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說俺家鄉好》[1961年電影《紅日》中的插曲]

《誰不說俺家鄉好》[1961年電影《紅日》中的插曲]

《誰不說俺家鄉好》是拍攝於1961年的電影《紅日》中的插曲,故事背景是1947年的“孟良崮戰役”。是中國紅色主題電影的代表作之一。是由呂其明、楊庶正、肖衍作詞作曲,歌曲取材于山東膠東民歌《王二小趕集》,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運用樂段作為寫作手法,鏇律音調具有典型的山東民歌的風格。2007年中國成功發射的“嫦娥一號”月球衛星搭載30首歌曲,第一首就是這支歌。

基本信息

歌曲簡介

《誰不說俺家鄉好》是拍攝於1961年的電影《紅日》中的插曲。影片取材於1947年的“孟良崮之戰”,這場聞名中外的慘烈戰役對交戰雙方有著存亡續絕的意義。1947年5月13日到16日三天的時間裡,72萬軍人在孟良崮決一死戰。多年後在孟良崮樹起了一座永久性紀念物——孟良崮戰役紀念碑,以銘記在戰役中為了解放戰爭勝利不惜犧牲的人們。

誕生

“一座座青山景相連,一朵朵白雲到山間,一片片梯田一層層綠,一陣陣歌聲隨風傳,哎,誰不說俺家鄉好嘚呀咿呀……”無論是看過電影還是沒有看過電影的人對這首《紅日》中插曲《誰不說俺家鄉好》沒有一個不能哼上幾句的。
說來這首歌的誕生還得益於導演湯曉丹的“舉薦與保護”。湯曉丹拍電影很講究插曲的運用。《紅日》攝製組剛成立,湯曉丹就找到了曾創作《紅旗頌》等許多優秀歌曲的作者呂其明,要他為電影《紅日》創作一首歌。他對呂其明說:“孟良固戰役圍攻國民黨王牌軍七十四師場面很大,戰鬥也是異常的激烈。在這場戰役到來之前應該有一首歌來宣揚解放軍戰士愛家鄉、愛部隊、保衛勝利果實的情感……”呂其明領命後與詞曲作家楊庶正、肖培衍一起立即投入了歌曲的創作。呂其明每創作一首歌都很投入,尤其是對電影插曲更是盡心。為了使歌曲與影片融為一體,呂其明先是看了《紅日》電影文學劇本,然後深入軍隊體驗生活,並和湯曉丹等反覆研究,定下了歌曲的基調:這首歌既要反映出孟良固人民對家鄉的熱愛,又要反映出解放軍戰士熱愛家鄉保衛家鄉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音樂音調與節奏上要與後面表現孟良崮戰爭場面的音樂形成強烈的對比,給人以至深的藝術感受。音樂基調確定後,呂其明便進入了艱苦的創作,不久,他便拿出了三段歌詞《誰不說俺家鄉好》這首歌,湯曉丹還根據這首歌配合劇中情節拍了長達三百多個場面。然而,當這首歌在膠東拍攝地給攝製組主創人員試唱時,儘管大家對這首歌很是喜歡,但許多人又覺得它太長了,應當縮短一些才好。然而,這三段歌詞已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整體,並且與所拍場面相互映襯,裁去哪一段都不太合適。當呂其明聽說要裁歌曲的訊息後,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平時不發脾氣的他立即跑到攝製組大發一通。對於呂其明的“發火”,湯曉丹卻一點也沒有動氣。其實,他早已決定了一定要完整地保留下這首歌。呂其明得知了湯曉丹的想法後那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並專門就“發火”一事向湯曉丹作了道歉。
歌曲完成了,呂其明和湯曉丹等人對當時的民歌手一一排隊比照,最後將目光鎖定在了上海歌劇院的歌唱演員任桂珍身上。任桂珍是個極善於博採眾長的歌唱演員,她的演唱在吐字、聲音控制、音色變化等方面汲取了民族唱法的特點;在行腔處理、表現人物等方面則汲取了我國傳統戲曲的方法,同時又借鑑了西洋發聲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由他來唱這首新創作的民歌是再合適也不過的了。於是劇組立即將任桂珍接到劇組試唱,她那清純、甜美的歌聲便春風撲面般立時征服了整個劇組。片中《誰不說俺家鄉好》演唱任務自然也非她莫屬了。《紅日》在全國上映後,由任桂珍演唱的《誰不說俺家鄉好》也立即紅遍全國。後來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月球衛星“嫦娥一號”升上太空後,《誰不說俺家鄉好》與《愛我中華》其它由全國民眾選出的三十首歌曲一起響徹太空,並且名列三十首歌曲之首。

歌詞

《誰不說俺家鄉好》名列其中《誰不說俺家鄉好》名列其中

一座座青山緊相連
一朵朵白雲繞山間
一片片梯田一層層綠
一陣陣歌聲隨風傳
哎 誰不說咱家鄉好
得兒喲依兒喲
一陣陣歌聲隨風傳
彎彎的河水流不盡
高高的松柏萬年青
解放軍是咱的親骨肉
魚水難分一家人
哎 誰不說咱解放軍好
得兒喲依兒喲
魚水難分一家人
綠油油的果樹滿山崗
望不盡的麥浪閃金光
看好咱們的勝利果
幸福的生活千年萬年長

