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寫作入門》

英語寫作入門 本書前言

前言 《英語寫作入門》一書的編寫歷經數年,今天終於和讀者見面了。為了使廣大讀者更好地了解本書,我們想說明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是長期工作在外語教學第一線的高校教師。對英語專業以及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比較了解,對他們渴望提高寫作能力的心情也比較理解。所以,我們深感他們的手邊缺少一本深入淺出、簡潔實用的寫作書。我們在這樣的心理驅動下萌生寫作此書的念頭。因此,我們編寫的宗旨只有一個:從讀者的需要出發,從讀者的角度取捨內容。讀者不難發現,本書在寫作理論上的涉獵不多,而將更多的篇幅留給切實具體的寫作指導。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書內容以實用為主。另外,本書的起點也定得不高,凡是具有高中英語水平的讀者均能從本書中獲益。就像本書的書名所希望的那樣,我們期盼讀者能關注本書並能早日進入英語寫作之門。 第二,本書的內容涵蓋面較廣:從用詞造句入手,到段落寫作,再擴展至短文的組織。套用文部分除了介紹各類書信便條外還有摘要和論文的撰寫。這些內容與一般寫作書的安排大致相仿,我們只不過更加注意由淺入深、逐步推進。“標點符號用法小結”是專為讀者急需時查詢便利而安排的,我們想儘量減少讀者東尋西找的煩勞。 第三,本書第五章專門闡述了寫作與閱讀的關係。這是我們的由衷之言。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主要信息來源是閱讀。我們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應該是不為過的。我們強調閱讀除了考慮摹仿練習和積累知識的因素還有一層意思,這就是:寫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開闊的思路和深邃的內容;閱讀正是提高這兩個方面的能力的最佳途徑。因為閱讀能使我們領略別人多姿多彩的閱歷、思想和情感。這無異於豐富了自己的內涵。因此,閱讀對提高寫作水平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章還介紹了利用閱讀材料進行摹仿性寫作的作用和意義。這同樣是我們教學工作中的嘗試。希望讀者及同行們能與我們共同探討這種方法。 本書收錄的範文大部分為英美人所寫。其中有一些是英美學生的習作。範文中有少量是中國學生的習作,也有名篇佳作。這些範文深淺程度各異,內容樣式不同,希望能滿足各個層次讀者的要求。大多數範文用詞簡潔,結構明快,並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的選材是為了消除讀者對寫作的畏懼心理,並使他們感到英語寫作並非高不可及。只要堅持寫作,不斷完善,寫作能力可以提高,也一定能夠提高。 本書得以寫成問世,承蒙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張明先生的大力支持。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得到過上海大學外語學院英語二系陳體芳教授的無私幫助和指導。他不僅推薦和提供了許優秀範文,還對本書的編寫原則提出了可貴的建議。上海大學外語學院英語二系的部分師生也為本書撰寫了若干習作。沒有他們的合作了,此書是無法寫成的。藉此機會,謹向他們致以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季振東、闞懷未 1999年10月於上海大學

