦的文學青年。對此石勒並不是沒有疑慮,這時,大臣徐光勸他說:“漢祖以馬上取天下,孝文以玄默守之,聖人之後,必世勝殘,天之道也。”
石勒因此而“大悅”。如果真是這句話讓他繼承人有了信心,那他對劉邦的態度,也真是只有用“冬粉”來形容了。
然而,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石勒學漢高,終究沒有學個十足。至少,大肆屠戮功臣一條,他是絕沒有做到——天下未定的局勢由不得他這樣做。正是因此,石弘開創不了漢文帝那樣的治世,結果倒更近於明朝的建文帝了。石勒死,不久後,中山王石虎篡奪了帝位。石勒的帝國的壽命,不但比不了高祖光武,連他所瞧不起的曹操和司馬懿、司馬昭,也都勝過了他。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