音樂作品

專輯名稱 發行時間 語言 詳情
誰不說俺家鄉好 2003-01-01 國語

專輯類型:合輯
唱片公司:廣州新時代影音公司
藝術家:任桂珍
音樂類型:民樂
國家:中國
專輯簡介:任桂珍,女高音歌唱家。生於山東濟南。建國後入上海歌劇院從事歌劇演唱三十多年,歷任上海歌劇院藝術指導、上海市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其演唱音色純淨圓潤,吐字清晰真切,行腔自如流暢,感情淳樸細膩,被譽為“北有郭蘭英,南有任桂珍”。她善於博採眾長,在吐字、聲音控制、音色變化等方面,充分發揮了民族唱法的特點;在行腔處理、人物表現等方面則吸取了我國傳統戲曲的方法,同時又借鑑了西洋發聲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曾出訪朝、日、蘇、捷、法、比等國演出。她畢生從事歌劇藝術,曾在《白毛女》、《小二黑結婚》、《天門島》、《紅霞》、《紅珊瑚》、《劉三姐》、《洪湖赤衛隊》、《江姐》、《櫻海情絲》等幾十部歌劇中扮演女主角。曾為電影《紅日》、《聶耳》、《摩雅泰》等配唱,《誰不說俺家鄉好》、《鐵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搖籃曲》等插曲風靡全國。她首唱的《唱支山歌給黨聽》、《解放軍同志請你停一停》等錄成唱片廣為流傳。八十年代還錄製中國民歌金曲個人專輯三盒,深受國內外專家和觀眾的喜愛。1986年隨丈夫赴義大利深造,1996年回國定居後又錄製一批歌曲,由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發行。

專輯曲目(14)

01. 半個月亮爬上來 08. 海風陣陣愁煞人
02. 一道道山來一道道水 09. 可愛的一朵玫瑰花
03. 誰不說俺家鄉好 10. 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
04. 清凌凌的水來藍盈盈的天 11. 數九寒天下大雪
05. 繡紅旗 12. 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
06. 小放牛 13. 解放軍同志請你停一停
07. 洪湖水浪打浪 14. 燕燕下河洗衣裳

兩種版本

被廣為傳唱的《誰不說俺家鄉好》,並非“原唱版”,這與一段小插曲有關。呂其明說,歌曲寫出來後,起初找的是山東藝術學校年輕老師王音鏇。她的演唱純樸、自然,地方特色突出,大家很滿意,很快到上海錄了音。但要定型時,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不統一的問題冒出來。呂其明說,考慮到影片的特殊需要,不得不忍痛割愛,只好重新挑選歌唱演員。不到30歲、嗓音正處“黃金期”的上海歌劇院歌唱家、在沂蒙山長大的任桂珍被推薦出來。

因為這段波折,王音鏇的“原唱版”不怎么出名,現在廣為傳唱的是任桂珍的“電影版”,但兩者完全可以媲美,是兩種味道的《誰不說俺家鄉好》。讓任桂珍沒想到,《紅日》攝製組灌了兩個版本,一個是她的“電影版”,一個是王音鏇的“原唱版”。

詞作者簡介

作曲者

呂其明呂其明

呂其明(1930.5-) 作曲家。安徽無為人。十歲隨父去淮南抗日根據地參加新四軍,先後在二師抗敵劇 團、七師文工團、華東軍區文工團任團員。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 年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奏員。1951 年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1955年回上 海電影製片廠任作曲。1964年畢業於 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歷任上影 樂團團長、上海電影總公司音樂創作 室主任。是中國音協第四、五屆理事 。曾為《鐵道游擊隊》、《家》、《紅日》、《白求恩大夫》、《廬山戀 》、《南昌起義》、《雷雨》、《非常大總統》等近四十部故事片,十餘部紀錄片作曲,並曾為《秦王李世民 》、《向警予》、《秋海棠》、《阮玲玉》等十餘部電視連續劇、廣播劇作曲。其中《廬山戀》的插曲《啊,故鄉》和歌曲《你應當留下什麼》曾獲全國優秀歌曲獎。在影片《城南舊事》的創作中,以別具一格的樂思, 富有時代感的鏇律,使影片音樂和畫 面在風格上和諧一致,於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

其他音樂作品有交響樂《鄭成功》(與他人合作)、交響詩《鐵道游擊隊》 、隨想曲《霓虹燈下的哨兵》、序曲 《紅旗頌》、交響敘事詩《白求恩》 等十餘部,以及《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誰不說俺家鄉好》(與他人合作)等歌曲百餘首。

演唱者

任桂珍任桂珍

任桂珍(1933~),女高音歌唱家,歌劇演唱家。生於山東臨沂,3歲來到濟南。曾在革大文工團工作。曾任上海歌劇院指導、上海市音協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建國後入上海歌劇從事歌劇演唱三十年,在《紅霞》、《紅珊瑚》等幾十部歌劇中扮演角色,創造了眾多不同性格、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婦女形象。

善於博採眾長,在吐字、聲音控制、音色變化等方面,汲取了民族唱法的特點;在行腔處理、表現人物等方面則汲取了中國傳統戲曲的方法,同時又借鑑了西洋發聲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她為影片《紅日》演唱的《誰不說俺家鄉好》等膾炙人口的民歌,更是蜚聲海內外,曾影響一代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