英語寫作入門 本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用詞與造句
第二章 段落寫作
第三章 短文寫作
第四章 套用文
第五章 從閱讀到寫作
附錄一 英語標點符號用法小結
附錄二 練習參考答案
參考書目
書摘
3.詞的本義和涵義
詞的本義(denotation)即詞的字面含義,亦即詞典中對詞所作的定義或解釋。如:home的本義是thehousewhereonelivcs,漢語譯為“家”。而詞的涵義(connotation)則是指詞所隱含的、帶有某種感情和思想色彩的意義或轉義。同樣一個home,它的涵義則為aplaceOfwarmth,comfortandaffection。我們出門在外,找到一家溫暖舒適的旅店住下,受到禮貌周到的服務時,便會由衷地感嘆:wcarehomeagain這種“到家”的感覺,便是家這個詞的涵義所在。再如skinny這個詞,按照詞典的釋義是“瘦”。可是當我們說Shejsskinny時,它的涵義卻是“她骨瘦如柴”。明顯帶有貶義。同樣表示“瘦”的slim,它的涵義卻不同。如果我們說Sheisslimc,給人的印象是“她身材苗條”。
由於母語的干擾,中國學生對英語詞語的理解和把握往往過分依賴詞典中的漢語釋義而忽略了詞語本義和涵義之間的差異。有一件事筆者至今記憶猶新。有一次學生在練習中將“宣
傳精神文明”中的“宣傳”用propaganda來表達,引起了外籍教師的疑惑和不解。因為這個詞在西方人看來,其涵義是“誇張地或甚至歪曲地散布某種思想觀念”,絕非我們詞語中“宣傳”的本義。經過一番解釋外籍教師才恍然大悟,建議那位學生改用givepublicityto一詞。由此可見,準確把握詞義對於正確表達思想是何等重要。
4.一詞多義
在英語辭彙中一詞多義的情況相當普遍。常用詞如Fun。
take,do,make等在這方面顯得尤為突出。有時一個詞的詞義
多達上百個,給正確理解詞義帶來一定的困難。如:Fun作為動
詞,它就有“奔跑”(Herunsfast.)、“運轉”(TheengineFUnswell.)、“流淌”(ThefiverFUnsrapidly.)、“變成”(ThepondhasFundry.)、“延伸”(Thestreetrunsfromnorthtosouth.)、“持續上演”(Themoviehasrunforamonth.)、“駕駛”(Idon’tknowhowtoFunthetruck.)、“管理”(IhenightschoolisFunbyauniversity。)等諸多詞義,還有由該詞構成的動詞短語,如:runfor(競選),Funoutof(缺乏,用盡),Funinto(偶然遇到),Funoff(逃跑),runthrough(揮霍),rundown(使虛弱、疲乏),FUnafter(追蹤)等等以及它作為名詞的用法,如:thegeneralFunofthings(一般趨勢),theordinaryFunofcritics(那種很一般的評論家),aFunofoffice(任期)等等。必須注意的是:在同一段文字或在同一篇短文中,不宜過多地使用同一詞語的多樣搭配。如:
Atfirstmyearranwell.Butafterawhileitranoutofgasbe.causeithadFullfortwohours.Fortunately.Irailintoalloldfriendbytheroadside.AndhehelpedtotowmycartoanearbygasstationFunbyanoldman.
這一段文字儘管沒有什麼錯誤,行文也算流暢,但給人的印象是用詞單調,不太自然。
英語一詞多義的正確把握還取決於對其所屬詞類的辨別。以like為例:
like(vt.)(喜歡)
Ilikemyteahot.(我喜歡喝熱茶。)
like(prep.)(像)
Heislikehisfather.(他很像他的父親。)
Sheswimslikeafish.(她像魚兒一樣游泳。)
like(a。)(相同的,相似的)
Likechargesrcpcloneanothei.
(相同電荷相互排斥。)
like.(n.)(相似的人、物或愛好)
Weshallnotseehislikeagain.
(我們再也看不到像他這樣的人了。)
Hcstudiesmusic.paintingand出elike。
(他研究音樂、繪畫以及諸如此類的藝術。)
Weknownothingofhislikesanddislikes.
(對他的好惡我們一無所知。)
從詞類人手,既能對詞義有較清楚的辨認,也能較好掌握句型,對於提高寫作水平人有裨益。
5.詞的使用與文化因素
為了正確用詞,還必須考慮使用時所涉及的文化因素。如:當你的美國朋友聽了你的孩子彈奏鋼琴之後,對你說:“Oh,he(she)playsbeautifully!”這時,你按照中國的觀念習俗回答說:“No,no!”以示主人的謙恭美德。你的美國朋友對你的回答一定會大惑不解。因為使用“No”這個詞在上述情景下不符合西方的觀念習俗。所以這個用法也就不甚妥貼了。又如:有一位學生在作業中寫道:“1wasbominthcYearofCock.”(我是屬雞的。)似乎順理成章,因為“cock”這個詞在漢語裡就是“雄雞”。可是美國教師卻認為“cock”這個詞在西方常常使人聯想起“cocky”(傲慢自負的)、“cockbrain”(浮躁之人)、“cockeyed”(瘋瘋癲癲的)之類的詞語,因而他認為用rooster更加合適。在中國,形容女人的美貌,常常用“楊柳腰”、“瓜子臉”等詞語,可是在西方人看來,melon—seedface這樣的詞語是絕對不會有什麼美感可言的。
(四)詞的表現力和修辭手段
上文已略為提及home和skinny這兩個詞的涵義給人帶來的聯想。人們在寫作時利用修辭手段使文字更具感染力的情況尤為普遍。
修辭手段(figureofspeech)是提高文章質量不可或缺的手段。主要的修辭手段有以下幾種:
1)明喻法(simile):通過使用as或like將人或物比喻為另一種有某些相似之處的人或物。如:
7hehouseswarmedwithguestsislikeabeehive.Heisasbusyasabee.
2)暗喻法(metaphor):不通過使用醞或like而達到比喻的目的。試比較下面的兩組句子:
明喻:
Alltheworldislikeastage.
Sparemomentsarelikethegold—dustoftime.
暗喻:
Alltheworldisastage.
Sparemomentsalethegold—dustoftime.
暗喻法在寫作中使用極其普遍。如:
Oureyesfeastedonthebeautifulscenery.
Hisearsdrinkinthemusic.
Bulletsraineddownontheenemy.
3)擬人法(personification):賦予無生命的事物或觀念以生命;或賦予自然界的動植物或現象以人的行為能力。如: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