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源流》

《蒙古源流》

《蒙古源流》是中國古代蒙古文重要歷史著作,原名《珍寶史綱》。

基本信息

《蒙古源流》成書於1662年,清朝康熙元年。1766年蒙古喀爾喀部親王成袞扎布,將《蒙古源流》的一部抄本進獻乾隆皇帝,根據乾隆旨意,將《蒙古源流》譯成滿文,1790年前後又譯成漢文,題書名為《飲定蒙古源流》,並收入大型叢書《四庫全書》中。
中國學者為了便於研究和介紹該書,於是把該書的內容分別歸類如下:
(1)、宇宙的發生、結構和人類的起源
(2)、印度諸王和印度佛教史
(3)、西藏諸王和西藏佛教史
(4)、蒙古諸汗與佛教關係史
但還有人把《蒙古源流》分成六部分:第一部分等於“序言”;第二部分是“緒論”;第三部分是“印度史”;第四部分“西藏史”;第五部分是“蒙古史”;第六部分是相當於“後記”。其中,明代蒙古史部分是《蒙古源流》一書的重點,大約占全書內容的一半。作者的故鄉-內蒙古鄂爾多斯部落的歷史又占一半多。
《蒙古源流》的學術價值,從史學角度概括地說,在於它比較系統的和集中的記述了15-17世紀蒙古社會的概況,是一部明代蒙古的編年史,也是蒙古史著作中較早的一部從古至17世紀中葉的通史。
《蒙古源流》的版本系統雖多,但歸納起來,基本上分為兩個系統:(1)是作者薩岡徹辰的原著系統。如前所說,它是一部嚴肅的歷史文學著作,有一定的思相深度,特別是書中感情真摯的韻文頗有文學價值。(2)經喇嘛篡改的系統,喇嘛教徒染指此書,竟將一部蒙古族通史篡改為蒙古政教發展史,由於古王公貴族及大喇嘛的大力支持和宣揚,這種本子在蒙古地區廣為流傳,尢其是當1766年喀爾喀土謝圖親王成袞扎布將此書呈送乾隆皇帝,經過一系列的修改後,就更成為蒙古黃金家族史和佛教在蒙古地區的傳播史。
從國內外的學者對此書的研究而之廣,版本較多來看,《蒙古源流》在蒙古史學和文學發展史中的確是一部極為重要的著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