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的女人》[小說]

《說謊的女人》,蘇菲·瑪索著,洪昊玥譯,2010年8月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蘇菲以演藝女人第一人稱手法創作,寫出了她的生活與感受。書中的女人,與封面女郎蘇菲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年輕女人,同時,喜讀書、喜獨睡、喜帶狗散步等習性,又與蘇菲生活的某此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書中追憶童年生活、少女時代、與男孩交遊、與情人做愛、演戲拍電影、應約去好萊塢,最後在劇場當領座,虛虛實實,半真半假。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說謊的女人》《說謊的女人》

蘇菲瑪索第一本書,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自剖在情感上的依賴與面對五光十色影星生活的種種真實感受。從愛人離去,牽引一連串往事,回溯過去的生活點滴:單調的童年、剛出道飾演的角色、內心的孤獨、起伏的戀情、往好萊塢發展的企圖、在坎城影展初遇一生的最愛……本書真實映照這位國際女星的摘星曆程。

作者簡介

蘇菲·瑪索,這位法國男子的夢中情人,受到無數影迷追捧的國際影星,通過這本風格獨特的小說證明:她不光風華絕代,艷質傾城,下筆為文也能顧盼生輝,搖曳多姿。一個美麗的女人也能有一枝漂亮的筆。

編輯推薦

蘇菲瑪索就如人們講的那樣:自信、雍容、高貴她的文字妙語連篇、不失幽默。文中有些很有趣的比喻。整本書的講述內容雖然不是像小說那樣的有故事情節:散文筆法,或稱其為意識流小說,並認為頗有後現代意味。你會意識到她不僅是演員導演、編劇還加個“作家”。

相關評論

望著小說封面上那雙棕色的眼睛,蘇菲·瑪索一臉無辜的神情,我能夠理解她,這位被評選為“法國男人最想與之同床共枕的女人”,她的內心深處未嘗不是孤獨的。在接受《巴黎競賽鏡報》專訪時,蘇菲說她對倫理、說教有點抱懷疑的態度,這本小說花費了她四年的時間。一個大紅大紫的女人,還能夠因為孤獨而去寫一點真誠的文字,這的確很難得。

至少,蘇菲·瑪索還讀過福克納康拉德,她甚至能一語說出馬爾科姆·勞里的那本經典之著《火山之下》。這就有點像秘密的接頭暗號了,有時候我們的閱讀,會受到作者的閱讀水平限制。我現在只要一看到那些標題為“××比煙花寂寞”的亦舒式的小女人小情調,頭皮就嗡地一聲炸了,順帶連簡·奧斯丁都不敢再讀了。蘇菲·瑪索雖然不是什麼名副其實的小說家,但是讀她的這本具有私人生活隨筆性質的小說,還是不那么膩味的,這個“在情愛———真情的愛———與自我表現之間,無所適從”的女明星,很率真地告訴我們,她說謊是因為“怕最後審判”,所以,蘇菲才變得懂事起來。小說行筆至此,有個很放肆的句子:每晚像洗內褲那樣洗刷我的罪過。

我是在一個窮極無聊的晚上才捧起蘇菲·瑪索的書來翻看的,最初的念頭是想要對照一下,《說謊的女人》和碧姬·芭鐸的回憶錄《B.B.真相》比起來,哪本書“脫”得更徹底,更接近於一個女明星的本色。詩人瓦雷里有過一句精彩言談,“皮膚是人體最深層的東西”,我從來不鄙視夢露那樣的以身體獲取名利地位的天生尤物,當然也沒有理由拒絕蘇菲·瑪索,即便是她把自己初夜的糟糕經歷赤身裸體地展示在紙張上,毫無美感可言,我們也不必大驚小怪。蘇菲·瑪索並不想用小說來欺騙影迷的眼淚,同時,她也很會為自己開脫:“怪才塞利納專發牢騷,淑女伍爾芙愛說胡話,卡爾松是假小子,普魯斯特是同性戀。”連這些前輩作家都尚且聲名狼藉,又怎么能要求小女子我白璧無瑕呢?

幾乎是口無遮攔,蘇菲·瑪索不介意得罪那些喜歡她的觀眾,她甚至為了自己“撒的謊天衣無縫”而鳴鳴得意。這就是一個小說家所擁有的權力,不管你是業餘的,還是職業寫作,福克納說得好,只要故事情節需要,作家可以動手搶劫他的母親。在《說謊的女人》里,蘇菲·瑪索不再是個女明星,不再需要注重外表形象,她愛乾就什麼就乾什麼,甚至可以一天幾次地不顧羞恥,用迷離的眼神去勾引那些一派正經的男人。這大概就是蘇菲·瑪索之所以熱愛寫作的緣故,她輕吐粉紅色的獲救之舌,滔滔不絕,自由地談論著自身和周邊發生的一切。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被婚外情糾纏得焦頭爛額的奧布朗斯基公爵對朋友列文倒苦水說:“女人好比螺鏇槳,把什麼都弄得團團亂轉。”蘇菲·瑪索,這個繼三四十年代的電影女明星嘉寶和費雯麗之後,又一個成功地演繹了少婦安娜的命運悲劇的法國女人,惟恐天下不亂,她撒謊的時候眼睛都不眨一下,仿佛早就看穿了這個日漸虛偽的世界。張永義/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